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小儿(三)

惊候eEO中华典藏网

《巢元方病源论》曰:惊候者,由血气不和,热实在内,心神不定,所以发惊,甚者掣缩变成痫。又小儿变蒸亦微惊,所以然者,亦由热气所为。  eEO中华典藏网

《小儿形证论》云:五脏惊传候,一肝脏惊风,令小儿非时窜上眼睛,手脚冷。二肾脏惊风,令儿啮齿,面色赤。三脾脏惊风,令儿夜啼,白日多睡。四心脏惊风,令儿发心热,四肢逆冷。五肺脏惊风,令儿口内热喘,出气细微。或即涎潮脏腑入惊邪也。日久不医,致传邪气入于心肺,或传肝、脾、肾等也。却被巫师皆言有祟妖祸,求神渐加深重,即令小儿枉丧性命。虽有名方千道,须晓病源,今具传入五脏于后。  eEO中华典藏网

一惊邪入脾。郑虚冲云:令儿非时喷乳,呕逆翻吐,不思饮乳,故成慢惊。  eEO中华典藏网

二惊邪入心。周奇云:令儿非时面上赤,恶叫,四肢缓慢,故成慢惊也。  eEO中华典藏网

三惊邪入肝。郑冲虚云:令儿眼目上翻,眼多白睛,上窜引饮,故惊痫也。  eEO中华典藏网

四惊邪入肾。赵氏云:令儿忽然面上黑色,恶咬人,故惊啼也。  eEO中华典藏网

五惊邪入肺。崔氏云:令儿夜多虚汗,狂言乱叫,或传下利,是虚惊也。  eEO中华典藏网

《惠眼观证》论云:小儿元有惊候,白日多睡,遍身虚汗,是惊气纳脾;喘气微细,是惊气传肺,无故咬奶,是惊气传肾;非时忽然眼睛吊上,是惊气在脾;梦里多咬牙,是惊气在骨;夜啼至晓,是惊气传心;面色非时红赤,是惊气在心;上喘吃水,是惊气在肝;恶声啼叫,是惊气在肾;前后心及四肢热,是惊气传脾,欲吐泻。凡小儿惊风,切忌爪甲青黑及吐出白虫,有血泻下,啼叫无泪。眼直视,半开半闭,兼亦咬人,时复鸦声,皆不可用药。  eEO中华典藏网

《婴童宝鉴》云惊痫死候:项软无力,鱼口开,气粗,喉中如锯,头不直,面红如妆,目陷无光,啮衣并咬人,两目似开不开,泻下如瘀血,身体若无筋骨。是皆死兆不可救之。  eEO中华典藏网

张涣论,有胎惊。《石壁经》有三十六种胎惊候,未出胎中以前,依母惊动,其儿有惊无恶证,可治之,有恶候不可治。又《小儿形证论》有四十八候胎惊,皆在《幼幼新书》第八卷,可见于彼。  eEO中华典藏网

《孔氏家传》治小儿胎惊,涎盛不饮乳。  eEO中华典藏网

半夏三枚,以炭火炮令黄色,研令细,生姜自然汁取为丸如粟米大。乳汁与服一二丸,无时服。  eEO中华典藏网

《圣惠》论:小儿惊热者,由血气不和,热实在内,心神不定,甚者掣缩变成痫也。又小儿变蒸亦微惊。所以然者,亦热气盛所为者也。  eEO中华典藏网

陶隐居治小儿惊热,时气烦闷止渴,瓦屋上青苔衣名屋游,剥取煎服。  eEO中华典藏网

犀角散        eEO中华典藏网

(《圣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惊热,睡卧不安,筋脉抽掣。  eEO中华典藏网

犀角 人参(去芦头) 茯神 黄芩 甘草(炙,各一两) 龙齿 麦门冬(去心,焙,各二两)  eEO中华典藏网

上粗剉。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半分,去滓,入生地黄汁少许,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与服之。  eEO中华典藏网

《圣惠》治小儿心热多惊,宜服土瓜丸解心热,止虚惊。  eEO中华典藏网

土瓜根(三两)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以粳米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以薄荷或生姜汤服。量儿大小加增丸数。  eEO中华典藏网

金花散        eEO中华典藏网

(《博济方》)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惊热,化痰利膈。  eEO中华典藏网

川大黄(湿纸煨炮) 干葛 甘草(炙) 朴硝(别细研,各一两)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用半钱或一钱,水一小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日夜三服。  eEO中华典藏网

阿胶丸        eEO中华典藏网

(《刘氏家传》)  eEO中华典藏网

治上焦风壅,咽喉涩痛。镇心脏,去邪气,化痰涎,解伤寒烦热兼小儿惊涎,五般潮热。  eEO中华典藏网

阿胶(麸炒焦,三分) 人参 甘草(炙) 辰砂(各一两) 龙脑(一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辰砂、龙脑别研,前三种细末后和匀,再研以炼蜜丸○大。每服一丸,细嚼以麦门冬煎汤冷,食后夜卧服。欲解烦热,以并药水,研薄荷叶汁,乘冷化服。小儿一丸分两服,煎荆芥薄荷汤化服。看儿大小加减。  eEO中华典藏网

越桃散        eEO中华典藏网

(《朱氏家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惊热。  eEO中华典藏网

山栀子(去皮,一名越桃) 石膏(末) 藿香叶(各一两) 甘草(炙,三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末。每服一钱,小儿半钱或一字,水一盏,煎七分,麦门冬汤冷服。亦利大小便涩。  eEO中华典藏网

