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五 医师大义

医师大义oj5中华典藏网

医师大义  oj5中华典藏网

《苏沈翰良方》一云:予(梦溪先生沈括存中)尝论治病有五难,辨疾,治疾,饮药,处方,别药,此五也。今之视疾者,唯候气口六脉而已。古之人视疾,必察其声音、颜色、举动、肤理、情性、嗜好,问其所为,考其所行。已其太半,而又遍诊人迎气口十二动脉。疾发于五脏,则五色为之应,五声为之变,五味为之偏,十二脉为之动,求之加此甚详,然而犹惧失之,此辨疾之难一也。今之治疾者,以一二药,书其服饵之节,授之而已;古之治疾者,先知阴阳运历之变,故山林川泽之窍发,而又视其人老少肥瘠、贵贱、居养,性术、好恶、忧喜、劳逸,刺或砭,或风或液,矫易其古常,掉摩其性理,搏而索之,投机顺变,间不容发,而又调其衣服。理其饮食,异其居处,因其情变,或治以天,或治以人,五运六气,冬寒夏暑,晦雨雷电,鬼灵厌蛊,甘苦寒温之节,后先胜复之用,此天理也,盛衰强弱,五脏异禀,饮食异好,循其所用,察其所偏,不以此一刑彼不一,不以一人例众人,此人事也。言不能传之于书,亦不能喻之于口,其精过于药蜩,其察甚于刻棘,目不舍色,耳不舍声,手不释脉,犹惧其恙也,授药遂去,而希其十全,不其难哉!此治疾之难二也。古之饮药者,煮炼有节,饮啜有宜,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炽火,有宜温火,此煮炼之节也,宜温宜寒,或缓或速,或乘饮食喜怒,而饮食喜怒为用者,有违饮食喜怒,而饮食喜怒为敌者,此饮啜之宜也。而水泉有美恶,操药之人又勤惰,如此而责药之不效者,非药之罪也,此服药之难三也。药之单用为易知,复用为难知,世之处方者,以一药为不足,又以众药益之,殊不知,药之有相使者,相反者,有相合而性易者,方书虽有使佐畏恶之性,而古人所未言,人情所不测者,庸可尽哉?如酒于人,饮之喻石而不乱者,有濡吻则颠眩者,漆之于人,有终日搏洒而无害者,有触之则疮烂者,焉知他药之于人,无似之异者,此禀赋之异也。南人食猪肉以生,北人食猪肉以病,此风气之异也。水银得硫黄而赤如丹,得矾石白如雪。人之欲酸者,无过于醋矣,以醋为未足,又益之以橙,二酸相济,宜其甚酸而反甘。巴豆之善利也,以巴豆之利为未足,而又益之以大黄,则其利反折。蟹与柿,尝食之而无害也,二物相遇,不旋踵而呕,此色为易见,味为易知,而呕利为大变,故人人知之,至于相合而之,他脏致他疾者,庸可易知耶?如乳石之忌参术,触者多死,至于五石散,则皆用参术,此古人处方之妙,而世人或未谕也。此处方之难四也。医诚艺也,方诚善也,用之中节也。而药或非良,其奈何哉!橘过江而为枳,麦得湿而为蛾,鸡逾岭而黑,鹆逾岭而白,月亏而蚌蛤消,露下而蚊喙坼,此形器之易知者也。性岂独不然乎?予观越人艺茶畦稻,一沟一陇之异,远不能数步,则色味顿殊,况药之所生?秦越燕楚之相远,而又有山泽膏瘠燥湿之异禀,岂能物物尽其所宜?又《素问》说阳明在天,则花实戕气,少阳在泉,则金石失理,如此之论,采掇者固未尝恤也。抑又取之有早晚,藏之有苦良,风雨燥湿,动有槁暴,今之处药,或有恶火者,必日之而后咀。然安知采藏之家,不常烘煜哉?又不能必。此辨药之难五也。此五者大概而已,其微至于言不能宣,其详至于书不能载,岂庸庸久人,而可以易言医哉?予治方最久,有方之良者,辄为疏之。世之为方者,称其治效,常喜过实,《千金》《肘后》之类,尤多溢言,使人不敢复信。予所谓良方者,必目睹其验,始着于篇,闻不预也。然人之疾,如向所谓五难者,方岂能必良哉?一睹其验,即谓之良,殆不异乎刻舟以求遗剑者。予所以详着其状于方尾,疾有相似者,庶几偶值云尔,篇无次序,随得随注,随以与人,极道贵速,故不暇袱待完也。  oj5中华典藏网

元丰三年十月岸序  oj5中华典藏网

脉说oj5中华典藏网

(《翰良方》眉山苏轼子瞻撰)  oj5中华典藏网

脉之难,古今所病也。至虚有盛候,而大实有羸状,差之毫厘疑似之间,便有死生祸福之异,此古今所病也。病不可不谒医,而医之明脉者,天下盖一二数。骐骥不时有,天下未尝徒行;和扁不世去,病者终不徒死,亦因其长而护其短尔。士大夫多秘其所患,以求诊,以验医之能否。使索病于冥漠之中,辨虚实热于疑似之间。医不幸而失,终不肯自谓失也,则巧饰遂非以全其名,至于不救。则曰是固难治也。间有谨愿者,虽或因主人之言,亦复参以所见,两存而杂治,以故药不效,此世之通患,而莫之悟也。吾平生求医,盖于平时,默验其工拙,至于有疾而求疗,必先尽告以所患,而后求诊,使医了然知患之所在也。然后求之,诊虚实冷热,先定于中,则脉之疑似不能惑也。故虽中医治吾病常愈,吾求疾愈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  oj5中华典藏网

苍耳说oj5中华典藏网

药至贱而为世要用,未有如苍耳者。他药虽贱,或地有不产,惟此药不问南北夷夏,山泽斥卤,泥土沙石,但有地则产。其花叶根实皆可食,食之如菜,亦治病无毒,生熟丸散无适不可,多食愈善。久乃使人骨髓满,肌理如玉,长生药也。杂疗风痹瘫痪,癃疟疮痒,不可胜言,尤治瘿金疮,一名鼠粘子,一名羊负菜。《诗》谓之卷耳,疏谓之枲耳,俗谓之道人头,海南无药,惟此药生舍下,多于茨棘,迁客之幸也。己卯二月望日书。  oj5中华典藏网

记食芋oj5中华典藏网

岷山之下,凶年以蹲鸱为粮。不复疫疠,知此物之宜人也。惠州富此物,然人食者不免瘴。吴远游曰,此非芋之罪也。芋当去皮,湿纸炮煨之,乃热啖之,则松而腻,乃能益气充饥。今惠州人,皆和皮水煮,冷啖,坚顽少味,其发瘴固宜。丙子除夜前二日,夜饥甚,远游煨芋两枚见啖。美甚,乃为书此帖。  oj5中华典藏网

