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作者:佚名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4《灵宝中盟经目》著录《上清高上太上道君洞真金玄八景玉箓》,为六朝符箓。本文盖其中一部分。述佩符诵经以升仙。

猜你喜欢的书

岭海舆图

岭海舆图

区域地图。明姚虞撰。一卷。虞字泽山,福建莆田人。嘉靖进士,曾官知府。是书为其官监察御史,巡按广东所作。以图为纲,附序、纪。首岭海舆地全图(即省图),次南雄、惠州、潮州、肇庆、高州、廉州、雷州、琼州等十府图,经以南夷,共十二图。每图皆有序与纪。记述全省与八州政区建置沿革,山川要隘险塞,及所领州、县户口、田粮课税,官兵马匹等额数。 南夷图,共标三十一国和地区。序纪通贡者在前,有安南、占城、满刺加、三佛齐、浡泥、锡兰、苏门答腊等十国,并详载其通贡时间和贡物种类。后附通市者大坭、急兰丹二国,来中国贸易时间及交易物品。极重海防,凡隘塞关津,必详标于图,不能尽载者,则详于序。内容略古详今,略山川详扼塞,略职官,详兵马钱粮,略文事而重武备。于志乘中,别为体例。叙事简赅,条理分明,为明代广东所遗重要地理图书。对研究该地历史、经济、军事海防及与南洋各国交往均有重要意义。有《四库全书》本, 《守山阁丛书》本。

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

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

《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撰人不详。内容文字与《洞玄灵宝道要经》类同,盖系隋唐间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此经乃元始天尊告诫三真孝王(又号至孝真王),以宣扬孝道为宗旨。内称「孝道至大,与元并生,治于三光,照耀幽夜」。修持孝道者,可离生死、暗障、饥寒等怖畏,即身成道,升入无形;而不守孝道,则沦下地狱,轮回不已,永无出期。又称下世明王以孝治天下,可使家国太平,八表归一。乃至于百病不生,众毒不害,草木不枯,风雨以时。田蚕丰收,诸瑞呈祥。

惊梦啼

惊梦啼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全称《新镌绣像惊梦啼》,六回。目次页题“天花主人编次”,首有序,署“竹溪啸隐题于白隄之草堂”。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作品写明末事,称之为前朝,当系清初人。序中云: “惊梦啼一说,其名久已脍炙吴门,乙卯秋, 其集始成,因嘱余为之序。”此乙卯当指康熙十四年(1675)。故事盛传于苏州,序写于杭州,可推断作者为江浙人。书流传不广,仅在乙卯序刊本。书叙明末嘉兴与县员外任三畏,年逾半百而无子,其妇妒,不敢纳妾。一日趁大妇醉,与丫环春桃有染。后被大妇知,怒将春桃卖与做豆腐的利大郎为妻。六月后,春桃生一子,盖三畏之子也。利大郎母子欲溺婴儿,赖春桃百般遮掩,幸得存焉,取名天寄。有金山寺和尚无相者,云游募化,三年积资千金,欲蓄发还俗。一日来到嘉兴,偶遇春桃,勾搭成奸,并相约潜逃。春桃朦胧之中,做得一梦。梦中无相已成百万富翁,春桃被厌弃,两人争吵之中,无相竞“把春桃揪翻在地,望心窝一刀刺入,春桃大哭道:‘负心贼我死也’。只这声啼哭,早惊醒了利大朗。利大朗见春桃梦中啼哭,知是作了恶梦,……春桃醒转,喉中尚是哭声,却一身冷汗如雨,半晌说不出话来。“《惊梦啼》者,其名由此而来也。春桃醒悟,与其夫利大朗巧计赶走无相,并得了无相的千金之资。两月后,无相探知原委,诉诸县衙。春桃当堂揭露无相,而春楼夫妇终无罪开释。其子天寄,后亦终归任氏。

右台仙馆笔记

右台仙馆笔记

笔记。清人俞樾(1821—1907)撰。十六卷。 樾有《春在堂全书》已著录。是书为著者六十岁时所作。时夫人新逝,作者于其墓右筑屋三间以居,名之曰“右台仙馆”。仿《搜神记》、《述异记》笔法,集一时见闻成是书。六百余篇,约二十六万八千字。内容虽未脱狐鬼之谈,然较之他书,人事渐多。多取材市井传闻,表现了城市生活的诸方面。有些作品直斥时弊, 如卷一《刑阿金》、《王惠芳》反映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残害。卷四的《土四街》揭露恶霸鱼肉乡里的罪行,令人发指。卷十六《李信》考证了李信的真实家世,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清末志怪小说中较好的一部。有宣统二年(1910)朝记书社石印本,光绪九年(1883)刻本,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铅印本等。

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记述中国宋辽金元史编年体著作。毕沅编著。初刻仅为103卷,后有桐乡冯集梧补刻,始全部刊印行世。同治年间苏州书局出版重刻本。继有世界书局出版缩印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重印。1957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本。毕沅在史学家邵晋涵、章学诚等人协助下,积20年之功,著成本书。另著有《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书20余种。本书220卷,其中分宋纪182卷,元纪38卷,共360万字。书中记事上与《资治通鉴》相衔接,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七月止,凡400余年。用编年体例有条理地记述了宋元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主要史实,基本上较全面地描绘出了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历史轮廓。叙事详而不芜,文字干净利落。采摭史料甚富,除以宋、辽、金、元4史为主要根据外,另参考了各种史籍、文集上百余种,于辽、金及宋末之事增补甚多。在体例上,本书仿照《资治通鉴》之例,正文之下分注考异,以简炼的文字对史事虚实和史料真伪作分析辨正,探明原委,便于检阅。缺点在于对北宋部分编辑较好,元代部分则较简略。叙事又多取旧史原文,缺乏剪裁,考异亦不够精详,因而讹误、遗漏等问题仍较多。但较以前诸家同类著作,实为后来居上之作,是学习宋辽金元史的一部基础书籍。

注肇论疏

注肇论疏

注肇论疏,六卷,宋遵式述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