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升经
作者:佚名
全称《老子西升经》。原名《西升记》。传老子西游至关,其谈论言旨,尹喜录之,纪而成书。本书援引老子哲学阐发宗教义理,是早期道教及之后《太玄经》系统的一部重要经典。二卷,计分三十九章。约成书于三世纪左右。该书的确切著作时间及撰人,均不可考。仅采摭有关史料如下:南朝梁释僧祐编《弘明集》卷一收《正诬论》引“故其《经》云:‘闻道竺乾,有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绵绵。’竺乾者,天竺也;泥洹者,梵语,晋言无为也。” 《道教义枢》、《甄正论》和《昭德先生读书后志》都载关令尹喜受老子《西升经》而述之的说法,此说显系伪托。晋葛洪《神仙传》中提到此经,故此经当成书于魏晋之间,或为魏晋间道士所作。该经首称“老君西升,开道竺乾”。以老子化胡,诋抑佛教观点为引道,重在阐发老子哲学思想,论述道教义理和修养。认为“道”乃自然之根本,“气”聚合以成形体。本静在虚无。宇宙万物的生化过程是“虚无生自然、自然生道,道生一,一生天地,天地生万物”(《虚无章》)。强调形神合同,称“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
猜你喜欢的书
李文忠公选集
不分卷,李鸿章撰。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合肥人。初由进士,入翰林。以文受知于曾国藩,因师事焉。清咸丰初洪、杨军起,率乡勇转战安徽、江苏各地,世称“淮军”。其后屡以功擢,外寄疆圻、内任辅弼,历四十馀年。尝膺对外交涉事务,迭与各国签订条约;其中甲午马关条约、庚子北京条约,为其大者著者。卒赠侯爵,谥“文忠”。本书依桐城吴汝纶辑“李文忠公全集”,选录其涉及台湾之事。全集除“卷首”外,有“奏稿”八十卷、“朋僚函稿”二十卷、译署函稿二十卷、“蚕池教堂函稿”一卷、“海军函稿”四卷、“电稿”四十卷,分类排比;本书改依纪年方式,按时日统一编次。所选文件,始于同治十年“采购闽米济赈折”,止于光绪二十一年“李经方随往片”。大体而言,系以同治十三年(甲戌)日兵侵台事件、光绪十年(甲申)法兵侵台事件及二十一年(乙未)割台事件前后文报为多。书末,选录全集“卷首”所载有关李氏之“御制碑文”、“御制表忠祠碑文”、“国史本传”、“神道碑铭”、“墓志铭”等篇。
张文贞集
十二卷。清张玉书撰。张玉书字素贞。江苏丹徒人。清初古文家。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贞。著有《张文贞集》。此集前有储大文序,不分卷帙,亦无目录。其善写格纸版心皆有松荫堂字。盖其家藏钞本编辑未成。首为赋二篇,次为颂三篇,表三篇,笺六篇,疏二十篇,议一篇,书一篇,考一篇,说一篇,序二十八篇,跋一篇,记九篇,纪事十篇,传一篇,赞二篇,策问十二篇,纪功碑二篇,墓碑六篇,神道碑四篇,墓志铭三十二篇。大抵皆雍容典雅。其所纪亦足与史传相参。纪顺治间乐章及钱粮户口三篇,皆足资掌故。其他如《赐游玉泉山记》、《赐游化育沟后苑记》、《赐游喀喇河后苑记》、《赐游热河后苑记》,皆足具史料价值。其余碑志,亦多清初将相事迹,可备考核。惟募疏、祭文之属,收载太滥。恐其后人遇稿即录,未加选择,转为全集之累。故悉删除,而惟其录其赋、颂以下诸篇,分为十二卷。此集有乾隆五十七年(1792)松阴堂刊本、光绪二十七年 (1901) 活字印本。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隋唐。言齐戒日期。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天尊劝人修斋。
洪杨轶闻
《洪杨轶闻》一卷,杂记太平天国女官傅善祥、清将多隆阿、洋将华尔等人事迹,盖属洪杨时代的轶闻,而洪秀全、杨秀清本人的事迹则很少记载。 据民国《满清野史四编》本标点整理。
新人生观
罗家伦著,1942年在重庆出版,到1944年,在重庆、上海等由商务印书馆承印,和在天津、青岛翻版共27版,影响极大。1960年9月在台北出版,1989年11月又由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2万字。全书共分十六讲,作者并未照传统写法分门别类论列人生各部分,而是把中国民族思想和生命中缺少或贫乏的部分,特别提出来探讨、发挥而自成一体。作者认为,建立新人生观,就是建立新的人生哲学,它是对于人生意义的观察、生命价值的探讨。随着人们宗教信仰的动摇,重估生命价值,以建立新的人生哲学便是非常必要了。新人生哲学与旧人生哲学不同,它不是专讲“应该”,而是要讲“不行”;不是专恃权威或传统,而是要以理智来审察现代的要求和生存的条件;它不讲“明心见性”,更不涉善恶之论,而是主张整个人生及其性格与风度的养成,从知识中探讨生命的奥秘,并从经验与习惯中培养理想的生活;它不把行为的标准建立在冥思幻想上,同时也不把它建立在冲动欲望上,而要从民族和人类的历史和文化里,寻出人与人相处、人与自然相处的关系,以决定个人所应养成的性格与风度。依据上述态度,应建立三种新的人生观:即动的人生观、创造的人生观和大我的人生观。
书传大全
十卷。明胡广等奉敕撰。元代科举,习《尚书》者用蔡沈《书集传》,兼用古传疏。明太祖洪武年间,敕令刘三吾等人修《书传会选》。书成,颁行天下。其书于蔡传驳正者66条,是洪武中尚不独宗蔡《传》,专主蔡《传》定为功令,自《书传大全》始。该书疏证蔡沈《书集传》。基本抄袭陈师凯《书蔡传旁通》、陈栎《尚书集传纂疏》。顾炎武《日知录》谓“《书传会选》虽不及先儒而尚有功于后学,至永乐中修《尚书大全》,不唯删去异说,并音释亦不存矣。吾尝谓自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说亡。”此书现存明刻本多种,详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籍善本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