苍术、白术oj5中华典藏网

黄州山中,苍术至多。就野人买之,一斤数钱耳。此长生药也。人以其易得,不复贵重,至以熏蚊子。此亦可以太息。舒州白术,茎叶亦皆相类,特花紫耳,然至难得,三百一两。其效止于和胃气,去游风,非神仙上药也。  oj5中华典藏网

论流水、止水oj5中华典藏网

孙思邈《千金方》,人参汤言须用流水,用止水即不验,人多疑流水止水无别。予尝见丞相荆公喜放生,每日就市买活鱼,纵之江中,莫不洋然。惟鳅、鳝入江水辄死,乃知鳅鳝、鳍但可居止水。则流水与止水果不同,不可不信。又鲫鱼生流水中则背鳞白,生止水中则背鳞黑,而味恶,此亦一验也。  oj5中华典藏网

论脏腑,沈括存中oj5中华典藏网

古方言,云母粗服,则着人肝肺不可去。如枇杷狗脊,毛皆不可食,食之射入肝肺。世俗似此之论甚多,皆谬说也。人但有咽有喉二者而已,咽则纳饮食,喉则通气。咽则咽入胃脘,次入胃中,又次入广肠,下入大小肠。喉则下通五脏,为出入息。五脏之含气呼吸,正如治家鼓鞴。人之饮食药饵,但自咽入肠胃,何尝能生五脏。凡人肌骨五脏肠胃虽各别,其入腹之物,英精之气,皆能洞达,但滓秽即入二肠。故人饮食及服药,既入腹,为真气所蒸。英精之去味,以至金石之精者,如细研硫黄、朱砂、乳石之类,凡能飞走融结者,皆随真气洞达肌骨,犹如天地之气,贯穿金石土木,曾无留碍,自余顽石草木,则但气味洞达尔。及其势尽,则滓秽传于大肠,润湿入小肠,皆败物不能变化,惟当退泄耳。凡所谓某物入肝,某物入肾之类,但气味到彼尔,其质岂能到彼哉?此医不可不知也。  oj5中华典藏网

论君臣药oj5中华典藏网

旧说有:药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之说。又上药三百六十为君,中药三百六十为臣,下药三百六十五为佐使云云。《药性论》乃以众药之和厚者定为君,其次为臣为佐,有毒者多为使,此谬论也。今则设若欲攻坚积,则巴豆辈,岂得不为君也?  oj5中华典藏网

论汤散丸oj5中华典藏网

汤散丸各有所宜。古方用汤最多,用丸散者殊少。煮散古方无用者,惟近世人为之。大体欲达五脏四肢者莫如汤,欲留膈胃中者莫如散,久而后散者莫如丸。又无毒者宜汤,小毒者宜散,大毒者宜用丸。又欲速用汤,稍缓用散,甚缓者用丸,此大概也。近世用汤者全少,应汤者全用煮散。大率汤剂气势完壮,力与丸散倍蓰。煮散,多者一啜,不过三五钱极矣。此功效力岂能敌汤势?然既力大,不宜有失,消息用之,要在良工,难可以定论拘。  oj5中华典藏网

论采药oj5中华典藏网

古者采草药,多用二八月,此殊未当。凡用花者,取花初数时采;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采;用实者,取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以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须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笙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笙。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殒。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同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oj5中华典藏网

论鸡舌香oj5中华典藏网

《灵苑方》论鸡舌香,以为丁香母,盖出《陈氏拾遗》。今细考之,尚为未然。按《齐民要术》,鸡舌香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即今丁香是也。《日华子》云:“鸡舌香治口气,所以三省故事,郎官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气芬芳。”此正谓丁香治口气,至今方书为然。又《古方》五香连翘汤用鸡舌香,《千金》五香连翘汤无鸡舌香,却有丁香,此最为明验。《新补本草》又出丁香一条,盖不曾深考也。今世所谓鸡舌香者,乳香中得之。大如山茱萸,剉开中如柿核,略无气味,以此治疾,殊极乖谬。  oj5中华典藏网

论淡竹oj5中华典藏网

淡竹对苦竹为文,除苦竹外,悉谓之淡竹,不应别有一品谓之淡竹。后人不晓于《本草》内别疏淡竹为一物。今南人食笋有苦笋、淡笋两色。淡笋,淡竹也。  oj5中华典藏网

论赤箭oj5中华典藏网

赤箭,即今天麻也。后人既误,天麻条外,别出赤箭,更多一物,又取天麻苗为之,不然。《本草》称:采根阴干,安得以苗为之。草药上品,除五芝之外,赤箭为第一,此神仙补理养生上药。世人惑于天麻之说,遂止用之治风,良可惜哉!或以谓其茎如箭。既言赤箭,疑当用茎,此犹不然。至如莺尾、牛膝之类,皆谓茎叶有所似。用则用根尔,何足疑哉?  oj5中华典藏网

论地菘oj5中华典藏网

地菘,即天名精也。世人既不识天名精,又妄认地菘为火蔹。《本草》又出鹤虱一条,都成纷乱。今按:地菘即天名精也。其叶似松,又似蔓荆(名精即蔓粗也),故有二名。鹤虱即其实也。世间有单服火蔹法,乃是服地菘尔,不当服火蔹。火蔹本草名莃蔹,即是猪膏莓。后人不识,亦复出至耳。  oj5中华典藏网

论苦耽oj5中华典藏网

苦耽即《本草》酸浆也,新集《本草》又重出苦耽一条,西番界中酸浆有盈丈者。  oj5中华典藏网

论龙芮oj5中华典藏网

石龙芮今有两种,水生者叶光而末圆,陆生者其叶毛而末锐。入药用水生者,陆生亦谓之天灸,取少叶揉辟上,一夜作大泡,如火烧是也。(世俗如此治魔疾)  oj5中华典藏网

论麻子oj5中华典藏网

麻子用时去壳法,取麻子帛包之,沸汤中浸,候汤冷,乃取悬井中,勿令着水,明日日中暴干,就新瓦上,轻捋其壳悉解,簸扬取肉,粒粒皆完。  oj5中华典藏网

传屍骨蒸,灸四花、六花穴后,宜服治劳地黄丸。(翰良方)  oj5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汁 青蒿汁 薄荷汁 童子小便(好酒,以上各三盏,同煎成膏,入后药) 柴胡(去头) 鳖甲(酢炙) 秦艽(各三两) 辰砂麝香(各三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为末,入前膏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三十丸,温酒服下。切忌生冷毒物。  oj5中华典藏网

