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 小儿(九)

丹毒Rjj中华典藏网

(有三十八条,四十七条。和名散气,或燃草,或云火)  Rjj中华典藏网

巢氏《病源论》云:小儿丹毒候,风热毒气客在腠理,热毒搏于血气,蒸发于外,其皮上热而赤,如丹之,故谓之丹也。若久不瘥,即肌肉烂伤。《圣惠方》云:若毒气入腹则杀人也。  Rjj中华典藏网

四十七条丹毒:  Rjj中华典藏网

一、一切丹,此一篇中治方,即通诸丹也。  Rjj中华典藏网

二、土蚀丹,发两手指,作红丝,迤渐下行,至关节便杀人。  Rjj中华典藏网

三、丹眼,卒然赤肿生翳,至有十数翳者是也。  Rjj中华典藏网

四、五色丹,发而变改无常,或青黄白。  Rjj中华典藏网

(恒意云:此下脱文)  Rjj中华典藏网

十六、朱田火丹,先发背起遍身,一日一夜而成疮。  Rjj中华典藏网

十七、天灶火丹发两膀里,尻间正赤流阴头,赤肿血出。  Rjj中华典藏网

十八、赤流丹,身上或一片片赤色如燕脂染,及渐引俗谓之流。若因热而得者色赤,因风而得者色白,皆肿而壮热是也。  Rjj中华典藏网

十九、赤游肿,其状皮肤赤而肿起,行游不定者是也。  Rjj中华典藏网

二十、风火丹,初发肉黑忽肿起。  Rjj中华典藏网

二十一、暴火丹,其状带黑白巴白。  Rjj中华典藏网

二十二、游火丹,发两臂及背如火炙。  Rjj中华典藏网

二十三、石火丹,发通身自突起如细粟大,色青黑。  Rjj中华典藏网

二十四、郁火丹,发从背起。  Rjj中华典藏网

二十五、赤黑丹,本是毒热,折于血气。血气郁蒸,色赤而复,有冷气乘之,冷热互交,更相积瘀,令色赤黑。  Rjj中华典藏网

二十六、厉火丹,发初从髂下起,背赤能移走。  Rjj中华典藏网

二十七、飞火丹,着两臂及背膝。  Rjj中华典藏网

二十八、留火丹,发一日一夜便成疮,如枣大,正赤色。  Rjj中华典藏网

二十九、蓝注候,小儿为风冷乘其血脉,血得冷则结聚成核,其皮肉色如蓝,乃经久不歇,世谓之蓝注。  Rjj中华典藏网

三十、伊火丹,从两胁起。  Rjj中华典藏网

三十一、神灶丹,从肚起。  Rjj中华典藏网

三十二、尿灶丹,从踝起。  Rjj中华典藏网

三十三、胡吹灶丹,从阴囊上起。  Rjj中华典藏网

三十四、天火丹,从腹背遍身起。  Rjj中华典藏网

三十五、天雷丹,从头项起。  Rjj中华典藏网

三十六、烟火丹,从背甲起。  Rjj中华典藏网

三十七、胡漏灶丹,从脑中起。  Rjj中华典藏网

三十八、废灶丹,从曲臂起。  Rjj中华典藏网

三十九、神气丹,从头背上起。  Rjj中华典藏网

四十、土灶丹,从阴踝起。  Rjj中华典藏网

四十一、朱黄丹,赤豆色遍身上起。  Rjj中华典藏网

四十二、萤火丹,从耳起。  Rjj中华典藏网

四十三、野灶丹,从背起。  Rjj中华典藏网

四十四、思火丹,从面上起。  Rjj中华典藏网

以上四十四条,更有身有赤处,名曰血疸。又有赤白溜,卒腹皮青黑,都有四十七条,篇目只有三十八条也。(《幼幼新书》第三十五卷,有其病源并治方,可见彼中也)  Rjj中华典藏网

一切丹毒Rjj中华典藏网

(诸丹通治方也,《病源论》大人丹毒十三条,小儿丹毒三十条云云)  Rjj中华典藏网

《千金方》云:捣慎火草,绞取汁,涂之良。  Rjj中华典藏网

又方:治小儿丹毒上捣马齿苋,取汁饮之,以滓傅之。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方》:绞取汁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千金》又方:上捣赤小豆五合(半盏许也),水和取汁饮之,或一合良,以滓涂五心(手足及胸心也)。  Rjj中华典藏网

