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用藥發明

藥本五味歌HQx中华典藏网

酸為木化氣本溫,能收能澀利肝經。HQx中华典藏网

苦為火化氣終熱,能燥能堅心臟丁。HQx中华典藏网

甘始土生氣化溫,能開緩摻從脾行。HQx中华典藏网

辛自金生氣帶燥,能開潤瀉通肺竅。HQx中华典藏网

咸從水化氣生寒,下走軟堅足腎道。HQx中华典藏网

淡味方為五行本,運用須知造化要。HQx中华典藏网

引經報使藥歌HQx中华典藏网

小腸膀胱屬太陽,藁本羌活是本鄉。HQx中华典藏网

三焦膽與肝胞絡,少陽厥陰柴胡強。HQx中华典藏网

大腸陽明並足胃,葛根白芷升麻當。HQx中华典藏网

太陰肺脈中焦起,白芷升麻蔥白鄉。HQx中华典藏网

脾經少與肺部異,升麻兼之白芍詳。HQx中华典藏网

少陰心經獨活主,腎經獨活加桂良。HQx中华典藏网

通經用此藥為使,豈能有病到膏肓。HQx中华典藏网

六陳歌HQx中华典藏网

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及茱萸。HQx中华典藏网

六般之藥直陳久,入藥方知奏效奇。HQx中华典藏网

十八反歌HQx中华典藏网

本草明言十八反,逐一從頭說與聽。HQx中华典藏网

人參沙參與芍藥,玄參紫參及細辛。HQx中华典藏网

苦參丹參共八味,一見黎蘆便殺人。HQx中华典藏网

白及白斂並半夏,瓜蔞貝母五般真。HQx中华典藏网

莫見烏頭與烏喙,逢之一反疾如神。HQx中华典藏网

大戟芫花兼海藻。卻與甘遂四般並。HQx中华典藏网

若遇甘草同煎服,縱有良醫活不成。HQx中华典藏网

外有六般相反物,切須避忌認之真。HQx中华典藏网

蜜蠟莫與蔥相見,藜蘆勿使酒來侵。HQx中华典藏网

石決明休見雲母,犯了之時禍不輕。HQx中华典藏网

又捷徑歌HQx中华典藏网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斂及攻烏。HQx中华典藏网

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HQx中华典藏网

十九畏歌HQx中华典藏网

硫黃原是火之精,朴硝一見便相爭。HQx中华典藏网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HQx中华典藏网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HQx中华典藏网

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荊三稜。HQx中华典藏网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HQx中华典藏网

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HQx中华典藏网

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HQx中华典藏网

妊娠服藥禁歌HQx中华典藏网

蚖斑水蛭及虹蟲,烏頭附子配天雄。HQx中华典藏网

野葛水銀並巴豆,牛膝薏苡與蜈蚣。HQx中华典藏网

三稜芫花代赭麝,大戟蟬蛻黃雌雄。HQx中华典藏网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HQx中华典藏网

半夏南星與通草,瞿麥乾薑桃仁通。HQx中华典藏网

硇砂乾漆蟹爪甲,地膽茅根都失中。HQx中华典藏网

炮製藥歌HQx中华典藏网

芫花本利水,非醋不能通。HQx中华典藏网

綠豆本解毒,帶殼不見功。HQx中华典藏网

草果消膨效,連殼反脹胸。HQx中华典藏网

黑醜生利水,遠志苗毒逢。HQx中华典藏网

蒲黃生通血,熟補血運通。HQx中华典藏网

地榆醫血藥,連梢不住紅。HQx中华典藏网

陳皮專理氣,留白補胃中。HQx中华典藏网

附子救陰藥,生用走皮風。HQx中华典藏网

草烏解風痹,生用使人蒙。HQx中华典藏网

人言燒過用,諸石火□紅。HQx中华典藏网

入醋能為末,制度必須工。HQx中华典藏网

川芎炒去油,生用氣痹痛。HQx中华典藏网

炮爁常依法,方能奪化工。HQx中华典藏网

吳文:正公序《醫方大成》曰:以一藥治一病者,本草也;以數藥治一症者,醫方也。醫方祖於本草而其合數藥為一方也,大抵處方要在合宜而用,不可務取品味數多,過制越此,反為不效矣。HQx中华典藏网

