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乳證門j3n中华典藏网

乳汁不行 一j3n中华典藏网

產婦乳汁,乃血液所化,稟乎太陰之氣,故其色白。其不行者,或因去血過多,則氣虛血弱,無可流通;或瘀血停留,則氣壅血滯,必脹而且痛。隨證施治,可使必已。既行之後,飲食最宜甘淡。蓋乳由氣血所化,而氣血必藉水穀長養,倘恣嗜無忌,則乳性隨之而變,以此哺兒,必致多病。有一兒昏睡,竟日不醒,舉家驚惶求醫投藥罔效。一高醫診之曰:此兒中酒得母乳,母曾痛飲乎?詢之果然。停藥而醒。可見其利害相關明矣。j3n中华典藏网

若氣血虛者,加味四物湯或當歸補血加蔥白湯。氣脈壅滯者,湧泉散、漏蘆散。j3n中华典藏网

加味四物湯 本門一j3n中华典藏网

當歸補血加蔥白湯 本門二j3n中华典藏网

湧泉散 本門三j3n中华典藏网

漏蘆散 本門四j3n中华典藏网

乳汁自湧 二j3n中华典藏网

產後乳汁自出者,有胃氣虛弱,不能斂攝津液者,宜補胃氣以斂之;有氣血大虛,以致氣不衛外,血不榮里,而為妄泄者,宜調補榮衛以止之。若產婦勞役太過,乳汁湧下者,此陽氣虛而厥也。未產乳汁自出,謂之乳泣,生子多不育。j3n中华典藏网

若胃氣虛者,四君子湯加黃耆。氣血大虛者,十全大補湯倍參、耆。勞役太過,陽氣虛而厥者,獨參湯。若食少乳多,欲回其乳者,兔懷散。若無兒食乳,欲斷者,麥芽煎。j3n中华典藏网

四君子湯 見產後門十三j3n中华典藏网

十全大補湯 見月經門二四j3n中华典藏网

獨參湯 見產後門四j3n中华典藏网

兔懷散 本門五j3n中华典藏网

麥芽煎 本門六j3n中华典藏网

乳癰 三j3n中华典藏网

婦人乳房屬陽明,乳頭屬厥陰。若忽然紅腫,堅硬疼痛,憎寒壯熱,此欲成乳癰也。宜急治之,當疏肝清熱,兼以養血敗毒,則腫硬自消。否則必血滯不舒,加以乳汁壅積,則潰而成膿矣。j3n中华典藏网

若初起或已成癰者,消毒飲加減主之。潰後氣血虛弱者,人參養榮湯。膿清不斂者,惟十全大補湯為最。j3n中华典藏网

消毒飲 本門七j3n中华典藏网

人參養榮湯 見月經門二二j3n中华典藏网

十全大補湯 見月經門二四j3n中华典藏网

吹乳 四j3n中华典藏网

吹乳者,因乳兒之時,被兒口氣所吹,以致乳管不通,蓄積在內,遂成結核,腫硬脹痛。當早為消除,否則,久必成癰,潰腐流膿,則難治矣。j3n中华典藏网

若初起之際,須忍痛揉散為妙。方宜瓜蔞散主之。服後不散者,立效散。外用天南星散敷之,又宜以蔥熨法熨之。j3n中华典藏网

瓜蔞散 本門八j3n中华典藏网

立效散 本門九j3n中华典藏网

天南星散 本門十j3n中华典藏网

蔥熨法 本門十一j3n中华典藏网

乳岩 五j3n中华典藏网

乳岩之證,初起結核,如圍棋子大,不痛不癢,五七年後,或十餘年,從內潰破,嵌空玲瓏,洞竅深陷,有如山岩,故名乳岩。皆由抑鬱不舒,或性急多怒,傷損肝脾所致。宜速開鬱解怒,戒七情,遠葷味。始望有濟矣。j3n中华典藏网