《千金》又方:上浓煮大豆汁涂之良,瘥,亦无瘢痕。亦可服取汁。  Rjj中华典藏网

《千金》又方:上腊月猪脂和釜下土傅之,干则易之。  Rjj中华典藏网

《外台》、刘氏疗小儿油丹赤肿。上用瓜蒌三大两,酽醋捣药,以傅之。  Rjj中华典藏网

《外台》、刘氏又方:上取荞麦面,以醋和涂之瘥。  Rjj中华典藏网

《外台》《古今录验》:上捣蓝汁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简要济众丹        Rjj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丹毒从脐中起,名胡漏灶丹也。  Rjj中华典藏网

伏龙肝(灶下经年黄土也)  Rjj中华典藏网

上以屋漏水和如糊傅之,干即数遍傅,以瘥为度,亦用新汲水调服。  Rjj中华典藏网

《修真秘旨》治小儿丹毒。上用篦麻子五个去皮,研入小麦面一匙,水调涂之,甚效。患处大,即多调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子母秘录》治小儿丹烦。上柳叶一二斤,水二斗,煮取四五升,去滓塌洗赤处,日七八度。  Rjj中华典藏网

同方:治小儿丹毒。上用鲫鱼肉细切五合,赤小豆捣屑三合,和合更杵加泥,和水傅之。  Rjj中华典藏网

姚和众方,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上炒焦黑大豆,令烟绝,为细末,以油调傅治。  Rjj中华典藏网

升麻散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  Rjj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一切丹,遍身壮热、烦渴。  Rjj中华典藏网

升麻 大黄(切炒) 黄芩(各二分) 朴硝 麦门冬 葛根(剉,各一两二分)  Rjj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一二钱,水一小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又方:上以蓝靛涂之,热即更涂。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方》:上取地龙粪,以水研,加泥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治小儿一切丹及诸毒肿。上鼠黏草(牛蒡也),洗土苗捣绞取出汁,每服半合,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治小儿一切丹。上用芭蕉根,捣绞取汁,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又方:上取蒴藋,捣绞取汁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婴孺方》治小儿恶毒丹赤,及风疼。上取甘草杵末傅之。上取生麻油涂之。又以小豆粉与生麻油,和泥涂之。又杵蔓菁根,取汁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又方:治小儿半身皆红,渐渐长引。  Rjj中华典藏网

牛膝 甘草(等分)  Rjj中华典藏网

上切,以水五升煮之,沸去滓,和灶下黄土,封之。  Rjj中华典藏网

张锐《鸡峰方》治一切丹青。上栀子仁,去皮为末,以水调涂之。又大黄芒硝等分,末匀,水调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吉氏家传》治小儿丹毒瘾疹。上天麻末每服一钱,红酒调服,大人男子、妇人三四钱服。  Rjj中华典藏网

金花散        Rjj中华典藏网

(《三因方》)  Rjj中华典藏网

治一切丹毒。  Rjj中华典藏网

郁金 黄芩 山栀子 甘草 大黄 黄连 糯米(各等分)  Rjj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蜜冷,水和调,以鹅毛涂患处上。私言,此药大有神效,常用试之无不效,皆悉愈。  Rjj中华典藏网

《三因方》云:丹毒之俱,自腹内生出四肢者,则易愈。自四肢生入腹者,难治云云。亦可服三黄圆、五香煎,加大黄尤良。  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大人丹毒十三条,小儿丹毒三十条。  Rjj中华典藏网

土虺丹Rjj中华典藏网

《养生必用方》出此证,言发两手指,作红丝,迤渐下行,至关节便杀人,即有药方药杵难得。(在《幼幼新书》第三十五)略之又土虺丹,则《病源论》无此名证。  Rjj中华典藏网

眼丹Rjj中华典藏网

《集验方》小儿眼卒然赤肿生翳,至有十数翳者,名眼丹,方迟救之,必损目云云。《病源论》无此名证,《集验方》有咒法,无药治,亦略之。  Rjj中华典藏网

五色丹        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云:五色丹发而变改无常,或青黄白黑赤,此由风毒之热,有盛有衰,或冷或热,故发为五色丹也。  Rjj中华典藏网

《千金方》治小儿五色丹。上捣蒴藋药傅之(冬春无药,用根亦佳)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方》治小儿五色丹,遍身枣根汤。  Rjj中华典藏网