藥象主治五臟法HQx中华典藏网

春肝苦急,甘以緩之甘草,散以辛者川芎,補以辛者細辛,瀉以酸者白芍藥。HQx中华典藏网

夏心苦緩,酸以收之五味子,心欲耎以咸者芒硝。補以咸者澤瀉,甘者人參、甘草、黃耆。HQx中华典藏网

土脾苦溫,苦以燥之白朮,脾欲緩者甘草、補者人參,瀉者黃連。HQx中华典藏网

秋肺苦氣上逆,苦以瀉之黃芩,肺欲酸以收者白芍藥,補以酸者五味子,瀉以辛者桑白皮。HQx中华典藏网

冬腎苦燥,辛以潤之黃柏、知母,腎欲堅以苦者知母,補以苦者黃柏,瀉以咸者澤瀉。HQx中华典藏网

用藥身梢論HQx中华典藏网

凡藥根在土中者,中半已上氣脈上行,以生苗者為根;中半已下氣脈下行,以入土者為梢。病在中焦者用身,上焦用根,下焦用梢。經云:根升梢降也。大凡用藥以頭身梢分為上中下。病在人身半已上者,天之陽也,用頭;在中焦者用身。在人身半已下者,地之陰也,用梢。述類象形者也。HQx中华典藏网

用藥丸散論HQx中华典藏网

仲景曰:銼如麻豆大與㕮咀同意。夫㕮咀者,古之制也。古無鐵刃,以口咬細令如麻豆為粗藥,煎之使藥水清,飲於腹中則易升易散也。此所謂㕮咀也。今人以刃器銼如麻豆大,此㕮咀之易成也。若一概為細末,不分清濁矣。經云: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果何謂也?又曰: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是也。㕮咀之法,取汁情易循行經絡故也。若治至高之病加酒煎,去濕加生薑煎,補元氣以大棗煎,發散風寒以蔥白煎,去膈上病以蜜煎。散者,細末也。不循經絡,止去膈上病及臟腑之病。氣味厚者,煎服去滓,但服百丸者去下部之疾。其丸極大而光且圓,治中焦者次之,治上焦者則極小。稠糊面丸者,取其遲化直至下焦。或酒或醋丸者,取其收散之意也。用半夏、南星或去濕者,以生薑汁煮糊為丸制其毒也。稀糊丸者,取其易化也。水浸一宿,炊餅為丸及滴水為丸者,皆取易化也。煉蜜為丸者,取其遲化而氣循經絡也。用蠟為九者,取其難化而旋施功也。大抵湯者,蕩也,去久病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者用之。丸者,緩也,不能速去其病,用藥舒緩而治之也。HQx中华典藏网

