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诸痔门

zR1中华典藏网

《内经》谓: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夫痔病之候亦多炙,此独举饱食一端者,盖饮食人之大欲存焉,推此则它可触类而知也。巢元方能拾其说而备论之,故曰:诸痔皆由伤风,房室不慎,醉饱合阴阳,故劳扰血气而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冲发下部所致也。治方唯孙思邈之论为详。孙思邈《千金要方》曰;夫五者,一牡痔,二牝痔,三脉痔,四肠痔,五血痔。牡痔者,肛边如鼠乳,时时溃脓血出,鳖甲主之,生肉如鼠乳在孔中,颇出见外,妨于更衣。(此一卷痔中言更衣者,皆大便之时,发厕即着别衣,谓之更衣欤。)牝痔,肛边肿痛生疮,从孔中起外边肿,五六日而自溃出脓血。《集验方》谓之酒痔,猬皮主之。脉痔,肛边有疮痒痛,更衣出清血,肛内有细孔,血出如针线者也,露蜂房主之。肠痔者,更衣挺出,久乃缩收,是脱肛痔也,猪左足悬蹄主之。血痔者,清血随大便而出,粪前出血谓之外痔,粪后出血谓之内痔,故知内痔外痔之号,独在血痔欲。  zR1中华典藏网

枳壳丸        zR1中华典藏网

治牡痔,肛边生鼠乳,脓出血。  zR1中华典藏网

防风(酒浸一宿又焙) 枳壳(去瓤,麸炒) 槐花(麸炒) 荆芥穗 薄荷叶 甘草(炙,各三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七八十丸,米饮服之,不拘时候,或食前、日午、日晚,久服必效。  zR1中华典藏网

荆槐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鼠乳牡痔,便血疼痛不可忍者。  zR1中华典藏网

荆芥穗 槐花(焙,若无花者,槐木皮去粗末,用白皮作抹) 枳壳(去瓤,麸炒) 黄耆(剉,各五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二三钱匕,以米饮服之,空心,日夜三五服,常服之。  zR1中华典藏网

鳌甲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牡痔,肛边生鼠乳,气壅疼痛。  zR1中华典藏网

鳖甲(去裙,酢浸,炙,三两) 槟榔(二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二三钱匕,食前日中晚景各一服,频服之。  zR1中华典藏网

治牡痔,熏洗葱桃汤方。  zR1中华典藏网

葱根 桃叶(各等分)  zR1中华典藏网

上切捣,以水三五升,煎数十沸而去滓,入盂,乘热熏洗,日三两度,疼减鼠乳消。  zR1中华典藏网

猪蹄灰丸        zR1中华典藏网

治牡痔生鼠乳,肛门痒痛,触者有脓血,出不绝。  zR1中华典藏网

猪悬蹄壳(焰火中烧作灰,研,一两) 水银(三大豆许)  zR1中华典藏网

上先取水银,用蒸枣肉二三个,研和,次入猪蹄壳灰,拌和为丸如鸡头实大。先以盐汤肛门内外,然后取药一丸,纳肛门中卧时再内用,以瘥为度。  zR1中华典藏网

马蹄灰        zR1中华典藏网

治牡痔䘌虫。  zR1中华典藏网

马蹄灰(烧灰,研)  zR1中华典藏网

上以猪脂调和,涂绵,纳肛门下部中,日三五度易,即瘥。  zR1中华典藏网

牡痔是酒色饮食过度,毒气攻注所为,故又谓之酒痔。  zR1中华典藏网

黄连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牡痔下血。  zR1中华典藏网

黄连(二两) 陈神曲(一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二钱,入蜜少许,温水调服,日三服。  zR1中华典藏网

地榆汤        zR1中华典藏网

治牝痔肛边生疮,下血不止。  zR1中华典藏网

地榆 黄耆 枳壳(去瓤,麸炒) 槟榔 当归(焙) 黄芩 赤芍药(各三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一两,水二盏半,煎至一盏八分,去滓,食前分为二服,日二三服,夜一服。  zR1中华典藏网