枣树根(二十两) 丹参(十五两) 菜花(七两二分)  Rjj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和匀。每用八两,以水二十盏,煎取十二盏,去滓看冷热,无风处洗浴,极效。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又方:苧根叶(一斤,细剉) 赤小豆(三合,以一大盏为一升,而其三合也)  Rjj中华典藏网

上以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滓,看冷温于无风处洗浴之。  Rjj中华典藏网

《孔氏家传》治小儿五色丹方。上用小柴胡汤加法煎,可饮清净汁,以滓傅丹毒上,良效。私言,一切丹毒皆可服小柴胡汤,利结则须加大黄(炮)。  Rjj中华典藏网

伊火丹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云:丹发于髈骨,青黑色,谓之伊火丹也。  Rjj中华典藏网

熛火丹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云:丹发于臂背谷道者,谓之熛火丹也。  Rjj中华典藏网

《婴孺方》治丹入腹,及下至卵者下。  Rjj中华典藏网

麻黄(炒) 升麻(各一两) 硝石(二两)  Rjj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以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又一方,入大黄一分。  Rjj中华典藏网

茱萸丹Rjj中华典藏网

茱萸丹者,《病源论》云:丹发初从背起,遍身如细缬,谓之茱萸火丹,一宿成疮。  Rjj中华典藏网

《千金方》治小儿茱萸丹。上用赤小豆作末,以粉傅之。  Rjj中华典藏网

赤丹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此谓丹之纯赤色者,则是热毒,搏血气所为。《圣惠方》云:夫小儿赤丹者,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初发疹起大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生粟,色如鸡冠,故谓之赤丹,亦名茱萸丹也。  Rjj中华典藏网

《兵部手集》治赤丹。上以荞麦面,醋和傅之,瘥。  Rjj中华典藏网

同方,上研粟米傅之。  Rjj中华典藏网

《婴孺方》,上车前子为末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升麻膏        Rjj中华典藏网

(张涣)  Rjj中华典藏网

治赤丹初发,肉色如朱,色如鸡冠,又名茱萸丹。  Rjj中华典藏网

升麻 白蔹 漏芦(代用栀子) 芒硝(各二两) 栀子仁 连翘(各二两)  Rjj中华典藏网

上细剉,以猪脂一斤入铛中,用慢火煎诸药令赤色,去滓放冷。每用少许,频涂丹处上。  Rjj中华典藏网

白丹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曰:丹初是热毒,挟风热搏于血积蒸发赤也。热轻而挟风多者,则其色微白。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云:白丹者,由挟风冷之气,故使色白也。初发痒痛微虚肿如吹,疹起不痛不赤而白色也。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方》治小儿白丹。上用川大黄末,以马苋汁调涂。  Rjj中华典藏网

又方:上以梁上尘、醋和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又方:上取粗角烧灰细研,以猪肝和傅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黑丹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云:夫小儿黑丹者,由风毒伤于肌肉,放令黑色也。初发痛痒,或熛肿起微黑色也。  Rjj中华典藏网

升麻汤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  Rjj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黑丹。  Rjj中华典藏网

升麻 漏芦(代用栀子) 芒硝(各二两) 黄芩(三两) 栀子仁(一两) 蒴藋(半两)  Rjj中华典藏网

上细剉,和匀。每三五两,水五七盏,煎至三四升,去滓微温,以软帛旋蘸塌病上,以消为度。张涣名祛毒散,无蒴藋而只有五种。  Rjj中华典藏网

天雷丹Rjj中华典藏网

《颅囟经》天雷丹,从头项起。上伏龙肝,猪脂和傅之。  Rjj中华典藏网

天火丹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云:丹发遍身体斑赤如火之烧,故谓之天火丹。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方》治小儿天火丹发遍身,赤如绛色。  Rjj中华典藏网

油麻(五合) 生鲫鱼(半个)  Rjj中华典藏网

上捣如泥,傅在丹上,燥复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又方:上捣荏子汁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殃火丹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曰:丹发两胁及腋下膀上,谓之殃火丹。  Rjj中华典藏网

《千金方》治小儿殃火丹,每着两胁及腋下者。伏龙肝和油傅之,干则易。若人腹及阴,以慎火草取汁服之傅之。  Rjj中华典藏网

拔毒散        Rjj中华典藏网

(张涣)  Rjj中华典藏网

治丹发生于两胁腋下。  Rjj中华典藏网

朴硝(一两) 栀子仁(半两)  Rjj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以好醋调涂丹处。次用山栀子膏:山栀子仁四两,生鲫鱼半斤。上同捣如泥,每用少许,以醋化涂丹。  Rjj中华典藏网