若結核初起者,十六味流氣飲,外以木香、生地搗餅熱器熨之,又以青皮甘草飲不時飲之。若潰後久不愈者,惟宜培補氣血,如十全、八珍、歸脾等湯,選而用之。j3n中华典藏网

十六味流氣飲 本門十二j3n中华典藏网

木香生地餅 本門十三j3n中华典藏网

青皮甘草飲 本門十四j3n中华典藏网

妬乳乳懸 六j3n中华典藏网

乳頭生瘡,謂之妬乳。若兩乳細長,下垂過腹者,謂之乳懸。乃瘀血上攻所致。此證惟產後始有,不概見也。j3n中华典藏网

若乳頭主瘡者,宜鹿角散敷之,內服連翹散。兩乳細垂者,宜芎歸湯不時飲之,以其餘藥薰鼻,則瘀散乳即上升。如不上者,以萆麻仁搗,貼頂心,收急去之。j3n中华典藏网

鹿角散 本門十五j3n中华典藏网

連翹散 本門十六j3n中华典藏网

芎歸湯 見產後門五j3n中华典藏网

乳證門匯方j3n中华典藏网

加味四物湯 一j3n中华典藏网

熟地 當歸 白芍 川芎 花粉 王不留行 木通。j3n中华典藏网

上用豬蹄熬湯煎服。外以蔥白煎湯,時時淋洗乳房,以通其氣。j3n中华典藏网

當歸補血加蔥白湯 二j3n中华典藏网

當歸(四錢) 黃耆(一兩) 蔥白(五寸)。j3n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或加白芷四五錢豬蹄湯煎服,酒水煎亦效。j3n中华典藏网

湧泉散 三j3n中华典藏网

白丁香 王不留行 天花粉 漏蘆 殭蠶(各等分)。j3n中华典藏网

上豬蹄湯煎服。j3n中华典藏网

漏蘆散 四j3n中华典藏网

漏蘆(一兩半) 蛇退(十條,炙) 瓜蔞(十枚,急火煅存性,一方用恨十個切片炒)。j3n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仍食豬蹄羹以助之。j3n中华典藏网

免懷散 五j3n中华典藏网

紅花 赤芍 歸尾 牛膝。j3n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j3n中华典藏网

麥芽煎 六j3n中华典藏网

麥芽三兩。j3n中华典藏网

水煎,作茶飲。j3n中华典藏网

消毒飲 七j3n中华典藏网

青皮 白芷 當歸 柴胡 浙貝母 殭蠶 天花粉 金銀花 甘草節(各等分)。j3n中华典藏网

水煎服。j3n中华典藏网

瓜蔞散 八j3n中华典藏网

瓜蔞(一園) 乳香 沒藥 當歸 甘草(各等分)。j3n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酒煎服。j3n中华典藏网

立效散 九j3n中华典藏网

即前瓜蔞散加皂刺也。煎服同。j3n中华典藏网

天南星散 十j3n中华典藏网

南星 半夏 殭蠶 白芷 皂刺 草烏(各等分)。j3n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用蔥汁合蜜調敷。j3n中华典藏网

蔥熨法 十一j3n中华典藏网

用連根蔥一大把,搗爛成餅,一指厚,攤乳上,用瓦罐盛灰,覆蔥上,須臾汗出即愈。j3n中华典藏网

十六味流氣飲 十二j3n中华典藏网

當歸 白芍 人參 黃耆(各二錢) 川芎 防風 蘇葉 白芷 枳殼 桔梗(各一錢) 甘草 檳榔(各五分) 烏藥 厚朴 官桂 本通(各八分)。j3n中华典藏网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服。j3n中华典藏网

木香生地餅 十三j3n中华典藏网

木香(二錢) 生地(四錢)。j3n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搗成餅,置患所,以熱湯器熨之。j3n中华典藏网

青皮甘草飲 十四j3n中华典藏网

青皮 甘草(各一錢)。j3n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煎濃,薑湯調眼。j3n中华典藏网

鹿角散 十五j3n中华典藏网

鹿角 甘草(各等分)。j3n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雞子黃調銅器內,炙敷之。j3n中华典藏网

連翹散 十六j3n中华典藏网

連翹 防風 元參(各二錢) 白斂 芒硝 大黃 射干(各一錢) 白芍(一錢) 升麻(五分) 甘草(五分) 杏仁(二十粒)。j3n中华典藏网

上銼,姜水煎服。j3n中华典藏网

前陰門j3n中华典藏网

陰腫 一j3n中华典藏网

婦人子戶腫脹墜痛,及兩抝疼痛者,謂之𤵄痃。乃肝心二經火盛,濕熱下注,或中氣素虛,下陷重墜,以致憎寒壯熱,小便澀滯,或腹內急痛,或小腹痞悶。法當瀉肝熱,養肝血,升補中氣,治無餘矣。j3n中华典藏网