变蒸散        eEO中华典藏网

(长沙医者手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体常热及变蒸惊热不解,夹热烦躁,时叫泣无歇。及骨热生疮,面色常黄,瘦瘁不进奶乳食。  eEO中华典藏网

柴胡 甘草(炙) 人参 元参(各一两) 龙胆草(半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半)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三五沸,温服,一日三五服。常服去疳。若骨蒸烦热尤好。  eEO中华典藏网

羚羊角汤        eEO中华典藏网

(《石壁经三十六种》)  eEO中华典藏网

治惊风,渐热有积。(惊风热久成积聚,腹中有物也)  eEO中华典藏网

子芩(黄也) 羚羊角(屑,各二两)  eEO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煎至半盏,去滓,分作二服,若未解加煎服。  eEO中华典藏网

金花散        eEO中华典藏网

(《刘氏家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惊风,眼上视,手搐搦。  eEO中华典藏网

郁金(慢火炮热,后入地中,山火毒,取出)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二岁以下用半钱,二岁以上用一钱,以薄荷汤服,以微利为度。  eEO中华典藏网

赤茯苓汤        eEO中华典藏网

(《圣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心热多惊,肿中狂语烦闷。  eEO中华典藏网

赤茯苓 龙齿 黄芩 甘草(炙) 葛根 玄参 石膏(各半两) 升麻(三分) 麦门冬(一两)  eEO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竹叶七片,煎至半盏,去滓,量儿大小加减。  eEO中华典藏网

黄连散        eEO中华典藏网

(《圣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热,夜卧狂语烦渴。  eEO中华典藏网

黄连 升麻 黄芩 犀角 大黄(剉炒) 麦门冬(焙) 甘草(炙,各半两) 茯神(三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半钱,以竹叶煎服,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eEO中华典藏网

急慢惊风eEO中华典藏网

(急惊风,慢惊风)  eEO中华典藏网

《养生必用论》云:小儿惊痫,古医经主论但云阴阳痫,而今人乃云急慢惊等,今立方一准古圣贤为治。阳痫属腑,于治痫方中去温药。阴痫属脏,于治痫方中用温药。寒温等药皆于治痫方中增损之,则无失。又小儿虫证与痫相类,学人审别之。  eEO中华典藏网

钱乙附方论,小儿急慢惊方书无之,惟曰阴阳痫。所谓急慢惊者,后世名之耳。正如赤白痢之类是也(古方云滞下,秘涩滞停,而苦痛甚故也,后人名赤白痢)。阳动而速,故阳病曰急惊,阴静而缓,故阴病曰慢惊。此阴阳虚实寒热之别,治之不可误也。急惊由有热,热即生风。又或因惊而发,则目睛上插,涎潮,搐搦,身体与口中气皆热,及其发定或睡起即了了如故,此急惊证也。  eEO中华典藏网

《万全方》有小儿有急惊候,有慢惊候,又有天吊候,又有客忤候,此数候者,大同小异。夫身体壮热,忽然之间四肢抽掣,痰壅口噤,谓之急惊;身体壮热,心神不安,呕吐痰涎,睡中多惊,乍发乍静,荏苒经日,谓之慢惊。皆由内有积热,外感风邪,候有迟速,因而为名。其曰天吊者,盖出于惊风之候也,以其手足搐搦,眼目上戴如鱼之着钓,遂以为名。大抵因惊而生热,因热而生风,指病则谓之惊风,指候则谓之天吊,治法亦同。其所谓客忤者,取其触忤之意。小儿未有所识,外人适至,因而惊忤,故曰客忤。古人论说,谓人为客,从外来,衣服经履鬼气,或牛马之气皆为忤也。其形小儿吐下青黄赤白,腹痛夭矫,面色变易,状貌似痫,眼不戴上,是其候也。  eEO中华典藏网

豆卷散        eEO中华典藏网

(钱乙方)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慢惊,多用性太温及热药治之。有惊未退而别生热证,有病愈而致热证者,有反为急惊者甚多。当问病者,几日因何得之,曾以何药疗之,可用解毒之药,无不效。  eEO中华典藏网

大豆黄卷(曝干,是黑生芽也) 板蓝根 贯众 甘草(炙,各一两)  eEO中华典藏网

上四物同为细末。每服半钱至一钱,水一小盏,煎至半分,去滓与服,甚者三钱。浆水内入油数点煎,又治吐虫。不计时服。  eEO中华典藏网

《保生信效方》(又名《古今录验方》,有上下两卷,唐初虞世作)治小儿惊风。芭蕉自然汁,时呷一两口,甚者服五升,必愈。(升即盏同)  eEO中华典藏网

朱砂青        eEO中华典藏网

(《刘氏家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急慢惊风,大人风狂,躁热风痫,伤寒中风,舌强风涎。  eEO中华典藏网

桃仁(麸炒,去皮研) 辰砂(研) 乳香(研。各三分) 红花(末,一两一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研,以炼蜜丸鸡头大。每服一丸,以薄荷汤研化服,以人参汤服尤佳,或以茶点化服亦良。  eEO中华典藏网

夺命散        eEO中华典藏网

(《张氏家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急慢惊风,及治破伤风走马疳。  eEO中华典藏网

白附子 黑附子 天南星 半夏(皆生用,不见火,各等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并生。大人每服半钱,小儿半字(一钱之八分一),以葱茶调服。大人中风不语,小儿急慢惊风皆可服。  eEO中华典藏网

匀气散        eEO中华典藏网

(长沙医者郑愈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中急慢惊风,取转了,用补药。  eEO中华典藏网

丁香 白术 青皮 甘草(炙,各一分) 豆蔻(一个)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半钱,用白汤点服。  eEO中华典藏网