神气丹Rjj中华典藏网

《颅囟经》云:从头背上起。(无药方)  Rjj中华典藏网

神火丹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曰:丹发两膀,不过一日便赤黑,谓之神火丹。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方》治神火丹。上景天花捣绞取汁,先微揩丹上,后涂之,以瘥为度。  Rjj中华典藏网

《婴孺方》云:先刺丹上令出,涂刺上。  Rjj中华典藏网

又方:捣鲫鱼如泥,涂丹上,数涂为良。  Rjj中华典藏网

又方:栀子仁末,用醋和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神灶丹Rjj中华典藏网

《颅囟经》云:从肚起,谓之神灶丹。上用土蜂窠杏仁、胡粉末、生油调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鬼火丹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曰:丹发两臂,赤起如李子。  Rjj中华典藏网

《婴孺方》:上用苦桃皮,取汁浴之。  Rjj中华典藏网

野火丹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曰:丹发赤斑,斑如梅子,遍背腹,谓之野火丹。  Rjj中华典藏网

《千金方》:生麻油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方》:白僵蚕、慎火草捣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骨火丹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曰:丹发初在臂起,正赤若黑,谓之骨火丹也。上捣大小蒜厚封之,着足踝者,是又大黄末,以猪脂和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家火丹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曰:丹初发着两腋下两膀上,谓之家火丹也。  Rjj中华典藏网

《婴孺方》治家火丹,攻喉入腹,大便结。  Rjj中华典藏网

朴硝 凝水石(各二两)  Rjj中华典藏网

上研细,入铜器中,熬令干。取方寸匕,以温水,未瘥加之,再三服。  Rjj中华典藏网

火丹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曰:丹初发着两腋下两膀上,谓之家火丹也。  Rjj中华典藏网

《婴孺方》治家火丹,攻喉入腹,大便结。  Rjj中华典藏网

朴硝 凝水石(各二两)  Rjj中华典藏网

上研细,入铜器中,熬令干。取方寸匕,以温水,未瘥加之,再三服。  Rjj中华典藏网

火丹  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曰:火丹之状往往如伤寒,赤着身而日渐大者,谓之火丹。(世常此丹多也)  Rjj中华典藏网

又云:赤如火之烧,须臾熛浆起是也。  Rjj中华典藏网

《婴孺方》云:火丹者,往来如伤寒,又赤如日出时,故亦名日丹。  Rjj中华典藏网

《千金方》治小儿火丹,赤如朱走皮中。上黑卧,以醋研和傅之。  Rjj中华典藏网

《千金》又方:捣荏子傅之。  Rjj中华典藏网

《仙人水鉴方》治火丹疮。  Rjj中华典藏网

荞麦面 黄连(各等分)  Rjj中华典藏网

上同细研,入油盐和匀,傅之。  Rjj中华典藏网

《广利方》治小儿火丹,热如火,绕脐即损。上马齿苋杵傅之,日再三。  Rjj中华典藏网

《婴孺方》治小儿火丹,走皮中赤者。上栀子末,以醋和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又方:鲫鱼肉研涂之。又以片肉付之。  Rjj中华典藏网

萤火丹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曰:丹发如灼,在胁下正赤,初从额起而长上痛,是萤火丹也。《颅囟经》乃曰从耳起。  Rjj中华典藏网

《颅囟经》治萤火丹。上用慎火草捣汁和酒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方》:以醋调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方》:治小儿萤火丹。  Rjj中华典藏网

赤小豆(一合) 朴硝(二分) 寒水石(一分)  Rjj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以冷水调服,日三服。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又方:伏龙肝一合,生油二合。上研和丸如泥,时时涂之,以瘥为度。若痛上阴,不可治,即杀人。  Rjj中华典藏网

朱田火丹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曰:丹先发背起遍身,一日一夜而成疮,谓之朱田火丹也。  Rjj中华典藏网

《颅囟经》治朱田火丹如赤小豆色,遍身上起。上用慎火草捣汁,和酒调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方》治小儿朱田火丹。上以蓝靛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胡吹灶丹Rjj中华典藏网

《颅区经》云:从阴囊上起。(无治)  Rjj中华典藏网

胡漏灶丹Rjj中华典藏网

《颅囟经》云:从脐中起。上伏龙肝末,以屋漏水调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土灶丹Rjj中华典藏网