類集古方歌訣HQx中华典藏网

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兒。HQx中华典藏网

發熱惡寒身體痛,須知一服汗淋漓。HQx中华典藏网

桂枝湯內藥三般,芍藥甘草一處攢。HQx中华典藏网

若把二方相合用,方名各半治傷寒。HQx中华典藏网

十神湯內紫蘇多,甘草陳皮香附科。HQx中华典藏网

乾葛升麻並芍藥,川芎白芷麻黃和。HQx中华典藏网

香蘇散內紫蘇最,香附陳皮甘草革。HQx中华典藏网

本方只此四味全,加上麻黃芎芷桂。HQx中华典藏网

大青龍湯桂麻黃,甘草杏仁石膏藏。HQx中华典藏网

棗子生薑煎熱服,惡寒無汗又為良。HQx中华典藏网

升麻葛根湯四味,攢上芍藥甘草是。HQx中华典藏网

傷寒發熱與頭疼,汗出惡寒風熱治。HQx中华典藏网

人參敗毒散桔梗,甘草川芎茯苓等。HQx中华典藏网

枳殼前胡羌獨活,柴胡十味性涼冷。HQx中华典藏网

小柴胡湯只五般,半夏人參一處攢。HQx中华典藏网

更有黃芩與甘草,生薑棗子水同煎。HQx中华典藏网

大柴胡湯用大黃,半夏枳殼此為良。HQx中华典藏网

更有黃芩赤芍藥,薑棗煎來利大腸。HQx中华典藏网

五苓散內用豬苓,白朮茯苓澤瀉停。HQx中华典藏网

肉桂用之多與少,白水煎來止渴行。HQx中华典藏网

四逆湯中姜一兩,生附減半去皮尖。HQx中华典藏网

二兩甘草水煎服,厥而下利用之痊。HQx中华典藏网

理中甘草用於姜,白朮人參是泛常。HQx中华典藏网

若是內中加附子,更名附子理中湯。HQx中华典藏网

小建中湯芍藥三,生薑附子一分參。HQx中华典藏网

更得桂枝加兩半,膠飴大棗治傷寒。HQx中华典藏网

瓜蒂散中赤小豆,二味勻平有傳授。HQx中华典藏网

豆豉一合水同煎,吐去膈痰須此救。HQx中华典藏网

小承氣湯三件藥,枳實大黃並厚朴。HQx中华典藏网

結胸譫語大使堅,每貼五錢煎沸服。HQx中华典藏网

大承氣湯用朴硝,大黃等分不須饒。HQx中华典藏网

厚朴倍加並枳殼,通腸利便有功勞。HQx中华典藏网

桃仁承氣五般奇,甘草硝黃並桂枝。HQx中华典藏网

血症發黃並血竭,熱泄亂語總相宜。HQx中华典藏网

黃連解毒湯四味,黃柏黃芩梔子是。HQx中华典藏网

退黃敗毒又除煩,熱血便紅皆可治。HQx中华典藏网

白虎湯中用石膏,甘草知母本方抄。HQx中华典藏网

人參亦有加之用,熱渴虛煩用米熬。HQx中华典藏网

竹葉石膏湯用參,門冬半夏更加臨。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生薑兼用米,虛煩自利熱家尋。HQx中华典藏网

真武湯中芍藥魁,茯苓白朮甘草隨。HQx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來加減用,生薑五片總相宜。HQx中华典藏网

茵陳蒿湯只一味,濃煎退疸去身黃。HQx中华典藏网

梔子柏皮兼可用,五苓加上又為良。HQx中华典藏网

防風通聖將軍芍,薄荷歸芎草朴硝。HQx中华典藏网

白朮梔翹芩桔梗,麻黃荊芥滑石膏。HQx中华典藏网

上加菊花、藿香、砂仁,減麻黃、朴硝名仙術芎散。加益元散名雙解散。HQx中华典藏网

烏藥順氣陳皮姜,枳殼姜蠶芎芷詳。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麻黃兼桔梗,中風先服最為良。HQx中华典藏网

小續命湯防己桂,杏仁黃芩芍藥配。HQx中华典藏网

參芎甘草與麻黃,防風附子一處會。HQx中华典藏网

排風白朮桂苓芎,杏芍甘麻與防風。HQx中华典藏网

獨活當歸白蘇佐,稀涎治搐有良功。HQx中华典藏网

星香散內炮南星,更有木香生用靈。HQx中华典藏网

若是加添為附子,方名改換作三生。HQx中华典藏网

五積白芷陳皮樸,桔梗枳殼川芎芍。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茯苓蒼朮歸,半夏桂姜麻黃著。HQx中华典藏网

香薷散內藥三般,厚朴還將扁豆參。HQx中华典藏网

更入黃連為妙絕,和中祛暑最相安。HQx中华典藏网

六和半夏縮砂仁,杏仁參草扁豆停。HQx中华典藏网

木瓜赤茯藿香葉,香茹厚朴治瀉頻。HQx中华典藏网

滲濕湯中白朮先,丁香蒼朮茯苓兼。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陳皮皆等分,乾薑加上濕皆痊。HQx中华典藏网