《王氏手集方》灸小儿急慢惊风,于两足大指甲肉间灸三壮,须是立灸,即效。  eEO中华典藏网

急惊风eEO中华典藏网

(但热也)  eEO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曰:小儿急惊者,由血气不和,热实在内,心神不定,所以发惊,甚者掣缩变成痫也。又小儿变蒸,亦微惊,所然者,亦由热气所为。以血气长而成微惊,不作大惊。  eEO中华典藏网

《圣惠论》云:夫小儿急惊者,由气血不和,夙有实热,为风邪所乘,干于心络之所致也。心者,神之所舍,主血脉。若热盛血乱,血乱则气并于血,气血相并,又被风邪所搏,故惊而不安也。其候,遍身壮热,痰涎壅滞,四肢拘急,筋脉抽掣,项背强直,牙关紧急是也。  eEO中华典藏网

茅先生论:小儿生下周岁以上至十岁以来,有中急惊风,客忤,猝死,些三种俱一般。急惊风形候者,涎响双搐,双目直视,面口青黑,不记人事。此候因初生下儿浑阳或将养,剩有衣被盖覆失理;或因放送儿子大小便被鸡犬触惊;或因人家闹哭,大声小叫惊着,遂积渐次第惊成,积在心家,被风邪虚,乃至此候。  eEO中华典藏网

长沙医者李刚中说云:古书无惊候,阴阳痫而已。故阳受之曰急惊,阴受之曰慢惊。故阳动而躁,阳疾而速;阴静而缓,阴慢而迟。  eEO中华典藏网

利惊丸        eEO中华典藏网

(钱乙方)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急惊风。  eEO中华典藏网

轻粉 青黛(各二分) 天竺黄(四钱) 黑牵牛子(末,二两二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同研匀,蜜丸梧子大。一岁儿一丸,温薄荷汤水化服或吞下,食后。  eEO中华典藏网

张涣碧霞丹        eEO中华典藏网

治急惊膈实涎盛者。  eEO中华典藏网

硫黄 胡粉 青黛 辰砂(各二分二铢) 巴豆霜(去油,一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研,滴水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以薄荷汤服,量儿大小加减。  eEO中华典藏网

私谓:疗惊之药,方虽有多种,而或牛黄、虎晴,或脑、麝、全蝎等,则由难得,区用,以略之,广须见于《幼幼新书》第八第九卷。  eEO中华典藏网

慢惊风eEO中华典藏网

《圣惠》论:夫小儿慢惊风者,由乳哺不调,脏腑壅滞,内有积热,为风邪所伤,入舍于心之所致也。其候乍静乍发,心神不安,呕吐痰涎,身体壮热,筋脉不利,睡卧多惊,风热不除,变化非一,进退不定,荏苒经时,故名慢惊风也。  eEO中华典藏网

天南星煎丸        eEO中华典藏网

(《圣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慢惊风。  eEO中华典藏网

天南星(二两,剉,以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滓,亦重煎如膏,以此丸药) 天麻(一两) 白附子(半两,炮)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以天南星煎和丸绿豆大。每三五岁儿,以薄荷汤服二三丸;五六岁儿三丸,日二服,随岁加减。  eEO中华典藏网

补虚丸        eEO中华典藏网

(《博济方》)  eEO中华典藏网

白附子(汤洗,去皮) 大半夏(各二两二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二种各以白汤浸三日,每日换水三度,取出焙干为末,以生姜自然汁,入干姜末二钱重,米粉少许煮糊,和为丸绿豆大。每服三丸,以温粟米饮服下。  eEO中华典藏网

如圣青金丹        eEO中华典藏网

(《博济方》)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体热,忽发吐逆,夜多惊啼,荏苒不解,或泄或秘,变成慢惊,或为疳疾等。定搐搦,疗疳病,逐痰涎,镇心神。  eEO中华典藏网

龙脑(一钱重) 麝香 胡粉(各二钱半重) 香墨(一钱半重) 使君子(二个,以白面裹,慢火煨,面熟,时去) 白面(三钱重) 青黛(二钱重)  eEO中华典藏网

上同研细,滴井花水和丸如鸡头子大。患慢惊以冷薄荷水化服一丸,服讫,须臾便睡,睡觉立愈,后更服三两服。如些少惊着及急惊,只服半丸以下。慢惊随大便取下涎一合以来。神效。  eEO中华典藏网

大附散        eEO中华典藏网

(茅先生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慢惊风,下涎后,伏热不退。回阳退伏热。  eEO中华典藏网

大附子(十钱或八九钱,重为大附子,炮) 人参 前胡 桔梗(各二分) 木香(一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取末和匀。每服半钱,用生姜汤调服。  eEO中华典藏网

宣风散        eEO中华典藏网

(钱乙方)  eEO中华典藏网

治慢惊风。  eEO中华典藏网

槟榔(二个) 橘皮 甘草(炙,各半两) 牵牛子(四两,半生用,半炒熟)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三二岁儿以蜜汤调服半钱以上一钱服,食前。  eEO中华典藏网

《九䈁卫生》薰陆香丸        eEO中华典藏网

疗小儿虚风、慢惊、潮搐、瘛疭,安神魂,益心力。  eEO中华典藏网

血竭(麟麟竭也,一斤一两) 乳香  eEO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细研,火上炙为丸,干时,滴水丸如枣大。每服一丸,以薄荷酒化服。兼治妇人产后血晕,不省人事。  eEO中华典藏网