《颅囟经》云:从阴或踝起。  Rjj中华典藏网

天灶火丹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曰:丹发两膀里尻间,正赤流阴赤肿血出,谓之天灶火丹也。  Rjj中华典藏网

《千金》曰:小儿生未满百日,犯行路灶君。若热流下令阴头赤肿血出。上伏龙肝捣末,和水涂之,日再三。  Rjj中华典藏网

《千金方》:鲫鱼肉,赤小豆。上和捣水和傅之良。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方》:细辛一两,糯米一合,景天草三两。上捣和如泥,涂丹上即恙。  Rjj中华典藏网

又方:车前子末,以水调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废灶火丹Rjj中华典藏网

巢氏《病源论》曰:丹发从足跌起,正赤者谓之废灶火丹。  Rjj中华典藏网

《婴孺》治废灶丹,初起足跌正赤。上桑根煮汁洗即五七遍。  Rjj中华典藏网

莽草散        Rjj中华典藏网

(张涣)  Rjj中华典藏网

治丹发从足跌起,正匀赤长引。  Rjj中华典藏网

莾草 寒水石 朴硝(各等分)  Rjj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用以新汲水调涂其上,频频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尿灶火丹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曰:丹从膝上两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谓之尿灶火丹也。  Rjj中华典藏网

《千金方》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皆赤色者。上桑木皮切浓煎,频可便浴(白皮亦佳)。  Rjj中华典藏网

又方:烧李根为灰,以田中水和傅之。  Rjj中华典藏网

二根汤        Rjj中华典藏网

(张涣)  Rjj中华典藏网

治尿灶火丹。  Rjj中华典藏网

桑白皮 李根(各十两)  Rjj中华典藏网

上细剉。以水浓煎,去滓,于无风处浴之。  Rjj中华典藏网

野灶丹Rjj中华典藏网

《颅囟经》云:从背脊起,无方。  Rjj中华典藏网

大孕丹Rjj中华典藏网

无病证并方。  Rjj中华典藏网

尔朱丹Rjj中华典藏网

无病证病方。  Rjj中华典藏网

赤流丹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方》云:夫小儿身上或一片片赤色,如胭脂染,及热渐引,此名丹毒,俗谓之流。若因热而得者色赤,或因风而得者色白,皆肿而壮热也。以小刀破之,可出血,毒末入腹者可疗也。  Rjj中华典藏网

《图经》治小儿游瘤丹毒方。上以冷水调剪刀草,化如糊,以鸡羽涂,刷肿赤处,肿赤便消退,其效殊佳。  Rjj中华典藏网

升麻散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  Rjj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心热,身上赤流,色如燕脂,皮肤壮热。  Rjj中华典藏网

升麻 朴硝 大黄(炒) 玄参(各半两) 犀角 黄芩 栀子仁 甘草(炙) 木通(各一分)  Rjj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治小儿赤流,半身色红、渐渐展引不止方。  Rjj中华典藏网

牛膝(五两,去苗) 甘草(生用,二两二分)  Rjj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用二两,水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滓,调伏龙肝涂之,立效。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又方:上荞麦面以醋调涂之,不过三四度,瘥。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又方:上取红蓝花末,以醋调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又方:上栝楼根末,以醋和调涂之,干即易涂。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又方:上糯米以水研如粥涂之,干即易。  Rjj中华典藏网

消毒饮        Rjj中华典藏网

(张涣)  Rjj中华典藏网

治诸丹赤流效发甚者。  Rjj中华典藏网

升麻 黄芩(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大黄(剉炒) 朴硝(各二分)  Rjj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一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Rjj中华典藏网

木通散        Rjj中华典藏网

(张涣)  Rjj中华典藏网

治身体赤流片片赤色,如胭脂染毒气渐引者。  Rjj中华典藏网

木通(二两) 升麻 大黄(切,微炒) 朴硝(各一两) 甘草(炙)栀子仁(各二分)  Rjj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Rjj中华典藏网

赤游肿Rjj中华典藏网

赤游肿,《病源论》曰:小儿赤游肿者,有肌肉虚者为风毒,热气所乘,热毒搏于血气,则皮肤赤而肿起,其风随气行游不定,故名赤游肿也。  Rjj中华典藏网

《子母秘录》治小儿赤游行于身上,下至心,即死方。上以芒硝入汤中,取脓汁,涂拭丹。  Rjj中华典藏网

又方:蒴藋浓煎取汁洗。  Rjj中华典藏网

又方:捣芭蕉根汁煎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又方:捣生景天草,傅丹疮上。又杵菘菜傅丹上。  Rjj中华典藏网