除濕湯中用霍香,陳皮厚朴術名蒼。HQx中华典藏网

白朮茯苓並半夏,入些甘草在中央。HQx中华典藏网

清脾湯里有柴胡,半夏黃芩草果咀。HQx中华典藏网

白朮茯苓加厚朴,青皮甘草棗姜扶。HQx中华典藏网

平胃散中四般藥,蒼朮陳皮並厚朴。HQx中华典藏网

更加甘草和脾胃,薑棗煎來調治瘧。HQx中华典藏网

真人養臟粟殼參,訶子當歸肉蔻真。HQx中华典藏网

白朮木香並芍藥,乾薑肉桂不須尋。HQx中华典藏网

參蘇飲內有陳皮,桔梗前胡半夏宜。HQx中华典藏网

乾葛茯苓甘草聚,木香枳殼總堪題。HQx中华典藏网

蘇沉九寶薄荷陳,桑桂麻黃蘇杏仁。HQx中华典藏网

大腹皮同甘草入,諸般咳嗽效如神。HQx中华典藏网

金沸草湯用麻黃,甘草芍藥荊芥良。HQx中华典藏网

更有前胡並半夏,七般煎服用生薑。HQx中华典藏网

桔梗湯中用防杞,百合貝母瓜蔞子。HQx中华典藏网

甘節參歸杏苡仁,桑白黃耆桔梗使。HQx中华典藏网

藿香正氣用紫蘇,大腹陳皮桔梗咀。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茯苓半夏曲,厚朴白芷棗姜扶。HQx中华典藏网

八正車前與瞿麥,萹蓄滑石山梔仁。HQx中华典藏网

大黃木通入甘草,熱淋逢之效若神。HQx中华典藏网

木香流氣藿香蓬,參朮甘果檳瓜通。HQx中华典藏网

夏樸青丁陳蘇腹,茯蒲桂芷麥香冬。HQx中华典藏网

十全大補有人參,肉桂川芎地黃蒸。HQx中华典藏网

芍藥茯苓並白朮,黃連甘草當歸停。HQx中华典藏网

黃耆建中湯肉桂,甘草芍藥同此類。HQx中华典藏网

諸虛不足通用之,大生血氣養榮衛。HQx中华典藏网

分心氣飲木通桂,赤芍茯苓半夏配。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大腹青陳皮,桑白羌活紫蘇對。HQx中华典藏网

手拈散用延胡索,沒藥甘草五靈脂。HQx中华典藏网

每服三錢溫酒下,心脾氣痛總能醫。HQx中华典藏网

雞舌香散有良薑,赤芍肉桂香附良。HQx中华典藏网

天台烏藥同甘草,入鹽些小點煎湯。HQx中华典藏网

川芎茶調散薄荷,白芷防風甘草和。HQx中华典藏网

更有細辛羌活等,荊芥同煎用者多。HQx中华典藏网

如聖散中香白芷,川芎防風細辛使。HQx中华典藏网

雄黃草烏兩頭尖,熱酒調之忌油膩。HQx中华典藏网

消風散用荊芥參,甘草陳皮白茯苓。HQx中华典藏网

姜蠶芎與防風藿,蟬退厚朴羌活停。HQx中华典藏网

獨活寄生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參。HQx中华典藏网

秦艽地黃桂芍草,防風當歸芎茯苓。HQx中华典藏网

對金飲子先厚朴,蒼朮甘草陳皮著。HQx中华典藏网

加上草果又為良,薑棗煎來調治瘧。HQx中华典藏网

七氣湯中半夏多,桂心厚朴紫蘇銼。HQx中华典藏网

芍藥茯苓陳皮入,人參八味棗姜和。HQx中华典藏网

洗肝散內薄荷葉,當歸羌活山梔仁。HQx中华典藏网

大黃防風甘草等,川芎治眼效如神。HQx中华典藏网

人參款花膏紫苑,桑白五味子同選。HQx中华典藏网

煉蜜丸如芡實大,食後薑湯漫漫咽。HQx中华典藏网

消風百解荊芥芷,陳皮麻黃蒼朮比。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攢煎蔥與姜,頭疼發熱咳嗽使。HQx中华典藏网