论赤目oj5中华典藏网

回生散        oj5中华典藏网

(《翰良方》)  oj5中华典藏网

治肾脏风(又治眼治癣)。  oj5中华典藏网

白附子(下疰脚生疮,用黑附子) 黄芪 羌活(各等分)  oj5中华典藏网

上皆生为细末。每服三钱,盐酒调下,空腹。又猪肾中包煨服,尤善。予(沈括)为河北察访使时,病赤目四十余日,黑睛傍点赤成疮,昼夜痛楚,百疗不瘥,即官兵革相见,问予病目如此,曾耳中痒否。若耳中痒,即是肾家风,有四生散,疗肾,每作二三服,即瘥。闾里号为圣散子,予传其方,合服之,午时一服,临卧一服,目反大痛。至二鼓时,乃能眠。及觉,目赤稍散,不复痛矣,更三四服,遂安平如常。是时孙和甫学士帅镇阳,闻予说,大喜曰:“吾知所以治目矣,向久病目。”尝见吕吉甫参政云:“倾病目久不瘥,因服透水丹乃瘥。”如其言修合透水丹一剂,试服了二三升服,目遂瘥。乃知透水丹亦疗肾风耳,此可记耳。  oj5中华典藏网

病目人更当记一事。予在河北病目时,曾治浴具浴,州守间君缓见访云:“目赤不可浴,浴汤驱体中热,并集头目,目必甚。”又转运判官李长卿亦云:“然。”予不信,卒浴。浴毕,目赤遂大作。行数程,到巨鹿,见陈彦升学士,以病目废于家,问其病目之因,云:倾年病赤目,饮酒归,过同舍林亿,邀同太学浴。彦升旧知赤目不可浴,坚拒之不得,【亻黾】俯一浴,浴已几失明,后治之十余年,竟不瘥,此亦以为戒也。又予之门人徐构病癣,久不瘥,服四生散,数日都除。  oj5中华典藏网

论小柴胡汤oj5中华典藏网

(已有诸良才,常可记持)  oj5中华典藏网

解伤寒小柴胡汤        oj5中华典藏网

(《翰良方》,沈存中)  oj5中华典藏网

柴胡(二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分,切) 半夏(汤洗一两半) 大枣(二十枚,打破)  oj5中华典藏网

上细剉,如麻豆大。以水五盏,煮取二盏,去滓,再煎取九合,温服三合,日三服,此古法也。今可作粗散,每服三钱,枣三枚,姜五片,水一盏半,煎至八分,温服,气实疾势盛者,加至四五钱不妨,并去滓,此张仲景方。予以今称量,改其分剂。孙兆名黄龙汤,近岁此药大行。患伤寒,不问阴阳表里,皆令服之,此甚误也。此药,《伤寒论》虽主数十证,大要其间有五证最的当,服之必愈。一者身热,心中逆或呕吐者可服,伤寒此证最多,正当服小柴胡。若因渴饮水而呕者不可服,身体不温热者不可服,仍当识此;二者寒热往来者可服;三者发潮热可服;四者心烦胁下满,或渴或不渴,皆可服;五者伤寒已瘥后,更发热者可服。此五证。但有一证,更勿疑便可服,服之必瘥。若有三两证以上,更的当也。其余证候,须仔细详方论及脉候,相当方可用,不可一概轻用也。人但知小柴胡治伤寒,不问何证便服之,不徒无效,兼有所害,缘此药差寒故也。唯此五证,的不蹉跌,决效无疑,此伤寒中最要药也。家家有本,但恐用之不审详,今备论于此,使人了然易晓。本方更有加减法,虽不在此五证内,用之亦屡效,今亦载于此。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一两、栝楼根一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分,此一证最有验,常时腹痛亦疗;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一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一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分,温覆微汗愈;若咳,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两、干姜半两。元祐二年时行,无少长皆咳,服此皆愈。常时止壅痰实,只依本方,食后卧时服甚妙。赤白痢尤效,痢药中无如此妙。盖痢多因伏暑,此药极解暑毒。凡伤暑之人,审是暑暍。不问是何候状,连进数服即解。  oj5中华典藏网

木香丸        oj5中华典藏网

(《翰良方》)  oj5中华典藏网

治瘴及万病。  oj5中华典藏网

槟榔 陈皮(去白各二两) 木香 大附子 人参 厚朴 官桂(去无味粗皮) 羌活 京三棱 独活 干姜(炮) 甘草 川芎 川大黄(剉,微炒) 芍药(各半两) 牵牛子(一斤,淘去浮者,揩拭干,熟捣取末,四两,除滓不用) 肉豆蔻(六个)  oj5中华典藏网

上十五味为末,瓷器盛之,密封。服用牵牛末二两,药末一两,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子大。心腹胀满,一切风劳冷劳冷气,脐下刺痛,口吐清水白沫,醋心,痃癖气块,男子肾脏风毒,攻刺四体,及阳毒脚气,目昏头痛,心间呕逆,及两胁坚满不消。卧时橘皮汤下三十丸,以利为度,每夜二十丸。女人血痢,下血,刺痛,积年血块,胃口逆,手足心烦热,不思饮食,姜汤下三十丸。取利,每夜更服二十丸。小儿五岁以上,疳气腹胀气喘,空心温汤下五七丸。小者减丸数服。凡胸腹饱闷不消,脾泄不止,温酒下,取利。食毒,痈疽发背,山岚瘴气,才觉头痛,背膊拘紧,便宜服之,快利为度,常服可以不染瘴疾。凡瘴疾,皆因脾胃实热所致,常以凉药解膈上壅热,并以此药通利弥善。此丸本治岚瘴,及温疟大效。李校理敦裕常为传,刻石于大庾岭,蒙效者不可胜数。予伯氏任闽中,尝拥兵捕山寇。过漳浦,军人皆感疟,用此治之,应时悉愈。予在江南,时值岁发温疟,以此药济人,其效如神,皆以得快利为度。又记,凡久疟服药讫,乃灸气海百壮。又灸中腕三十壮,尤善。  oj5中华典藏网

五积散        oj5中华典藏网

(予家旧方《博济》亦载,小有不同)  oj5中华典藏网

苍术(二十两) 桔梗(十两) 陈皮(六两) 白芷 甘草(各三两) 当归(二两) 川芎(一两半)芍药 白茯苓 半夏(汤洗,焙,各一两) 麻黄(春夏二两,秋冬三两) 干姜(春夏一两,秋冬二两)枳壳(麸炒去机,四两) 肉桂(春夏三两,秋冬四两) 厚朴(姜制二两,枳壳以下三物别捣)  oj5中华典藏网

