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調經門mL1中华典藏网

濟陰通微賦mL1中华典藏网

陰陽異質,男女殊科,特立專門之診治,以救在室之沉疴。因其血之虧也,故調之必使流通;因其血之盈也,故抑之不使曠達。體本嬌柔,性最偏頗。肥白者多痰,瘦黑者多火。胃太過者氣結,營不足者血涸。專寵愛者,治宜異乎孤冷。飫膏粱者,療莫同於藜藿。月事時下兮,如朝夕之應期。血海常滿兮,似江漢之流波。若謂無病可以勿藥。或不及期而先來兮,氣有餘而血易虧。或過期而後來兮,氣不足而血本弱。月色淡白兮,由血室之水虛。經水紫黑兮,被胞戶之火灼。經未行而腹痛兮,氣滯血澀宜調經。已行而腹痛兮,和氣養血勿錯,或一月再行兮,邪火迫而氣血不藏。或數月一行兮,元氣虧而生化不多。是皆損真之病,貴在調理之和。滿而不泄兮,為經閉,為血枯,為 癥瘕。泄而不滿兮,為崩中,為帶下,為漏濁。常滿者,惡其放流。常泄者,慮其氣脫。脈惟喜乎芤澀,診切忌乎洪數。或隱忍而病盛兮,愚婦自速其亡。妄攻補而增劇兮,庸醫反助其虐。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診驗mL1中华典藏网

震風之喜有徵(肝脈旺),妊娠之脈必確。尺數關滑而寸盛,陽搏陰別而雀啄。精神雖倦,桃腮更妍。飲食惡阻,天癸不落。無妨惡阻之害,所慎漏胎之濁。熱常要清,脾不可弱,熱若盛而胎動不安,脾若虛而胎危易墮。惟以安胎為本,其餘雜症為末。斯先哲之格言,宜當病以授藥。mL1中华典藏网

胎元雜症mL1中华典藏网

子懸急痛而勿疑,子癎卒倒而可愕,子滿胎肥而氣壅,子瘧脾虛而氣弱,子咳子嗽而胎傷,子鳴疙瘩而脫落。子煩子淋兮,胎熱所為。子腫子氣兮,胎水所作。病痢病漏兮,胞有熱而宜清。傷寒傷食兮,疾苦多而成惡。常慘常笑兮,肺氣結而非祟。暴啞不語兮,心血虛而勿藥。胎若肥而瘦胎之藥速進,脈怕微而診脈之時休錯。mL1中华典藏网

藥餌mL1中华典藏网

經候不調兮,烏雞(丸)可投。天癸或阻兮,蒼(術)莎(即香附)宜託。地黃補腎宜施,參朮養脾莫卻。三補涼血兮,專治崩中之藥。補中暖宮兮,能固帶下之脫。安胎胡(黃)連兮,在妊娠為最宜。瘦胎達生(散)兮,視形症而休錯。黑神(散)去惡露而可取胎衣,十全(大補)補虛弱而能除陰火(三補丸涼血見匯方)。mL1中华典藏网

調經章mL1中华典藏网

經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衝任滿盛,月事時行,必有常候。得其常候者為無病,不可妄投調經之劑。苟不及期而經先行者,或過期而經後行者,或一月而經再行者,或數月而經一行者,或經閉不行者,或崩,或漏下者,此皆失其常候,不可不調也。大抵調治之法,熱則清之,冷則溫之,虛則補之,滯則行之,滑則固之,下陷則舉之,對症施治,以平為期。如芩、連、梔、柏,清熱之藥也;丁、桂、薑、附,溫暖之藥也;參、朮、歸、耆,補虛之藥也;川芎、香附、青皮、延胡索,行滯之藥也;牡蠣、赤石脂、棕櫚灰、側柏葉,固精之藥也;升麻、柴胡、乾葛、白芷,升舉之藥也。隨其症而善用之,鮮有不效者矣。mL1中华典藏网

經候不調有三mL1中华典藏网

一曰脾虛。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夫二陽者,陽明胃也。胃主受納水穀,溉灌臟腑,流行經隧,為血氣之母而亦與心系,惟憂愁思慮以傷心,心氣受傷,脾氣失養,鬱結不通,腐化不行,則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氣漸耗,血漸少,以致婦人有血枯、血閉及血少色淡,過期始行,數月一行之病。mL1中华典藏网

二曰衝任損傷。經曰:氣以吹之,血以濡之。故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焉。女子之性多執拗、褊急、忿怒、妒忌,致傷肝氣。肝為血海衝任之系,失守則血氣妄行。又或未及二七天癸之期,而男子強與之合,或適月事未斷之時而男子縱欲不已,致衝任內傷,血海不固,由斯二者乃有為崩、為漏,一月再行,不及期而行者矣。mL1中华典藏网

三曰脂痰凝塞。蓋婦人之身所貴,內而腸胃開通,無所阻塞,外而經隧流利,無所凝滯,則血氣和暢,經水應期。惟彼肥碩者,膏脂充滿,元室之戶不開。挾痰者,痰涎壅滯,血海之波不流。故有過期而經始行,或數月而經一行及為濁,為帶,為經閉,無子之病。mL1中华典藏网

經候脈證歌mL1中华典藏网

女子二七天癸至,調經察脈要分明。左右尺脈皆沉伏,此病分明是閉經。肝大肺小應有子,兩尺不斷滑脈形。心腎俱旺知是孕,肺大肝小孕不成。左寸滑實為男脈,右尺沉滑女兒真。兩關沉緊腹之痛,肝肺俱浮痛在胸。一月一行為經信,或前或後莫輕心。先期而行為血熱,後期而至是寒經。經來疼痛為氣滯,行後或痛氣虛臨。其色黑者多濕熱,淡白而至是痰凝。徒行黃水血不足,紫色由來風邪侵。行經之時宜慎重,若有憂鬱血必停。走於腰膝多疼痛,散在四肢則不仁。停於血海生寒熱,逆上衝心患戰驚。此是調經真妙訣,醫人熟記信有靈。mL1中华典藏网

行經三忌mL1中华典藏网

— 行經感冒風寒,不宜發表取汗,必俟經盡,方可服解表退熱之劑。mL1中华典藏网

— 行經不宜多浴冷水,恐患四肢麻痹,又不宜多飲冷水,恐傷肺氣,致聲啞咳嗽,無藥救治。mL1中华典藏网

— 行經不宜飲酒大醉,恐引血妄行,又不宜鬱怒太甚,恐經血忽停,變成閉經。又不宜驟用補藥,恐致蓄血,或四肢疼痛,或五心發熱,為害非輕。mL1中华典藏网

調經主方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 白芍 熟地 甘草 陳皮 香附 川芎mL1中华典藏网

先期而來是血熱,本方加酒炒黃芩、柴胡、丹皮。mL1中华典藏网

後期而至是血虛,本方加蜜炒黃耆、土炒白朮、茯苓、杜仲、故紙。mL1中华典藏网

經來痛者,氣滯,本方加五靈脂、延胡索、紅花。若痛甚有痞塊者,血瘀,本方加三稜、莪朮、山楂核。mL1中华典藏网

經行後作痛,虛中有滯,用八珍湯(方見後)加吳萸、故紙、小茴。mL1中华典藏网

經來色淡,脈滑者多痰,本方加半夏、南星、肉桂、白朮。mL1中华典藏网

經來多黑塊,脈實者,熱極,本方加黃連、紅花、丹參。mL1中华典藏网

經來多黃水者,血不足,本方加茯苓、黃耆、肉桂、人參、白朮。mL1中华典藏网

經來手足痠痛,本方加桂枝、防風、秦艽。mL1中华典藏网

經來撲地,脈散腮紅,火熱肝也。不可誤作中風、中痰,本方加膽草、梔仁、黃芩、柴胡。mL1中华典藏网

四物湯mL1中华典藏网

地黃 白芍 當歸 川芎mL1中华典藏网

四君子湯mL1中华典藏网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草mL1中华典藏网

四物合四君名八珍湯,再加黃耆、肉桂名十全大補湯。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調經主方四物呈,甘草陳皮香附成,先期血熱丹芩紫,後期耆朮杜紙苓,來痛氣滯延紅五,血瘀查覈莪朮稜。虛滯合君吳茴紙,淡滑星夏術桂增,黑塊實極參連紅,手足痠痛桂防秦,黃水苓朮參耆桂,撲腮紅梔膽柴苓。mL1中华典藏网

【附錄】八珍十全合方歌mL1中华典藏网

四物地芍與歸芎,血家百病此方通。八珍合入四君子,氣血雙療功獨崇。再加黃耆與肉桂,十全大補補方雄。mL1中华典藏网

凡婦人經不調,心腹痛,兼嘔逆,喜輕摸則緩,是寒熱相搏,(湘門)常用黃連湯煎服可愈,三服全瘳,屢試屢效。mL1中华典藏网

黃連湯以明黨為君,黃連用三五分(須煨薑汁炒)。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黃連湯內用乾薑,半夏人參甘草藏,更入桂枝兼大棗,寒熱平調嘔痛亡。mL1中华典藏网