酒连圆        zR1中华典藏网

治酒痔、牝痔、下血、伏暑,久痔不瘥。  zR1中华典藏网

黄连(三十两,炒,去须,酒浸石器中,以重汤煮,洒出曝干,又如先酒煮七次止)  zR1中华典藏网

上七次以后,焙干细末,以彼浸酒余残,煮米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八十丸,以米汤服之,日二三服,空服之,可服数剂,大有神验。  zR1中华典藏网

姜附汤        zR1中华典藏网

治脉痔有虫,或痒痛血不止。论曰:脉痔者,脏腑蕴积风热不得宣通也。风热之气,乘虚流注下部,故肛边生疮,痒痛血出也。盖实为痛,虚为痒,今实热乘虚,下攻肛肠,故痒且痛。又脉者血之腑,得热则妄行,故血出不止也。《三因方》云:脉痔者无头,脉中小窍并注,下清血。  zR1中华典藏网

生姜 艾叶(各二两二分) 附子(炮,去皮、脐) 枳壳(麸炒,三两三分) 生干地黄(七两二分)  zR1中华典藏网

上粗剉。每服一两,水二盏半,煎至一盏八分,分为二服,去滓,早旦、日中及食前服,日二三服。  zR1中华典藏网

樗根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脉痔痒痛,下血不止。  zR1中华典藏网

樗根白皮(去粗根皮) 枳壳(麸炒,各三两) 皂荚子(取仁炒,二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三钱匕,以温米饮调服,朝、午、晚各一服。  zR1中华典藏网

杀虫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脉痔,肛边生疮痒痛。  zR1中华典藏网

獭皮  zR1中华典藏网

上烧灰细研。空心以米饮调二三钱匕,朝、午、晚各一服。  zR1中华典藏网

槐白皮汤        zR1中华典藏网

治脉痔有虫,或下脓血,熏痔方。  zR1中华典藏网

槐白皮(二三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剉,以水一斗五升,煎至半斗,去滓,倾盆中,坐熏洗痔,汤冷再三暖洗之,虫随大便自出。又别以槐白皮末一二钱,绵裹纳肛门中。  zR1中华典藏网

傅痔猬皮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脉痔,下部如虫啮。  zR1中华典藏网

猬灰(烧灰,研)  zR1中华典藏网

上每用少许,以生麻油调敷痔上,及以指点药,涂孔门中。  zR1中华典藏网

血痔者,肺热流毒也,肺与大肠为表里,今肺脏蕴热,毒气流渗,入于大肠,血性得热则流散,故因便而肛肠重痛,清血随出也。  zR1中华典藏网

黄耆汤        zR1中华典藏网

治诸痔下血虚损甚者。  zR1中华典藏网

黄耆 附子 甘草(各一两) 当归(焙) 川芎(各一两半) 龙骨(半两) 芍药 桂心(去粗皮,各二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一两,水三盏,沙糖一分,煎至二盏,去滓,空心、日午、晚食前,分为二服服之。  zR1中华典藏网

蒲黄汤        zR1中华典藏网

治诸痔下血。  zR1中华典藏网

蒲黄 当归(焙) 白芷 白石脂 黄连 川芎 生干地黄(焙) 甘草(炙,各三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一两,水三盏,煎至二盏,分为二服,去滓,空心温服,日二三服。  zR1中华典藏网

比金丸        zR1中华典藏网

治血痔出脓血,及肠风痔瘘。  zR1中华典藏网

密陀僧 白矾 槐实(炒为末) 皂荚(烧灰,研,各二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先以密陀僧、白矾打碎,入瓦器覆盖,以灰火急烧令通赤,取出放冷,取出细末,次入槐实末、皂荚灰和匀,用糯米饮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或二三十丸,以米饮食前,日二服,朝夕。  zR1中华典藏网

黄耆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血痔下血。  zR1中华典藏网

黄耆 枳壳(麸炒,各三两) 防风(一两二分)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二三钱匕,空心米饮服,朝暮空腹,日再服,或夜又一服。  zR1中华典藏网