上十五味为粗末,分作六服。大锅内缓火炒,令微赤,香熟即止,不可过焦。取出,以净纸藉板床上凉,令冷,入后三物和之和气。每服三钱,加姜枣,煎至六分,去滓服。伤寒手足逆冷,虚汗不止,脉沉细,面青呕逆,加顺元散一钱,同煎热服。产妇陈疏难产,经三两日不生,胎死腹中,或产母气乏委顿,产道干涩,加顺元散,水七分、酒三分煎,相继两服,气血内和即产。胎死者不过三服常下,其顺元散多量产母虚实。伤寒发热胁内寒者,加葱二寸、豉七粒同煎,相继两三服,当以汗解。  oj5中华典藏网

顺元散        oj5中华典藏网

乌头(二两) 附子 天南星(各一两,皆炮) 木香  oj5中华典藏网

上予叔祖钱氏,时得此方。卖于民间,故吴中至今谓之沈家五积散。大抵此散能温里外,但内外感寒,脉迟细沉伏,手足冷,毛发恂慄,伤寒里证之类,大啜三两杯,当手足温,或汗乃愈。今世名医,多用此散治气,极效。和一切气,通血络,无出此药。人病脾疟,用紫金丸逐下,乃服此散,数服多愈。  oj5中华典藏网

紫金丹        oj5中华典藏网

硫黄 针沙(并三钱) 铁粉(五钱) 腻粉(十五钱)  oj5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炒为末,粟饭如皂子大。乳香汤下一丸,气实服一丸半,至二丸。  oj5中华典藏网

七枣散        oj5中华典藏网

治脾寒疟疾。(《翰良方》)  oj5中华典藏网

川乌头大者一个,炮,良久,移一处再炮,凡七处炮满,去皮、脐,为细末,都作一服。用大枣七个,生姜十片,葱白七寸,水一碗,同煎至一盏。疾发前,先食枣,次温服,只一服瘥。元祐二年,两浙疟疾盛作。常州李使君,举家病疟甚久,万端医禁不效,常时至效,万服亦不止,过客传此方,一家服之,皆一服瘥。又《长兴贾耘老传》一方,与此一同。只乌头不炮,却用沸汤泡。一盏热汤泡,以物盖之,候温,温更泡,满十四遍,去皮,切焙干,依上法作一服。耘老云,施此药三十年,治千余人,皆一服瘥。  oj5中华典藏网

金液丹        oj5中华典藏网

(出《博济方》)  oj5中华典藏网

硫黄(十两,精莹者。研碎入罐子,及八分为度,无太满)石龙芮(两握,又名狗蹄草,一名水鉴草,稻田中生。一茎四花,如田宇,亦名水田草,独茎生) 黄土(一掬,同捣为泥,只用益母草井泥捣亦可)  oj5中华典藏网

上固济药罐子,约厚半寸,置平地,以瓦片覆罐口,四面炭五斤拥定,以熟火一斤,自上燃之,候药罐九分赤,缝有碧焰,急退火,以润灰三斗,覆至冷,剖罐取药。削去沉底滓浊,准前再煅,通五煅为足,药如熟鸡卵气(急用可三煅止)。取并罐,埋润地一夜。又以水煮半日,取药,柳木槌研,顿滴水,候扬之无滓,更研令干。每药一两,用蒸饼一两,汤释,同捣丸之,暴干。  oj5中华典藏网

金液丹旧方,主病甚多,大体治气羸。凡久疾虚困,久吐利不瘥,老人脏秘,伤寒脉微阴厥之类,皆气羸所致,服此多瘥。大人数十丸至百丸,小儿以意裁度多少,皆粥饮下。羸甚者化灌之,小儿久吐利垂困,药乳皆不入,委顿待尽者,并与数十丸。往往自死得生,少与即无益。予亲见小儿吐利极,已气绝,弃之在地。知其不救,试谩与服之,复活者数人。(以上《翰良方》第三)  oj5中华典藏网

《本事方》同,又《百一选方》有易炼法,可见彼。  oj5中华典藏网

木香丸        oj5中华典藏网

(《翰良方》,苏东坡)  oj5中华典藏网

治脏腑冷极,反久冷伤惫,口疮下泄,谷米不化,饮食无味,肌肉羸悴,心多嗔恚,妇人产后,虚冷下泄,及一切水泻冷痢。  oj5中华典藏网

木香 破故纸(各一两) 高良姜 缩砂仁 厚朴(姜汁炙,各三分)赤芍药 陈皮 肉桂(去粗) 白术(各半两) 胡椒 吴茱萸(汤洗,去黑汁干,一分) 肉豆蔻(四个) 槟榔(一个)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散,用浆水煮猪肝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粥饮下,甚效。若暴泻利只是一服,唯热利不治。予家极宝此药,大可惊,异非余药可比。  oj5中华典藏网

小建中汤        oj5中华典藏网

治腹中切痛。(《翰良方》)  oj5中华典藏网

桂(去粗) 生姜(切,各三分) 甘草(炙,一两) 大枣(十二枚,打破) 白芍药(一两二分) 胶饴(二两,并皆细剉)  oj5中华典藏网

上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内饴更上火微煮,令饴化。温服三合,日三服。尝有人患心腹病不可忍,累用良医治之皆不效,灸十余处亦不瘥,士人陈承善医,投一药遂定。问之,乃小建中汤也。此药偏治腹中虚寒,补血,尤止腹痛,常人见其药性温平,未必信之。古人补虚只用此体面药,不须附子、硫黄。承用此药,治腹痛如神。然腹痛按之便痛,重按却不甚痛。此止是气痛,重按愈痛而坚者,当自有积也。气痛不可下,下之愈痛,此虚寒证也,此药尤相当。按《外台方》,虚劳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妇人少腹痛,宜服张仲景《伤寒论》。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此不瘥,小柴胡汤主之。此二药皆主腹痛,予已于小柴胡汤叙之。若作散,即每服五钱匕,生姜五片,枣三个大者(小者六七),饴一栗大。若疾势甚,须作汤剂,散服恐力不胜病。  oj5中华典藏网

进食散        oj5中华典藏网

(《翰良方》,与《局方》少异大同)  oj5中华典藏网

青橘皮(去穰) 陈皮(各一分) 草豆蔻(三个,去皮) 甘草(一分炙) 诃子(煨,去核,五个) 高良姜(切片,炒一分) 川乌头(二个,炮,去皮) 肉桂(去粗外皮一分)  oj5中华典藏网

上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生姜二片,煎至七分,食空时服,此卢州李潜方。治脾胃虚冷,不思饮食。及久病入脾虚,全不会者,只一二服,便顿能食。潜,名医也。在真州,治贾使君女子,已五十余日,病脾多呕,都不进食久,医绝无验,潜投此药一服,遂食蒸饼半枚,明日百味皆思。潜云此药进食极神速,予疑此药太热,潜云不然。用之三十年无不效者。  oj5中华典藏网