按:此湯與小柴胡湯同意以桂枝易柴胡,以黃連易黃芩,以乾薑易生薑,余藥俱同,皆和解之意。但小柴胡湯屬少陽藥,此湯屬太陽陽明藥。mL1中华典藏网

經水一月再行歌mL1中华典藏网

經水一月再來行,多因怒氣損肝經,四物湯內柴芩入,川連加來信有靈,另增知柏為丸服,滋陰降火治衝任。mL1中华典藏网

— 脈與症無火,而經早不及期者,乃心脾氣虛不能固攝而然,宜八珍湯(方見前)加杜仲、續斷、五味子。若作火治,仍用寒涼,為害非輕。mL1中华典藏网

— 經行一月之內或二三至,或半月旬日及二十日數至,此血氣敗亂之症,治當用十全大補湯(方見前)峻補,不得作經早同治。mL1中华典藏网

經水過月乃行歌(若是季經,每三月一行,必不成孕)mL1中华典藏网

過月而行多血虛,婦人脾胃弱無疑,歸脾湯加芎芍杜,或用八味丸治之。肥盛婦人痰阻滯,加減道痰湯亦宜,芎歸白朮苓夏草,南星蒼朮芍陳皮。mL1中华典藏网

歸脾湯mL1中华典藏网

白朮 人參 黃耆(炙) 當歸 炙草 茯神 志肉 棗仁 木香 龍眼肉mL1中华典藏网

薑棗引。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歸脾湯用術參耆,歸草茯神遠志隨,棗仁木香龍眼肉,煎加薑棗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卻,腸風崩漏總能醫。mL1中华典藏网

八味地黃湯(即八味丸)mL1中华典藏网

熟地 茯苓 山藥 丹皮 澤瀉 棗皮 附片 肉桂mL1中华典藏网

歌見後匯方。mL1中华典藏网

加減導痰湯mL1中华典藏网

茯苓 法夏 陳皮 甘草 當歸 川芎 白朮 南星 蒼朮 芍藥 (歌合症內)mL1中华典藏网

— 血熱經遲,由婦人陰火內灼,血本熱而亦每過期,此水虧血少,燥澀而然。何以驗之?其經來必多紫黑,腹微痛,宜服知柏地黃湯(見中卷匯方即六味地黃湯加味)。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血熱經遲陰火灼,水虧血少愆期作,腹中微痛色紫黑,知柏地黃湯堪著。mL1中华典藏网

— 血寒經遲,陽氣不足,生化失期,乃至過月。何以驗之?其經來色淡不鮮,或澀滯而少,惡寒喜暖,脈多微沉,此是無火之症,宜服理陰扶陽四物湯。mL1中华典藏网

理陰扶陽四物湯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黑姜 肉桂 吳萸 蓽茇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血寒經遲陽氣虧,色淡滯澀脈沉微,理陰扶陽湯四物,加桂蓽茇吳姜灰。mL1中华典藏网

經行數日不止歌mL1中华典藏网

(三日為常。或五六日,七八日,乃血熱所致。每期至第四日,以此方連服二劑,若血多紫黑服四劑,兩月見效)mL1中华典藏网

經水多來皆屬熱,四物柴芩湯主之,五心煩躁為妙藥,不拘肥瘦並相宜,芩柏芍柴阿荊芥,歸芎地合病可治。mL1中华典藏网

四物柴芩湯mL1中华典藏网

生地(二錢) 當歸(一錢) 白芍(一錢) 川芎(一錢) 阿膠(用蒲黃炒,二錢) 荊芥(三錢,炒成炭) 黃芩(一錢,酒炒) 黃柏(一錢,炒成炭酒淬) 柴胡(一錢,酒炒)mL1中华典藏网

歌合症內。mL1中华典藏网

經來色淡不多歌mL1中华典藏网

經來色淡屬血虛,只須八物湯主之。肥人痰滯經來少,再加半夏南星醫。mL1中华典藏网

即八珍湯加半夏、南星(八珍湯方見前)。mL1中华典藏网

經水逆上妄行歌mL1中华典藏网

經來何為上逆行,皆由血熱不歸經,或唾或衄或吐出,四物涼膈投自平。mL1中华典藏网

四物涼膈湯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赤芍 生地 黃芩 梔仁(炒) 連翹 蒲黃 薄荷 丹皮 桔梗 柴胡 荊芥mL1中华典藏网

經行鼻血者,本方加柏葉、茅根汁、發灰。mL1中华典藏网

經行吐血者,本方加茜草、丹參。mL1中华典藏网

經行唾中痰內有血絲者,本方加沙參、桑皮、側柏葉。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四物涼膈治逆經,連翹梔薄蒲黃芩,丹皮桔梗柴荊芥,經行吐血茜丹參。鼻血須加柏茅發,唾絲沙參桑側增。mL1中华典藏网

經水或前或後歌mL1中华典藏网

或前或後不如常,當服溫經滋補湯,更有歸附丸尤妙,氣盛血衰抑氣良。mL1中华典藏网

溫經滋補湯 治脈虛兩尺沉微,眼花目眩,腰膝痠痛。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熟地 白朮 白芍 茯苓 山藥 棗皮 丹皮 小茴 延胡 杜仲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脈虛兩尺又沉微,花眩腰膝痠痛隨,溫經滋補湯宜用,地芍芎芩與小茴,白朮山藥丹皮棗,延胡杜仲共當歸。mL1中华典藏网

歸附丸 治氣亂經期或前或後。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四兩) 香附(八兩,童便浸一晝夜曬乾,再加酒、醋、鹽、水、薑汁各炒一次,合為五制)mL1中华典藏网

上藥二味共碾細末籮過,米糊為丸,溫湯吞服。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氣亂前後歸附丸,附八歸四米糊為。mL1中华典藏网

又抑氣散方歌mL1中华典藏网

若氣盛血衰,前後不如期,多致不孕,宜抑氣散。mL1中华典藏网

抑氣散mL1中华典藏网

香附 陳皮 茯神 甘草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氣盛血衰妊難藏,或前或後抑氣良,陳皮香附童便炒,堅白茯神甘草安。mL1中华典藏网

經閉不行三候歌mL1中华典藏网

一因脾胃受虛損,食少血虧非血停,急宜補脾還養血,血充氣足自經行。二因憂怒損肝經,肝火鬱閉經始停,開鬱二陳湯急用,或制女聖丸亦靈。三因體肥痰滯壅,故令經血不能通,加減導痰湯作主,多服方知藥有功。未嫁衍期經忽閉,急宜婚嫁勿藥攻。mL1中华典藏网

補脾散mL1中华典藏网

蜜耆 白朮 當歸 茯神 志肉 棗仁(炒) 砂仁(薑汁炒) 人參 甘草 川芎 山藥 桂元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補脾散用歸棗仁,參朮耆砂志茯神,芎草淮山桂元等,脾虛血少經閉靈。mL1中华典藏网

養血活經湯 治血枯經閉。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肉桂 丹參 澤蘭 茜草 烏賊骨mL1中华典藏网

酒同煎。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養血活經當歸桂,茜草丹參澤蘭配,川芎烏賊酒同煎,血枯經閉不須慮。mL1中华典藏网

開鬱二陳湯mL1中华典藏网

蒼朮 陳皮 茯苓 半夏 當歸 川芎 香附 梔仁(炒) 青皮 木香 柴胡 薄荷 甘草 澤蘭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開鬱二陳術陳苓,芎歸香半青梔仁,木香柴薄澤蘭草,肝盛火鬱經閉行。mL1中华典藏网

女聖丸 治氣盛經閉。mL1中华典藏网

香附(一斤,童便浸一晝夜,曬乾後用薑汁、鹽水、酒、醋各炒一次,合成五制)mL1中华典藏网

碾極細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香附五制米糊丸。mL1中华典藏网

加減導痰湯mL1中华典藏网

陳皮 蒼朮 南星 半夏 茯苓 枳殼 甘草 當歸mL1中华典藏网

若白來多加乾薑、肉桂各一錢、丹參三錢。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體肥痰滯經不行,加減導痰星半陳,蒼朮茯苓歸甘枳,白多加薑桂丹參。mL1中华典藏网

烏雞丸(歌括) 此丸專治婦人脾胃虛弱,衝任損傷,血氣不足,經候不調,以致無子者,服之屢驗。mL1中华典藏网

未鐓烏骨白雄雞,粳米餵養七日期,吊死去毛並雜細,一斤為卒藥料隨,天麥二冬生熟地,灌入雞肚羨方奇。醇酒十碗砂罐煮,取出去藥火焙之,焙至焦枯碾為末,再加杜仲炒斷絲,蓯蓉小茴破故紙,炙草歸芎白朮遺,丹參香附砂仁茯(苓),諸藥為末細研斯,酒調麵糊為丸服,空心飲下經候醫。mL1中华典藏网

閉經集要mL1中华典藏网

— 性沉多慮,吞酸胸滿,經水不行,用補中益氣湯加梔仁、香附。mL1中华典藏网

— 素有胃火,口臭,牙齦腫痛,消爍陰血,經水不行,用逍遙散加丹皮、梔仁。mL1中华典藏网

— 久病氣血兩虛,經水不行,朝用補中益氣湯,暮用六味地黃湯(方見彙集)。mL1中华典藏网

— 私妮寡婦經閉不行,多因情欲不遂或因憂鬱而致,宜服加味逍遙散。mL1中华典藏网

補中益氣湯mL1中华典藏网

蜜耆 白朮 陳皮 升麻 柴胡 人參 當歸 炙草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補中益氣耆朮陳,升柴參草當歸身,虛勞內傷功獨擅,亦治陽虛外感因,木香蒼朮易歸術,調中益氣暢脾神。mL1中华典藏网

加味逍遙散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 芍藥 柴胡 茯苓 白朮 甘草 煨姜 薄荷 丹皮 梔仁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逍遙散用當歸芍,柴苓朮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調經八味丹梔著。mL1中华典藏网

— 女子年屆二三十歲,月水不行又無病症,名室女。終身不孕,不在閉經例論,若室女經來復止又無病,名歇經。不必服藥。mL1中华典藏网

— 婦人終身不行經而反多孕者,亦常有之,不必服藥。mL1中华典藏网

— 婦人脈虛經閉,骨蒸潮熱,宜服加減八物柴胡湯。mL1中华典藏网

加減八物柴胡湯mL1中华典藏网

人參 茯苓 炙草 當歸 白芍 生地 麥冬(去心) 知母 柴胡 竹葉mL1中华典藏网

有汗加地骨皮,無汗加丹皮,如熱甚加黑姜灰。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加減八物柴胡湯,參苓芍草生地當,麥冬知母柴竹葉,汗加地骨無汗丹,熱甚黑姜參神效,脈虛經閉熱潮安。mL1中华典藏网

