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济众经[敦煌本]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梁溪集
诗文别集。一百八十卷,其中诗二十八卷。宋李纲撰。《宋史》本传言其“文章、歌诗、奏议百馀卷”。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著录《梁谿先生文集》一百七十卷。《直斋书录题解》著录《梁谿集》一百二十卷。由于其各种杂著如《靖康传信录》等,或收或不收,或收多收少,故流传有各种卷帙不同之本。李集最初由纲子秀之编辑,当时只刊表章奏札八十卷,不包括诗、文。赵记之一百七十卷本、陈记之一百二十卷本,皆包括诗、文而言,诗、文部分,当为后人所补辑。此集尚有宋刻残本传世,为南宋宁宗嘉定(1208—1224)时史氏所刊。另有清影宋刊本,《附录》一卷,为年谱、行状、谥议、祠记、祭文、挽词等,刻于清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此本犹存宋刻遗意。《四库全书》所收《梁溪集》为一百八十卷、附录六卷本,包括赋四卷、诗二十八卷、表本诏书二卷、拟制诏四卷、表札奏议六十四卷、札子二卷、状三卷、书二十二卷、启二卷、记二卷、序六卷、赞二卷、颂箴铭辞一卷、论二卷、迂论十卷、杂著六卷、题跋三卷、祭文疏词二卷、碑志五卷、《靖康传信录》三卷、《建炎进退志》四卷、《建炎时政记》三卷,另附年谱一卷,行状、谥议、祠记、祭文、挽诗、像赞、书跋等五卷。李集流传版本较多,如南宋嘉定时其孙李大有刊印之八十卷本,明武宗正德(1506—1521)间邵武县刊印之《宋丞相李忠定公奏议》六十九卷、《附录》九卷,明末左光先所刊《李忠定公选集》四十七卷以及清圣祖康熙(1662—1722)间李荣芳之重刊本。又有明刊《李忠定公选集》四十卷本。
易学象数论
《易》学著作。明末黄宗羲撰。六卷。前三卷主要论《易》象,后三卷主要论《易》数。作者认为,易学“至京房、焦延寿而流为方术,至陈抟而岐入道家”,后世学者为宋儒“象数”之言所迷惑,不明本原。自序称:“《易》广大无所不备,自九流百家借之以行其说,而《易》之本义反晦。世儒过视象数以为绝学,故为所欺。今一一疏通之,知其于《易》本了无干涉,而后反求《程传》,亦廓清之一端。”前三卷论《河图》、《洛书》、先天、方位、纳甲、纳音、月建、卦气、卦变、互卦、筮法、占法,附所著《原象》为内篇,全部是关于象的论述;后三卷论《太玄》、《乾凿度》、《元包》、《潜虚》、《洞极》、《洪范》数、《皇极经世》等
甲申传信录
十卷。明末清初钱士馨撰,字稚拙,号稚农。浙江平湖县人,贡生出身,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钱曾发愤研究经史,多所撰述,着有《赓笳集诗》。晚年入京师,遇甲申之变,后见《国变录》、《甲申纪变》、《国难记》、《闻见纪略》、《变纪确传》、《燕都日记》、《再生录》等书凡十余家,颇不满意,便“博搜闻见,勤咨与难诸贤”,自丁亥(1647年)至癸巳(1653年)之秋,更七载而着成《甲申传信录》一书。《甲申传信录》记事内容丰富,卷一为《睿谟留憾》,记癸未(1643年)秋至甲申(1644年)崇祯帝亡国自缢事。卷二为《疆场裹革》,记秦、晋、燕明朝诸臣死于农民起义事者,如孙传庭、傅宗龙、段复兴等,及李自成、张献忠攻城略地事情。卷三为《大行骖乘》,列甲申之变京师死事诸臣姓氏及身亡经过。卷四为《跖脯遗脔》,记李自成进京后对故明官僚士大夫追赃镇压事。卷五为《槐国衣冠》,记李自成设官分职,除授京省各官。卷六为《赤眉冠略》,记李自成起义始末。卷七为《董孤剩策》,记甲申楚、豫、燕、齐事略,李自成克开封、保定等城。卷八为《桑郭余钤》,记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事。卷九为《戾园疑迹》,记伪太子案始末。卷十为《使臣碧血》,记弘光使臣左懋第出使清廷被害。《甲申传信录》为记事本末体,各卷或有用日记体、笔记体。卷首均有作者概论为引言,卷内多又分列小标题,阅读颇为便利。书前有自序,记作者写作经过。《甲申传信录》记一代鼎革之事,近代学者黄节在《国粹丛书》本《甲申传信录》跋中称其所记事多不为《明史》所载,且颇不失实。该书抄本极伙,传抄沿袭,互有舛误。嘉业堂刻《鲁春秋》,附载《使臣碧血》篇,即《甲申传信录》第十卷,但字句与《甲申传信录》第十卷微有不同。海盐朱氏藏有《甲申传信录》注本,考证颇详,系爱新觉罗仲谦所注,较它本为善。此外,《甲申传信录》还有清道光庚子(1840年)刊巾箱本,《胜朝遗事初编》本,《国粹丛书》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十叶野闻
近代文言笔记集。许指严著。 上海国华书局1917年7月铅印本,平装2册。卷首有1917年作者《序》。全书收录43篇。作者许指严之祖父在清末曾充官幕,熟悉朝廷及官场掌故,作者幼时听之甚多;作者又嗜史书,民初更游京师两载,益增其闻见。因而曾著多种清代及民初的笔记小说。《十叶野闻》多记清代宫廷秘闻,兼及官场掌故。所记虽有一定历史根据,但多得之于传闻,不免夸张、渲染,与事实走样,因而实属小说家言。全书着重揭露了清代宫廷的争权夺利,太监的恃宠跋扈,官场的黑暗腐败,可与晚清谴责小说互为补充。如《和坤轶事》写和珅的专权纳贿,《垂帘波影录》写慈禧消灭异己、独霸朝政,《崔李两总管》写李莲英等太监的作恶多端等,均大体符合历史真实而又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孝经定本
一卷。元吴澄撰。该书以 《今文孝经》为本,仍从朱熹《孝经刊误》的体例,分列经传。其经则合今文六章为一章,其传则依今文为十二章,而改易其次序。后附录朱熹所删语句一百七十二字与古文《闺门》章二十四字。书末有大德七年 (1303) 门人张恒跋:“ (澄)观邢疏而知古文之伪,观朱子所论,知今文亦有可疑。因整齐诸说,附入己见,为家塾课子之书,不欲传之,未尝示人。”该书所定篇第虽多分裂旧文,然诠解简明,秩然成理。当与朱氏《刊误》并行为《孝经》的两种改本。该书有清康熙十九年(1680)刊《通志堂经解》本,亦有明朱鸿编 《孝经十书》本。
密藏开禅师遗稿
凡二卷。明代密藏道开撰。卷上包括上慈圣皇太后、募刻大藏文、刻大藏愿文等共五十篇;卷下包括上本师和尚、与徐海观居士等六十四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