治腹中气块方。(《翰良方》)  oj5中华典藏网

大黄 荜茇(各生,等分)  oj5中华典藏网

上蜜丸梧子大。麝香水下,二三十丸,空心服,日三。贵州守李承议得瘴岚,夫妇见女数人相继而死,有二子归岭北,皆病腹中有块如瓜,瘦苦欲死,陈应之与此方服。及三十服,气块皆消。应之云:此寒热相亲,所当以寒热二物攻之。  oj5中华典藏网

火角法        oj5中华典藏网

(《翰良方》第五)  oj5中华典藏网

治久冷痰咳嗽,及多年劳嗽,服药无效者。  oj5中华典藏网

雄黄(通明不夹石者,一两) 雌黄(不夹石者半两,二味同研极细) 蜡(三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先熔蜡令汁,下药末,搅匀候凝,刮下,用纸三五段,每段阔五寸长一尺。蜡熔药,涂其一面令厚,以竹箭卷成筒子,令有药在里,干令相着,乃拔去箭。临卧,熨斗内盛火,燃筒子一头,令有烟,乃就筒子长引气,吸取烟,陈米饮送下。又吸,每三吸为一节。当大咳,咯出冷涎,即以衣覆卧,良久汗出。若病三五年者,二三吸即瘥。十年以上,瘦甚,咳声不绝,胸中常有冷痰。用药寒温补泻俱无效者,日一为之,不过五七日良愈。先君户部,病痰嗽,胸中常如冰雪。三年而伯父继感嗽,又六年羸瘵殆困,百方治之皆莫愈。用此二三为之,皆愈。  oj5中华典藏网

治积肺气九宝散        oj5中华典藏网

(《翰良方》)  oj5中华典藏网

大腹(并皮) 肉桂 甘草(炙) 紫苏(干) 杏仁(去皮尖) 桑白皮(各三两) 麻黄(去根) 薄荷叶(干) 陈橘皮(各二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捣为粗末。每服十钱匕,用水一大盏,童子小便半盏,乌梅二三个,姜切五片,同煎至一中盏,滤去滓温服,食后、临卧服。两浙张大夫病喘二十年,每至秋冬辄剧,不可坐卧,百方不瘥,然得临平僧法本方,服之遂瘥。法本凡病喘三十年,服此药半年,乃绝根本,永不复发。凡服此药,须久乃效。  oj5中华典藏网

灸咳逆方        oj5中华典藏网

(《翰良方》)  oj5中华典藏网

予族中有病霍乱吐痢,垂困,忽咳逆,半日之间,遂至危殆。有一客云,有灸咳逆法。凡伤寒,及久疾得咳逆,皆为恶候,投药皆不效者,灸之必愈。予遂令灸之,火至肌,咳逆已定。元丰中,予为鄜延经略使,有幕官张平序,病伤寒,已困。一日官属会饮,通判延州陈平裕忽言,张平序已属纩,求往见之。予问何遽至此,云:“咳逆甚,气已不属。”予忽记灸法,试令灸之,未食,中裕复来,喜笑曰:“一灸遂瘥。”其法乳下一指许,正与乳相直,骨间陷中,妇人即屈乳头度之。乳头齐处是穴。艾炷如小豆许,灸三壮。男灸左,女灸右,只一处,火到肌即瘥,若不瘥则多不救矣。  oj5中华典藏网

羌活散        oj5中华典藏网

(《灵苑方》)  oj5中华典藏网

止咳逆。  oj5中华典藏网

羌活 附子(炮) 茴香(微炒,各半两) 木香 干姜(炮,各枣许大)  oj5中华典藏网

上每服二三钱,水一盏,盐一捻,同煎二十沸,带热服,一服止。  oj5中华典藏网

治肺喘。蒲颓叶微似棠,叶尤柔厚,背白似熟羊皮。经冬不凋,花正如丁香,蒂极细如丝。倒悬之,风吹则摇摇然。冬末生花,至春乃数实,一如山茱萸,味酸可啖。与麦齐熟,其木甚大,吴人名半舍,江南名曰棠,京师名曰纸钱球,襄汉名黄婆奶。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一物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或温水调服,发时服。有人患喘三十年者,服皆愈。疾甚者服,后胸上生小瘾疹痒者,其疾即瘥。一方用人参等分。  oj5中华典藏网

《本草》在山茱萸篇,陈藏器云:胡颓子熟赤酢涩,小儿食之当果子。止水痢,生乎林间,树高丈余,叶阴白,冬不凋。冬花春熟,人呼为木半,即核有八棱云云。  oj5中华典藏网

半夏汤        oj5中华典藏网

(《翰良方》)  oj5中华典藏网

急下涎。  oj5中华典藏网

半夏(大者七枚,炮,四破之) 皂角(去黑粗皮,一寸半) 甘草(一寸) 生姜(二指大)  oj5中华典藏网

上同以水一碗,煮至半碗,顿服。  oj5中华典藏网

沈真宗待制常病痰喘,不能卧,人扶而坐,数日矣。客有见之者,我曾如此,得药一服瘥,我以千絻酬之,谓之千絻汤,可试为之。真宗得汤,一啜而愈。  oj5中华典藏网

龙胆丸        oj5中华典藏网

(《翰良》)  oj5中华典藏网

解暴热,化痰凉膈,清头目。  oj5中华典藏网

草龙胆 白矾(稍沸,定各四两) 天南星 半夏(各二两二分,水浸,切作片,用浆水雪水各半,同煮三、五沸,焙干,取各三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面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腊茶清服下。食后临卧服。面糊须极稀,如浓浆可也。应痰壅膈热,头目昏重,服之顿清。岭南瘴毒,才觉意思昏闷,速服便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凡上热涎诸证,悉可服,小儿尤良。  oj5中华典藏网

治眼齿。(《翰良方》)前日与欧阳叔弼、晁无咎、张文潜同在戒坛,余病目昏,所以热水洗之。潜曰:目忌点洗,目有病当存之,齿有病,当劳之,不可同也。治目当如治民,治齿当治军,治民当如曹参之治齐,治军当如商鞅之治秦,颇有理,故录之。  oj5中华典藏网

治内障眼。(《翰良方》)《本草》云:熟干地黄、麦门冬、车前子相得,治久患内障眼,有效,屡试之,信然。其法细捣罗,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五十丸,温酒熟水任下。然三药皆润难捣,旋焙旋捣,和合异常,甘香奇药也。(私云:《局方》驻景丸,尤有效,皆此理也)  oj5中华典藏网