— 婦人脈實經閉,咽燥唇乾,發熱,宜服加減四物涼膈散。mL1中华典藏网

加減四物涼膈散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赤芍 生地 黃芩 連翹 川連(酒炒) 梔仁(炒) 薄荷 甘草 桔梗 淡竹葉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加減四物涼膈芩,芎歸翹芍地梔仁,川連竹葉桔甘薄,咽燥唇乾經閉行。mL1中华典藏网

— 經閉服破血破氣藥而不應者,宜養血,俟其自行,不必再損元氣,恐生他症,慎之。mL1中华典藏网

— 經閉飽脹,腹痛成痞塊,宜服通經活血湯。mL1中华典藏网

通經活血湯mL1中华典藏网

丹皮 荊芥 赤芍 當歸 川芎 生地 熟地 桃仁 紅花 澤蘭 延胡 枳殼 香附 丹參 川膝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通經活血丹荊芍,桃紅澤蘭芎枳殼,丹參香附生熟地,川芎當歸延胡索。mL1中华典藏网

凡婦人經閉不行,血痞腹大如孕子狀者,宜服活血消痞丸。mL1中华典藏网

活血消痞丸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二兩) 川芎(一兩五錢) 赤芍(一兩五錢) 木枝(三兩) 小茴香(一兩五錢) 烏藥(一兩) 香附(五兩) 三稜(一兩二錢) 莪朮(一兩二錢) 延胡索(一兩二錢) 青皮(一兩二錢) 阿魏(一兩五錢) 茯苓(一兩五錢) 川膝(一兩五錢) 上桂(五錢)mL1中华典藏网

共碾細末,酒醋麵糊為丸,白開水送下。mL1中华典藏网

凡婦人經不調,腹中撮痛,或結聚癥瘕,及產後中風等症,宜服交加散(癥音真,癥者真也,有塊可徵。瘕音加,瘕者假也,痛而無形)。mL1中华典藏网

交加散mL1中华典藏网

生地(一斤取汁) 生薑汁(十二兩取汁)mL1中华典藏网

以地黃汁炒姜柤,以薑汁炒地黃柤,干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加芍藥、延胡、當歸、蒲黃、桂心各一兩,沒藥、紅花各五錢尤效。mL1中华典藏网

有室女忽經閉,腹脹痛。醫用行氣逐瘀之藥罔效,又用延胡、稜莪、桃紅等藥,痛甚難當,至數月。延湘門診視,其脈虛緩,作血虛氣滯治,用四物加丹參、明黨、茯苓、香附、烏藥、陳皮、小茴養血理氣,使血足氣行而經自通。服十劑相安,仍守方,間有熱加酒柴芩至三十餘劑,忽脹痛甚如產,速延至湘,知經將通,即以生丹參、赤芍、延胡、香附(童便炒)、烏藥、木通、川膝、山查炭、桂心、沒藥、澤蘭、樹烏苞根、車前草同煎,童便對服,外用乾荷葉、舊棕燒灰,取艾絨(燒酒炒)和前灰,將稀布包熨臍腹,令熱入內,血即大下,其病若失。mL1中华典藏网

通月水單方 見《綱目》。mL1中华典藏网

芥子(為末酒服)。又絲瓜(為末酒服)。又人乳(日飲三合)。又鼠屎(酒服一錢)。兼瘕塊用馬鞭草(熬膏服)。經脈逆行用韭汁(入童便飲)。月經久閉用蠶砂(炒煮酒飲一盞即通)。澤蘭養營氣,破宿血,主婦人勞瘦,女科要藥也。茺蔚子調經,令人有子,活血行經,有補陰之功。紫荊皮活血行氣。mL1中华典藏网

岳太邑庠陳樹蕙翁傅治婦人奇病,名曰珍珠積。因血氣凝滯,經水數月不行如孕子狀,但腹痛,時用手按之有小團,或至年餘不產,形體消瘦,宜服琥珀湯。mL1中华典藏网

琥珀湯mL1中华典藏网

琥珀(一兩,火磚燒紅焙研末) 家生地(一兩,搗汁和調) 生澤蘭(二兩)mL1中华典藏网

煎水,酒對服即產下血珠、水珠全愈(湘門)。在省一婦患此病,依方治之,捷效。真妙方也。mL1中华典藏网

石瘕mL1中华典藏网

石瘕者,因行經之時寒氣自陰戶而入,客於胞門,致經血凝聚,月信不行,其腹漸大如孕子狀,婦人壯盛者半年之後小水長而消矣。若虛怯者必成腫病。溫經湯主之。mL1中华典藏网

溫經湯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赤芍 人參 炙草 牛膝 故紙 小茴 莪朮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溫經湯用芎歸參,赤芍炙草牛膝並,故紙小茴逢莪朮,石瘕虛怯此方靈。mL1中华典藏网

腸覃mL1中华典藏网

腸覃者,因行經之時寒氣自肛門而入,客於大腸,致經血凝聚,月信雖行而卻血少,其腹漸大如孕子狀,如胎漏狀,壯盛婦人半年以後氣盛自消,虛怯者必成脹病,桂枝桃仁湯主之。mL1中华典藏网

桂枝桃仁湯mL1中华典藏网

桂枝 桃仁 生地 白芍 枳殼 炙草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腸覃桂枝桃仁湯,桂桃地芍及枳甘。mL1中华典藏网

以上二症詳《靈樞》經,女科未載,特表出之。mL1中华典藏网

交腸病mL1中华典藏网

交腸一症,乃女人之疾。大便從前陰出,小便從後陰出,雖見於方書,而世罕見,姑就醫案二條以示後。mL1中华典藏网

昔一婦產後惡露不行,腹脹喘滿,大便從前陰出,因婦酷嗜燒酒,所產之兒身無骨,因而驚駭,遂患此症。用芎歸湯(方見達生編)加莪朮、肉桂、山楂(炒黑),一服瘀血即行,二便如常。又治一女子,方四歲,秋患血痢,稀糞出前陰,作冷熱不調治之,用加味五苓散,服二劑而安。mL1中华典藏网

加味五苓散mL1中华典藏网

白朮 澤瀉 豬苓 茯苓 官桂 甘草 木香 黃連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加味五苓朮澤瀉,豬苓二苓官桂列,再加甘草與木香,黃連煎服病除絕。mL1中华典藏网

花顛病(詳《石室秘錄》)mL1中华典藏网

婦人花顛,乃忽然顛癇,見男子則抱住不肯放者。乃思慕男子,不遂其欲,忽然心昏,罔識羞恥,見男子則以為情人也。此肝木枯槁,內火燔盛,脈必弦出寸口,法當用平肝祛邪之劑,宜服八味逍遙散(方見調經)加香附(童便炒)。mL1中华典藏网

崩漏論mL1中华典藏网

婦人崩中之病,皆因中氣虛不能收斂其血,加以積熱在裡,迫血妄行,故令經血暴下,而成崩中。崩久不已,遂成漏下。叔和《脈訣》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時多腎水枯,治有三法,初止血,次清熱,後補其血,未有不痊者矣。mL1中华典藏网

崩症三候歌mL1中华典藏网

血崩之症分五名,赤者汁如洗絳形(肝火),黃如爛瓜流黃水(脾經濕熱),白猶鼻涕不留停(肺氣虛),青則恰如青靛色(肝氣實),黑乃紫黑血塊凝(肝脾濕熱),血未來時先發熱,此因肝火內相侵,清肝涼血有主方,加味逍遙實可尋。血虛氣弱血崩下,歸脾湯服信有靈,白崩之症另有方,八珍加減不須驚。mL1中华典藏网

凡婦人初得崩中暴下之病者,宜用止血之劑,所謂急則治其標也。四物湯調十灰散主之。mL1中华典藏网

四物湯 方見前。mL1中华典藏网

用此煎水調。mL1中华典藏网

十灰散mL1中华典藏网

藕節 蓮蓬 艾葉 柏葉 乾薑(炮) 頭髮 乾漆 蒲黃 山梔 棕櫚mL1中华典藏网

以上十味各燒灰存性。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十灰散用藕節棕,艾柏乾薑與蓮蓬,山梔蒲黃乾漆發,暴崩宜用四物充。mL1中华典藏网

如血已止,裡熱未除,宜服清熱之劑,涼血地黃湯主之。mL1中华典藏网

涼血地黃湯mL1中华典藏网

生地 當歸 黃連 黃柏 黃芩 知母 川芎 炙草 紅花 升麻 柴胡 荊子 荊芥 防風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涼血地黃芎歸鬚,芩連梔柏蔓防宜,荊芥升麻紅花草,血止里熟此方隨。mL1中华典藏网

如血止裡熱已除,又宜補虛加味補中益氣湯主之。mL1中华典藏网

加味補中益氣湯mL1中华典藏网

即補中益氣湯(方見前)加白芍、知母(酒炒)、川柏(酒炒)、茯苓。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血止熱除用補中,苓芍知柏加見功。mL1中华典藏网