解衣散        eEO中华典藏网

(《石壁经》)  eEO中华典藏网

治三十六种慢惊。  eEO中华典藏网

荆芥穗 杏仁(去皮、尖,别研。各五钱重) 川芎(二钱重) 麻黄(去节) 防风 甘草(炙,各五钱重) 赤茯苓(五钱重,或云三钱半重)  eEO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每服一钱,葱白三寸,姜三片,水一盏,煎三五沸,连进二三服。汗出避风。  eEO中华典藏网

白术麻黄散        eEO中华典藏网

(《石壁经》)  eEO中华典藏网

三十六种慢惊将发。  eEO中华典藏网

白术(炮) 干姜(各二钱半重) 麻黄(五钱重,去节)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荆芥穗服。后忌冲风,须有汗如水出,再进一二服。  eEO中华典藏网

又方:治三十六种慢惊风正发,用治心烦、哕恶。  eEO中华典藏网

人参 甘草(炙) 木香 沉香 藿香叶 白术(各二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一钱,以饭饮服下。  eEO中华典藏网

温惊丸        eEO中华典藏网

(《赵氏家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阴家证方。  eEO中华典藏网

天南星(大一个,炮) 香白芷(二分) 墨(烧一铢半) 麝香(一钱重。私云南星炮粉二分,白芷末三分,墨灰末三铢,磨香末一钱重)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和匀,以米糊为丸如○大,以金银箔为衣。每服一二丸,量儿大小与服,以薄荷汤化服。  eEO中华典藏网

醒脾散        eEO中华典藏网

(《吉氏家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吐泻传成慢惊。  eEO中华典藏网

厚朴(一两,剉,用水一盖,硇砂一豆许,煮,取出焙干,用之也) 草果子(一个,面裹煨,去皮及面) 人参 茯苓(各一钱重) 甘草(炙) 陈皮(去白。各半钱重) 白豆蔻(一个)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半钱,以冬瓜子煎汤调服,枣汤服亦佳。  eEO中华典藏网

醒脾散        eEO中华典藏网

(长沙医者丘松年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慢惊,脾困,及大病后全不进乳食。  eEO中华典藏网

天南星(大有一两,每一个剉作五六块,用生姜一两,切作片,厚朴一两,剉碎,水三盖煮,令南星进,拣去厚朴、生姜,只用南星,薄切、焙干) 冬瓜子(一百二十粒,郑愈方用三十粒) 白茯苓(五钱重)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一钱,水半盏,生姜一片,煎三分温服。  eEO中华典藏网

灸法:《圣惠方》小儿缓惊风,灸尺泽,各一壮,在肘中横纹约上动脉中,炷如小麦大。  eEO中华典藏网

私云:灸可至三五壮,慢及缓急同,以上《幼幼新书》第九。  eEO中华典藏网

汉东王先生论小儿惊风可医者十一        eEO中华典藏网

(《幼幼新书》第十卷)  eEO中华典藏网

非时窎眼:是乃惊风入肝也。  eEO中华典藏网

梦里切牙:惊入肾,其齿痒故也。  eEO中华典藏网

夜啼至晓:惊入肠。  eEO中华典藏网

面青下白:惊入胆,必须吐奶。  eEO中华典藏网

气喘吃水:惊入肺。肺虚热要饮水。  eEO中华典藏网

面脸红赤:惊入心。血外应脸,故令面赤也。  eEO中华典藏网

喘气微细:惊入肝。喘属肺金,肺剋木肺也。  eEO中华典藏网

前后五心热:惊入脾。  eEO中华典藏网

喉内如锯:惊入大肠。  eEO中华典藏网

无时干呕:惊入胃。  eEO中华典藏网

睡中惊哭:惊在三焦。  eEO中华典藏网

以上十一证,只宜下惊药也,日久有搓。  eEO中华典藏网

又论小儿惊风不可医者七        eEO中华典藏网

惊风爪甲黑不医:肝绝十无一存也。  eEO中华典藏网

惊风泻黑血不医:心绝。不得一周时也。只得一日而死也。  eEO中华典藏网

惊风日多盗汗不医:汗出不止者,数日而死也。  eEO中华典藏网

惊风忽作邪声不医:此为肺绝声只出不回。三日而死也。  eEO中华典藏网

惊风咬人不医:是骨绝。七日而死也。  eEO中华典藏网

惊风眼半开半合不医:肾绝。眼黑肿,四日而死。  eEO中华典藏网

惊风口鼻干黑不医:脾绝。津液俱无两日而死也。  eEO中华典藏网

以上七证,不可医。  eEO中华典藏网

《本草》治小儿夜惊,大人因惊失心方。  eEO中华典藏网

上取震肉作脯,与食之。此畜为之天雷所霹雳者是也(牛马六畜,雷雹者肉也)。  eEO中华典藏网

《斗门方》治小儿未盈月惊者,似中风欲死者。  eEO中华典藏网

上用辰砂,以新汲水浓磨汁,涂五心上,立瘥,有神验。(五心者,左、右、手、足心及胸心也)  eEO中华典藏网

远志茯苓丸        eEO中华典藏网

(《王氏手集》)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惊怖大啼及见非常之物,干动神志,恍惚不宁,狂妄惊悸,睡眠不稳,多汗心忪,精神暗钝,寒热咽干,手足烦热。  eEO中华典藏网

人参 茯神(各三两) 远志(去苗、心) 菖蒲根(各二两) 桂心(末,二钱半重,以上皆十钱为两)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白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十五丸,食后以煎荆芥汤服,日二三服。量儿岁增减丸数。  eEO中华典藏网

人参丸        eEO中华典藏网

(《吉氏家传》)  eEO中华典藏网

镇心惊。  eEO中华典藏网

人参 芍药 甘草(炙,各二分) 大黄(一两,蒸)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丸,米饮服下。  eEO中华典藏网