治气攻,头痛,葫芦巴散。(《翰良方》)  oj5中华典藏网

葫芦巴(微炒) 荆三棱(剉,醋一宿,炒干,各一两) 干姜(炮一分)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温生姜汤或酒调下。凡气攻头痛,一服即瘥,万法不愈。头痛如破者,服之即愈,尤利妇人。姻家有病,疟瘥后,头痛号呼十余日,百方不效,一服如失去,小小头痛,更捷。  oj5中华典藏网

偏头痛方。(《翰良方》)  oj5中华典藏网

裕陵传《王荆公偏头痛方》云:是禁中秘方。用生萝藤汁一蚬壳,仰卧注鼻中,左患痛注右,右痛注左,或两鼻皆注亦可。数十年患,皆一注而愈。荆公与仆言,已愈数人。  oj5中华典藏网

治头气硫黄圆        oj5中华典藏网

(沈存中)  oj5中华典藏网

硫黄(二两,研细) 消石(一两,研细)  oj5中华典藏网

上水丸指头大,空心腊茶嚼下。予中表兄,病头风二十余年,每发,头痛如破,数日不食,百方不能疗。医田滋见之曰:“老母病此数十年,得一药遂愈。”就求之,得十丸,日服一枚,十余日,滋复来云:“头痛平日食何物?”即发答云:最苦饮酒食鱼。滋取鱼酒令恣食,云:“服此药十枚,岂复有头痛耶?”即如其言食之,竟不发,自此遂瘥。予与滋相识数岁,临别以此方见遗。陈州怀医有此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暑暍懵冒者冰冷,水服下咽,即豁然清爽,伤冷,以沸艾汤下。  oj5中华典藏网

葫芦巴散        oj5中华典藏网

(《翰良》)  oj5中华典藏网

治气攻头痛。  oj5中华典藏网

葫芦巴(微炒) 荆三棱(剉,醋淬一宿,炒干,各一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未。每服二钱,温生姜汤,或酒调下。  oj5中华典藏网

凡气攻头痛,一服即恙,万法不愈。头痛如破者,服之即愈,尤利妇人。姻家有病疟,瘥后头痛,号呼十余日,百方不效,用一服,如失去,小小头痛更捷。  oj5中华典藏网

绿云散        oj5中华典藏网

(《翰良》)  oj5中华典藏网

治口疮。  oj5中华典藏网

黄柏(末,五钱重) 螺子黛(二钱重,青黛也)  oj5中华典藏网

上同研。如碧玉色,临卧置舌根下一字,咽津无妨,迟明瘥。凡口疮不可失睡,一夜失睡,口疮顿增。  oj5中华典藏网

灸牙疼法:随左右所患,肩尖微近后骨缝中,小举臂取之,兰骨解陷中,灸五壮。予目睹灸毕,项大痛,良久乃定,永不发。予病齿痛,百方治之皆不验,用此法遂愈。  oj5中华典藏网

治小肠气,下元闭塞不通。(《翰良》)  oj5中华典藏网

川楝子(十钱重,和皮破为四片) 巴豆(十钱重,而壳破)  oj5中华典藏网

上同和匀,入铫内炒,令紫色,取出去巴豆,取川楝子,净刷为末。每服一二钱,先炒茴香称一钱重,用酒一盏,冲更煎三五沸,去滓,调川楝子末,连进二三服,得下泄立瘥。此方同治远年里外粗疮方,于建安军人吴美得之。  oj5中华典藏网

治远年里外粗疮不瘥者。(《翰良》)  oj5中华典藏网

槟榔(一两一分) 干猪粪(同烧,存枝) 龙骨(一分,二钱半重也) 水银粉(少许,经粉也)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为细末,入轻粉研匀。先以盐汤洗疮,熟绢裹干,以生油调药如膏,贴疮,三日一易,三五易定瘥。忌无鳞鱼、热面。凡胫内外疮,世谓之里外臁疮最难得药,此方并前小肠气方。本建安军人吴美,犯伪印坐死,司理众军王炳之,怜其晓事,常加存恤,其人临刑,泣念曰:生平有二方,治疾如神,常卖以自给,可惜死而不传,遂以献炳之。屡用有验,予就炳之求,值其远官,数年方得之。  oj5中华典藏网

治阴疮痒痛水出,久不瘥。(出《灵苑方》《翰良》)  oj5中华典藏网

腊茶 五倍子(等分,取末) 腻粉(少许,胡粉也)  oj5中华典藏网

上拌匀,浆水葱椒汤洗,后频敷之。  oj5中华典藏网

又方:铜钱(百枚) 乌梅(七枚) 盐(二钱匕)  oj5中华典藏网

上水三碗,煎至二碗,热洗。此二方相须用之,无不即验。  oj5中华典藏网

治癣方,久患用之即瘥。(《翰方》)决明子,上为末,加少水银粉,同为散,先以物擦破癣上,以敷之,立瘥。  oj5中华典藏网

治甲疽弩肉裹甲,脓血疼痛不瘥。(《翰良》)胆矾烧,矾石也。上先剔去肉中甲,敷药疮上,纵有弩肉,敷即干落。  oj5中华典藏网

治妇人妊娠伤寒,白术散。(《翰良》)  oj5中华典藏网

白术 黄芩(等分,新瓦上同炒香)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生姜三片,大枣二个(打破),同煎至七分,温服,但觉头痛发热,便可服,三五服即瘥。但四肢厥冷阴证者,不可服。此方本常州一士人卖此药,医工皆论斥,售去行医,用之如神,无人得其方。予自得此,治疾无有不效者,仍安胎益母子。  oj5中华典藏网

黑神散        oj5中华典藏网

(《局方》)  oj5中华典藏网

治妇人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攻冲心胸,痞满或脐腹坚痛,撮及血晕神昏,眼黑口噤,产后瘀血诸疾,并皆治之。  oj5中华典藏网

黑豆(半升,《翰良方》二两) 熟地黄 蒲黄(纸炒) 当归 官桂(良方肉桂) 芍药 甘草(炙) 干姜(炮,各四两。《良方》各一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二钱,酒半盏,童子小便半盏,同煎调服云云。《翰良方》号肉桂散出《灵苑方》,治产后众疾,血气崩运,肿满发狂,泻痢寒热等,惟泻而吐者难瘥。每服温酒调下二钱,日三服,疾甚者三服瘥,无疾日二服,七日止。(以上《翰良方》)  oj5中华典藏网

