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作者:佚名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太霄琅书琼文帝章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无上秘要》亦多引此经。经文假托由虚皇道君授云务子,云务子又下传太华真人及赤松、王乔等十八人。内首先列举九天名号、幅员、天官职掌,以及九天王之姓讳、服饰、治所等等。其次载录《太霄琅书琼文》九篇,皆为五言韵文。再次录《琼文帝章》二百四十音,即二百四十枚篆书真文。据称「太霄琅书乃九天王飞霄之曲,琼文帝章乃高灵玄[日英]之道」;「皆九天之元精,万真之隐名」。修道者依法存神念真,佩带持诵经文,修之九年,即可飞升成仙。「与真同形」。

猜你喜欢的书

黄石斋先生大涤函书

黄石斋先生大涤函书

黄道周撰,明代诗文集,六卷,收录黄道周诸体诗、文、问学之作。卷一,记,颂,碑,序,问业,文,铭,题跋,志铭墓表,列传逸事,尺牍,书示同学。卷二,诗。卷三,诗。卷四,诗。卷五,诗。卷六,麟书记略,诗。

湘学略

湘学略

思想史著作。李肖聃著。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全书用学案式的办法,从北宋周敦颐起至谭嗣同止,分24个学略加以叙述,其中包括一些流寓,如胡安国父子、张栻及朱熹、王守仁在湖南的活动及影响。在第25篇“诸儒学略”中,还按经、史、子、集四部,追溯了汉代以来湖南作者的有关著述。在第26篇“流寓学略”中,追溯到屈原、贾谊以下各朝代外省籍人士在湖南的行踪。作者在“自叙”中论述写作的各学略之缘起,反映了他对各家的观点。如说周敦颐“《通书》启圣,太极象天,卓尔元公,实牖宋贤”。作者推崇朱熹:“穷理主静,上契周程,博综百家,集宋大成”;但对王守仁亦表敬佩:“姚江事业,超迈前贤,远播流风,入我湘川。”对王夫之评价尤高:“明季大儒,孙李顾黄,贞晦深沉,孰与夕堂。”而赞谭嗣同“赤手抟龙,厥有谭卿”。解放前由湖南大学印行,1985年岳麓书社将此书与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合刊重版。

医略十三篇

医略十三篇

内科著作。清蒋宝素撰。十三卷。宝素,京口(今江苏镇江)人。幼承家学,后拜王九峰为师,钻研《内经》、《难经》、《金匮》等医学经典,著《医略》八十七卷。本书为其中“六淫门”,载文十三篇,故名。刊于道光二十年(1840)。每篇一卷,分别对风、寒、暑、湿、燥、火以及疟、痢、霍乱等病的辨证治疗作了简要论述,书末附有“人迎辨”、“关格考”两篇。每论一病先引其父《椿田医话》,次录其师《九峰医案》,并广引各家之说,参以己见,理论联系实际,可供临床参考。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一九三六年《珍本医书集成》本。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

中医方书。一名《医方汤头歌诀》,一卷。清汪昂撰。汪昂字訒庵,宁休(今属安徽)人。中秀才,壮年弃儒习医。通晓经史百家之学,尤擅长医学。著有《本草备要》、《医方集解》、《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经络歌括》、《日食药物》等书。汪昂(訒庵)编撰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作者按南朝沈约诗韵,择中医经验成方230余方,编成七言歌诀208首。分补益、发表、攻里、涌吐、和解、表里、消补、理气、理血、祛风、祛寒、祛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收涩、杀虫、痈疡、经产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

碧里杂存

碧里杂存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董谷撰。《四库全书总目》曰:“是书杂记琐闻,多齐东之语。”这道出了全书的大概。所集除有一些为杂论(如“论尺”、“论斛”等)外,大多为记事、记人、记物的短札,内容多不足信(即所谓“齐东之语”),如明太祖作钞,用贤人心肝,马皇后凿鸡鸣山石蹬望太学等,俱无从考实。然而,从小说的角度来看,保存了不少传闻资料、民间故事。有些篇幅,于故事情节、于人物等,都写得比较精彩。如《梅梢》则:梅梢者,我圣祖高皇帝鏖战鄱湖时御舟。黄帽吴人谓舟子为梢子,其人姓梅,故云。时圣祖御船楼指顾将士,适伪汉有举流矢相向者,梅梢偶见之,急撤御座甫倒于舟中,而流矢及矣,利害在毫忽间。……(圣祖)登极后,大封已毕,独不及梢。时梢老病家居,目已失明,时时自数,无敢为之言者。他日候郊天驾回,梢令其孙扶之路旁,大呼曰: “皇帝忘梅梢乎?”上大惊曰:“朕忘之矣!”即日厚加赐予,以其孙尚公子。……篇中梅梢近乎一生的经历,围绕“救驾”展开:初驾御舟,何等机敏,建有奇功;到老来却被遗忘,老病失明,何等潦倒。其经历可谓颠簸曲折!在中国封建时代,每推翻一个朝代,建立另一个朝代,农民的力量在战争中往往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功成后他们每每被遗忘,这在靠人民力量起家的封建统治者身上是屡见不鲜的。此则故事,撰者虽然安上了挡驾获赐的喜剧式结局,但它流传于民间,毕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某种心迹。此外, 《碧里杂存》所记的民间传说中,有些也带有述异的色彩。例如《听经楼》则内写到一女僧,精通内典,曾在梦中得一白衣大士授经一卷, “梦中诵之一遍,觉而书之,凡数千字,不遗一字”,后号为“圣母”,为“仁孝文皇后武宁王之女”云云,显然亦“齐东之语”。该书于《千顷堂书目》、《钦定续通考》、《四库全书总目》均入小说家类。有明万历己卯(一五七九年)许琳刻《见闻纪训》附刻本、《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而《盐邑志林》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均作二卷。

东宫备览

东宫备览

古代有关王子教育读物。六卷。南宋陈模撰。此书为任秘书省正字时所上,取经史典籍中有关训课皇储的旧文整理而成,故以《东宫备览》为书名。全书共分二十条,分别为始生、入学、立教、师傅、讲读、宫僚、择术、广诲、谨习、主器、正本、问安、友悌、戒逸、崇俭、辨分、正家、规谏、几谏、监国等。前有进书表和序各一篇,上宰相札子二十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