如崩久成漏,連年不休者,此中氣下陷,元氣不固,宜服補中益氣湯,兼服鹿角霜丸。mL1中华典藏网

補中益氣湯 方歌見前調經門。mL1中华典藏网

鹿角霜丸mL1中华典藏网

鹿角霜 柏子仁(去油) 當歸 茯神 龍骨(煅) 阿膠mL1中华典藏网

氣陷元氣均能固。mL1中华典藏网

治崩症色如絳汁,靛汁紫黑,宜服加味逍遙散。mL1中华典藏网

加味逍遙散 方歌見前調經門。mL1中华典藏网

治崩症色淡白或流黃水,宜服歸脾湯。mL1中华典藏网

歸脾湯 方歌見前調經門。mL1中华典藏网

若血來不止,發熱,五心不煩,加續斷、阿膠、杜仲。若血來小腹微痛加小茴、吳萸。mL1中华典藏网

治崩症紅少白多,宜服八珍湯。mL1中华典藏网

八珍湯 方歌見前調經。mL1中华典藏网

若白多,四肢怯寒,加熟附片、肉桂、黑薑、吳萸。mL1中华典藏网

血崩心痛mL1中华典藏网

婦人血崩而心痛甚,名曰殺血心痛。由心脾血虛也,小產去血過多而心痛甚者亦然,方用烏賊骨炒為末,調失笑散。一服即愈,仍多服歸脾湯(方見前)調養心脾。mL1中华典藏网

失笑散mL1中华典藏网

五靈脂(酒炒) 蒲黃mL1中华典藏网

崩漏單方 見《綱目》。mL1中华典藏网

用雞冠花(及為末子酒服)。凌霄花(為末酒服)。竹茹(微炒水煎服)。黑豆(炒焦沖酒服)。魚鰾膠(和雞子煎餅食酒下)。阿膠(炒焦酒服,和血滋陰)。mL1中华典藏网

崩中垂死用羊肉、當歸、川芎、乾薑煮服。其四物活血理氣,及椿白皮、烏骨雞、蚌殼、艾葉、茅根等藥在人採用。止澀用棕灰、梅葉(水煎酒對)、蓮房(經不止燒研酒服,血崩同荊芥燒服。產後崩同香附燒服)、松煙墨(漏下五色水服)、翻白草(擂汁酒服)、蠶脫紙(槐子服)、桂心(研段飲服,二錢)、木賊(漏血不止者用五錢),煎水服。血崩氣痛同香附、厚朴硝末服之。崩中赤白脈不斷同當歸、川芎服,伏龍肝(同阿膠、蠶砂末酒服)。mL1中华典藏网

婦人血崩宜服消汙湯。mL1中华典藏网

消汙湯mL1中华典藏网

乾荷葉(煎湯)mL1中华典藏网

腹痛加香附。mL1中华典藏网

婦人血崩氣痛宜服備金散。mL1中华典藏网

備金散mL1中华典藏网

香附 歸尾 靈脂(炒)mL1中华典藏网

俱用醋製為末服。mL1中华典藏网

婦人血崩不止宜服柏黃散。mL1中华典藏网

柏黃散mL1中华典藏网

黃芩 柏葉 蒲黃(炒)mL1中华典藏网

共為末,灶心土煎水,泡調服。mL1中华典藏网

婦人血崩目癢宜服無比散。mL1中华典藏网

無比散mL1中华典藏网

晚蠶砂(炒)mL1中华典藏网

為末,灶心土煎水,泡調服。mL1中华典藏网

婦人血暴崩宜服如聖散。mL1中华典藏网

如聖散mL1中华典藏网

棕(燒灰) 烏梅肉(燒灰) 黑姜(燒灰)mL1中华典藏网

共為末,烏梅湯下。mL1中华典藏网

婦人血崩如絳色宜服一笑散。mL1中华典藏网

一笑散mL1中华典藏网

新紅綢(二尺燒灰)mL1中华典藏网

空心酒下。mL1中华典藏网

婦人肝經有風血崩宜服獨聖散。mL1中华典藏网

獨聖散mL1中华典藏网

防風mL1中华典藏网

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食前,酒煮白麵清飲調下極驗。mL1中华典藏网

婦人血虛內熱,血不歸源而崩,宜服神應散。mL1中华典藏网

神應散mL1中华典藏网

桂心(燒存性)mL1中华典藏网

為末,每服一二錢,米飲調下。mL1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血崩、血瘕,或經行產後心腹脅痛。五靈脂(炒煙盡),為末,每服一錢或三錢,水酒童便調下。mL1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風熱血崩。芥穗(燈火燒焦),為末,每服三錢,童便調下。mL1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血虛內熱血不歸源而崩。陳槐花一兩,百草霜五錢,為末,每服一二錢,燒紅稱錘淬酒下。mL1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紅崩。mL1中华典藏网

糖雞芽根(為君),桂元、紅棗。mL1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白崩。糖雞芽根(為君),土茯苓。mL1中华典藏网

婦人經候凝結,血塊暴下,脾虛水瀉,宜服益胃升陽湯。mL1中华典藏网

蓋胃升陽湯mL1中华典藏网

即補中益氣湯加神麯(炒)、黃芩。mL1中华典藏网

上方詳見《醫通》。mL1中华典藏网

赤白帶下論mL1中华典藏网

帶下之病,婦人多有之,赤者屬熱,兼虛兼火;白者屬濕,兼虛兼痰,白芷散主之。又有白濁、白淫,略與白帶相似,但白帶時常流出清冷稠黏,此由下元虛損。白濁者,濁隨小便而來,渾濁如泔,此胃中濁氣滲入膀胱,加味二陳湯主之。白淫者,常在小便之後而來,亦不多,此男精不攝,不須治而自愈。mL1中华典藏网

用藥歌mL1中华典藏网

赤帶四物用芩連,升麻丹皮服無虞,白帶六君加蒼朮,吳萸黑姜實可祛。老年白帶多氣虛,補中益氣湯可除,增入黑姜茯半夏,引加薑棗自然無。mL1中华典藏网

白芷散mL1中华典藏网

白芷 烏賊骨 發灰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白芷散醫赤白帶,賊骨發灰白芷載。mL1中华典藏网

加味二陳湯mL1中华典藏网

陳皮 半夏 茯苓 白朮 蒼朮 益智仁 炙草 升麻(酒炒) 柴胡(酒炒)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加味二陳湯茯苓,陳半甘草益智仁,蒼白升柴同一罐,如泔渾濁服之靈。mL1中华典藏网

治虛寒白帶、小便白濁等症,宜服內金鹿茸丸。mL1中华典藏网

內金鹿茸丸mL1中华典藏网

熟附 淮藥 黃耆 鹿茸(酒塗炙) 蓯蓉 五味 遠志 牡蠣(煅) 雞內金(即雞肫皮) 桑螵蛸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內金鹿茸附山茸,遠志耆蓯雞內金,牡蠣桑螵五味等,虛寒帶濁效如神。mL1中华典藏网

崩漏帶下不治之症mL1中华典藏网

— 崩帶日久,純下臭黃水,或帶紫黑筋塊,腥穢不堪者不治。mL1中华典藏网

— 崩帶日久,腹滿不能飲食,不受參朮補益者不治。mL1中华典藏网

— 崩帶服大補劑後反加寒熱、口燥、面目足脛浮腫者不治。mL1中华典藏网

— 崩帶已止,少腹不疼,後變陰戶腫脹,痛如刀割者死期迫矣。mL1中华典藏网

帶濁單方(見《綱目》)mL1中华典藏网

木槿皮煎水酒兌,隨赤白用。mL1中华典藏网

雞冠花煎水酒兌,或煮雞子服,隨赤白用。mL1中华典藏网

白合搗如泥,滾酒泡服,或炒豬肉吃,治白帶。mL1中华典藏网

白扁豆炒研末飲服花同。mL1中华典藏网

白淫用糯米、花椒炒研醋糊丸服。mL1中华典藏网

白帶冷痛腥穢用白芷、蜀葵根、白芍飯和丸服,或用白蠟化和丸。mL1中华典藏网

產後赤白帶絕孕用羊肉豉蔥煮熟入酥食。mL1中华典藏网

治白帶白濁宜益智天冬四物湯,湘門自擬,屢試屢驗。mL1中华典藏网

益智天冬四物湯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二錢) 正芎(一錢) 酒芍(一錢) 熟地(四錢) 塊苓(三錢) 淮藥(三錢) 益智仁(鹽水炒研一錢) 天冬(二錢) 香附(薑汁炒研,二錢) 條芩(酒炒八分) 條草(一錢)mL1中华典藏网

身體痛加丹參(酒炒,二錢),有熱加柴胡(酒炒,一錢),有痰加半夏(一錢),腹痛加小茴(一錢)。或陰癢加芥穗(酒炒,一錢)、沙蒺藜(酒炒,一錢)。如有臭氣加熟石膏(六七分),同煎,連服四五劑可效。如不能全愈,及愈而復發,久則甚而不禁。經云:漏下時多腎水虧。須以澀之,用芭蕉蔸切片,用滾水撈過,每用三兩炒豬腈肉四兩,著醬油食之,數服全愈。愈後用前方作丸一料服之,數月能孕。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益智天冬芎歸芍,地附苓甘芩山藥。體痛丹參熱柴胡,痰夏腹痛小茴卻。陰癢芥穗沙蒺藜,如有臭氣石膏合。久濁不禁澀芭蕉,腈肉炒食病全脫。mL1中华典藏网

求嗣門mL1中华典藏网

求嗣論mL1中华典藏网

聞之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坤以二氣交感而生化萬物。男女以二氣交感而廣其嗣。源此,男女配匹厥系匪輕也。然必陽道乾健而不衰,陰癸應候而不愆,陰陽交暢,精血凝合而胎元易成。倘陽衰而不能下應乎陰,陰衰而不能上從乎陽,即欲有子而不可得。雖雲天命之有定,抑亦人事之未盡歟?mL1中华典藏网

