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泄泻门

IoE中华典藏网

水利也,和语荒痢  IoE中华典藏网

论曰:脾与胃合,俱土象,外营肌肉,腐熟水谷。风寒暑湿袭于外,则留连肌腠,传于脾胃;食饮不节害于内,则肠胃乃伤,不化糟粕;皆能为病,所得之源不一,故立名多端。且久风入中则为飧泄;湿胜则为濡写;寒中则为洞泄;暑胜则为毒痢;而又或冷或热,或赤或白,或色杂,或肠垢,或滞下或休息,或疳或蛊之类,种种不同,悉由将摄失宜,饮食不慎,致肠胃不调,邪气交攻,施治之方,则有宜调、宜补、宜攻化、宜收敛、宜渗泄,各随所宜以用之。  IoE中华典藏网

水泻IoE中华典藏网

五泻者,一水泻,二濡泻,三飧泻,四洞泄寒中,五鹜泄  IoE中华典藏网

论曰:《内经》谓,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冷,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盖为冷热不调,气不相济也。脾胃怯弱,水谷不分,湿饮留滞,水走肠间,禁固不能,故令人腹胀下利,有如注水之状,谓之注泄,世名水泻。  IoE中华典藏网

木香散        IoE中华典藏网

治水泻不止。  IoE中华典藏网

青木香 黄连(炒,各二两) 厚朴(一两二分) 诃子皮(炒,一两二分) 龙骨(一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四五钱匕,空心以粥饮调服,日午再服,晚亦服之,以瘥为度。小儿以意加减服之。  IoE中华典藏网

厚朴散        IoE中华典藏网

治一切水泻及冷痢。  IoE中华典藏网

厚朴(姜制) 干姜(半生半炮,各二两二分) 陈皮 白术(二两二分) 甘草(半生半炙,一两一分)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四五钱匕,空心食前,米饮调服,日三服,夜二服。如霍乱吐泻,新汲水服之。  IoE中华典藏网

斗门散        IoE中华典藏网

治暴注水泻,日夜无度。  IoE中华典藏网

橡斗子(去刺,用壳子) 诃子皮(煨去核) 黄连(各三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四五钱,米饮服,食前,日二三服,夜一二服。  IoE中华典藏网

厚朴散        IoE中华典藏网

治暴水泻不止。  IoE中华典藏网

厚朴(姜制) 诃子皮(各三两) 甘草(炙) 黄连(炒) 肉豆蔻 白术 干姜 赤茯苓(各一两二分)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四五钱匕,温米饮服,日夜四五服。  IoE中华典藏网

木香丸        IoE中华典藏网

治脾胃虚冷,肠滑水泻,如休息不止。  IoE中华典藏网

木香 白垩(火煅) 肉豆蔻仁 丁香(各一两一分) 干姜 诃子皮(煨) 龙骨(各三两二分) 黄连(六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蜜丸梧子大。每日空心米饮五十丸或七八十丸服,日中、日晚同服,未止可至百余丸。  IoE中华典藏网

诃梨勒丸        IoE中华典藏网

治水泻肠滑不禁。  IoE中华典藏网

诃梨勒(四两) 干姜(炮) 龙骨 赤石脂(各二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以洗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七十丸,或百丸至百五十丸,以米饮空心食前,日三服,夜一二服。  IoE中华典藏网

又方:取羊蹄根晒干,刮去皮,捣罗为散,每服米饮调服四五钱匕,日夜四五服。  IoE中华典藏网

又方:取熟艾(半斤或一二斤),慢火炒令热,布裹坐之,冷再炒坐。  IoE中华典藏网

木香散        IoE中华典藏网

《局方》  IoE中华典藏网

治脾胃虚弱,内挟风冷,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脐下㽲痛,腹中雷鸣,胸膈痞闷,胁肋虚胀,及积寒久利,肠滑不禁,肢体羸困,不进饮食。  IoE中华典藏网

丁香(二分) 藿香(一两) 当归(二分) 附子 赤石脂(各一分) 肉豆蔻(二分) 诃子皮(一分三铢) 木香 甘草(各二分)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三个,煎一盏,空心食前,日三五服,夜一二服。  IoE中华典藏网