《卫生良剂方》云:亲验方治赤眼,酒调服,加杏仁尤佳。  oj5中华典藏网

《百一选方》治肠风下血,煎此调消风散(见(《局方》)中风寒卷,并《良剂方》上卷)服,《究原方》大治难产横逆,生产因时疾,胎死腹中,胎死身即冷,口角涎沫出,或胎衣不下,并乳香煎汤调下,产后口干心闷,胸膈不快发渴,人参煎调下。血晕如风之状,见神见鬼,入麝香少许,百沸汤调下。产后腹痛泻痢,增肉豆蔻(面里煨)末一钱,米饮调服。产后身疼,增寒发热,黄耆汤调下。产后小便出血,大便秘,灯心橘皮煎汤调下。产后血崩,谓恶露未尽腹痛,兼大圣散酒调下(大圣散(《局方》)妇人尽)。产后心腹胀呕逆,南木香煎汤调下。或吐出恶物而痊,治经候欲行发搐不省人事,此因经行伏惊致此,灯心麦门冬汤,入辰砂少许服。若腹痛加大圣散,增益八味丸(《魏氏家藏方》),滋养男子肝肾,益心血,利足膝,充实肌肤,悦泽颜色,甚有功效,真男子卫生之良药。此药专养肝心肾之经之血,如男子血旺,则筋脉骨肉温润手足轻健,瞻视光明。若专事丹药,则消烁精气,伐下僭上,盖肾恶燥也。用泽泻者,盖引诸药以归肾,又使通流而不积,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多以泽泻病之,万无是理也。(长沙钟学论潮传)  oj5中华典藏网

熟干地黄(酒浸九蒸,曝干秤) 五味子(黑润味酸者,焙) 鹿茸(烧去毛,劈作片,慢火上醋炙,微黄色,各四两) 干山药(大块者,酒浸一夕) 山茱萸(去核) 大附子(一两,以上者慢火炮,去皮、脐) 牛膝(长一尺者太佳,酒浸一夕,焙,各二两)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 泽泻(酒浸一夕,各一两半) 肉桂(一两,去粗,皮不见火)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用真鹿角胶半斤,剉细,以石器内法酒熔化,搜和药末如硬,入好炼蜜少许,成剂,入臼中杵三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下。  oj5中华典藏网

加减十全汤        oj5中华典藏网

同方  oj5中华典藏网

调营卫,壮力退热,收虚汗,美饮食,悦颜色,诸虚百损,皆可服之。  oj5中华典藏网

川芎 川当归(酒浸去芦) 白芍药 熟干地黄(酒浸) 半夏(汤泡七次,焙) 秦艽(去芦) 人参(去芦) 白术(炒) 石斛(酒浸)甘草(炙) 鹿角胶(切,麸炒成珠) 白茯苓(去皮) 黄耆(蜜炒,各一两)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柴胡(去芦,各二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三枚,入饧一块,煎七分,去滓熟服,不拘时候。  oj5中华典藏网

黄耆散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补男子妇人诸虚百损,应病后羸乏,微发寒热,精竭力弱,血气劳伤,痰多呕逆,不思饮食,骨节酸痛,嗽喘气急,面色浮黄者,并皆补之。  oj5中华典藏网

人参(去芦) 黄耆(洗搥破蜜水炙香,箭篺者佳) 半夏(汤泡,七返薄切旋入) 白茯苓(去皮) 当归(去芦,酒浸炙) 麦柏(炒)白术(炒,各二两) 白芍药(四两) 甘草(炙)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神曲(炒,各一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三钱,生姜五片,枣子三五个,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食前温服,此药有神妙之功,大胜于黄耆建中汤。  oj5中华典藏网

附子大建中汤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治自汗。  oj5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去皮脐二两) 黄耆(蜜炒) 白术(炒) 甘草(炙)当归 熟干地黄 木香 肉桂(去粗) 白芍药(各四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三个,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oj5中华典藏网

耆附汤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治盗汗。  oj5中华典藏网

附子(四两,炮,去皮) 黄耆(二两,盐水或蜜淹炙)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三个,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oj5中华典藏网

治虚汗盗汗。同  oj5中华典藏网

上雪白茯苓为细末,煎乌梅艾叶汤 调下二三钱,服之神效。  oj5中华典藏网

治盗汗。同  oj5中华典藏网

人参(二两) 黄耆(蜜炙) 当归(各四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四五钱,水一盏,入大黑豆三五十粒,葱白三五茎,煎七分,不拘时候。  oj5中华典藏网

三白丸        oj5中华典藏网

(同方,又名素丹)  oj5中华典藏网

治小便遗精,白浊滑数,及盗汗。  oj5中华典藏网

龙骨(煅,别研) 牡蛎粉(各二两) 鹿角霜(四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以滑石为衣。每服十、二十丸,盐汤吞下,空心服。  oj5中华典藏网

缩泉丸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治大夫小便频。  oj5中华典藏网

乌药 川椒(去目并合口者出汗) 吴茱萸(九蒸九曝) 益智(炒)  oj5中华典藏网

上等分,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临卧盐汤下。  oj5中华典藏网

双白丸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秘精,清小便。(朱叔通传)  oj5中华典藏网

雪白茯苓(去皮) 鹿角霜  oj5中华典藏网

上等分,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空心盐汤下。  oj5中华典藏网

龙骨丸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治白浊。(《究源》白浊一名土淫,脾胃虚,故土克水,故成白浊,是土淫)  oj5中华典藏网

糯米饭(熬干四两) 赤石脂(炒,令焦) 龙骨(煅,别研) 白茯苓(去皮,各二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醋煮麸糊丸,焙干。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送下,食前服。  oj5中华典藏网

火轮丸        oj5中华典藏网

(《究原方》会事证,《方选》奇方等同)  oj5中华典藏网

治小肠肾气,并脏腑泄泻,脾胃怯弱,不进饮食。  oj5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 干姜(炮) 肉豆蔻(面里裹,各三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等分细末,薄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服,不计时。  oj5中华典藏网

性全谓:肾脾虚损人,常患肠鸣泄泻,服之无不愈者也。治一切冷痢,万不失一,深秘之,犹未容易称名字,自号三圣丸。  oj5中华典藏网

加味火轮丸        oj5中华典藏网

(《魏氏家藏方》)  oj5中华典藏网

大暖脏气,固养元阳,进美饮食。  oj5中华典藏网

肉豆蔻(面炮)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炮) 良姜(切,油炒) 天雄(炮,去皮脐) 诃子(紧小者煨,去核) 荜茇(各等分)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陈米粉煮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下。  oj5中华典藏网

建脾丸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治丈夫妇人脾胃虚冷,呕逆恶心,脐腹撮痛,冷痰,脾胃恶闻食气,停寒积饮,饮食不化,脏寒泄泻等疾。  oj5中华典藏网

厚朴(姜汁制) 半夏(姜汁制) 白术(切炒,各十钱重) 肉桂(去粗) 橘红 胡椒 姜黄 神曲 白茯苓 陈皮 荜澄茄 木香(各五钱重) 益智仁 人参(去芦,各七钱半) 硫黄(金液丹代之) 干姜(煨,各七钱半) 附子(九钱重者一只,泡,去皮脐) 丁香(二钱) 肉豆蔻(面煨三钱)  oj5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姜汁打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姜汤下。  oj5中华典藏网