荆芥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痔疾下血。  zR1中华典藏网

荆芥穗 狗脊(去毛,各五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三钱匕,浓煎木贼汤服。若泻血甚,而度数多,则加醋石榴皮等分为末,加和之,以醋汤服之,不拘多少,日二三服。  zR1中华典藏网

凡五痔者,《经》云:肠澼为痔。如泽中有小山突出为时,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者,皆曰痔,不特于肛门边生,亦有鼻痔、眼痔、牙痔等。肛门中症状不一,方中出五种,曰:牡痔,谓肛边肿痛,突出一枚,五六日后,溃出脓血,自愈;曰牝痔,谓肛边发㿔数个,如鼠乳状;曰脉痔,谓无头脉中迸小窍注下清血;曰肠痔,谓生在肠内,更衣时非按搦不入;曰气痔,谓遇忧怒则发,肛门肿疼,气散则愈。治之法,切勿用生砒霜,毒气入腹,反至奄忽。近见贵人遭此,痛不忍言,因书以戒后学。又云:痔有五痔,人奏圊则下血,或点滴或洴箭,或清火浊,面黄唇白,心忪脚弱,头目眩晕,此因饱食坐久,肠澼所为,亦有饮酒房室过度所致。世医多指此为肠风脏毒,然肠风脏毒自属滞下门,脏毒即是脏中积毒也,肠风即是邪入脏,纯下清血,谓之风痢。今五痔中下血,乃是酒痔、脉痔,其血自肛门边,别有一窍,如针窍大,滴淋而下,与粪物不共道,不可不知。  zR1中华典藏网

加味四君子汤        zR1中华典藏网

(《三因方》)  zR1中华典藏网

治五痔下血,面色痿黄,心忪耳鸣,脚弱气乏,口淡不知食味。  zR1中华典藏网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炙) 黄耆 白扁豆(蒸,各二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匕,以汤点服,日夜三五服,此方人未信之,服者颇知效。  zR1中华典藏网

荆芥散        zR1中华典藏网

同  zR1中华典藏网

治脉痔下血。  zR1中华典藏网

荆芥穗 槐花(炒,各二两) 石菖蒲根(三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三钱匕,以米饮服,食前,日夜三五服。  zR1中华典藏网

白玉丹        zR1中华典藏网

治久年肠痔下血,服百药不效。  zR1中华典藏网

凝水石(一名寒水石,不限多少,入炭火里烧令红赤,放冷研,水飞,再研细)  zR1中华典藏网

上以糯米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八十丸,以陈米饮服一二服,以愈为度。  zR1中华典藏网

又单服白梅亦效。白梅者,梅干也,亦曰盐梅,梅上有白盐,故曰白梅也。常可食用之。  zR1中华典藏网

《活人事证方》曰:诸痔方论共二十一般,翻花痔、脱肛痔、内肠痔、热痔、莲子痔、鼠乳痔、鸡冠痔、外肠痔、樱桃痔、风痔、气痔、食痔、雀舌痔、盘蛇痔、蜂巢痔、山桃痔、穿肠痔。又痔变成漏有三种,曰冷漏,曰瘀脓漏,曰血漏。以上痔漏,病源并治方药疗,可见《事证方》第十四卷。(前集)有六段服药并四种傅药等。  zR1中华典藏网

诸痔总疗杂方zR1中华典藏网

(《圣济录》)  zR1中华典藏网

能消丸        zR1中华典藏网

治五痔肿痛,下血不止,或营卫滞涩,身体疼痛,大便风秘不通。  zR1中华典藏网

威灵仙(半两) 南木香 防风(各三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八十至百丸,以荆芥汤服,不拘时,日二三服,夜一服。  zR1中华典藏网

抵圣枳壳丸方        zR1中华典藏网

治五种肠风泻血痔瘘。  zR1中华典藏网

枳壳(麸炒,去瓤) 威灵仙 陈皮 续断(各二两) 生干地黄(焙)连翘 槐实(炒) 附子(炮制) 当归(焙) 干姜(炒) 白矾(煅枯)人参 羌活 地骨皮 何首乌(用米泔浸一宿,忌铁焙,二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七十丸,空心以温米饮服,疼痛者当日见效。  zR1中华典藏网