若兩抝小腹腫痛者,肝經濕熱壅滯也,龍膽瀉肝湯。玉門腫脹者,肝火盛而血虛也,加味逍遙散,或龍膽瀉肝湯加木香。倘投以散血攻毒之劑,則誤甚矣。若中氣素虛,下陷重墜者,補中益氣湯。外俱宜用騰洗之法,則腫消而痛自定。j3n中华典藏网

龍膽瀉肝湯 本門一j3n中华典藏网

加味逍遙散 見月經門十j3n中华典藏网

補中益氣湯 見月經門四八j3n中华典藏网

薰洗法 本門二j3n中华典藏网

騰熨法 本門三j3n中华典藏网

陰痛 二j3n中华典藏网

婦人陰中作痛,名小戶嫁痛,痛極往往手足不能伸舒。由鬱熱傷損肝脾,濕熱下注所致也。治此者宜內服加味逍遙散,外以四物湯料合乳香搗餅,納陰中,其痛即定。j3n中华典藏网

加味逍遙散 見月經門十j3n中华典藏网

四物乳香敷法 本門四j3n中华典藏网

陰癢 三j3n中华典藏网

婦人陰癢,由鬱怒傷肝,結滯不散,濕熱蓄起,因而生蟲,甚則陰內癢痛,不時出水,肢體倦怠,小水淋漓。法當養血清肝,則癢痛可消矣。j3n中华典藏网

若治此者,宜加味逍遙散,甚則龍膽瀉肝湯。外以桃仁雄黃膏納陰中,其蟲一聞肝腥,皆鑽於肝內吮食,將肝提出,此去蟲之法也。蟲去其病即愈。j3n中华典藏网

加味逍遙散 見月經門十j3n中华典藏网

龍膽瀉肝湯 本門一j3n中华典藏网

桃仁雄黃膏 本門五j3n中华典藏网

陰挺 四j3n中华典藏网

婦人陰中突出一物如蛇頭,或如菌如雞冠者,名曰陰挺,即古之癲疝類也。或因胞絡損傷,或分娩用力太過,或氣虛下陷,或濕熱下注,但此證有熱虛之辨,不可不析。其形腫痛,小便赤數者,為熱、為濕;其形重墜小便清長者,為氣虛下陷也。j3n中华典藏网

若屬濕熱者,龍膽瀉肝湯,或加味逍遙散。屬氣虛下陷者,補中益氣湯加青皮、山梔。外俱宜用蛇床洗法,洗後以黎蘆敷法敷之,無不愈者。j3n中华典藏网

龍膽瀉肝湯 本門一j3n中华典藏网

加味逍遙散 見月經門十j3n中华典藏网

補中益氣湯 見月經門四八j3n中华典藏网

蛇床洗法 本門六j3n中华典藏网

藜蘆敷法 本門七j3n中华典藏网

陰滄 五j3n中华典藏网

婦人陰滄.名曰䘌。由七情鬱火,傷損肝脾,氣血凝滯,濕熱下注,久而蟲生,蟲蝕成滄,膿水淋漓,時疼時癢,有若蟲行,少腹脹悶,溺赤頻數,食少體倦,內熱哺熱,經候不調,赤白帶下,種種證見,須洋而治也。j3n中华典藏网

若腫痛者,加味四物湯。潰爛出水而痛者,加味逍遙散。重墜者,補中益氣湯。j3n中华典藏网

加味四物湯 本門八j3n中华典藏网

加味逍遙散 見月經門十j3n中华典藏网

補中益氣湯 見月經門四八j3n中华典藏网

陰痔 六j3n中华典藏网

婦人陰中有肉突出者,名曰陰痔,俗稱茄子疾也。流黃水者易治,流白水者則難愈矣。j3n中华典藏网

治此者,宜逍遙散、歸脾湯、補中益氣湯量其虛實用之。外宜烏頭薰法。j3n中华典藏网

逍遙散 見月經門九j3n中华典藏网

歸脾湯 見月經門十四j3n中华典藏网

補中益氣湯 見月經門四八j3n中华典藏网

烏頭薰法 本門九j3n中华典藏网

陰冷 七j3n中华典藏网

婦人陰冷,皆由勞傷過度,風寒乘虛,客於子臟,久之血凝氣滯,多變他證,且艱於受孕也。j3n中华典藏网

治此者,宜多服八味地黃丸,以漸圖功。外宜溫中坐藥。j3n中华典藏网

八味地黃丸 本門十j3n中华典藏网

溫中坐藥 本門十一j3n中华典藏网

陰吹 八j3n中华典藏网

婦人陰吹者,陰中時時氣出有聲,如穀道轉矢氣狀。《金匱》謂由穀氣實,胃氣下泄,用膏發煎,導病從小便而出,其法甚奧。若氣血大虛,中氣下陷者,宜十全大補湯加升麻、柴胡以升提之。j3n中华典藏网

