通玄真经缵义

作者:杜道坚
通玄真经缵义

十二卷。宋杜道坚撰。杜道坚收藏和撰注的道经颇多,有 《道德玄经原旨》、《玄经原旨发挥》、《通玄真经缵义》等,《通玄真经缵义》又名《文子缵义》。前人研究《文子》的学者,有北魏李暹作《文子注》,将计然、文子二人合称为一人,认为文子姓辛名钘。唐马总《意林》称李暹之说谬甚。唐颜师古作《汉书注》,称文子与孔子并时,但又提出“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的疑问。唐柳宗元指斥《文子》为“驳书”,认为其书不纯。杜道坚撰《文子缵义》,认为范蠡师计然见于《史记》,同意颜师古关于文孔二子同时的说法,认为徐灵府因有与平王问答而称计然为周平王时人误甚。认为所说的与平王问可能是指楚平王,文子、计然是同一人。传说计筹山是因文子计然曾筹度于此而得名。所以杜道坚自称在那里修道是为了访文子之遗踪,建白石通玄观。因获《文子》故编,闲暇时分章缵义而成其书。杜道坚采用《文子》十二篇本,录其原文,依段分章,于每章之后作缵义。集众家解说,又申已意,文理通畅,不失道家旨意。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已有散失,清《四库》馆据《永乐大典》仅录七篇,又据它本补《文子》原文以足十二篇之数。而明《道藏》本中仍存全书十二篇,可惜《四库全书》撰修时未审其详。后世学者对《文子缵义》一书

猜你喜欢的书

乾隆福州府志

乾隆福州府志

清徐景熹修,鲁曾煜纂。七十六卷,首一卷。分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城池、山川、水利、乡都、津梁、田赋、学校、军制、海防、坛庙、寺观、古迹、公署、第宅园亭、冢墓、风俗、物产、封爵、职官、选举、名宦、人物、流寓、列女、释老、艺文、碑碣、祥异、外纪等。是志大抵以《三山志》、明正德二志为基础,参万历四十年喻政修《福州府志》和新旧福建通志。乾隆十六年(1751)修,历六年而终成此书。一百零八万余字。

宜麟策

宜麟策

《宜麟策》,2卷,著者佚名。作者抄录了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宜麟策》1卷,又根据历代对嗣育的认识及作者自身体会再续1卷,分大意、畜德、培原、布种、胎教等内容(上卷详见《妇人规》),强调人类生殖中男精女血的重要作用,反对男淫(即男性同性恋),力主调养身心而生子,药忌燥热。

幼幼新书

幼幼新书

儿科专书。刘昉撰。四十卷。本书在刘昉逝世时仅完成38卷, 后由楼氏继续完成, 首先由湖南刊于宋绍兴二十年 (1150)。现仅存据宋墨抄本,38卷藏日本。中国存有明抄本及经陈履端校改的明万历年刊本;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藏有日本据宋墨抄的复印件。本书整理汇集了宋以前有关儿科学的成就,是一部儿科集大成之作。共分547门,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儿科总论、小儿调理、用药及诊法、初生儿保育、诊治,以及先天疾病、儿科杂病、斑疹麻痘、五官、痈疽、疮疥、外伤等。卷末论药叙方及引用方书。

新中国未来记

新中国未来记

政治小说,五回,未完。梁启超著。初载《新小说》第一、二、三、七号,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十月至二十九年(1903)七月出版。后收入1936年出版的《饮冰室合集》,仅有前四回。虚构1962年举国同庆维新五十年大祝典之际,全国教育会长、文学大博士孔弘道登台演说中国近六十年史,勾勒《新中国未来记》蓝图,将维新事业归功于宪政党创立。由此回溯,叙述光绪壬寅年(1902)宪政党创始人黄克强、李去病赴欧求新学回国后,耳闻目睹外则列强侵凌,内则政治腐败,乃“发表政见,商榷国事”。后黄、李在归家奔丧途中,船阻香港,见外国水兵凌辱华人,便怒冲上去。故事就此中断,作者后终未续。“本书完全是反映当时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之作”(《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叙例》),艺术表现上“似说部非说部,似稗史非稗史,似论著非论著,不知成何种文体”(《新中国未来记·绪言》),但作为我国第一部政治小说,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关于小说理论的主张。初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连载于《新小说》。另有民国五年(1916)商务印书馆《小说零简》本、民国十四年中华书局《乙丑重编饮冰室文集》本(均四回)。五回通行本有1960年中华书局《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本、1984年台北广雅出版有限公司《晚清小说大系》本。

风骚要式

风骚要式

五代或宋初诗论著作。1卷。徐衍著。书中分“君臣”、“物象”、“兴题”、“创意”、“琢磨”5“门”论诗,往往以类刺讽颂、事父事君解诗。认为诗歌创作“言虽容易,理必求险;句忌凡俗,意便质厚”,反对“情奢”、“怒张”的轻浮、浅露之作。此书最早著录于宋《秘书省四库阙书目》,题作“徐衍《风骚要试》一卷”。其他目录类书“试”均作“式”。唐释皎然、辞远均有《诗式》,又有阙名《骚雅式》,以此推之,“试”亦当作“式”。《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作“《风骚要式》一卷,徐衍述,亦未详何人。”

善一纯禅师语录

善一纯禅师语录

三卷,清如纯说,学正录,附续录(依驹本印)。住天龙山普德禅寺,住松岿山普光禅寺,复住天龙普德禅寺,卷一上堂,卷二上堂小参,卷三示众机缘拈古颂古杂着佛事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