立命保身夫婦交合禁忌mL1中华典藏网

五月十五為天地交日,夫婦當分床宿,若犯禁忌,二年內夫婦雙亡,惟子時犯之,半年雙亡(子時系十四下半夜)。mL1中华典藏网

每月初一、十五、三十及十二月二十三夜,俱系司命申奏善惡之期,須當敬畏,如犯主凶。mL1中华典藏网

凡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系天狗日,若嫁聚及交合,主無嗣。mL1中华典藏网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各前一日為四絕,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各前一日為四離,此八日夜若交合,雖妊多不育。mL1中华典藏网

凡雷、風、雨、暗及日蝕、月蝕等日,俱不可犯,若犯主凶。mL1中华典藏网

傳世奇聞mL1中华典藏网

溟南一士人奉呂仙甚虔,年四十生九女,望子甚切,因朝夕焚香禱祝。一日,有道人至其家云:我有一聯,書之貼於臥室床後柱上,便可生子。叩其聯,乃「五更露結桃花實,二月春生燕子窩」十四字也。書時須默唸《易經》四句,云: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一氣。念七遍,恰恰寫就,又須不令人知方妙。士人遵行,連生三子,皆顯達。因廣傳於人。余常以此告琢堂於公,果生子。於琢堂轉告人俱驗,真續世仙方也。愚意奉此法者神,堂亦須虔奉呂祖,以答神庥。mL1中华典藏网

調治子宮四方mL1中华典藏网

— 肥盛婦人稟賦既厚,恣於酒食,經水不調,不能成胎,謂之軀脂溢滿,閉塞子宮,宜行痰燥濕,用蒼(術)莎(即香附)導痰湯合女聖丸(方見前調經門)。mL1中华典藏网

導痰湯mL1中华典藏网

茯苓 法夏 陳皮 甘草 南星 枳實mL1中华典藏网

加蒼朮、香附,即名蒼莎導痰湯。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 導痰湯用苓夏陳,甘草南星枳實增,加上蒼朮並香附,蒼莎導痰湯名成。mL1中华典藏网

— 婦人瘦怯性急,經水不調,不能成胎。謂之子宮乾澀無血,不能攝受精氣,宜滋陰地黃湯。mL1中华典藏网

滋陰地黃湯mL1中华典藏网

即六味地黃湯(方見彙集)加知母、黃柏(鹽水炒)。mL1中华典藏网

— 婦人素有濁漏帶下之病,不能成胎,謂之下元虛,不能聚血受精,宜補虛澀脫,宜用烏雞丸(方見前調經門)及內金鹿茸丸(方見前亦白帶)。mL1中华典藏网

— 婦人子宮久冷不能孕育,宜服紫石英丸。mL1中华典藏网

紫石英丸mL1中华典藏网

紫石英(火煅,醋淬) 熟地 山藥 棗皮 當歸 牡蠣(煅) 乾薑 烏賊骨 熟附片 遠志肉 黃耆(蜜炙)mL1中华典藏网

蜜丸服。mL1中华典藏网

調經種子丸(湘門) 屢用獲驗。mL1中华典藏网

大本枝(八兩,用老薑二兩搗汁和水煮極熟,又用薑汁炒砂仁五錢,研末水酒一斤和蒸,曬十餘烈日) 當歸(四兩,酒洗) 撫芎(二兩) 赤芍(三兩,酒炒) 條芩(二兩,酒炒) 淮山藥(四兩,酒炒) 茯苓(去皮,三兩) 香附(二兩,童便浸一晝夜炒乾,又用薑汁酒醋鹽水各炒) 枸杞(三兩,同地黃蒸) 杜仲(二兩,鹽水炒) 粉草(一兩)mL1中华典藏网

若咳嗽加寸冬片一兩(合地黃蒸),虛甚出汗加淮黃耆一兩(蜜炙),有熱加紅柴胡一兩(酒炒)、丹皮一兩(酒洗),小腹痛加小茴八錢(鹽水炒),痰甚加法夏三錢(薑汁炒)、南星片一錢。mL1中华典藏网

婦人月經不調,兩月一行,色黑氣臭,兼脅下結核,有一筋痛連手臂及乳,期門作熱,經前腹脹,(湘門)常擬方用當歸二錢(酒洗)、白芍一錢(酒炒)、川芎一錢、香附一錢半(童便、薑汁、鹽水、醋各炒一次)、茯神二錢、延胡一錢(酒炒)、續斷三錢(酒炒)、陳皮(去白)一張,丹皮一錢(酒洗)、青皮八分(酒洗)、柴胡一錢(酒炒)、丹參二錢(酒炒)、貝母一錢(薑汁炒研)、家生地三錢、老薑一錢,同煎服三四劑,漸愈,守方十餘劑,諸病悉除,核消,後服生血理氣藥至年餘則生育矣。mL1中华典藏网

調經育子方(或前或後或無期或色黑,臨期對服一劑)mL1中华典藏网

丹參(三錢,酒炒) 當歸(一錢) 川芎(一錢) 白芍(一錢) 乾地(一錢) 陳皮(去白一張) 青皮(六分) 香附(錢半,童便炒研) 延胡(一錢,酒炒) 紅花(五分,酒洗) 甘草(八分)mL1中华典藏网

若飲酒人致脾虛加白朮一錢、紫蘇小根五分、水刺根鬚五分同煎服,五六劑見效。又後服調理培體藥八珍湯(方見調經)。若血凝足痛,以蒼朮易白朮,加川柏六分(酒炒)、姜三片、紅棗(去核)三枚,同煎,數服全愈。mL1中华典藏网

邑庠楚大瑞翁傳調經育子方 不拘紫黑色,月有月無,痛極已成,燒經至眼胞色黑,皆可治之。mL1中华典藏网

凡有熱先以大青根(俗名淡親家母),羊羖朸根、百解根(俱要去粗皮)、車前草、水燈芯⿰目弇五個(去細根)、紫蘇小根。若暑熱天加生石膏八分、香薷五分,煎服一劑。常月或加陳茶、梔子。後用烏苞根(去粗皮切片一兩此烏苞多生於䀮土間,蔓苗葉似冬莧有毛朸,要在無竹根處者方可用之)間日煮雞蛋一二個,蛋宜煮於老紅色食之,或加鹽醋亦可,以本湯當茶飲。月餘或二三月又取紅冠綠耳白烏骨雞殺之,去毛腸、頭頸、足翅,將此藥三兩灌入雞腹內,久煮去藥,連湯食之(若空心後服納不住,用鹽醋蘸之與飯同食亦可)。或黃烏骨雞亦可,但不要雜色毛。或用豬腈肉四兩,用米泔水洗之,用烏苞根藥一兩拌炒食之亦效。或有熱加大青根(去粗皮)三錢和煮,每臨期三方俱不可用,要俟潔淨三日後方可用之,調理無病,月期如常至,半年後不妊,(湘門)每用調經種子丸服半料至一料則成妊矣。此烏苞根(湘)常用水酒炒,與人煎服調經或與調經藥同煎,每每獲效,此係調經聖藥也。mL1中华典藏网

調理心肝腎氣血方 凡服調經種子丸後,及諸方調經後,用此方浸酒。mL1中华典藏网

全身當歸(二兩) 玉竹(四兩) 淮黃耆(一兩,蜜炙) 遠志肉(五錢) 茯神(兩半) 棗仁(五錢,炒研) 枸杞(一兩) 續斷(一兩,酒炒) 杜仲(一兩,鹽水炒) 粉草(八分) 子條芩(五錢,酒炒)mL1中华典藏网

有郁加香附四錢(酒炒研),小腹痛加小茴三錢(鹽水炒)、桂元一兩、大紅棗(去核)一兩。水酒浸蒸一炷香久,早晚服。mL1中华典藏网

調經種子奇方 大金丹,至寶丸,調經妙藥也,然修合不易,余常以此方用水煎服,竟有奇功,故錄之。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身(揀肥者一錢二分) 熟地(二錢) 香附(一錢,童便,浸三日,醋炒,研) 白芍(一錢,酒炒) 陳皮(七分) 艾絨(七分,去梗筋,醋炒) 茯苓(八分) 炙草(三分) 延胡(八分,酒炒) 丹皮(八分,酒洗) 山茱肉(一錢二分) 乾薑(三分炮) 川芎(八分,酒洗) 官桂(四分)mL1中华典藏网

上十四味,依法炮製加煨姜(三片)、大紅棗(一個)、水(二碗),煎至八分,空心服下,渣再煎,臨臥時服。每於月經至淨後即服此方,一日一劑,服至四五劑後,不必再服。旬日內即能成孕。如經期不調者,每月服五劑,三月後必經調而成妊矣。mL1中华典藏网

胎前門mL1中华典藏网

保胎要論mL1中华典藏网

保胎之法要精詳,說與醫人仔細商。古方安胎和氣飲,不宜早用墜胎囊。我今按月有定方,依方取用自安康。論胎猶如一鐘紐,系懸必須好堅梁。氣虛恰似梁木朽,系墜梁兮胎必傷。四月以前少胎氣,和氣無如益氣良,當歸散用為妙藥,生血養氣保無妨。五六月間胎氣逼,安胎和氣飲相當。八九十月達生散,前人灼見允為臧。胎家雜病不一緒,別有良方作主張。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忌藥歌mL1中华典藏网

蚖斑水蛭及䖟蟲,烏頭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銀並巴豆,牛膝薏苡與蜈蚣,三稜代赭芫花麝,大戟蛇脫黃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莢同,半夏南星與通草,瞿麥乾薑桃仁通,硇砂乾漆蟹甲瓜,地膽茅根都不中。mL1中华典藏网

按:伏毛、紫蘇、香附、陳皮、枳殼之屬本行胎中滯氣,黃芩、黃連之屬本清胎熱,若用之太早,體虛者是益以虛而墜胎必矣。惟胎至五六月,胎氣漸逼,可斟酌用之。mL1中华典藏网