七枣汤        IoE中华典藏网

《局方》  IoE中华典藏网

治脾胃虚弱,内受寒气,泄泻如注,水谷不分,腹胁胀满,脐腹㽲痛,心下气逆,腹中虚鸣,呕吐恶心,胸膈痞闷,困倦少力,不思饮食。  IoE中华典藏网

茴香(炒,二两) 益智(四两) 川乌头(炮,二两) 缩砂(二两) 干姜(一两) 甘草(一两二分) 厚朴(四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入枣七个、打破,煎一盏,去滓温服,食前空心,日夜四五服。  IoE中华典藏网

胃风汤        IoE中华典藏网

《局方》  IoE中华典藏网

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鸣㽲痛,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  IoE中华典藏网

白术 白芍药 川芎 人参 当归 肉桂 茯苓(各三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粟米一撮同煎一盏,去滓热服,空心食前,日三五服,夜一二服,小儿量岁与之。  IoE中华典藏网

半硫圆        IoE中华典藏网

《局方》  IoE中华典藏网

除积冷,暖元脏,温脾胃,进饮食。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或泄泻等,并皆治之。  IoE中华典藏网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温) 硫磺(大热,以柳木槌千杵研,各十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以面糊杵和数百下,圆如梧子大。每服空心三十丸或五十丸或七八十丸、百丸,以温酒或米饮服之,日二三服,妇人以醋汤服。  IoE中华典藏网

私名曰黄玉圆,久泻人久服必有验。  IoE中华典藏网

戊己圆        IoE中华典藏网

《局》  IoE中华典藏网

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小儿疳气下痢亦治之。  IoE中华典藏网

黄连 吴茱萸 白芍药(各五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八十丸至百丸,以浓米饮,空心食前,日三五服。  IoE中华典藏网

肉豆蔻散        IoE中华典藏网

《局》  IoE中华典藏网

治脾胃气虚,腹胁胀满,水谷不消,脏腑滑泄,腹内虚鸣,困倦少力,口苦舌干,不思饮食,日渐瘦弱。  IoE中华典藏网

苍术(米泔浸一宿焙,四两) 茴香(炒,一两) 干姜(二两)肉桂(一两) 乌头(炮,一两) 肉豆蔻(面炮,四两) 诃子皮(一两) 厚朴(姜制,二两) 甘草(炙,二两) 陈皮(二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四五钱,水二盏,生姜五片,枣二个,煎一盏,温服,日二三服。  IoE中华典藏网

参苓白术散        IoE中华典藏网

《局》  IoE中华典藏网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咳噫,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IoE中华典藏网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山药 甘草(各四两,炙) 白扁豆(姜汁制,炒三两) 缩砂仁 莲子肉 桔梗(炒) 薏苡仁(各三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二三钱或四五钱,以煎枣汤调服。《究原方》治喘咳饮酒必发,同橘皮半夏汤,用生姜、桑白皮煎。  IoE中华典藏网

私云:泄泻水利,加肉豆蔻(面炮)二两。  IoE中华典藏网

如神止泻圆        IoE中华典藏网

《局》  IoE中华典藏网

治脏腑虚寒,脾胃受湿,泄泻无度,肠鸣腹痛,不进饮食,渐至羸瘦。  IoE中华典藏网

半夏(八两) 苍术(米泔浸去黑皮,焙,八两) 川乌头(朱泔浸去皮,切作片子焙干,用盐四两同炒黄色,去盐,秤四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以姜汁米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九七十丸或百丸,空心食前,以米饮服之,日夜四五服。  IoE中华典藏网

《三因方》云:方书所载,泻痢与经中所为洞泄、飧泄、溏泄、溢泄、濡泄、水谷注下等其实一也,仍所因有内外不内外差殊耳。《经》云:寒甚为泄,春伤风,夏飧泄。论云:热湿之气,久客肠胃,滑而利下,皆外所因;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腑隔绝,精神夺散,必致溏泄,皆内所因;其如饮食生冷,劳逸所伤,此不内外因。以此类推,随证主治,则不失其病源也。  IoE中华典藏网

桂香圆        IoE中华典藏网

《三因》  IoE中华典藏网

治脏腑虚为风寒所搏,冷滑注下不禁,老人虚人危笃,累效。  IoE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 肉豆蔻(炮) 白茯苓(各二两二分) 桂心 干姜 木香(各一两一分) 丁香(二分三铢)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七十丸或百丸或二三十丸,空心食前服之,日夜五服。  IoE中华典藏网