地肤子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痔疾下血。  zR1中华典藏网

地肤子(十五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新瓦上炒干,细末。每服三四钱匕,用陈粟米饮服,空心日三服,夜一服,下血甚者,以冷糯米水服之。  zR1中华典藏网

黄檗散        zR1中华典藏网

涂肿痛。  zR1中华典藏网

黄檗 黄丹 黄连 胡粉 矾石(煅)  zR1中华典藏网

上等分,细末研和。先以煎葱汤洗痔上,而后用药涂之,虽久年痔,不过三五度,痛止肿消。  zR1中华典藏网

木香散        zR1中华典藏网

同前。  zR1中华典藏网

木香 槟榔(大者) 黄连(各三两) 莽草叶(六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三两,以水十盏,煎三五沸,而乘热熏洗痔肿,而后以温水调药,以乌羽涂痔肿上。  zR1中华典藏网

四妙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莲花痔瘘及鸡冠痔等诸痔甚妙。  zR1中华典藏网

白及 白蔹 木鳖子 桑螵蛸(各一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先以汤磨乳香,入和此药末,调匀,稀稠令得所,故绵上贴之,摊傅痔肿上,此日痔皮与帛拆下,更无疮斑。  zR1中华典藏网

淋渫方        zR1中华典藏网

治诸痔肿。  zR1中华典藏网

恶实(一名牛蒡子)  zR1中华典藏网

上一种,不拘多少,入水淘去浮者,每用二三两,捣碎,以水四五碗,浓煎,乘热熏淋痔肿,而后贴诸药。  zR1中华典藏网

神白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痔疮下部发肿,如梅李大,痛碍不能行者,即时取效。  zR1中华典藏网

半夏(唐物尤佳) 龙脑  zR1中华典藏网

上先每用以半夏一个大者,研细,后入龙脑一大豆许,同研和,手心吐置于津唾,以指研和,令稀稠得所,摊纸上贴痔肿上,即冷和水,良久有清水出,渐消炙。如未全愈,再三贴之,去根本,尤妙。  zR1中华典藏网

如圣丸        zR1中华典藏网

治五种痔疾,肠痔、脉痔下血。  zR1中华典藏网

柏叶(焙) 乌梅肉(焙末,各三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细末,皂荚五挺,去黑粗皮并子,水浸捣研,取汁一盏许,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或二三十丸,以温水服之,食前,日二服,夜一服。  zR1中华典藏网

白术丸        zR1中华典藏网

治久积虚冷,肠风痔瘘,面色痿黄,日渐羸瘦,虚劳等疾。  zR1中华典藏网

白术 厚朴(姜汁制,各三两) 陈皮 干姜(炮) 黄耆(各一两二分) 人参 甘草(炙) 当归(焙,各一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饮服十五丸或二三十、五十丸,日二三服。若痢秘结,加大黄一二两。  zR1中华典藏网

必效丸        zR1中华典藏网

治气痔,脱肛不收,或生鼠乳,时复血出,久不瘥者。  zR1中华典藏网

枳壳(去瓤,麸炒) 黄耆(各三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以陈米饮和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七八十至百丸,以米饮食前服之,日二三服,夜一服。(以上肠痔并诸痔)  zR1中华典藏网

气痔者,因便下血,或肛头肿凸,良久乃收,风也。此由邪毒气蕴积肠间,及恚怒不节,酒食过伤,令下部气涩壅结而成。(一名脱肛痔,前必效丸主之)  zR1中华典藏网

黄耆汤        zR1中华典藏网

治大肠风壅,积滞不通,变成气痔,疼痛脱肛。  zR1中华典藏网

黄耆(一两一分) 当归(焙) 大黄(焙) 槟榔(煨,各二两二分) 枳实(炒) 防己 木香 黄芩(各一两二分)  zR1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三钱,水二盏半,煎一盏八分,去滓,分二服,日二三服,夜一服。  zR1中华典藏网