镇心丸        eEO中华典藏网

(《吉氏家传》)  eEO中华典藏网

治惊。  eEO中华典藏网

辰砂 犀角(末) 升麻 大黄(各半两)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薄荷水服下。  eEO中华典藏网

神圣当归散        eEO中华典藏网

(长沙医者郑愈传)  eEO中华典藏网

治惊风痫病,咽喉有涎,四肢壮热,大小便秘涩,兼心神乱者。  eEO中华典藏网

当归 甘草 滑石 通草(各一两一分) 大黄 芍药(各一两)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薄荷五叶,灯心少许,同煎至半盏,小儿分为二服,六七岁作一服。  eEO中华典藏网

《万全方》灸法:小儿身强,角弓反张,灸鼻上入发际三分三壮,次灸大椎下节间三壮,炷如小麦大。小儿但是风病,诸般医治不瘥,灸耳上卒谷穴也。  eEO中华典藏网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凡惊风并退,只是声哑不能言,通关散。上以天南星炮为末,每服婴孩半字或一字,三五岁、八九岁一钱,以生姜自然汁服。  eEO中华典藏网

《集验方》治小儿惊退而哑不能言语。  eEO中华典藏网

木通(剉) 防风 升麻 羚羊角 桂心(各二分) 甘草(一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半盏,去滓服之,入竹叶二三片煎亦良。  eEO中华典藏网

天钓eEO中华典藏网

(亦云天吊)  eEO中华典藏网

《幼幼新书》第九云:《万全方》小儿诸风并天吊客忤方论,小儿有急惊候,有慢惊,又有天吊候,又有客忤候,此数者大同而小异。夫身体壮热,忽然之间,四肢抽掣,痰壅口噤,谓之急惊;身体壮热,心神不安,呕吐痰涎,睡中多惊,乍发乍静,荏苒经日,谓之慢惊。皆由内有积热,外感风邪,候有迟速,因而为名。其曰天吊者,盖出惊风之候也,以其手足搐搦,眼目上戴如鱼之着钓,遂以为名(私云:吊、钓音同)。  eEO中华典藏网

《圣惠论》云:夫小儿天钓者,由脏府风热,脾胃生涎,痰涎即生,心膈壅滞,邪热蕴积,不得宣通之所致也。此皆乳母食饮无常,酒肉过度,烦毒之气流入乳中,便即乳儿,遂令宿滞不消,心肺生热。热毒既盛,风邪所乘。风热相兼,触于心脏,则令心神惊悸、眼目翻腾、壮热不休、四肢抽掣,故谓之天钓也。  eEO中华典藏网

巢氏论小儿无辜病,面黄发直,壮热时渴,多食即瘦,积经岁月遂致死者,谓之无辜。言天上有鸟,名无辜,昼伏夜游,因洗儿衣,夜露经宿,鸟从上过,衣与儿着,即生此病。又《宝鉴》引《元中记》云:有一雌鸟无雄,一名姑护,一名钓星鬼。此禽但喜夜飞于人家堂,过见露小儿,夜飞尿其上或遗毛羽,令儿患无辜之疾。至死不理,后即魂魄化为斯鸟之子。俗云大病,即非天钓,人乃指鸟之为害尔,故名曰天钓鬼也。  eEO中华典藏网

郑端友《全婴集》第一云:愚者所说,虽有按据,及古人饰文也,其间有不因露衣亦得此病多。王氏云:其言非也。盖是八邪所得之。其八邪者,饱饥劳役风惊暑湿谓之八邪,令儿日渐黄瘦,饮食虽多,不长肌肉,又不知饥饱,昼夜啼哭,便利不定,壮热多渴,核发块疮是也。此王氏论之,其理甚明,小儿有此疾者,但作惊痫治之,更宜随证。凡小儿不可夜露衣者,虑其阴气令儿生病,亦不可于星月之下,饮儿乳者致生吐泻也。  eEO中华典藏网

以上《全婴集》第二卷及《幼幼新书》第二十四卷之无辜病下,有此等说。又钓、吊音同,亦有内吊、外吊说者。《全婴集》云:小儿得此钓病者,则生而百日之内,与百日之外矣。故知百日内得之,名曰内吊,百日之后得之,名曰外吊焉。小儿诸方,夜啼惊慢疳钓之疾,缘有内外吊之语,此其意也。  eEO中华典藏网

腻粉丸        eEO中华典藏网

(《圣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天钓,脏腑风热壅滞,四肢抽掣,大小便不利。  eEO中华典藏网

腻粉(胡粉也) 巴豆霜 麝香(各一分,细研) 郁金 地龙 马牙硝(各二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研和匀,以糯米饭和丸如绿豆大。一岁一丸,以薄荷汤服下,三岁以上服二丸。  eEO中华典藏网

《刘氏家传》治天钓,翻眼向上。  eEO中华典藏网

辰砂(通明者三豆大) 干蝎(一个全者,钓内炒过)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以饭少许,丸绿豆大。又以辰砂少许细研,入酒内,化服一丸,顿愈。  eEO中华典藏网