香朴丸        IoE中华典藏网

《三因》  IoE中华典藏网

治肠胃虚冷,泄泻注下无度,脾虚气闭,不进饮食。  IoE中华典藏网

厚朴(姜制,五两) 白术(三两) 茴香(炒) 陈皮(各三两)诃子(炮) 赤石脂(各一两二分,煅)  IoE中华典藏网

上末,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七十、百余丸,空心食前,以米饮服之,常服暖肠胃进食。  IoE中华典藏网

健脾散        IoE中华典藏网

《三因》  IoE中华典藏网

治五泄,或青白五色杂下,休作无时。  IoE中华典藏网

乌头(炮,二两) 厚朴 甘草 干姜(各二分三铢)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煎一盏二分,热服,日二三服,夜一二服。  IoE中华典藏网

止泻如神圆        IoE中华典藏网

《三因》  IoE中华典藏网

川乌头(泔浸切片,以盐同炒,去盐) 半夏 苍术(各八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以姜汁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或百余丸,空心食前,以米饮服,日三五服。  IoE中华典藏网

凡治泻,须先理中焦,如理中汤圆是也;次分利水谷,如五苓散等是也;治中不效,然后断下,即用禹余粮、赤石脂等是也。《玉机真藏》云:五虚死,谓脉细、皮寒、少气,前后泄利,饮食不入,得此五必死。其有生者,浆粥入胃,泄注止则活也。又《金匮》云: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绝于内者,下利不禁,甚者手足不仁。脉沉弦者为下重,脉大者为未止,泄利手足厥冷无脉,灸之不温,脉不还,微喘者死。有微热而渴,自汗,脉或微弦数弱,法并当自愈。或脉沉迟而面少赤,身微热郁冒汗出而解,必微厥,所以然者,以其面戴阳,下虚故也。泄利后,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后攻其表。  IoE中华典藏网

百中散        IoE中华典藏网

《私案》  IoE中华典藏网

治诸泄泻,百不失一。  IoE中华典藏网

肉豆蔻(五两,面炮) 缩砂(二两,炒) 丁香(一两,去花同炒)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五钱匕或六七钱,以米饮或粟饮服,空心食前,日三四服,仅二三服,必有验。若利止则可服嘉禾散、六味、八味平胃散;若微利不止,则嘉禾散、平胃散一服,各加肉豆蔻二三钱,可服之,徐得平愈也。贵贱老幼,大人小儿皆可用之。  IoE中华典藏网

又方(口传):肉豆蔻五个,丁子廿粒。上肉豆蔻每颗以锥作两三穴,每穴串塞丁香,以面裹,炮去面,共丁香切抹,分作二服,以白粥顿服之,一剂不止则可至二三剂,必得安全。若渴饮即五苓散加肉豆蔻,入竹叶、灯心煎,可服。  IoE中华典藏网

炙所:脾俞(百壮) 大肠俞(十六椎左右,百壮) 巨阙(五十)胃脘(百分) 水分(脐上一寸,五十壮) 气海(百壮) 关元(脐下三寸,百壮)  IoE中华典藏网

濡泻IoE中华典藏网

依湿气得之  IoE中华典藏网

论曰:《内经》云:湿胜则濡泻。《甲乙经》云:寒客下焦,传为濡泻。夫脾为五脏之至阴,其性恶寒湿,今寒湿之气,内客于脾,则不能埤助胃气腐熟水谷,致清浊不分,水入肠间,虚莫能制,故洞泄如水,随气而下,谓之濡泻。  IoE中华典藏网

肉豆蔻 黄连 诃子皮(各二两) 甘草(炙) 白术 干姜 赤茯苓(各一两二分) 厚朴(姜制,二两二分)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四五钱匕,空心食前,以米饮服,日夜四五服。  IoE中华典藏网

豆蔻分气饮        IoE中华典藏网

《大全良方》  IoE中华典藏网

治脏腑虚寒,泄泻无度,瘦极,即妇人产后洞泄,危笃甚。  IoE中华典藏网

藿香叶 草豆蔻(炮去皮) 青皮(各四两) 甘草 丁香(各半两)乌梅 肉豆蔻(十个,炮)  IoE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四五钱,水二盏,糯米二分,煎一盏二分,去滓温服。  IoE中华典藏网