擢药方        zR1中华典藏网

治气痔,脱肛良久收。  zR1中华典藏网

海螵蛸(研) 染燕脂(研,各三分)  zR1中华典藏网

上同研和。先以温汤淋洗肛门,而后拭干,时时掺付此药,以练绢押入,更衣如此,一两月之间,便利之时,则不可登厕,仰卧而便利,出力发气,则亦脱出不得瘥收。凡脱肛病,是难服药傅药,昼夜大便之次,不暇瘥得,故无其验,是以至能愈。每大便,别构秘处,仰卧而可利,不可如例蹲踞。  zR1中华典藏网

又方:治脱肛。木贼烧灰,上以槐木煎汤,淋渫肛门,涂木贼灰,押入肛肠,勿发气,仰卧而便利,如上,大人小儿赤痢秘涩之时,依发必致脱肛患,令收入,更衣而后二三十日,可便利,是第一要心也。  zR1中华典藏网

香术丸        zR1中华典藏网

治肠风痔楼,脱肛泻血,面色萎黄,积年不瘥。  zR1中华典藏网

白术(一斤,糯米泔浸,三日三夜)  zR1中华典藏网

上取出,细剉,以慢火炒焦为末,次取干地黄半斤净洗,以碗盛于甑上,蒸烂杵研,入白术末,亦和捣一二千杵,若硬,入好酒少许相和,亦再熟捣,众手集为丸如梧子大,焙干。每服二三十丸或五十丸,空心以米粥饮服之,日二三服。  zR1中华典藏网

蛇黄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脱肛。  zR1中华典藏网

蛇黄(一名蛇含石也,二三颗,炭火烧醋淬,亦烧淬七返)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研飞如面。每服三四钱匕,以陈米饮调服,下血脱肛甚者,不过两三服,有神验,食前服之。  zR1中华典藏网

又方:功能同蛇黄散。牡蛎大者一二枚,烧淬醋,七返。上细研,每服三钱匕,陈米饮调服,日二三服。  zR1中华典藏网

白蔹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十年痔如鼠乳,脓出下血剧者。久痔者,以脏腑夙有风冷,加之饥饱不常,将摄乖宜,或缘忧思恚怒,致阴阳不和,气血凝滞,故风毒乘虚,时作时歇,攻注肛肠,痔孔有脓与血间下,肿痒疼闷,故谓之久痔。  zR1中华典藏网

白蔹(二两) 赤小豆(一两) 黄耆(二两) 芍药(三两) 黄芩(一两) 桂心(去粗,二两) 附子(炮) 牡蛎(煅,各半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捣罗为细散。每服三四钱匕,空心温酒服,日中、日晚亦服,以瘥为期。  zR1中华典藏网

比金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久痔。  zR1中华典藏网

蜀葵叶(夏月收者,焙干)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匕,以温酒调服,五七服见效。  zR1中华典藏网

石燕散方        zR1中华典藏网

治肠风痔,一二十年不瘥,面色萎黄,饮食无味,及患脏腑伤积泄泻,暑月常泻不止,及诸般淋沥。久患消渴,妇人月候不调,赤白带下不瘥,应是脏腑诸疾皆主之。  zR1中华典藏网

石燕(不拘多少,净洗,上□似藏石也)  zR1中华典藏网

上一味,捣研为细末,水飞。每服一钱或二钱匕,以饭饮清调服,温水服亦佳。久年肠风下血痔疾,须常服一月勿歇必愈,或以水入磁器,而磨尽燕石一颗,温之为二服,服之亦得。  zR1中华典藏网

二矾丸        zR1中华典藏网

治痔瘘,旁穿数穴,脓血不止,并肠风下血,脱肛等疾。痔瘘者,五痔之疾,或出鼠乳,或发寒热,或生疮,或痒痛,或下血,其证非一,治之不早,劳伤过度,则毒气浸渍,肌肉穿穴,疮口不合时,有脓血,故成痔痿=瘘《经》曰:痔久不瘥,变为瘘也。(《良验方》名钓□圆)  zR1中华典藏网