《吉氏家传》治小儿天吊,急惊风,盛热。  eEO中华典藏网

郁金(一块,蒸) 巴豆(一粒,不去皮)  eEO中华典藏网

上件二味,面北门限上杵一千杵。每服一字,薄荷汤服下。  eEO中华典藏网

汉东王先生《家宝》论:凡婴孩小儿惊风内吊、盘肠气吊及虫痛三者发作一般。  eEO中华典藏网

桃符丸        eEO中华典藏网

(汉东王先生《家宝》)  eEO中华典藏网

治婴孩、小儿惊风内吊,眼尾有细研红脉现者,是内钓也。又小儿形论云:目有红筋,手有后胸高,是内钓也。时人不识,呼为鬼神祟。  eEO中华典藏网

银朱(水银朱也,画家采具) 乳香(各三钱重) 大蒜(三个煨,研)  eEO中华典藏网

上研乳香极细,后入银朱再研,后亦同大蒜研者,软硬得所,丸如○大。每服半岁儿五丸,一岁七丸,二三岁十丸,以意加减,薄荷汤化服。  eEO中华典藏网

止痛丸        eEO中华典藏网

(《张氏家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孩儿内钓。  eEO中华典藏网

木鳖子肉 胡椒(各二两)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研,用黑豆末,醋煮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四粒,以荆芥汤服下。  eEO中华典藏网

魏香散        eEO中华典藏网

(汉东王先生《家宝》)  eEO中华典藏网

治盘肠气钓,气钓者发动腰先曲,空啼无泪,上唇干,额上有汗者是也。  eEO中华典藏网

阿魏(真者,二钱重) 蓬莪术(二两二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先用温水化阿魏,浸蓬莪术一日一夜,焙干,为细末。每服一字,紫苏汤或米饮服,空心食前。  eEO中华典藏网

宣连丸        eEO中华典藏网

治盘肠气痛。  eEO中华典藏网

黄连 雷丸(各一两分) 木香(一两,炒)  eEO中华典藏网

上末,用粟米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饭饮服下。  eEO中华典藏网

越桃散        eEO中华典藏网

(《凤髓经》)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盘肠气钓痛。  eEO中华典藏网

越桃(栀子也,去壳,二两二分,入草乌头少许,微熟炒,去草乌头不用) 香白芷(二分,切,不见火)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用炒茴香、葱白煎酒服下。  eEO中华典藏网

槟榔丸        eEO中华典藏网

(《刘氏家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盘肠气痼。  eEO中华典藏网

槟榔 大腹子 红丹(黄丹也)  eEO中华典藏网

上等分末,以面糊丸如大麻子大,三岁以下小麻子大。每服十丸,用萝卜煎汤服三日,亦灯心汤服三日,用霹雳汤服三日。霹雳者用姜钱十片、水一盏,烧秤锤,浸水候沸止,去锤时,此汤服药号霹雳汤也(姜钱得生姜片如钱大并重也)。  eEO中华典藏网

灸法:可灸百会、大椎、巨阙、脐心。  eEO中华典藏网

又《幼幼新书》第十卷有灸二十四钓之法,其二十四吊名,并灸穴可见彼卷。  eEO中华典藏网

诸痫eEO中华典藏网

《千金论》云:凡小儿之痫有三种,有风痫,有惊痫,有食痫。然风痫、惊痫时时有耳。十人之中未有一二是食痫者。凡是先寒后热发者,皆是食痫也。惊痫当按图灸之,风痫当与猪心汤等,食痫当下乃愈,紫霜丸佳(丹元子也)。凡小儿所以得风痫者,缘衣暖汗出,风因入也。风痫者,初得之时,先屈指如数乃发作者,此风痫也。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乃发作者,此惊痫也。急治之,微者急持之,勿复更惊之,或自止也。其先不哺乳,吐而变热,后发痫,此食痫,早下则瘥。四味紫丸逐癖饮最良,去病速而不虚人。风痫易可下之,惊痫不可下之,心气不定,下之内虚,甚者难治,故养小儿,常镇惊,勿令闻大声,持抱之间,当安徐,勿令怖也。  eEO中华典藏网

《病源论》曰: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痫。其发之状,或口眼相引而目睛上摇,或手足掣疭,或背脊强直,或颈项反折。诸方说痫名证不同,大体其发之源,皆因三种。三种者,风痫、惊痫、食痫是也。(私云:痫与钓相类)  eEO中华典藏网

《秘要指迷方》云:凡痫疾有数般,不可尽述,且说五脏表里受风形状。初受惊痫,目反视,踞坐举颈,唇皮青色,面青黄,此乃病传肝。若唇黑,眼慢,旬日死。风痫口吐白沫,已传受心脏。放齿咬人,或即口颊手指青黑,或醒而发。若指黑色面青黑,乃五日内死。脐风发痫,虚肿搐搦,手足摇动,两睑白,病已传肺。面如土色者,七日而死。搐搦,或梦中啼笑,下齿咬人,乃似慢脾形状。若眉带黑色,病传入肾。肾已绝,旬日而死。脾痫之形,喉如锯鸣,多睡不进乳,口干唇赤,眼白多,此病旦夕而死。  eEO中华典藏网

茯神散        eEO中华典藏网

(《圣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心腹结实,身体壮热,四肢不利,心神多惊,欲发痫者。  eEO中华典藏网

茯神 神(各一两半) 升麻 秦艽 龙胆根(各一两) 寒水石(二两) 大黄(剉,炒) 芒硝(各三两)  eEO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半,去滓。分温二服,早、午、晚各一服。更量儿大小加减。  eEO中华典藏网

定惊煎        eEO中华典藏网

(《婴孺方》)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惊热欲发痫。消热。  eEO中华典藏网

柴胡 升麻 栀子仁 芍药(各一两三分) 黄芩 知母(各二两)甘草(二分) 寒水石(三两) 竹叶(切,一盏) 杏仁(一两二分,去皮尖,炒,研)  eEO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以水四升七合(四盏七分),煮取一升半,绞去滓,内蜜、葛汁,于文武火煎,搅勿住手,至一升二分。自初生儿,量岁加减令服,婴孩子一日一服,一二三岁五六岁次第二三服,温冷可随温热气浅深。  eEO中华典藏网