安胎和氣飲mL1中华典藏网

黃芩 熟地 當歸 川芎 白芍 人參 甘草 陳皮 紫蘇梗 砂仁(炒研)mL1中华典藏网

薑棗煎。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安胎和氣飲黃芩,熟地當歸芎芍參,甘草陳皮紫蘇梗,砂仁炒碾薑棗臨。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散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 撫芎 白芍 砂仁 故紙 白朮 炙草mL1中华典藏网

若嘔加黃芩(酒炒),氣虛加蜜耆,腰痛加杜仲、續斷(鹽炒)。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散用當歸身,撫芎白芍並砂仁,故紙白朮炙甘草,嘔加黃芩酒炒珍,若是氣虛蜜耆入,腰痛固腎藥味增,杜仲續斷鹽水炒,各一錢半等分均。mL1中华典藏网

加減安腎湯 此方滋陰為主(以胎繫於腎故也,若見兩尺虛弱,胎動不安者宜服此)。mL1中华典藏网

熟地 棗皮 山藥 杜仲(鹽水炒) 當歸 白朮 白芍 阿膠 故紙(鹽水炒) 續斷(鹽水炒)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加減安腎棗山藥,熟地歸術杜白芍,續斷阿膠與故紙,滋陰安胎由尺弱。mL1中华典藏网

禁用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傷寒辨mL1中华典藏网

專以清熱和胎為主,各隨六經所見之症治之,不可與常病同治,宜以四味紫蘇飲為主。mL1中华典藏网

四味紫蘇和胎飲mL1中华典藏网

紫蘇 條芩(酒炒) 白朮 甘草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四味紫蘇芩術甘。mL1中华典藏网

惡寒、頭痛、項強、腰脊痠痛,病在太陽經。本方加羌活、防風、川芎。mL1中华典藏网

寒熱、口苦、嘔吐、脅痛、耳聾,病在少陽經。本方加柴胡、枳殼、桔梗、杏仁。mL1中华典藏网

惡寒、不發熱,只頭痛、鼻乾、不眠,或項強,病在陽明經。本方加乾葛、白芷。mL1中华典藏网

惡寒、發熱、倦臥、手足並冷,病在足少陰腎經。本方加獨活、熟地、細辛。mL1中华典藏网

惡寒,手足厥冷,唇口青,遍身痛如被杖,病在厥陰肝經。本方加當歸、吳萸、細辛、羌活。mL1中华典藏网

凡妊娠傷寒五六日後,不惡寒,不頭痛,只發熱、口渴咽乾,此病邪在裡。宜用黃龍湯為主。mL1中华典藏网

黃龍湯mL1中华典藏网

柴胡 黃芩 甘草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黃龍湯用柴芩甘。mL1中华典藏网

發熱口渴,小便不利,本方加知母、黃柏、赤茯苓、木通。mL1中华典藏网

發熱口渴煩躁,大便不利,本方加知母、石膏、竹葉、熟大黃。mL1中华典藏网

發熱乾嘔,心煩不眠,病在膽經。本方加麥冬、花粉、棗仁、竹茹。mL1中华典藏网

發熱口渴,腹痛自利,病在脾經。本方加白朮、白芍、阿膠。mL1中华典藏网

發熱口渴,利下膿血,手足冷,病在肝經。本方加當歸、白芍、茯苓、烏梅。mL1中华典藏网

若遇天行時氣傳染者,初起止用敗毒散加和胎藥解之,如見諸症,只依上分六經表裡而治之。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惡阻歌mL1中华典藏网

胎氣衝胸成嘔吐,飲食下咽多惡阻,輕者不藥總無妨,重者日久胎須輔。加減養胃湯速治,再有單方亦可愈,養胃歸芍術砂陳,藿曲炙草煨姜與。mL1中华典藏网

養胃湯 歌合症內。mL1中华典藏网

白朮 當歸 白芍 陳皮 砂仁(炒) 藿香 神麯 甘草 煨姜mL1中华典藏网

瘦人多火口渴,宜 人參橘皮湯 主之。mL1中华典藏网

人參 橘皮 白朮 麥冬 甘草(炙) 竹茹 厚朴(薑汁炒) 陳皮 黃芩mL1中华典藏网

舌黑心火亢甚,加酒炒黃連。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火渴系瘦人,人參橘皮參朮陳,竹茹芩樸炙草麥,火亢酒連舌黑增。mL1中华典藏网

肥人吐痰水,宜 二陳湯 加砂仁主之。mL1中华典藏网

法夏 陳皮 茯苓 甘草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二陳湯用半夏陳,益以茯苓甘草成,利氣調中兼去濕,一切痰飲此為真。mL1中华典藏网

婦人惡阻,甚不能食,宜保生湯。mL1中华典藏网

保生湯mL1中华典藏网

人參 砂仁 白朮 香附 烏梅mL1中华典藏网

若口渴面赤加川連(吳萸炒),胃寒惡阻去香附加川椒、丁香、白豆蔻。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惡阻食不能,砂術烏梅香附參,口渴面赤連吳炒,寒減附加椒寇丁。mL1中华典藏网

惡阻吐嘔不止單方mL1中华典藏网

食鹽(炒) 砂糖 煨姜 炒米(一撮)mL1中华典藏网

煎水服。mL1中华典藏网

若吐蛔蟲,加川椒、烏梅。mL1中华典藏网

婦人惡阻,(湘門)常用蓮心五錢煎湯,飲下得安,即用神香散。仍取蓮心五錢,煎湯泡服愈。mL1中华典藏网

神香散 景岳新方治胸脅胃脘逆氣,難解疼痛,嘔逆脹滿,痰飲膈噎等症最妙。(湘門)用治婦人產後胃痛作逆喜按,加上桂共碾泡服,屢效。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神香散治胃寒神,噎膈痰凝氣不清,白蔻丁香共細末,清湯調下五三分。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中風歌mL1中华典藏网

忽然中風口眼斜,手足搐掣實堪嗟,只有白朮三錢許,再加荊芥一同誇,黑豆一合炒淬酒,三味煎服總不差。mL1中华典藏网

若還口噤不下咽,通關散用最為先,細辛牙皂共為末,吹入鼻中勿遲延。增損八珍湯速備,撓口灌服病自痊。歸芍蜜耆與秦艽,炙草防風續斷拈。mL1中华典藏网

增損八珍湯 歌合症內。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 蜜耆 白芍 秦艽 炙草 防風 續斷mL1中华典藏网

胎氣下墜,宜用補中益氣湯。mL1中华典藏网

一云坐胎有轉胎,氣虛下坐者,有來水者,俗云破水衣,又有來余血者,用此湯主之,凡胎未足月,脈未離經,俱宜依此飲。mL1中华典藏网

補中益氣湯 歌見前調經門。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三錢) 焦術(一錢) 蜜耆(二錢) 陳皮(去白,一張) 銀柴胡(酒炒,一錢) 升麻(酒炒,三分) 明黨(三錢) 炙草(五分)mL1中华典藏网

加杜仲二錢,薑棗引。mL1中华典藏网

若不應,減白朮必愈。方內加子條芩(酒炒)一錢,取其清熱安胎利水;或小腹脹痛兼子氣加香附、天仙藤、烏藥之類;或腰痛加杜仲(鹽水炒)、續斷(鹽水炒)。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漏胎歌mL1中华典藏网

有胎下血名漏胎,氣虛血熱血乃來。或時點滴方為漏,血多胎動恐為災。加減八珍湯速進,氣血調和血自回。地芍芩柏術膠艾,杜仲京墨草當歸。mL1中华典藏网

加減八珍湯 歌合症內。mL1中华典藏网

熟地 白芍 黃芩(酒炒) 杜仲(鹽水炒) 炙草 白朮 當歸 黃柏(酒炒) 阿膠(蒲黃炒珠) 艾葉(醋炒)mL1中华典藏网

京墨引。服後血仍不止,加黃耆、發灰,若氣急加蒲黃灰。mL1中华典藏网

乾薑地黃散 治漏胎下血。mL1中华典藏网

黑姜灰 熟地炭mL1中华典藏网

煎服。mL1中华典藏网

若小腹微痛加蒲黃、艾葉。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姜灰地炭水煎服,小腹微痛加艾蒲。mL1中华典藏网

歸芎湯 治漏胎。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側柏葉 蒲黃(炒)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歸芎湯側炒蒲黃。mL1中华典藏网

四聖散 治漏下血,亦能安胎。mL1中华典藏网

條芩(酒炒) 白朮(土炒) 阿膠(蒲黃炒珠) 砂仁(薑汁炒研)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四聖芩術砂仁膠。mL1中华典藏网

凡因暴怒漏胎下血,宜用加味逍遙散(方見調經門)加阿膠。因脾虛飲食少,思漏胎點滴,宜用歸脾湯(方見調經門)加阿膠、續斷。因氣虛下陷,足腫漏胎下血,宜用補中益氣湯(方見調經門)倍升麻。mL1中华典藏网

止漏絕神丹mL1中华典藏网

白朮 熟地 山漆根mL1中华典藏网

煎服(此方山漆根乃止血神品,故效)。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止漏絕神丹白朮,熟地山漆根神效。mL1中华典藏网

膠艾湯(歌括)mL1中华典藏网

膠艾湯中四物先,阿膠艾葉甘草全。婦人良方單膠艾,胎動血漏腹痛痊。膠艾四物加香附,方名婦寶調經專。mL1中华典藏网

又方 用蔥白(下血,於心困篤,濃煎服,未死安,已死出)、藠頭(同當歸煎服)、糯米(胎動黃水同黃耆、川芎煎服)、秫米(同上)、粳米(同上)。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咳嗽歌mL1中华典藏网