补脾丸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补实脾脏,兼治大便冷滑。  oj5中华典藏网

赤石脂(煅) 干姜(炮) 肉豆蔻(面煨) 厚朴(姜汁制,焙)白术(各二两二分) 诃子(煨,去核) 麦蘖(炒) 神曲(炒) 荜茇(各一两一分)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醋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熟水下。  oj5中华典藏网

又方同:滋养胃气,辟雾露寒湿,进美饮食,中酒一丸即醒。  oj5中华典藏网

肉豆蔻(面煨) 白豆蔻 草豆蔻 红豆 缩砂仁 益智子 白附子(炮)南木香 沉香(各二两) 白茯苓 人参 肉桂(去粗皮) 橘红 干姜 甘草 白术(各三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一二丸,食前姜汤嚼下。  oj5中华典藏网

益胃丸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治脾胃气俱虚,中脘停痰,呕哕不止。  oj5中华典藏网

缩砂仁 干姜(炮) 陈皮 厚朴(姜制) 丁香(各二两) 白术(四两,切炒) 肉豆蔻(煨,一两半) 半夏(二两,半汤泡七次)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好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至百丸,空心姜汤或橘皮汤。  oj5中华典藏网

人参大温中丸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治三焦不烦,脾胃冷,心腹疼痛,呕逆恶心,两胁刺痛,胃膈满闷,腹胀鸣肠,泄泻频并,并宜服饵。  oj5中华典藏网

高良姜(炒) 肉桂(去粗) 紫苏子 人参 陈皮 白术(各五两,切炒) 干姜(炮,二两二分)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八丸。每服二三丸,食前生姜汤嚼下。  oj5中华典藏网

苏橘大丸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治夏月多食生冷,湿气在内。  oj5中华典藏网

紫苏叶 陈皮 生干姜 人参(各三两) 白茯苓 缩砂(各二两) 甘草(一两炒)  oj5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二三丸,温汤嚼下早晨服,一方加白豆仁一两。  oj5中华典藏网

枣肉丸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治脾胃受寒,或肠鸣泄泻,腹胁虚胀,或胸膈不快,饮食不美,兼治肾泄。(肾泄者,五更溏泄是也)  oj5中华典藏网

破故纸(四两,炒) 木香(一两,生用不见火) 肉豆蔻(二两,面裹煨焙)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灯心煮枣去皮核,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煎人参生姜汤下。食半空腹,或午食前,盐汤下亦得。  oj5中华典藏网

《本事方》二神丸,在此《万安方》第十三卷中,除木香,以二味也,与此卷可照用之。  oj5中华典藏网

谷神丸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专理脾胃,快气进食,消痰磨积。  oj5中华典藏网

乌梅肉 青皮(去白,若虚人减半) 柯子肉 陈皮 木香(湿纸煨香,各二两) 神曲(炒) 麦柏 干姜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生姜汤下。  oj5中华典藏网

沉香养脾汤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治脾胃久虚,肌体羸弱,心腹胀闷,饮食迟化,口苦咽干,喜饮汤水,黄瘦自汗,潮热多惊。  oj5中华典藏网

肉豆蔻(面煨) 厚朴(姜制) 甘草(炙) 沉香(各一两) 人参 黄耆(蜜炙二两) 诃子皮 橘皮 木香(炮,各三分) 白术(三两炒) 白茯苓(一两半)  oj5中华典藏网

上剉散。每服二三钱,水一盏,生姜二三片,枣子三个,煎至半盏,食前温服。  oj5中华典藏网

草果养胃汤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健脾化痰,开胃进食,久服无疟痢疾。  oj5中华典藏网

草果仁 茯苓 缩砂(各二两) 桔梗(一两) 甘草(炙,六两) 生姜(二十四两,用白面四两同拌和,淹一宿,炒黄)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三四钱,沸汤点下。  oj5中华典藏网

丁香快脾汤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和脾胃,散寒痰除积滞,进饮食及疗酒后呕吐。  oj5中华典藏网

缩砂 草果 神曲(炒) 甘草(炙) 麦芽(炒) 陈皮(各三两)生姜(一斤) 丁香(一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热服,或沸汤点服,亦得,不拘时候。  oj5中华典藏网

正气散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治脾胃虚弱,气不归元,腹急胀满雷鸣,有时泄泻,可思饮食。  oj5中华典藏网

苍术(五两) 陈皮(四两) 香附子 益智 茴香(炒) 甘草(炙)麦芽(炒) 茯苓 厚朴(姜汁制炒) 草果 诃子皮 乌药 陈皮 干姜(炮) 蓬莪术(炮) 三棱(炮) 青皮 良姜(细炒) 人参(各二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三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五片,枣三枚,盐少许,煎七分食前。  oj5中华典藏网

厚肠丸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治肠胃虚冷虚寒,不能克消水谷,大腑飨泄。  oj5中华典藏网

人参 白术 厚朴(姜制) 丁香 荜茇 红豆蔻 诃子肉(煨附子)肉豆蔻 神曲(炒) 缩砂 麦芽(炒) 白豆蔻 良姜(炒,各二两) 槟榔 胡椒 荜澄茄 陈皮 白芍药 甘草(炙) 干姜(炮,各四两) 肉桂(去粗,五两) 白茯苓 当归(各一两)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稀饭搜和,称四两分作粒。每服二粒,或三四粒,细嚼白汤送下,不拘时候。  oj5中华典藏网

木香丸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治脏腑冷湿之气,留于脾经,注下不已,经年未效,米谷不化,饮食无味,肌肉瘦瘁,心多嗔恚。  oj5中华典藏网

木香(不见火) 破故纸(炒,各一两) 高良姜(炒) 缩砂仁 厚朴(姜制,各一两二分) 赤石脂 陈皮 肉桂(去粗) 白术(炒,各一两) 胡椒 吴茱萸(汤洗二分) 槟榔(二枚) 肉豆蔻(八两,面煨)  oj5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陈米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米饮服下,空心食前,日夜三五服。  oj5中华典藏网

补中丸        oj5中华典藏网

同  oj5中华典藏网

治赤白痢。  oj5中华典藏网

白芷(二两) 罂粟壳(去蒂瓤一两半,半升半炒) 当归 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 陈皮(半两) 橡斗(大者七枚,小者十枚)  oj5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二丸,水一盏。白痢入石榴皮一片,赤痢入乌梅一枚,煎至七分,食前服。若赤白痢入乌梅,石榴皮同煎服。  oj5中华典藏网

《覆载万安方》卷第五十五oj5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