《外台》:《小品》载《元中记》曰:天下有女鸟,一名姑获,又名钓星鬼也。喜以阴雨夜过飞鸣,徘徊人村里,唤得来也。是鸟淳雌无雄,不产,喜落毛羽于中庭,置入儿衣中,便使儿作痫必死,即化为其鸟儿也,是以小儿生至十岁,衣裳不可露,七八月尤忌之。  eEO中华典藏网

张涣论小儿痫疾最恶病。自古说痫只有三种,至晋唐间,神仙、名医、诸人方治讲究一切诸痫病形证,大抵数类,皆因积惊遇时而发,邪气传归心脏。每发时屈指如数物,良久眼直视,口嚼涎沫,腰背强直,忽然死,良久即苏。一日之中,常三五次。或数日数月数岁之间,一二次发,其候手足逆冷是也。医者只作惊风治之,必难得痊。  eEO中华典藏网

《吉氏家传》:痫有八候,前曰仆,后曰僵,昼曰阳,夜曰阴,骂人曰颠,笑人曰邪,一日数次发曰痫,小年有此患曰吊。  eEO中华典藏网

《本草》治小儿痫方。  eEO中华典藏网

乌鸦(一个,腊月者良,不可故杀用)  eEO中华典藏网

上自然死者一枚,入瓦器,以泥涂固,烧灰,饮汤服一二钱,无时。  eEO中华典藏网

《子母秘录》治小儿痫方。  eEO中华典藏网

鳖甲(炙,令黄)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一二钱,以乳并米饮服,又以蜜丸如小豆大,三五丸服。  eEO中华典藏网

又方:青竹茹三两,上以醋三盏,煎一盏,去滓。服一合。兼治小儿口噤体热病。  eEO中华典藏网

大黄汤        eEO中华典藏网

(《葛氏肘后》)  eEO中华典藏网

小儿二十五痫。  eEO中华典藏网

大黄 甘草(炙) 当归(各一两) 细辛(二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取三分一,量儿大小服之。  eEO中华典藏网

大黄汤        eEO中华典藏网

《外台》《备息》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儿二十五痫。  eEO中华典藏网

大黄 甘草(炙) 甘皮(柑子皮也) 当归(各一两) 细辛(半两)  eEO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一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半盏,少许频频与服之。  eEO中华典藏网

四味大黄汤        eEO中华典藏网

(《婴孺方》)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众痫,乳哺不时,发温壮热,吐利惊掣,胎寒腹痛,二十五痫。  eEO中华典藏网

大黄(一两) 芍药 当归 甘草(炙,各二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二三钱,水一小盏半,煎至半盏,去滓,量儿大小频频与之。生一月儿服一杏核许,日三服;百日儿二杏核许,岁大小,以此为率。若发热加麻黄二分(去根节),当切之,先煮数沸,去沫,入诸药。若反折戴眼掣缩者,加细辛四分。若乳唯不消,壮热有实者,增大黄令倍诸药,不尔等分尤良。小儿下痢,减大黄三分之一。  eEO中华典藏网

独活汤        eEO中华典藏网

(《婴孺方》)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痫,手足掣,十指颤,舌强。  eEO中华典藏网

独活 麻黄(去节,先以水煮数沸,去沫之后,干用) 人参(各二分) 大黄(四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煎至半盏,去滓与服。  eEO中华典藏网

灸痫法        eEO中华典藏网

《千金》论曰:小儿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之。若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脉,因喜成痫。河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具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吴地温,无此疾也。古方既传之,今人不详南北之殊,按方而用之,是以多害于小儿也。所以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有夭横也。小儿惊啼,眠中四肢掣动,变蒸未解,慎不可针灸,动其百脉,仍因惊成痫也。  eEO中华典藏网

《千金》灸暴痫身躯正直如死人,及腹中雷鸣,灸大仓穴(中脘一名也,在上腹下一寸也),及脐中心(名神阙也),并脐上下左右各一寸,凡六遍。又脐中心之背,以绳子悬颈当脐转绳头向背脊下行,尽绳头,灸两旁各一寸,各五壮。(私云:量儿大小之岁,五七壮或二三十壮)  eEO中华典藏网

又灸顶上旋毛中央(百会穴也)。  eEO中华典藏网

又灸耳门(耳前)、卒谷(耳上有发中一寸)。  eEO中华典藏网

又灸巨阙胃脘。  eEO中华典藏网

又灸大小阴道中央(号屏翳穴也)。  eEO中华典藏网

又灸大椎穴,手尺泽、肩井定三里、膏肓穴,膈腧、肝腧、心腧、脾腧、肾腧等,可灸诸痫,灸法在《幼幼新书》第十一卷,可见彼卷中。  eEO中华典藏网

私云:治惊痫相类,灸药通用,加减良方等在《局方》并《卫生良剂方》,四生饮、小续命汤、青州白丸子、金液丹、黑锡丹、妙香散、调气排风汤、苏合香丸等,悉皆主之。小儿诸病大抵带惊痫,自八病证不分辨,则皆此二病之类也。  eEO中华典藏网

大黄汤        eEO中华典藏网

(《千金》)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风痫,积聚,腹痛,夭矫,二十五痫。  eEO中华典藏网

大黄 人参 细辛 干姜 当归 甘皮(各三铢。《婴孺方》用甘草)  eEO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以水一盏,煎取四合,服如枣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  eEO中华典藏网

《婴孺》敕赐神验方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  eEO中华典藏网

菖蒲(石上一寸九节佳) 黄连 白术 车前子 苦参 生干地黄 地骨皮(各一两)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蜜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或二三十丸,以米饮不拘时。不论治疾,兼令人长寿。忌猪,饴糖,桃、梅果物。  eEO中华典藏网

