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论

作者:李光玄
海客论

海客论,唐末五代渤海国人李光玄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称渤海国海客李光玄人中华访道,初遇道人授以服气导引之术,继遇元寿先生授以还丹之道,遂撰成此论。按《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收入李光玄撰《金液还丹百问诀》一卷,其内容与本篇基本相同,但文字多出三页,当为同书之不同版本。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动物寓言集

动物寓言集

1947年左右,科塔萨尔创作了短篇小说《被占的宅子》,由博尔赫斯推荐刊登在杂志《布宜诺斯艾利斯编年史》上。1951年,该小说与其他几篇作品结集出版,标题为《动物寓言集》。胡利奥·科塔萨尔(1914-1984),阿根廷作家,拉美“文学爆炸”主将之一,短篇小说大师。在这些早年的小说里,复杂性停留在病理学的层次上。作品所描写的是畸变,是脱离常规的特例。这些短篇中的奇幻轶事远离正常的生活环境,只会发生在百万分之一的人身上。小说中展现了各种离奇的野兽。《剧烈头痛》中的“芒库斯皮阿”仿佛是病痛本身的化身、《奸诈的女人》中黛莉娅对动物女巫般的支配力量令故事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动物寓言集》中影射人性的虎、以及《给巴黎一位小姐的信》中,令“我”最终崩溃的兔子……在这些故事中,既有真正的动物,也有像人的动物,仿佛一场荒诞离奇的梦境,其中动物执行着既定的使命,它们都是象征。

归田类稿

归田类稿

元代诗文别集。张养浩撰。张养浩文集版本较多,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但卷数及具体篇目并不 一致。今存有元刊本《张文忠公文集》28卷,还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周永年刻本《归田类稿》20卷。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征集到明刻本《归田类稿》27卷(包括《三事忠告》在内)。《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明刻本“既多漏略,编次亦失伦类”,便以明刻本为底本,别采《永乐大典》中所载的张养浩诗文,“删其重复,补其遗阙”,重新编成《归田类稿》22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24卷,与辑本卷数不符)。另外,据孛术鲁翀为《归田类稿》所写的序,可知“其子引偕其妇翁吴肃彦清”曾“执公所辑《归田类稿》三十八卷征序”,而吴师道及张养浩自己为其文集作序时,又说本集为40卷(吴序称为《云庄集》)。明人焦竑《国史经籍志》中著录为张养浩“文忠集十八卷”。《四库全书》本《归田类稿》22卷是比较好的本子,卷首有元统三年(1335)孛术鲁种序,吴师道序,张养浩自序。卷1为经筵余旨、奏疏,卷2为上书、表、与人书,卷3为序,卷4—6为记,卷7为传、哀词、祭文,卷8为杂著,卷9为碑,卷10为神道碑,卷11—12为碑铭,卷13为表志,卷14为赋、拟雅诗,卷15—16为五言古诗,卷17为七言古诗,卷18为五言律诗,卷19—21为七言律诗,卷22为五、七言绝句。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内容与《四库全书》本基本一致。但编排略有不同,是依据《四库全书》本编刊的。《归田类稿》收入的诗文,并不限于张养浩归田之后所作,而是于归田之后所类编的一生所写的主要诗文。他的《三事忠告》未编入《归田类稿》22卷或20卷本,他的散曲作品另编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今有传本。

艺林汇考

艺林汇考

二十四卷,清沈自南撰。他采集各种书籍中考证事物名称的资料,分类编撰而成。分为五篇,每篇下有子目。栋宇篇十目:宫殿府署、亭台、门屏、庙室、寺观、宅舍、庑序、梁棚、沟涂;服饰篇八目:冠帻、簪髻、装饰、袍衫、佩带、裈袴、履舄、缯布;饮食篇六目:饔膳、羹豉、粉饎、炰脍、酒醴、茶名;称号篇十一目:宫掖、宗党、戚属、尊长、朋从、卒伍、编户、仆妾、巫优、诨名、道释;植物篇仅存琼花一目。共三十六目。《栋宇》等前四篇都有作者题词,所论颇为精赅,唯《植物篇》独无,可能是尚未完帙。所引证资料注明出处,甚为翔实。对于研究古代名物制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清康熙二年(1662)吴江沈氏刻本、乾隆十六年(1571)重刻本、《四库全书》本、1998年上海书店影印本。

蜀王本纪

蜀王本纪

亦题《蜀本纪》、《蜀记》。西汉志怪小说集。扬雄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一卷。宋时亡佚。曾慥《类说》卷三十六有《蜀本纪》六则,然多非本书。辑佚本有王谟《汉唐地理书抄》、洪颐煊《经典集林》、严可均《全汉文》、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等。是书属杂史杂传体志怪。 书中主要记载秦前古蜀国历代君王蚕丛、 柏、 鱼凫、 望帝、 开明帝等神话传说和怪异故事。原书已佚。明代万历年间,郑朴搜求散见于《史记》、《文选》注及诸类书中的《蜀王本纪》文字,辑集成书。该辑本后收入《壁经堂丛书》。

十五家词

十五家词

清孙默辑。三十七卷。是书辑刻于游广陵日,凡历十四载,四刻而成。初名《三家词》,收王士禛《衍波词》、邹祇谟《丽农词》及彭孙遹《延露词》三种,康熙三年(1664)刻,杜濬为序。康熙六年(1667)增刻曹尔堪《南溪词》、王士禄《炊闻词》及尤侗《百末词》三种,名《六家词》,孙金砺序之。次年(1668)再增刻董以宁、陈维崧、董俞、陈世祥四家词集,为《十家词》,汪懋麟为序。康熙十六年(1677),复增吴伟业、梁清标、宋琬、黄永、陆求可五家,始成《十五家词》,邓汉仪为序。清顺、康之际词坛以扬州为盛。顺治十七年(1660)王士禛得选扬州推官,乃开扬州词坛,极一时之盛。创作有红桥唱和诸事,总结前代则有邹祇谟、王士禛《倚声初集》,群体自我总结则为孙默此编。十五家中,二王、二董、二陈、邹、彭诸家皆系扬州词人群中坚,孙默、杜濬、汪懋麟等亦属之。故斯编实为以扬州词人为主体而兼及外围之合集,与龚翔麟《浙西六家词》、王嘉禄《吴中七家词》具类似之意义。十五家之词风,与杜、孙、汪、邓四家刻序中议论,皆尊《花》、《草》,奉晚唐五代及北宋小令为正统,大体与云间派无异。唯其开始注意和认识南宋,长调兼法陆游、辛弃疾,实开阳羡词派风气之先。于朱彝尊早年论词倡“小令宜师北宋,慢词宜师南宋”,亦不无关系。此书后又有另本作《十六家词》,三十九卷。又有别名《留松阁词集》、《国朝名家诗馀》。有康熙留松阁刻本,末附《红桥倡和集》、《广陵倡和集》二种,有《四部备要》本。

金刚顶菩提心论略记

金刚顶菩提心论略记

金刚顶菩提心论略记,一卷,唐遍满撰,日本佚名题记,源秀题记,真源题记,亮瑞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