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注
作者:林志坚
二卷。元林志坚撰。此书原题:“玄门开真弘毅大真人广陵仁斋林志坚注”。其书前有注序称此书撰于元至正甲午年 (1354)。历代注释 《道德经》者,或依汉河上公本,或依魏王弼注本,此书篇章次第及章名,均依河上公本。此书先辑部分经文作为经序。其经序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道之尊,德之贵;第二部分:天之道,利而不害;第三部分: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四部分:盖闻善摄生者;第五部分:治大国若烹小鲜。并阐述分列的原因,实不免牵强附会。此书以经解经,以正经注于正经下,较为直捷。如: “道可道非常道”,注为: “道法自然”;“名可名非常名”,注为:“道隐无名,无名天地之始”等等。然而,某些注释取舍不当,又有晦涩曲意之处,是其不足。后世学者认为此书以经解经实为首创。叙述直接,无零乱繁琐之嫌,一改自河上公、王弼以来注释纷杂之弊,“使人熟读玩味,自然解悟正经之玄妙” (见 《道德真经注》序)。如果再参照 《庄子》、《韩非子》、《淮南子》诸书加以注释,再少作分裂经文之举,则此书将更为完善。现存明 《道藏》
林志坚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画继
画论著作。十卷。宋邓椿撰。初刊于南宋时期。该书一至七卷是当时画家的传记。其中,一至五卷按画家记录:卷一《圣艺》记徽宗皇帝;卷二《侯王贵戚》记郓王等十三人,都是王侯贵族画家;卷三《轩冕才贤》、《岩穴上士》记苏轼等二十三位画家;卷四《搢绅韦布》记刘明复等四十五位画家;卷五《道人衲子》、《世胄妇女》记甘风子、宋庄等四十一位画家。六、七两卷按画类记录:卷六分《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四类,共记画家七十五人;卷七分《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四类,共记画家二十二人。卷八所记乃作者所见私家收藏的作品目录,题《铭心绝品》。九、十两卷则以杂记体裁,阐述绘画艺术的理论见解。《画继》的最早版本是南宋临安府陈道人书籍舖刊本。现存通行的有明王世贞《王氏画苑》本、明毛晋刻《津逮秘书》本、清张海鹏《学津讨原》本、清《四库全书》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
金匮启钥·幼科
儿科学著作。4卷。清黄朝坊编撰。是书卷一为总论、赋禀等35篇; 卷二为脐风证论、用火口诀等17篇; 卷三为天钩、腹痛等18篇; 卷四为伤寒、伤风等6篇。全编师宗清代著名儿科医家陈复正《幼幼集成》,旁参诸家,折中去取,增删而成。
天凑巧
三卷。题“罗浮散客鉴定”,罗浮散客又有小说《贪欣误》六回,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据书中内容判断,作者是明末人,书成于明天启年间。《天凑巧》或误作《天然巧》,拟话本小说集,每卷演一回故事,共三个故事。第一回 《佘尔陈》,述吴中秀才佘尔陈恋妓小娟,欲以千金赎娶之,不料委托办事的社友江公子却借机将小娟骗走,后几番周折二人得完聚。第二回《陈都宪》,写一个又穷又蠢笨非常的读书人陈都宪,阴差阳错在科场上连中登第,后官至都御史的荒唐故事。第三回 《曲云仙》,写身有武技的女子曲云仙故事。小说对当时社会黑暗多有揭露,如第一回和第三回江公子、方公子骗夺人妻的丑行,第三回中方游击利用军权贪污自肥的故事。尤其是第二回陈都宪莫名其妙发迹的经历,在“天凑巧”的故事背后,深刻地讽刺了封建社会取士用人制度上的荒唐。该书原不知几卷,今存的清初刊本只存三卷。
謇斋琐缀录
明尹直撰。八卷。书成于成化末、正德初。尹直,景泰五年(1454)进士,改庶吉士,官至兵部尚书。本书记述多为明代掌故,于内阁尤详;于同时仕宦黜陟、恩怨复化之由来,亦颇缕悉。于经筵日讲、科举考试,以及入仕之官逸事趣闻,亦多有收录。如卷一之《经筵礼仪》、《翰林故事》,卷二之翰林诸学士赐宴坐次、刘宣化等主考顺天乡试、天顺初元会试同考官多出于权贵所荐、永乐乙未始开会闱于北京,卷三之国朝状元对策、罗伦状元逸事,卷七之江西乡试、太学春秋释奠、景泰甲戌铁状元银榜眼金探花,卷八之状元顾鼎臣逸事,等等。有史籍汇刊本、国朝典故本,今有《中华野史》标点本。
吕氏春秋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写的一部政论文汇编。又名《吕览》。约成书于秦王政六年。原书分“十二纪”六十篇,“六论”三十六篇,“八览”六十四篇,加“序意”一篇,计有一百六十一篇。但因“八览”亡一篇,故现存一百六十篇,合为二十六卷。《吕氏春秋》一向被视为先秦杂家的著作,但这是综合各家思想之所长,具有基本统一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的著作,而不是各种思想学说的机械拼凑。本书以道家为主,儒家为辅,兼采墨、法、名、农各学派学说,集先秦诸子之大成,可以说是杂家的代表作品。书中保存了先秦各学派的许多资料,汇集了先秦各派比较进步的思想,如道家的“贵生”、墨家的“薄葬”、法家的“察今”、农家的“上农”等,惟于鬼神迷信所不取。此外,还保存了不少古史旧闻,以及天文、历数、农医、音律等方面的知识。所以,这是一部有多方面价值的古代文献。《吕氏春秋》是从先秦向西汉过渡时期的产物,要了解先秦和秦汉的哲学史、思想史,都不能离开《吕氏春秋》。它的许多珍贵的思维经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东汉高诱曾为此书作注,对本书的整理和保存作出过重大贡献。近人许维遹(yu)根据七十九家校注作的《吕氏春秋集释》考证比较详,颇利于阅读。
四谛经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昔时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诸比丘宣说四谛之法。本经为中阿含分别圣谛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