膏發煎 本門十二j3n中华典藏网

十全大補湯 見月經門二四j3n中华典藏网

交接出血 九j3n中华典藏网

婦人每交接輒出血者,由傷損心脾二經也。宜歸脾湯中加優龍肝,或用《千金》桂心釜墨散。j3n中华典藏网

歸脾湯 見月經門十四j3n中华典藏网

桂心釜墨散 本門十三j3n中华典藏网

前陰門匯方j3n中华典藏网

龍膽瀉肝湯 一j3n中华典藏网

生地(二錢) 木通 車前子(各一錢五分) 澤瀉 黃芩(各二錢) 當歸(二錢) 黑梔仁 龍膽草 生甘草。j3n中华典藏网

上燈心一團,水煎眼。j3n中华典藏网

薰洗法 二j3n中华典藏网

防風(三錢) 大戟(一錢) 蘄艾(一團)。j3n中华典藏网

上熬湯薰洗。j3n中华典藏网

騰熨法 三j3n中华典藏网

枳實 廣皮(各等分)。j3n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炒熱騰熨之。j3n中华典藏网

四物乳香敷法 四j3n中华典藏网

四物湯(一料) 乳香(一錢)。j3n中华典藏网

上搗餅,納陰中,其痛即定。j3n中华典藏网

桃仁雄黃膏 五j3n中华典藏网

桃仁(五錢,研膏) 雄黃(三錢,末)。j3n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研勻,用雞肫肝切片,蘸藥納戶中,其蟲即鑽入肝,而癢自止。j3n中华典藏网

蛇床洗法 六j3n中华典藏网

蛇床子(五錢) 烏梅(九枚)。j3n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熬湯乘熱薰洗。j3n中华典藏网

藜蘆敷法 七j3n中华典藏网

藜蘆為末。j3n中华典藏网

上用豬脂油調敷自收。j3n中华典藏网

加味四物湯 八j3n中华典藏网

生地 當歸 白芍 川芎 柴胡 山梔(炒) 龍膽草。j3n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j3n中华典藏网

烏頭薰法 九j3n中华典藏网

烏頭。j3n中华典藏网

上用釅醋熬薰自消。j3n中华典藏网

八味地黃丸 十j3n中华典藏网

熟地(八兩,九蒸) 山藥(四兩,炒) 山萸(四兩,酒蒸去核) 白苓(三兩,乳制) 丹皮(三兩,酒焙) 澤瀉(三兩,鹽水拌炒) 附子(一兩,炮) 肉桂(一兩,去粗皮)。j3n中华典藏网

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淡鹽湯送下,忌三白。j3n中华典藏网

溫中坐藥 十一j3n中华典藏网

遠志 乾薑 吳茱萸 蛇床子(各等分)。j3n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綿里納戶內,一日二次換。j3n中华典藏网

膏發煎 十二j3n中华典藏网

婦人亂髮一團。j3n中华典藏网

上用豬膏熬化服之,小便利則愈。j3n中华典藏网

桂心釜墨散 十三j3n中华典藏网

桂心 釜底墨(各等分)。j3n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為末,酒服方寸匕。j3n中华典藏网

雜證門j3n中华典藏网

熱入血室 一j3n中华典藏网

《金匱》云: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此言邪熱未盡,值經來,乘虛入於血室之間而潛藏之,故令血結,而寒熱有時如瘧狀也。血室肝主之,肝與膽為表裡,膽因肝受邪而病寒熱,故用小柴胡湯主之也。後人更加當歸、生地、丹皮者,所以清血分之熱也。j3n中华典藏网

《金匱》云: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夜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此言熱雖入子血室,然經行不斷,則熱不留結,勿謂譫妄,遂以硝黃犯其胃氣刺傷榮血,小柴胡和解犯上二焦,但俟其熱隨血去,病必自愈。《傷寒論》曰:血自下,下者愈,此之謂也。j3n中华典藏网