麻黄汤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风痫,昼夜数十发。  eEO中华典藏网

麻黄 黄芩 黄连 大黄(各一分) 甘草(二分,炙)  eEO中华典藏网

上先别煮麻黄两三沸,去沫而后;与余共咀,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初生儿少少频频与之。  eEO中华典藏网

茯神汤方        eEO中华典藏网

(张涣)  eEO中华典藏网

治风痫,身体壮热不除,精神恍惚。  eEO中华典藏网

茯神 黄耆 独活 防风 羚羊角(各一两) 肉桂(去粗) 桔梗 甘草(炙) 麻黄(去根节,各半两)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一二钱。水一小盏,荆芥穗三个、乳香大豆许,煎至半盏,去滓温服  eEO中华典藏网

《刘氏家传》治风痫及小儿惊风。  eEO中华典藏网

上以芭蕉自然汁,时时呷一两口。甚者服及五盏必愈。亦治小儿惊风。  eEO中华典藏网

邵孚仲通真云:加麝香更佳。予见蒋元明秘校云:风蛀牙,颐颊肿痛。以自然汁一碗煎及八分,乘热嗽牙肿处,嗽尽即止。凡是风牙用之必愈。颐颊肿而牙龈痛者,风牙也;颐颊不肿只牙龈肿痛者,蛀牙也。  eEO中华典藏网

《本草》治小儿惊痫方。因惊怖而成痫疾如上。  eEO中华典藏网

上以猪齿烧灰,每服半钱或一钱,用米饮与服之,并治蛇咬。  eEO中华典藏网

《广利方》治孩子惊痫不知,迷闷嚼舌,仰目者方。  eEO中华典藏网

上以犀角末半钱或一匙,水一小盏或半盏,调服之。  eEO中华典藏网

天南星丸        eEO中华典藏网

《仙人水鉴》  eEO中华典藏网

治男子、女人上膈痰壅,头目昏眩,咽喉肿痛;小儿惊痫,朝热,一切涎积等患。  eEO中华典藏网

天南星(四两,汤洗,去皮、脐) 半夏(二两,汤洗)  eEO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焙干,以生薄荷叶五斤已来,捣取自然汁一大碗,入药浸、焙,直候药汁尽,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或十五丸,以生姜薄荷汤吞下。小儿丸如黍米大,每服七丸至十丸。惊风,以金银薄荷汤吞下;心脏壅热,荆芥薄荷汤吞下。食后临卧服。  eEO中华典藏网

《药性论》治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  eEO中华典藏网

麝香当门子(一粒如大豆大) 丹砂(辰砂也,一块,与廉香等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研,以熟水与服。  eEO中华典藏网

《婴孺方》治惊痫发热,如无痫但似热,即与服之。  eEO中华典藏网

升麻 黄芩 犀角(各二分) 大黄(六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盏半,煮一盏二合,候温,渐渐与服。微利三、两行。切忌面、猪、鱼、醋。  eEO中华典藏网

辰砂乳香丸        eEO中华典藏网

《王氏手集》,亦名镇惊安神丸才  eEO中华典藏网

治惊痫,胎风壮热瘛疭,弄舌摇头,眠睡不稳,目睛上视,口眼牵引,痰实咳嗽,咬齿谑语。  eEO中华典藏网

半夏(炮) 乳香 辰砂(别研)  eEO中华典藏网

上等分,细末,面糊为丸。每服十丸,乳食之后,温薄荷汤服。  eEO中华典藏网

《圣惠》治小儿食痫,乳食不消,心腹壅滞,四肢惊掣宜服之。张涣云:每遇伤饱即发,乃名食痫。  eEO中华典藏网

辰砂 五壶脂(寒号虫粪云云,各二钱半重) 巴豆(五枚,去皮心,膜研,以纸去油)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研,如粉用粟米饭和丸如粟米粒大,或黄米大。一二岁儿每服用温水服二丸,以吐利为妙。量儿大小加减与之。  eEO中华典藏网

铅霜丸        eEO中华典藏网

(《圣惠》)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乳食不消,心腹结实,壮热烦闷,摇头反目,口吐涎沫,名为食痫。  eEO中华典藏网

铅霜(烧为粉) 腻粉(各一分,胡粉也) 巴豆(五粒,为霜)  eEO中华典藏网

上研为末,以糯米饭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以通草薄荷汤用一丸,三岁以上加丸数,与服之。  eEO中华典藏网

丹参膏        eEO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惊痫除热。  eEO中华典藏网

丹参 雷丸(各二两)  eEO中华典藏网

上猪脂与药同煎,七上七下,去滓,摩涂小儿身上,日再三摩之。  eEO中华典藏网

犀角散        eEO中华典藏网

(张涣)  eEO中华典藏网

退痫,镇心神。  eEO中华典藏网

犀角(一两) 茯苓 麦门冬(去心) 人参 甘草(炙) 黄芩(各二分)  eEO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生地黄汁少许,同煎四分,去滓,温服。  eEO中华典藏网

私云:和剂局方青州白丸子,治小儿风痫,卫生良剂方白丸子下有奇说,可见彼。  eEO中华典藏网

《覆载万安方》卷第四十一  eEO中华典藏网

嘉历元年十一月一日夜丑刻,清书之了。依老眼不寝睡,可灯烛任笔书写也。子孙效此志勿倦,为冬景重所书也,四个夜冬功了。性全(花押)六十一岁。  eEO中华典藏网

同六日墨点了。性全(花押)eEO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