款冬花散知母先,桑白麻黃阿膠黏。HQx中华典藏网

杏仁貝母並半夏,甘草㕮咀入姜煎。HQx中华典藏网

補中益氣黃耆參,甘草白朮當歸身。HQx中华典藏网

柴胡升麻陳皮當,形勞虛損喘皆靈。HQx中华典藏网

升陽散火用升麻,甘草人參芍藥加。HQx中华典藏网

更得柴胡羌獨活,防風共入總堪誇。HQx中华典藏网

五膈寬中厚朴尋,青陳皮與木香臨。HQx中华典藏网

再將香附砂仁聚,白蔻丁香八味靈。HQx中华典藏网

喉痹拔萃桔梗湯,甘草連翹薄荷涼。HQx中华典藏网

梔子黃芩通六味,更加竹葉又為良。HQx中华典藏网

當歸和血散槐花,青皮荊芥穗升麻。HQx中华典藏网

川芎白朮地黃熟,腸癖溫毒用之佳。HQx中华典藏网

參苓白朮薏苡仁,甘草蓮肉山藥停。HQx中华典藏网

桔梗扁豆砂仁用,棗姜虛熱瀉皆寧。HQx中华典藏网

四物龍膽湯地黃,川芎芍藥當歸良。HQx中华典藏网

防風防己草龍膽,眼疼食後水煎嘗。HQx中华典藏网

局方四七湯理氣,茯苓半夏厚朴多。HQx中华典藏网

紫蘇葉與生薑煮,喘急兼將中脘和。HQx中华典藏网

發明半夏溫肺湯,細辛桂心旋覆花。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陳皮參桔梗,芍藥茯苓赤者良。HQx中华典藏网

蘇子降氣湯半夏,甘草前胡肉桂咀。HQx中华典藏网

當歸厚朴陳皮等,薑棗同煎痰喘舒。HQx中华典藏网

獨活散內川芎尋,羌活荊防薄荷成。HQx中华典藏网

生地黃兼細辛使,煎來漱咽治牙齦。HQx中华典藏网

皂角升麻湯白芷,防風川芎白附子。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羌活與黃芩,風熱牙疼皆可使。HQx中华典藏网

洗心散用麻大黃,白朮當歸芍藥涼。HQx中华典藏网

荊芥穗同甘草等,薄荷加上水煎湯。HQx中华典藏网

涼隔連翹梔子仁,大黃甘草朴硝芩。HQx中华典藏网

竹葉薄荷加蜜煮,諸般積熱效如神。HQx中华典藏网

清心蓮子飲黃芩,甘草車前白茯苓。HQx中华典藏网

麥門地骨參耆使,下虛上盛治諸淋。HQx中华典藏网

茯苓補心前胡參,紫蘇半夏當歸身。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陳皮川芎芍,地黃熟用棗姜親。HQx中华典藏网

延胡索散蓬莪朮,當歸酒浸共三稜。HQx中华典藏网

月水不調紅花使,更兼童便酒煎行。HQx中华典藏网

八珍湯最順陰陽,滋榮養血此為良。HQx中华典藏网

四物湯同四君子,一枚棗子伴生薑。HQx中华典藏网

四物成氣加朴硝,此為玉燭散名標。HQx中华典藏网

涼膈添歸同四物,名為三和散同條。HQx中华典藏网

三分散用小柴胡,四物四非子同咀。HQx中华典藏网

產後傷寒並痢者,依方取效似神扶。HQx中华典藏网

雙和散桂甘草芍,黃耆參歸熟地黃。HQx中华典藏网

薑棗煎來補氣血,虛勞少力也堪嘗。HQx中华典藏网

升陽益胃參朮耆,黃連夏茯草陳皮。HQx中华典藏网

澤瀉防風羌獨活,柴胡白芍也堪題。HQx中华典藏网

調中益氣桔升麻,甘草柴胡蒼朮加。HQx中华典藏网

黃耆木香參八味,從前選用也堪誇。HQx中华典藏网

炙甘草湯參阿膠,麥門生薑大棗饒。HQx中华典藏网

生地黃麻子仁桂,入些酒煮治虛勞。HQx中华典藏网

升陽補氣湯升麻,澤瀉防風白芍誇。HQx中华典藏网

厚朴柴胡羌獨活,甘草地黃生用佳。HQx中华典藏网

紺珠正氣天香湯,天台烏藥與乾薑。HQx中华典藏网

香附陳皮紫蘇葉,婦入得此是奇方。HQx中华典藏网

桂核桃仁生地黃,芍藥甘草半夏良。HQx中华典藏网

經脈不通繞臍痛,煎加薑棗莫商量。HQx中华典藏网

益胃散薑黃澤瀉,乾薑砂仁益智仁。HQx中华典藏网

白蔻黃耆參厚朴,陳皮通用十分靈。HQx中华典藏网

加減惺惺散術湯,荊防芎芷細辛羌。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當歸天花粉,赤芍薄荷桔梗良。HQx中华典藏网