胃苓散        IoE中华典藏网

《大全》  IoE中华典藏网

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IoE中华典藏网

五苓散、平胃散(四味、六味)  IoE中华典藏网

上等分合和。每服七八钱,水二盏,生姜五片,枣三个,煎一盏二分,空心食前数服。  IoE中华典藏网

豆蔻散        IoE中华典藏网

治脾胃伤湿,濡泻不止。  IoE中华典藏网

肉豆蔻(五个大) 甘草(炙,一两) 厚朴(一两二分)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四五钱匕,米饮或沸汤服,食前,日夜三五服。  IoE中华典藏网

枳壳汤        IoE中华典藏网

治濡泻暴下不止。  IoE中华典藏网

枳壳(去瓤,麸炒,二两) 黄连 厚朴(姜制,各二两三分) 甘草 阿胶(炒,各一两一分)  IoE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五六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空心食前,日三四服。  IoE中华典藏网

附子丸        IoE中华典藏网

治濡泻不止,或冷利无度。  IoE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 良姜(各二两二分) 甘草(炙,二分三铢)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陈米煮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八十丸,米饮服,日三五服,不拘时候。  IoE中华典藏网

樗根散        IoE中华典藏网

治濡泻里急后重,数走圊。  IoE中华典藏网

樗根皮(二两二分) 枳壳(炒,一两一分) 甘草(炙,二分三铢)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匕,粥饮服之,食前一服必止,不止即可至两三服。  IoE中华典藏网

姜连散        IoE中华典藏网

治久患脾泄泻。  IoE中华典藏网

生姜(十两,剉) 黄连(三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一处以慢火炒,令姜赤色,去姜,取黄连细末。每服三钱,空腹以腊茶清调服,不过三服瘥。  IoE中华典藏网

飧泄IoE中华典藏网

风泄也,依晚食夜食,得此病  IoE中华典藏网

论曰:《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又曰:久风为飧泄。夫脾胃土也,其气冲和,以化为事。今清浊交错,风邪之气,得以干胃,故冲气不能化,而食物完出,夕食谓之飧,以食之难化者,尤在于夕,故食不化而泄出,则谓之飧泄,此俗所谓水谷痢也。  IoE中华典藏网

白术汤        IoE中华典藏网

治风冷入中,飧泄不止,脉虚而细,日夜数行,口干腹痛。  IoE中华典藏网

白术 厚朴 当归 龙骨(各二两二分) 熟艾(炒,一两一分)  IoE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入生姜三片,煎一盏,去滓,空心、日中、日晚温服。  IoE中华典藏网

地榆汤        IoE中华典藏网

治肠胃受风,飧泄无度,或下黄水,腹胁痛闷。  IoE中华典藏网

地榆 厚朴 当归(各二两) 艾叶(炒) 吴茱萸 高良姜(各一两二分)  IoE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空心食前,日二三服。  IoE中华典藏网

茯苓汤        IoE中华典藏网

治飧泄米谷完出。  IoE中华典藏网

赤茯苓 厚朴 黄连(炒,各二两二分)  IoE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空心食前,日二三服。  IoE中华典藏网

高良姜汤        IoE中华典藏网

治肠胃受风,久为飧泄,下痢呕逆,腹内㽲痛。  IoE中华典藏网

高良姜 木香 赤茯苓 槟榔 人参(各二两) 肉豆蔻(炮) 吴茱萸(炒) 陈皮(炮) 缩砂(各一两二分) 干姜(三分)  IoE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四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温服,不定时,日夜三五服。  IoE中华典藏网

豆蔻散        IoE中华典藏网

治飧泄水谷不分,温脾止腹痛进食。  IoE中华典藏网

草豆蔻 干姜 甘草 高良姜 陈皮(各三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都作一处,以面裹,埋煻灰炮,令黄熟,取出药,去面,细末。每服四五钱匕,陈米饮调,食后日三五度。  IoE中华典藏网

诃梨勒散        IoE中华典藏网

治泻痢无度。  IoE中华典藏网

诃梨勒皮 母丁香(各五个) 肉豆蔻(面泡,二个) 甘草(炙,一钱重)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米饮服,食前日二三服。  IoE中华典藏网

木香散        IoE中华典藏网

治肠胃冷气,飧泄不止。  IoE中华典藏网

木香 诃子皮 阿胶 黄连(炒,各一两一分) 干姜(炮) 吴茱萸(炒) 龙骨(各二分三铢)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四五钱,米饮空心食前,日三服,夜一二服。  IoE中华典藏网

