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
作者:张万福
唐张万福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为斋醮仪法,用于醮祀上清仙箓、灵宝真文、八景五法、六甲秘符、正一盟威箓等道教符箓书中出现的神真仙灵、将官吏兵、玉童玉女等大小神灵,旨在「荐诚于天地,祈福于冥灵」,外消灾厄,内镇五脏,使人早成神仙。其醮仪程序有设坛、斋洁、入户祝、发炉、出灵官、请官启事、送神真、小户祝、醮后诸忌等十三节。从本篇醮仪中可见隋唐道教所尊奉之主要神灵和符箓:第一设立坛位, 第二洁坛解秽, 第三入户祝, 第四发炉, 第五出灵官, 第六请官启事, 第七送神真, 第八敕小吏神, 第九内官, 第十覆炉, 第十一送神颂, 第十二出户祝, 第十三醮后诸忌。从设坛位开始,中经请神送神直到醮后诸禁忌都有明确规定,从中可见唐代道教醮仪的一般情况。 此书为作者编录整理的道教坛醮著作,对研究唐道教斋醮仪式有一定参考价值。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尼采的沉重之思
《尼采的沉重之思》基于施特劳斯1967年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尼采讲座的授课记录稿,由杜兰大学哲学教授维克利编辑整理而成。施特劳斯一生共三次讲授尼采,本稿是第二次讲授,讨论了《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与《道德的谱系》三个文本。 施特劳斯的这次讲课主题是尼采对自然问题和真理问题的思考,以及尼采试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努力如何使得尼采思想矛盾重重。施特劳斯讨论这个问题的意图是思考哲学是否可能这个大问题。尼采的困境在于,试图在历史意识的基础上,重新找回自然,并为自然祝福。施特劳斯的讲述细致入微地呈现了尼采所思的沉重性,并告诫听众,尼采的思考至今仍有重大意义。中文版根据图书内容和主题重拟了标题,即《尼采的沉重之思》。 此外,施特劳斯于1962年专门讲授过《善恶的彼岸》,但仅留存下来两讲,附于《尼采的沉重之思》书末。
游城南记
北宋地理著作。北宋张礼撰并注,金元间无名氏续注。共一卷。最早刊于衢本《郡斋读书志》卷八。张礼,字茂中,浙江人。宋元祐元年(1086)与友人游长安城南,因作此记,并自作注。“凡门坊、寺观、园囿、庄墟及前贤遗迹见于载籍者叙录甚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于系作者亲历考察,并详加考释,故对研究唐代长安城南地理及寺观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研究丝路的重要资料。有明万历《宝颜堂秘籍》本、清道光《学海类编》本及《丛书集成》本等。
素履子
素履子,唐人张弧撰。《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三卷,收入太玄部。书分十四篇,依次为履道、履德、履忠、履孝、履仁、履义、履智、履信、履礼、履乐、履富贵、履贫贱、履平、履危。作者自序曰:「夫《素履子》者,取《周易•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以纯素为本,以履行为先;虽衣布素,须履先王之政教」。故此书大旨以抱朴守素,践履忠孝仁义等儒家伦理为主。《四库提要》称赞其书词义平近,「要皆本圣贤垂训之旨,而归之于正,盖亦儒家者流也」。
馥芬居日记
王汝润撰,1926年印本,1册。记咸丰三年太平军在嘉定上海作战及人民响应事。
净业痛策
净业痛策,一卷,清照莹集并缘起,心永序,前附古崑辑阿弥陀经理想仪。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
凡四卷。失译。乃属于杂部密教之密部经典之一。 又作七佛神咒经、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七佛十一菩萨陀罗尼经、七佛所说神咒经、广济众生神咒。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可视为后世纯密教之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