益胃升陽當歸身,參朮芩耆曲炒陳。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升麻柴胡使,秋間服者去黃芩。HQx中华典藏网

上加芍藥,治婦人經候不調,或血脫後脈弱,食少,水泄,一日二三行作痛。HQx中华典藏网

訂補得效諸方歌HQx中华典藏网

九味羌活湯防風,黃芩白芷與川芎。HQx中华典藏网

乾葛生地細辛草,煎法還加薑棗蔥。HQx中华典藏网

大羌活湯即九味,已獨知連術相助。HQx中华典藏网

一十四般白水煎,兩感風寒須此治。HQx中华典藏网

小青龍湯治喘嗽,薑桂麻黃細辛湊。HQx中华典藏网

半夏五味芍藥甘,心胸水氣自然透。HQx中华典藏网

資壽解語附子風,天麻酸棗桂羊充。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羌活次第入,竹瀝多湊亦收功。HQx中华典藏网

大秦艽湯羌獨活。芎芷甘辛兩地黃。HQx中华典藏网

歸芍芩苓防白朮,石膏十六味平良。HQx中华典藏网

羌活愈風草參耆,防風蔓細枳艽皮。HQx中华典藏网

麻菊薄荷枸獨芷,芎歸杜仲柴前知。HQx中华典藏网

生熟地黃半樸桂,芩苓芍術杞膏依。HQx中华典藏网

萬寶回春湯甚奇,甘麻芩杞杏仁依。HQx中华典藏网

生地熟地芎歸芍,黑附香附沉半皮。HQx中华典藏网

茯神參朮防風桂,烏藥川烏薑黃耆。HQx中华典藏网

三五七散出茱萸,姜附細辛防茯咀。HQx中华典藏网

每取二錢溫酒下,風寒入腦致陽虛。HQx中华典藏网

山茱萸散甘菊花,人參山藥茯苓遮。HQx中华典藏网

川芎六味各五錢。洽眩暈轉實堪誇。HQx中华典藏网

羌活散麻藁升耆,黃柏芩連與芎歸。HQx中华典藏网

細蔓紅花蒼朮半,尖頂項痛即時移。HQx中华典藏网

升麻胃風葛芷蒼,柴藁蔓歸草蔻羌。HQx中华典藏网

甘柏麻黃薑棗煮,能消面腫與牙眶。HQx中华典藏网

加味羌活菊花散,木賊芩芎荊芥草。HQx中华典藏网

薄荷歸尾連防風,芍藥蔓荊草決好。HQx中华典藏网

川芎石膏散歸術,芩梔大黃寒水石。HQx中华典藏网

滑菊荊參草梗砂,防風薄荷翹煎食。HQx中华典藏网

還睛散用白蒺藜,草決木賊與山梔。HQx中华典藏网

防風蟬退青葙子,為末門冬湯下之。HQx中华典藏网

蟬花散亦還睛散,加上荊芥草花膽。HQx中华典藏网

蔓蜜芎菊各均平,茶清調下昏醫展。HQx中华典藏网

補陽八物除川芎,澤瀉陳柴防桂同。HQx中华典藏网

知母黃耆羌獨活,空心煎服奏奇功。HQx中华典藏网

犀角升麻湯白芷,防風川芎白附子。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羌活與黃芩,用熱牙疼皆可使。HQx中华典藏网

獨活散內用川芎,羌活荊防薄荷同。HQx中华典藏网

生地黃兼細辛使,煎來漱咽牙齦風。HQx中华典藏网

甘露兩地山茵陳,天麥枇杷枳殼芩。HQx中华典藏网

石甘等分煎之用,男婦咽牙客熱靈。HQx中华典藏网

通氣防風羌獨君,寞本荊芎甘五分。HQx中华典藏网

郁加升柴寒蒼柏,太陽脊強痛堪均。HQx中华典藏网

活絡湯用羌獨活,芎歸白朮甘草雜。HQx中华典藏网

姜煎一盞不拘時,風濕臂痛便除脫。HQx中华典藏网

舒經湯中薑黃用,歸草桐術切碎共。HQx中华典藏网

赤芍羌活又少些,沉香磨服治諸痛。HQx中华典藏网

五痹湯中白朮羌,薑黃防己二錢足。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一錢姜同煎,筋緩皮頑堪再續。HQx中华典藏网