傷風咳嗽不須忙,參蘇飲加歸芍良,好入杏仁代半夏,再加黃芩去木香,三子養親宜慎用,蘇沉九寶不宜嘗(二方恐墮胎)。mL1中华典藏网

參蘇飲mL1中华典藏网

沙參 陳皮 桔梗 前胡 杏仁 乾葛 茯苓 粉草 當歸 白芍 黃芩 柴蘇 枳殼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參蘇飲內用陳皮,枳殼前胡半夏宜,乾葛木香柑桔茯,內傷外感此方須。mL1中华典藏网

動小便來,速服人參阿膠散,胎固嗽安胸自開,沙參苓草膠術仲,歸芍桔柴白果排。mL1中华典藏网

人參阿膠散 歌合症內。mL1中华典藏网

沙參 茯苓 炙草 蘇梗 阿膠 桔梗 當歸 白芍 白朮 白果(去心) 杜仲 柴胡mL1中华典藏网

加減二陳湯 治子咳宜多服,胎安咳止。mL1中华典藏网

炙草 茯苓 白朮 廣皮(鹽水浸透去白,曬乾,一兩五錢,銼片) 糯米(炒一撮)mL1中华典藏网

煎服。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加減二陳苓朮陳,炙草糯米煎服靈。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瘧疾歌(安胎為主,治瘧次之)mL1中华典藏网

懷胎瘧疾實堪憐,速用柴胡知母煎。黃芩白朮當歸芍,桂枝蘇葉甘草痊。若用截瘧諸般藥,忽然胎下是誰愆。頭痛川芎加羌活,服之二劑自安然(常山、檳榔、厚朴、草果皆忌藥也)。mL1中华典藏网

久瘧不退恐傷胎,柴胡白朮及烏梅,首烏石斛參苓用,歸芎加入自無災。mL1中华典藏网

單方 瘧疾臨期,用上肉桂一塊含口中,少頃,又含數次即止。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痢症歌(安胎為主,治痢次之)mL1中华典藏网

懷胎痢症有定方,生地黃芩白芍良,當歸烏梅陳皮草,痛甚略加廣木香,有熱柴胡用酒炒,墮胎髮散急須妨。mL1中华典藏网

懷胎痢症苦難言,好把三奇湯速煎。黃耆三錢防風入,加上陳枳殼一錢。舌若黑胎兼口渴,增入三分好川連。此方屢用無差錯,石榴皮飲(方見彙集)更能痊(先服上方,不愈,次服此方)。mL1中华典藏网

久痢不安兩足腫,脾氣虧兮恐胎損。歸脾湯(見前崩漏)內故紙加,阿膠艾葉胎自穩。mL1中华典藏网

禁用丹皮、地榆、紅花、桃仁、三稜、莪朮、青木香、檳榔、枳實。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瀉泄歌mL1中华典藏网

懷胎瀉泄屬脾虧,白朮當歸白芍隨,芡實山藥肉豆蔻,蓮肉糯米茯苓醫,口渴腹痛黃芩炒,傷食神麯兼用之。mL1中华典藏网

補脾不愈屬氣虧,補中益氣(湯見前)用之宜,更加故紙同肉蔻,炒熟吳萸薑棗隨。mL1中华典藏网

夜間瀉泄為腎瀉,六味地黃(湯見彙輯)真奇絕,二神故紙與吳萸,糯米同加瀉自歇。若系臟寒食不化,增入桂姜方成捷(辛熱之藥動胎宜審實用之)。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子癎歌mL1中华典藏网

子癎由來似中風,時醒時發病不同,良由氣虛挾痰火,清神湯服信有功。脈滑沫出痰為病,脈散腮紅肝火攻。參朮茯苓炙甘草,蜜耆當歸麥冬逢。挾痰竹瀝薑汁入,殭蠶天麻勾藤芎。挾火黃連梔仁炒,臨症制方貴園融。mL1中华典藏网

口噤搐掣風火頻,涎潮僵仆屈難伸。再有古方速投服,羚羊角散杏薏仁,防獨芎歸和甘草,棗仁炒研並茯神,木香磨對姜一片,子癎風中可回春。mL1中华典藏网

若是牙關緊難開,通關散用不傷胎,吹鼻依然昏不醒,徐徐候著自然回。先將竹瀝薑汁取,醒時一灌痰自隤。mL1中华典藏网

癎症看法:mL1中华典藏网

眼眶下如炭火薰黑者,火動其痰也。mL1中华典藏网

眼目昏沉或認黑為白、認白為黑者,神不足也。mL1中华典藏网

口吐清水味淡者脾虧也,昏醒後多服歸脾湯(方見崩漏)。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子懸歌mL1中华典藏网

胎氣不和曰子懸,衝上心胸痛不蠲。治之只用紫蘇飲,參朮甘陳歸芍連,加上川芎並大腹,薑蔥為引病自痊。mL1中华典藏网

紫蘇飲 歌合症內。mL1中华典藏网

人參 紫蘇 白朮 甘草 陳皮 當歸 白芍 川芎 腹絨mL1中华典藏网

熱甚不應加川連、薑蔥為引。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子煩歌mL1中华典藏网

終日煩悶曰子煩,心驚膽怯神不安。只消竹葉湯速進,茯神麥冬當歸參。更有黃芩防風入,浪投涼劑損胎元。虛用人參麥冬散,生地當歸茯神援,酒炒知母炙甘草,燈芯為引是良單。mL1中华典藏网

芩麥柴胡湯 治子煩脅痛寒熱。mL1中华典藏网

陳皮 沙參 黃芩(酒炒) 柴胡(酒炒) 甘草 麥冬mL1中华典藏网

若口渴加花粉。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子煩脅痛寒熱興,芩麥柴胡湯沙參,陳皮酒芩柴甘草,麥冬口渴花粉增。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子腫歌mL1中华典藏网

四肢頭面皆浮腫,名為子腫身體重。mL1中华典藏网

又有氣腫不同,看胎水腫兮。另一種加味五皮水腫用,紫蘇散治氣腫壅。mL1中华典藏网

凡四肢浮腫皮膚光澤,此土虧不能制水,小便不利,通身腫滿,謂之水腫,宜先服黃耆、防己、生薑以達表,次服加味五皮飲。mL1中华典藏网

加味五皮飲mL1中华典藏网

茯苓皮 大腹皮 桑柏皮 五加皮 生薑皮 白朮 當歸 川芎 白芍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加味五皮飲歸芎,苓芍桑皮大腹絨,五加姜皮兼焦術,妊娠水腫此方攻。mL1中华典藏网

凡時消時復謂之氣腫,胸腹脹急,宜服消腫紫蘇飲。mL1中华典藏网

消腫紫蘇飲mL1中华典藏网

紫蘇 陳皮 大腹皮 當歸 白芍 川芎 姜皮 赤茯苓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氣腫宜用消腫飲,芎芍姜皮赤茯苓,紫蘇陳皮歸大腹,時消時復胸腫靈。mL1中华典藏网

千金鯉魚湯 安胎,治胎水腫,遍身浮腫,胸脅不分,皮上按之深窩不起。mL1中华典藏网

白朮 茯苓 白芍 當歸 陳皮 生薑 活鯉魚(一隻)mL1中华典藏网

煮湯代水煎服。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胎水腫分通身腫,按之深窩不復起,千金鯉魚湯術苓,歸芍陳皮生薑使。mL1中华典藏网

凡半身以上腫者,眼如臥蠶,四肢怯寒,此兼冒風寒宜發散,黃耆、防己、桂枝、防風達表。mL1中华典藏网

凡半身以下腫者,小便不利,宜五皮飲(方見彙輯)加木通、車前。小便長清者,此脾虛下陷,宜補中益氣湯(方見調經)。mL1中华典藏网

合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上腫怯寒宜發表,黃耆防己桂枝防。下腫五皮加通前,便清脾虛補中湯。mL1中华典藏网

又方 陳艾 蔥(連根苗) 老薑 柑子葉mL1中华典藏网

合搗碎,炒熱燒酒淬布包,遍熨二三次即失。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子氣歌mL1中华典藏网

兩足腫大行步難,或流黃水足趾間,此症名之為子氣,不須服藥產後刪。若或氣粗兼飽悶,天仙散服自康安。mL1中华典藏网

天仙藤散mL1中华典藏网

天仙藤(即青木香藤) 陳皮 木瓜 紫蘇 香附 烏藥 甘草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紫蘇木瓜天仙藤,香附陳烏甘草增。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子淋歌mL1中华典藏网

小便澀痛曰子淋,移熱膀胱虛腎陰,加味火府丹速進,兼治溺血此方尋。麥冬生地通芩芍,竹葉甘梢引燈芯,小便尿血生地散,柏葉發灰膠黃芩。mL1中华典藏网

火府丹 歌合症內。mL1中华典藏网

木通 生地 條芩 麥冬 赤芍 竹葉 甘草梢mL1中华典藏网

燈芯引。mL1中华典藏网

生地黃散 歌合症內。 治小便尿血。mL1中华典藏网

生地 柏葉 黃芩 阿膠 發灰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轉胞歌mL1中华典藏网

小便不通曰轉胞,胎壓一邊清氣淆,臍下急痛胎不舉,徒用滑利反見嘲,宜服丹溪參朮飲,或用倒豎法亦高。熟地芎芍參歸術,陳半甘草氣即拋。mL1中华典藏网

參朮飲 歌合症內。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 熟地 川芎 白芍 人參 白朮 陳皮 法夏 甘草mL1中华典藏网

倒豎法:將妊娠倒豎,胎轉而小便自通。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遺尿mL1中华典藏网

遺尿不覺,胎滿故也,宜服千金白薇散。mL1中华典藏网

千金白薇散mL1中华典藏网

白蘞 白薇 白芍mL1中华典藏网

酒煎服。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白薇蘞芍酒煎行。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子鳴歌mL1中华典藏网

