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

作者:佚名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宋元间道士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内载十种内丹修炼诀图。有《秘传胎息诀图》、《真龙虎交媾内丹诀图》、《周天火候诀图》、《肘后飞金晶诀图》、《还丹诀图》、《炼形秘诀图》、《三田既济诀图》、《炼气成神朝元诀图》、《内观起火仙凡交换诀图》、《弃壳升仙入圣超凡诀图》。其图依内丹修炼程式排列,图后附诀文,指示内丹原理及修炼功法。

猜你喜欢的书

未发现的自我

未发现的自我

现代科技的巨大跃迁,给人类文明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富足。然而,正如歌德所说:“哪里有光明,哪里就有阴影。”在大工业和大众媒体的裹挟下,人变得千篇一律,个人的面孔越发暧昧不明,大众逐渐取代个性。 出于这种担忧,荣格在他生命的晚期写下了《未发现的自我》。在这本经典小册子中,荣格分析了工业社会是如何侵蚀人的个性,古老的欧洲文明为何无法阻挡这股潮流。在荣格看来,通过探究人的潜意识,精神分析师将激活那个被大众所遮蔽的自我,也重新唤起了那个古老的命题——认识你自己!

永乐大典残卷

永乐大典残卷

《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综合性类书。因是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敕令大臣解缙、姚广孝等组织3000名文臣儒士,历时5年编纂而成,故名《永乐大典》。《永乐大典》辑入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图书8000余种,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戏剧、地理、医卜、农工技术及道教、佛教等各方面的著作。《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凡例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书面硬裱,以黄绢连脑包过。封面左上首签题《永乐大典》4字。其篇幅之大,搜罗之广,缮写之工整,装潢之精湛,为当时世界上所罕见的珍品,可惜书成后没有刻版付印。《永乐大典》是按韵目编纂的,辑入古籍时不许任意删节涂改,必须是按原书一字不差地整部、整篇或整段抄录。因此,保留了古书的原来面目,使宋元以前许多佚文秘典赖以保存流传。《永乐大典》有永乐正本一部,嘉靖副本一部,都是缮写本。正本藏于文渊阁,副本原存北京皇史宬,原本藏于南京,明亡时原本与副本皆毁。仅存的正本在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两次进入北京时焚烧劫掠,大部分被毁掉,一部分流散到国外。至今国内外仅存300余册,在国内的约有200余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该书进行多方搜集整理。1986年,中华书局将已征集到的显存《永乐大典》近800卷,缩印精装出版。

中国佛教研究史

中国佛教研究史

本书收录作者二十余篇有关佛教及佛教与西域、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一些佛学名篇的说解的文章,对中国的佛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本书包括的文章有: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佛教之初输入、印度佛教概观、佛陀时代原始佛教教理纲要、佛教与西域、又佛教与西域、中国印度之交通、印度佛教教理在中国之发展、翻译文学与佛典、佛典之翻译、读《导部宗轮论述记》、说《四阿含》、说《六足》、《发智》、说《大毗婆沙》、读《修行道地经》等,供读者阅读参考。

三命指迷赋

三命指迷赋

一卷。旧本题宋岳珂补注。岳珂所着有《九经三传沿革例》、《愧郯录》、《桯史》、《金陀粹编》、《宝真斋法书》及《赞玉楮集》等书,而不闻有此《三命指迷赋》。《宋史·艺文志》也不着录。惟《桯史》中有岳珂与瞽者杨长论韩侂胄禄命及论幕官袁韵禄命一条,其说颇详,或术家因而依托。自元明以来,诸家命书多引其文,以此本检勘皆相符合,可知仍是宋人所为。《文渊阁书目》载此书一部一册,叶盛《翚竹堂书目》也有此书一册,可见明初此书尚存。至清代则久无全帙行世,唯《永乐大典》所录首尾完备。《四库全书》据以编为一卷。书中所论大抵专主于徐子平,对“夹马”“夹禄”“拱库”“拱贵”辨论详尽,往往发他家所未发,其“拱库”尤为精论。其它亦文意通达多有可取。惟专以月建及胎元为推测之本,则不为定论。盖月建虽是行运所主,但必常以日、时参之,人生十月而产,固为常期,然气禀不齐亦有逾期不及期者,刻悉以十月为限则未免刻舟求剑。此书有《读书斋丛书》本、知不足斋藏宋本、《四库全书》本等。

味雪诗存

味雪诗存

味雪诗存,清朝陈钟秀(临谭东路梨园村人,生于1800左右,1876年卒)所作之诗集,原四卷,现仅存第三卷 。又有部分佚文出现于《洮州厅志•卷十五•艺文下•诗》与《临潭县志稿•第五册•艺文志》,共244首。

高士传

高士传

古代人物文学传记。晋代皇甫谧著。作者自序说:“自三代秦汉,达乎魏兴受命,中贤之主未尝不聘岩穴之隐,追遁世之民。”“然则高让之士,王政所先,厉浊激贪之务也。”又说:“谧采古今八代之士,身不属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自尧至魏凡九十余人。”据此可见作者编写宗旨与基本内容。《通志》著录本书作10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本书收载了96人的传记,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说,本书“自被衣至管宁,惟八十七人”。各书所载虽然都是10卷,但收入的人物已有不同。今本凡3卷。其中上卷收入先秦的隐士,如巢父、老子、长沮、桀溺、许由等28人;中卷所收亦多为秦以前隐士,如列子、庄子、段干木,共34人;下卷收入的主要是西汉至魏时人,如王霸、郑玄、严光、梁鸿、管宁等,共28人。今本无疑已有残缺,如《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裴松之注引《高士传》中有关焦先的文字,即不见于今本《高士传》。本书专门记述历代隐士的生平事迹,文笔简洁,叙事明畅,其中不少内容早已成为后世文人经常引用的典实。本书主要版本,有《汉魏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