姜米散        IoE中华典藏网

治脾胃气虚,腹胀飧泄,困劣,服暖药即呕逆,食饮不入。  IoE中华典藏网

陈米(一盏许,用生姜自然汁浸米,熬干炒令黄,捣罗) 肉豆蔻草豆蔻(二十个,煨去皮) 陈皮(炒) 甘草(炙) 烧盐(各二两二分,研)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四五钱匕,沸汤点,不拘时候。  IoE中华典藏网

洞泄寒中IoE中华典藏网

论曰:《内经》云: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洞泄谓食已即泄,乃飧泄之甚者。此因春伤于风邪,邪气留连,至夏发飧泄,至长夏发为洞泄。盖当春之邪,阳气在表,为风邪所中,入客于经,未至腑脏。风者,阳气也,东方木也,木能胜土,脾胃受之。仲夏则阳盛之时,以阳邪之气,逢阳盛之时,重阳必阴,病在脾胃,故为飧泄。阴生于午(五月),至未(六月)而盛,是为长夏之时,脾土当旺,为阴中之至阴,则阴气盛,阴盛生内寒,故令人腑脏内洞而泄,是为洞泄寒中之病。  IoE中华典藏网

附子丸        IoE中华典藏网

治洞泄寒中,注下水谷,或痢赤白,食入即出,食物不消。  IoE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 乌梅(炒干,各二两二分) 干姜(炮,二两三分)黄连(炮,五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七八十丸,空心食前夜卧,米饮服,日二三服。  IoE中华典藏网

熟艾汤        IoE中华典藏网

治洞泄冷痢。  IoE中华典藏网

熟艾(炒) 附子(炮) 甘草(炙) 干姜(炮) 赤石脂(各一两一分) 黄连(二两二分) 阿胶(炒,二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四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IoE中华典藏网

红豆散        IoE中华典藏网

治洞泄寒中,注下不禁,不思饮食。  IoE中华典藏网

红豆蔻 附子(大者,炮) 干姜(炮) 硫磺(细研,各三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匕,以温粥饮,空心食前服之,再服三服当愈。  IoE中华典藏网

温中丸        IoE中华典藏网

治脾胃虚寒,洞泄不止,四肢逆冷,心腹㽲痛。  IoE中华典藏网

肉豆蔻 硫磺(研) 干姜(生用) 附子(炮) 龙骨(各二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面糊丸梧子大。或七十丸,食前艾□五服。  IoE中华典藏网

诃梨勒丸        IoE中华典藏网

治五泻痢。  IoE中华典藏网

诃子皮(半生半炮,去核) 肉豆蔻 木香(各二两) 干姜(炮)甘草(炙,各一两一分)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米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七十、百丸,米饮服,日三服,夜二服。  IoE中华典藏网

黄连当归汤        IoE中华典藏网

治洞泄寒中,水谷不化。  IoE中华典藏网

黄连 当归 甘草(各二两) 酸石榴皮(剉炒,四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温服,空心食前,日二三服。  IoE中华典藏网

鹜溏IoE中华典藏网

利色青黑,如鹜屎、溏屎也  IoE中华典藏网

论曰:脾气衰则鹜溏。盖阴中之至阴,脾也,为仓廪之官。若脾胃气虚弱,为风冷所乘。则阴气盛,阴气盛则脏寒,糟粕不化,故大便色黑。状如鹜溏也,又大肠有寒,亦曰鹜溏。  IoE中华典藏网

茱萸丸        IoE中华典藏网

治脾气不足,鹜溏青黑。  IoE中华典藏网

吴茱萸(炒) 赤石脂 干姜 陈神曲(炒) 当归(各二两) 厚朴(一两二分)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八九十丸,空心食前代饮服,日三五服。  IoE中华典藏网

木香丸        IoE中华典藏网

治鹜溏所下瘀黑。  IoE中华典藏网

木香 乌头(生用,去皮、脐) 当归(各二两) 乌梅肉(炒,一两一分)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用粟米一合,醋一升半,慢火煎调,和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或五七十丸,食前米饮,日三五服。  IoE中华典藏网

荜茇丸        IoE中华典藏网

治肠胃久寒,大便鹜溏。  IoE中华典藏网

荜茇 附子(炮) 干姜 厚朴 肉豆蔻(炮,各二两半) 龙骨 诃产皮 缩砂(各一两一分)  IoE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五十丸或七八十丸,食前、空心米饮,日二三服。  IoE中华典藏网