三痹湯即寄生湯,黃耆續斷合成方。HQx中华典藏网

一切風痹拘攣疾,煎服為丸任意嘗。HQx中华典藏网

黃耆湯治渾身淋,蔓草桔參芍藥邏。HQx中华典藏网

臨臥水煎還滾服,大熱三分黃柏加。HQx中华典藏网

補氣湯黃耆白芍,甘草澤瀉陳皮搏。HQx中华典藏网

水煎能治皮膚麻,兼醫眼目多昏錯。HQx中华典藏网

正氣散名不換金。蒼陳樸半藿甘真。HQx中华典藏网

汗多去蒼加白朮,份濕須加白茯苓。HQx中华典藏网

神朮散用五兩蒼,芎芷細辛藁本羌。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六件各一兩,風寒泄痢總相當。HQx中华典藏网

人參清肺飲烏梅,知母地骨桑皮培。HQx中华典藏网

阿杏桔梗甘瞿粟,加蜜澄清效若追。HQx中华典藏网

二陳湯內有陳皮,白茯苓兼甘草齊。HQx中华典藏网

半夏還將白水泡,久年痰嗽用皆宜。HQx中华典藏网

洗肺散用天麥門,半夏黃芩與杏仁。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五味姜煎服,咳嗽痰升效最靈。HQx中华典藏网

貝母散中桑白皮,款冬花與杏仁知。HQx中华典藏网

五味甘草姜煎熟,火嗽日久服無時。HQx中华典藏网

款冬花散知母先,桑葉麻黃阿膠黏。HQx中华典藏网

杏仁貝母並半夏,甘草㕮咀入姜煎。HQx中华典藏网

木瓜湯用吳茱萸,茴香甘草蘇鹽扶。HQx中华典藏网

再研生蒜塗腳底,不慮昏危人腹俞。HQx中华典藏网

蟠蔥散用玄胡索,桂姜蒼朮甘砂搏。HQx中华典藏网

梭莪青丁白茯檳,蔥煎熱服見歡樂。HQx中华典藏网

十味香茹有四君,木瓜扁豆樸相均。HQx中华典藏网

加上黃耆連最妙,和脾消暑有功勳。HQx中华典藏网

清暑益氣草參耆,麥冬五味青陳皮。HQx中华典藏网

浮瀉升麻蒼白朮,神麯葛柏與當歸。HQx中华典藏网

人參養胃術苓甘,陳半樸果藿梅堪。HQx中华典藏网

能醫外感停痰食,寒瘧尤當早服安。HQx中华典藏网

芎歸鱉甲散茯苓,芍藥半夏橘紅青。HQx中华典藏网

熱加柴胡寒草果,烏梅薑棗畏勞形。HQx中华典藏网

導滯湯歸芩連桂,大黃檳木甘草萃。HQx中华典藏网

赤加甘草白加姜,胃弱去黃加朮配。HQx中华典藏网

地黃湯中白芍藥,黃柏地偷白朮約。HQx中华典藏网

腹痛還須枳樸佳,滑石加上見安樂。HQx中华典藏网

衛生湯即六君子,加上山藥米仁子。HQx中华典藏网

澤瀉黃連各等分,虛痰火瀉方稱此。HQx中华典藏网

一清飲子赤茯苓,芎草桑皮柴胡並。HQx中华典藏网

生薑棗子煎來服,黃疸發熱效如神。HQx中华典藏网

五皮散方亦甚奇,大腹桑根固用皮。HQx中华典藏网

茯苓姜桔俱等分,能救渾身沒指危。HQx中华典藏网

赤小豆湯用豬苓,桑皮防已連翹仁。HQx中华典藏网

澤汙當歸商陸芍,熱甚再加犀角神。HQx中华典藏网

平肝飲子用防歸,枳梗川芎木桂枝。HQx中华典藏网

楝參橘芍檳甘草,腹脅妨暈嘔脹醫。HQx中华典藏网

萆薢分清飲菖蒲,茯苓甘草天台烏。HQx中华典藏网

益智仁等鹽煎服,通心氣止精濁余。HQx中华典藏网

蒼朮復煎散紅花,黃柏柴胡川升麻。HQx中华典藏网

藁本澤汙羌白朮,腦項背膝腰痛佳。HQx中华典藏网

補腎湯即四君子,加耆附陳羌木瓜。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子蘇川芎少,寒疝泄瀉用之佳。HQx中华典藏网