子啼腹中曰子鳴,失脫疙瘩此病生。治法撒豆令母塞,兒口復含自無聲。mL1中华典藏网

一方 黃連濃煎成汁,母常呷之即止。mL1中华典藏网

又方 取鼠穴門土一大塊,母口含之即止。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諸血論(以安胎為主,與常血症治略不同)mL1中华典藏网

大凡胎熱者血易動,血動者胎不安。吐血、嗽血、嘔血、咯血、鼻血,胎前皆不宜見。蓋胎賴血養,不宜上溢妄行,妄行者多致墮胎,惟便血溺血者次之。面赤聲啞者不治,心悶者不治,五心煩熱氣粗者不治,不受滋補者不治,產後吐衄者不治。mL1中华典藏网

— 因暴怒吐血者,宜加味逍遙散(見前調經)。mL1中华典藏网

— 因膏粱厚味飲食積熱吐血者,宜加減清胃飲。mL1中华典藏网

加減清胃飲 治胃火吐血。mL1中华典藏网

生地 升麻 當歸 川連(酒炒) 犀角(磨) 連翹 甘草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加減清胃生地犀,歸連升草連翹宜。mL1中华典藏网

— 因肺經有火,以致痰中帶血或鼻血,宜黃芩清肺飲。mL1中华典藏网

黃芩清肺飲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 黃芩 白芍 紫菀 茯苓 陳皮 甘草 阿膠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黃芩清肺陳紫菀,歸芍甘草膠茯隨。mL1中华典藏网

— 因脾虛不能攝血,飲食少思致血上逆,宜歸脾湯(見前崩漏)加阿膠、側柏葉。mL1中华典藏网

— 因腎經虛火,咯血間數日或一兩月吐一二口即止,血不黏手者,宜六味地黃湯(方見彙輯)加阿膠、當歸(即八仙長壽丹)。mL1中华典藏网

止衄散 治鼻血過多。mL1中华典藏网

蜜耆 當歸 白芍 生地 阿膠 赤苓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止衄散耆歸白芍,阿膠生地赤苓醫。mL1中华典藏网

四灰散 治妊婦吐衄不止。mL1中华典藏网

荷葉灰 側柏灰 荊芥灰 乾薑灰mL1中华典藏网

四味燒灰存性,童便酒對為引。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四灰荷側荊乾薑,燒灰便酒對服良。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諸痛mL1中华典藏网

— 素有偏正頭風,因火觸動者,宜加減川芎茶調散。mL1中华典藏网

加減川芎茶調散mL1中华典藏网

白芷 防風 川芎 薄荷 荊芥 殭蠶 甘草 香附mL1中华典藏网

茶一撮引。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加減茶調白芷風,荊薄蠶草香附芎。mL1中华典藏网

— 胃口痛,痛時或吐清水,或嘔逆,宜服養胃湯。mL1中华典藏网

養胃湯mL1中华典藏网

乾薑(炮) 陳皮 白朮 川椒 人參 甘草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養胃乾薑白朮陳,川椒甘草與人參。mL1中华典藏网

— 腹痛時發時止,名胎痛,屬血少。宜四物湯(方見調經)加香附、艾葉。mL1中华典藏网

— 腹中滿痛衝心,不能飲食,此胎氣不安。宜芩術芍藥湯。mL1中华典藏网

芩術芍藥湯(藥俱提出不必錄歌)mL1中华典藏网

黃芩(酒炒) 白朮(土炒) 白芍(酒炒)mL1中华典藏网

— 腰腹背皆痛,此因勞傷損動胎元,宜補中益氣湯(方見調經)加杜仲。mL1中华典藏网

— 周身上下走注疼痛無定,此因敗血入經,宜四物湯(方見調經)加烏藥、香附。mL1中华典藏网

— 腰痛甚,腎虛不能系胎,其胎必墮,宜八珍湯(方見調經)加杜仲、黃耆、阿膠、續斷、艾葉。mL1中华典藏网

紫酒 治妊婦腰痛如折。mL1中华典藏网

黑料豆(二合炒焦熟) 白酒(一大碗)mL1中华典藏网

煎至七分空心服。mL1中华典藏网

— 臍下冷痛,小便頻數,大便虛滑,宜小建中湯。mL1中华典藏网

小建中湯mL1中华典藏网

桂枝 白芍 甘草 飴糖 黑姜(炮)mL1中华典藏网

紅棗、姜引。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小建中湯芍藥多,桂姜甘草大棗和,更加飴糖補中臟,臍下冷痛服之瘥。mL1中华典藏网

— 小腹痛近陰處,腫脹浮薄發光者,孕癰也,宜千金托裡散。mL1中华典藏网

千金托裡散mL1中华典藏网

黃耆 當歸 甘草 川芎 白芷 白芍 防風 連翹 金銀花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千金托裡草歸耆,白芷川芎白芍宜,防風連翹同兩寶,孕癰腫脹服之離。mL1中华典藏网

— 小腹作痛其胎不安,氣攻左右,或時逆上下、小便不利,用小柴胡湯(方見彙輯)加青皮、山梔,清肝火而愈。後因怒小腹脹滿,小便不利,水道重墜,胎仍不安,此亦肝火熾盛所致。用龍膽瀉肝湯(方見彙輯)一劑,諸症頓愈,乃以四君子湯(方見調經)加升麻、柴胡以培脾土。mL1中华典藏网

— 氣脹諸藥不效,用紫蘇煮雞蛋服之愈。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諸痛不治症:mL1中华典藏网

— 心腹急痛,煩悶,唇青,面黑,冷汗,氣絕,不治。mL1中华典藏网

— 腰腹痛,下血不止,胎上衝心,痛不可止,不治。mL1中华典藏网

— 大足指痛,爪下一黑塊,肝氣絕,不治。mL1中华典藏网

— 妊娠胃脘氣痛喜按,宜用藿香正氣散(方見彙輯)加水泡薑、蘇葉、生薑。或兼血凝氣滯,生瘍,方內宜加衫荊子根同煎。一服效,數服愈。此(湘門)屢試屢驗之方。mL1中华典藏网

妊娠雜症mL1中华典藏网

— 妊婦無故悲泣,若見鬼神者,臟熱也,宜服竹茹湯。mL1中华典藏网

竹茹湯mL1中华典藏网

人參 麥冬 茯神 竹茹 薑棗(引)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竹茹湯用人參麥,茯神竹茹薑棗設。mL1中华典藏网

— 妊婦至九十月忽然聲啞不語,此少陰之脈下養於胎,不能上榮於舌,名曰啞胎。不必服藥,至十月生子之後自能言矣。mL1中华典藏网

— 妊婦臟腑熱極,譫語,宜童便時時灌之,兼服生地黃連散。清其胎熱,庶胎得安。mL1中华典藏网

生地黃連散mL1中华典藏网

生地 當歸 川芎 赤芍 黃連 黃芩 梔仁 甘草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生地黃連散赤芍,芎歸芩草梔仁卻。mL1中华典藏网

若傷胎下血,心神無主而譫語,多不治,宜大補元氣。mL1中华典藏网

— 孕婦未產,乳汁先下,名乳泣。生子多不育。若體肥血盛者,間或乳下不多,生兒亦無害。mL1中华典藏网

— 妊娠誤服熱毒藥動胎者,宜服三物解毒湯解之。mL1中华典藏网

三物解毒湯mL1中华典藏网

甘草 黑豆 淡竹葉mL1中华典藏网

濃煎服。mL1中华典藏网

— 妊婦目赤痛者,宜芎歸湯(方見彙輯)加羌活、防風、白菊、蟬蛻、木賊。mL1中华典藏网

— 妊婦咽喉痛者,宜柑桔湯(方見彙輯)加炒研牛子、薄荷、黃芩。mL1中华典藏网

— 妊婦病乳癰者,宜服托裡解毒湯。mL1中华典藏网

托裡解毒湯mL1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黃芩 白芷 連翹 花粉 銀花 草節 青皮mL1中华典藏网

皂角刺引。mL1中华典藏网

歌曰mL1中华典藏网

托裡解毒歸芎芩,白芷連翹花粉銀,草節青皮皂刺引,乳癰妊婦服之靈。mL1中华典藏网

凡背上,臀上生瘡者,此陽明胃經也,本方去青皮加乾葛、升麻。胸前、兩頰生瘡者,此少陽膽經也,本方去白芷加柴胡、梔仁。肩膊腋下生瘡者,此太陰經也,本方去青皮加陳皮、桔梗、天冬。在胯內陰旁生瘡者,此少陰心經也,本方去白芷、青皮加黃連、黃柏、木通。mL1中华典藏网

— 妊婦口麋裂,名繭唇,取黃薔薇花根,用二次米泔水和擂汁含漱數次愈(或取根洗淨搗本汁搽唇上亦效)。mL1中华典藏网

— 婦血熱上壅心包,舌乃心之苗,致舌脹滿口,用生蒲黃末一錢頻搽乃愈。又用生蒲黃、北乾薑各一錢合研末擦之愈。此一涼一溫取陰陽相濟也。mL1中华典藏网

— 婦臨產,惡寒發熱,頭痛身痛骨疼,湘門用五積散去麻黃加天台、香附,依法略炒,用酒淬各熟料,餘生料桂芷陳,加正蘇唅、乾生薑合前同煎,急服盡劑即愈。mL1中华典藏网

— 婦經不調,心腹痛劇,腹內有塊攻衝,右有一條,小便若淋,主張更醫十日罔效,復延(湘門)用活血理氣天台香附、薑黃、木通等多劑得愈。每月一發,依法一二劑愈。將年自述小腹有數小塊,(湘門)擬是痞,旋用熟料五積散,去麻黃加天台入金、木通四劑全愈。不四月即妊無恙。mL1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