白矾(烧枯) 绿矾(烧枯) 栝楼子(烧存性) 猬皮(烧存性)诃梨勒(炒,去核) 枳壳(去瓤,麸炒) 白附子(炮) 天南星(姜汁,切,浸一宿焙) 半夏(姜汁浸焙) 附子(炮,各二两) 鸡冠花(亦鸡头花,二两) 胡桃肉(烧灰,三十个)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以醋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以温酒空心临卧服。(二矾并猬皮虽难得,自余合药酒饮难寻之,且书此方,得药种,太神妙)  zR1中华典藏网

当归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痔瘘,消肿止痛。  zR1中华典藏网

当归(焙) 大黄(煨) 赤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热服,少利为效,又痈疽篇十种内补散尤宜。  zR1中华典藏网

丹粉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痔瘘有疮,或窍脓血不止。  zR1中华典藏网

黄丹 盐豉(各一两) 胡粉(半两) 大蒜(大二颗,去皮切)  zR1中华典藏网

上先捣蒜,令烂,后入余药,同杵作薄饼,焙干为细干。每月少许,贴痔瘘疮上,日二三度,四五次贴之。  zR1中华典藏网

猬皮丸        zR1中华典藏网

治五痔,连年不瘥,渐成痔瘘。  zR1中华典藏网

猬皮(田中猬,自然拾得,彼壳皮焙干) 龙骨(各二两) 黄耆当归 枳壳(麸炒) 干姜(炮,各二两一分) 艾叶(三分) 附子(炮,二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五十丸,食前煎黄耆汤,日二服。  zR1中华典藏网

威灵仙丸        zR1中华典藏网

治肠风痔瘘,肛边鼠乳,疼痛不可忍。  zR1中华典藏网

威灵仙(焙干,二两,若无者栀子、甘草代用) 木香(一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加至五十丸,不拘作候,煎荆芥汤服,服后忌茶半日,恐冷即腹痛,男子妇人皆可服。  zR1中华典藏网

槐角丸        zR1中华典藏网

(《局方》)  zR1中华典藏网

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用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努肉如乳,名鼠痔;头上有孔名痔瘘,并皆治之。  zR1中华典藏网

槐角(炒,一两) 地榆 当归(酒浸焙) 防风(去芦,各八两)黄芩 枳壳(麸炒,各八两)  zR1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七八十至百丸,米饮服,不拘时。此药治肠内疮内小虫,里急下脓血,止痛痒,消肿聚,驱湿毒,久服永除病根。  zR1中华典藏网

又治鸡冠痔、鼠乳痔等,消肿除肉凸。熊胆,上以此频涂痔肿上。  zR1中华典藏网

止血散        zR1中华典藏网

治肠风下血,或在便前或在便后。在便前者,其血近肾肝脏血也;在便后者,其血远,自心肺下也,此药皆主之。(《御药院方》)  zR1中华典藏网

皂角刺(煨灰,二两) 胡桃肉(去核皮) 破故纸(炒) 槐花(各一两半)  zR1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二三钱,以米饮清服,亦温酒服佳。下血甚多者,以冷糯米泔数服,利血收止。  zR1中华典藏网

贴痔药        zR1中华典藏网

治鼠痔、鸡冠痔等。  zR1中华典藏网

蜀葵子(半两) 蝉蜕(七个) 槟榔(二个)  zR1中华典藏网

上并细末和研,于枣肉研细搜和,若觉硬,滴入少蜜,如膏,频贴痔上,以指入涂肛门中边。  zR1中华典藏网

诸疗痔方,散在诸方,取其要如斯,须勿泥,略舍广炙。  zR1中华典藏网

《覆载万安方》卷第二十七  zR1中华典藏网

嘉历二年二月四日朱点了。为冬景不耻谬乱而已。性全(花押)  zR1中华典藏网

同七日墨点了。性全(花押)zR1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