白蔥散即四物湯,枳樸莪梭茯桂姜。HQx中华典藏网

參楝麴櫱青茴木。蔥鹽煎治冷膀胱。HQx中华典藏网

聚香飲子乳沉丁,木檀藿香葉共成。HQx中华典藏网

胡索薑黃烏梗桂,甘草姜煎疝氣寧。HQx中华典藏网

烏附通氣四苓散,加歸芍橘香楂草。HQx中华典藏网

不問疝氣久與新,風寒暑溫氣皆掃。HQx中华典藏网

檳蘇散內香蘇多,甘陳檳瓜一半和。HQx中华典藏网

薑蔥煎服治腳氣,風濕疏通效莫過。HQx中华典藏网

左經湯麻桂苓殼,柴半甘加羌防樸。HQx中华典藏网

姜芩小草杞麥冬,對症加減旋斟酌。HQx中华典藏网

大腹皮散宣木瓜,蘇葉子同蘿蔔佳。HQx中华典藏网

沉香烏藥檳榔桔,枳殼桑皮荊芥花。HQx中华典藏网

烏藥平氣茯神甘,參朮芎歸木芷含。HQx中华典藏网

五味蘇子皆等分,姜煎腳氣悉皆堪。HQx中华典藏网

當歸拈痛羌茵陳,草芩升葛苦參人。HQx中华典藏网

蒼白朮防豬澤瀉,茯苓知母去查塵。HQx中华典藏网

活燥潤血生津飲,天麥門冬五味井。HQx中华典藏网

瓜仁麻子草當歸,地黃生熱天花引。HQx中华典藏网

錢氏白朮散參苓,甘草葛根五味寧。HQx中华典藏网

藿香木香柴枳殼,中消善谷十分靈。HQx中华典藏网

滋陰降火古方稀,四物湯中加柏知。HQx中华典藏网

甘草陳皮並白朮,天麥門冬遠志依。HQx中华典藏网

人中白散生甘草,青黛黃柏如金寶。HQx中华典藏网

為末童便調二錢,丹溪治火方真巧。HQx中华典藏网

枳殼煮散防風芎,乾葛細辛甘梗充。HQx中华典藏网

姜煎一盞空心服,脅疼氣痛盡能攻。HQx中华典藏网

枇杷葉散香茹君,麥門陳皮厚朴分。HQx中华典藏网

丁瓜甘與茅根和,暑毒攻心吐血欣。HQx中华典藏网

歸脾湯歸龍眼肉,酸棗遠志參耆朮。HQx中华典藏网

茯神木香甘草姜,憂思多度真宜服。HQx中华典藏网

安胎飲內陳皮芩,歸芍人參甘草平。HQx中华典藏网

蘇葉砂仁生地人,川芎白朮任煎吞。HQx中华典藏网

達生散用蘇莖葉,大腹甘草芩術切。HQx中华典藏网

歸芍參陳黃楊腦,蔥煎宜服在九月。HQx中华典藏网

催生五積加烏附,星香膠杏酒調助。HQx中华典藏网

冬月破水後最宜,不問生死胎俱墮。HQx中华典藏网

牛膝湯治胎中死,瞿麥滑石冬葵子。HQx中华典藏网

赤小當歸與木通,水煎一服見歡喜。HQx中华典藏网

三分散用小柴胡,四物四君子同咀。HQx中华典藏网

產後傷寒並痢者,依方取效似神扶。HQx中华典藏网

三之一湯有柴胡,半夏人參一處咀。HQx中华典藏网

四物更加芩炒入,諸般產後效通神。HQx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