《医说》第六云:又有一种泄泻,作冷作积,作心气不足,治之及服硫磺、附子甚多,皆不效,因服火杴丸而愈,此肠胃有风冷也,胃风汤兼暖药亦佳。又云欧阳文忠公常得暴下,国医不能愈,夫人云:市人有此药,三文钱买一贴,甚效。文忠公曰:吾辈脏腑与市人不同,不可服。夫人使以国医药杂进之,一服而愈。召卖者厚遗之,求其方,乃肯传。但用车前子一味为末,米饮下二钱匕,云此药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利则清浊分,谷脏自止矣。《良方》  IoE中华典藏网

私云:可服七八钱、十钱,日夜数服。  IoE中华典藏网

又云:宪宗赐马总治泻痢腹痛方,以生姜和皮切碎如粟米,用一大盏,并姜茶相等煎服之。元祐六年,文潞公得此疾,百药不效,而予传此方而愈。本草姜茶方云。  IoE中华典藏网

又云:肉豆蔻别作甕子,入通明乳香少许,复以末塞之,即用可和少许,裹豆蔻,煨焦黄为度,三物皆碾末,仍以茶末对烹之。(《大全集》《东坡集》)  IoE中华典藏网

又云:半夏今人惟知去痰,不言益脾,盖能分水故也。脾恶湿,湿则濡而困,困则不能制水。《经》曰:湿胜则泻。一男子夜数如厕,或教以生姜一两碎之,半夏以汤洗,与大枣三十枚,水三盏,瓷瓶中慢火烧,为熟水,时时呷,数日便已。  IoE中华典藏网

加味五苓汤        IoE中华典藏网

《严氏》  IoE中华典藏网

治伏暑二气,即胃湿泄泻注下,或烦或渴或小便不利。  IoE中华典藏网

赤茯苓 泽泻 木猪苓 肉桂 白术(各一两) 车前子(半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四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或加肉豆蔻二两尤佳。  IoE中华典藏网

育肠散        IoE中华典藏网

治泄泻利洞泄,赤白痢。  IoE中华典藏网

黄檗皮(去黑皮,二十两) 石榴皮(去黑皮,十两)  IoE中华典藏网

上合和。每服三五钱匕,以米饮服,赤痢血痢,即以粟米饮及糯米饮服之,伤寒后利尤佳。  IoE中华典藏网

又加云母粉五两尤佳,名云母散。夏月炎暑之时,人多泄泻,谓之暑利,以井水服之尤佳。  IoE中华典藏网

神效必痊散        IoE中华典藏网

治一切泄泻,赤白痢,不问近远冷热,无不痊。  IoE中华典藏网

草果(三个二分,不去皮切之) 乌梅(七个,不去核打破) 罂粟壳(十四个,醋煮) 白术(二分) 茯苓(二分) 南木香(二分)  IoE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后入酢一蚬壳,温服二三服,必有神效,最秘神药也,服之无不效。  IoE中华典藏网

《事林广记》云:五倍子炒干,研为细末,以井花水调,丸梧子大,泄泻每服三五十丸,以井水服之。白痢以干姜汤服;赤痢以甘草汤服;黑血痢以乌梅汤服之。  IoE中华典藏网

又灸神穴,尤有验神穴者,脐孔中心也,可灸五十壮或百壮。李淳风云:以干鼠粪每年一壮灸神穴,不老颜还童。  IoE中华典藏网

《覆载万安方》卷第十九  IoE中华典藏网

嘉历元年十月二日于灯下朱点了。性全(花押)  IoE中华典藏网

同四日于灯下墨点了。老眼问点画不分明,冬景感老情而弥可励学。性全(花押)  IoE中华典藏网

附:《究原方》第六虚损篇云:火轮丸治小肠肾气并脏腑泄泻,脾胃怯弱,不进饮食。《事证》《选奇》等诸方同,附子(炮)、干姜(炮)、肉豆蔻(面裹煨)各三两。上等分,细末薄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服,不拘时候。  IoE中华典藏网

私云:脾胃虚损人常患肠鸣泄泻,服之无不愈者也。治一切冷痢,万不失一。性全深秘之。犹未容易称名字,自号三圣圆。《魏氏家藏方》第三,有加味火轮,载于此万安方第五十六卷。  IoE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