《兵部手集》治小儿游丹赤肿,上荞麦面醋和涂之良。  Rjj中华典藏网

犀角散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  Rjj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赤游,皮肤作片赤肿,此是风热所致。  Rjj中华典藏网

犀角 黄芩 黄耆 升麻 防己 栀子仁 朴硝 大黄(各二分)  Rjj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匕,以竹叶汤服,日二三服。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方》又治赤游肿。  Rjj中华典藏网

栝楼根(二两) 伏龙肝(半两)  Rjj中华典藏网

上细研。以醋调涂之,干即再三易。  Rjj中华典藏网

防己饮        Rjj中华典藏网

(张涣)  Rjj中华典藏网

治风热邪毒,搏于血气,则皮肤赤而肿起,游走不定,乃名赤游肿。  Rjj中华典藏网

防己(一两) 朴硝 犀角 黄芩 黄耆 升麻(各二分)  Rjj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煎竹叶汤调服。  Rjj中华典藏网

《刘氏家传》治走马胎赤肿,走入心腹则不救。  Rjj中华典藏网

生槐叶(一握) 生栝楼果(去皮,和槐叶研烂) 赤小豆(末,各等分)  Rjj中华典藏网

上和匀。涂赤处立效,此药有神验。  Rjj中华典藏网

《庄氏家传》治小儿游丹赤肿。上栝楼果三两,以酿醋捣泥傅之,再三傅易之。  Rjj中华典藏网

身有赤处Rjj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曰:小儿身有赤处者,因汗为风邪热毒所伤,与血气相搏,热气蒸发于外,其肉色赤而壮热是也。(亦名血疽)  Rjj中华典藏网

《吉氏家传》治小儿腿上并座处血疽方。此疾但有赤色如胭脂,渐引阔如钱大,或手掌大,皮肤光紧,此名血疽。此因心热,心主血,血得热则凝聚不散,宜用此药。上石灰炒,令极热,即以沃水澄清,三五度傅之。  Rjj中华典藏网

《千金》治小儿半身皆红,渐渐长引者方。  Rjj中华典藏网

牛膝 甘草(炙,各等分)  Rjj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合得五升,以水八升,煮三沸去滓,和伏龙肝末傅之。  Rjj中华典藏网

丹参散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  Rjj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身上有赤,引于颊上,或口旁眼下,赤如胭脂,向上皮即皲剥,渐渐引多,此是心热血凝所为,其治方宜以小刀子锋头镰破,令血出,后宜服此药。  Rjj中华典藏网

丹参 黄芩 枳壳 麸炒 葛根 犀角(各二两) 麻黄(去根节一两)  Rjj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一二钱,水一小盏,入竹叶十片,竹茹半分,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又方:芭蕉根捣取汁,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又方:芒硝以水研涂之。  Rjj中华典藏网

小儿腹皮卒青黑Rjj中华典藏网

卒腹青黑者,《病源论》曰:小儿因汗腠理则开,而为风冷所乘,冷搏于血,随肌肉虚处停之,则血气沉涩,不能荣其皮肤,而风冷客于腹皮,故青黑也。  Rjj中华典藏网

《婴童宝鉴》云:小儿血凝为初生下时,肌未成肉,以新绵及厚衣衣之,血被热而不结,变为肌肉故凝也。其候身上青黯黑,而无声不乳是也。  Rjj中华典藏网

《千金》治小儿卒腹皮青黑方。上以酒和胡粉傅上,若不急治,须臾便死也。  Rjj中华典藏网

《圣惠方》治小儿卒腹皮青黑,不能喘息,宜急用此方。上苦参一两细末,以醋汤调服,或半钱,或一钱。  Rjj中华典藏网

《千金》灸法:治小儿卒腹皮青黑,不急治,须臾即死。灸脐上下左右,去脐五分,并鸠尾骨下一寸,凡五处,各三壮。  Rjj中华典藏网

以上《幼幼新书》第三十五卷有诸方依繁多,不能悉载之,广可见彼卷中,此诸丹毒治方可通于大人,大人治在于此《万安方》第二十三卷。虽然,不如此卷委曲矣。  Rjj中华典藏网

《覆载万安方》卷第四十七  Rjj中华典藏网

嘉历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于灯下所清书也 性全(花押)六十一 同二年四月十日朱点了。性全(花押)  Rjj中华典藏网

同年同月同日墨点了。性全(花押)Rjj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