《金匱》云: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六八日熱除,脈遲身涼,胸脅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又云: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者愈。此二條一言適來即斷,血結在裡,為實證;一言陽明病亦有熱入血室,但下血頭汗出為不同,故為熱入血室,亦由肝實,故均謂當刺期門也。不能刺者,以清熱行血湯治之。合四證觀之,大抵有寒熱如瘧之證,方可用小柴胡湯。否則或不藥自愈,或刺期門而清熱行血,以隨其實而瀉之。此仲景心法也,不得概以小柴胡治之也。j3n中华典藏网

小柴胡湯 本門一j3n中华典藏网

清熱行血湯 本門二j3n中华典藏网

血分水分 二j3n中华典藏网

婦人經水先閉後病腫者,乃寒濕傷於衝任,血壅經隧也,名曰血分。若先病腫而後經閉者,乃上虛不能制水,水邪氾濫,溢於皮膚也,名曰水分。血分難治,水分易愈,治者詳之。j3n中华典藏网

血分腫,乃血壅不行,流於四肢,故令浮腫,此不必治腫,但調其經,經通其腫自消,宜小調經散加紅花、丹皮、牛膝。j3n中华典藏网

水分腫,乃水飲內停,膀胱之氣化不行,水溢皮膚,故令浮腫經閉也。此但宜治水,水消腫退,其經自通,宜用茯苓導水湯,或照方水泛為丸服亦可。j3n中华典藏网

小調經散 見產後門二五j3n中华典藏网

茯苓導水湯 見胎前門十四j3n中华典藏网

夢與鬼交 三j3n中华典藏网

《經》曰: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婦人七情內傷,虧損心脾,意欲不遂,神無所護,以致魂魄不寧,隨神出入,故夜夢鬼交,晝則獨悲獨笑,宛有對忤,實自身神魂為病,非真有鬼邪干侵,而後若是也。當以養血安神為主,則鬼邪不驅而消滅矣。宜用歸脾湯調辰砂、琥珀末服之,則志定神清,魂魄寧而無邪夢矣。j3n中华典藏网

歸脾湯 見月經門十四j3n中华典藏网

炙臠 四j3n中华典藏网

《千金方》云: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即所謂咽中如有炙臠也。俗名梅核氣。蓋因內傷七情,外傷寒冷所致。惟《金匱》半夏厚朴湯為治此之神劑。j3n中华典藏网

半夏厚朴湯 本門三j3n中华典藏网

血風瘡 五j3n中华典藏网

婦人血風瘡證,遍身起㾦㿔,如丹毒狀,或癢或痛,搔之則成瘡,由風濕血燥所致。法當養血。蓋血和風滅而燥為潤矣。j3n中华典藏网

初起者宜加味逍遙散更加主地、黃連。如瘡結痂而愈,復起白屑,肌膚強硬者,乃血少不潤也,養榮湯主之。j3n中华典藏网

加味逍遙散 見月經門十j3n中华典藏网

人參養榮湯 見月經門二二j3n中华典藏网

臁瘡 六j3n中华典藏网

婦人憂思郁慈,傷損肝脾,或飲食不調,損其胃氣,則濕熱下注,更被寒濕外侵,則必兩臁生瘡。外臁屬足三陽經,其治易;內臁屬足三陰經,每多難痊。不可不知。j3n中华典藏网

初起紅腫者,人參敗毒散。潰後腫水淋漓者;補中益氣湯,哺熱者,真陰虧虛也,六味地黃丸。食少體倦,畏寒喜暖者,真陽不足也,八味地黃丸。j3n中华典藏网

人參敗毒散 見產後門四四j3n中华典藏网

補中益氣湯 見月經門四八j3n中华典藏网

六味地黃丸 見月經門二五j3n中华典藏网

八味地黃丸 見前陰門十j3n中华典藏网

足跟痛 七j3n中华典藏网

足跟乃督脈發源之地,足少陰腎經徑過之所。若縱欲不禁,崩漏亡血,虧損三陰,虛熱內起,以致足跟疼痛者,當以填補真陰為主,不得妄清其熱也。治此者,宜大劑六味地黃湯峻補真水。若痛久不愈,腫潰流膿者,宜八珍湯之類,大補其氣血,乃克有濟也。j3n中华典藏网

六味地黃湯 見月經門十五j3n中华典藏网

八珍湯 見月經門二三j3n中华典藏网

雜證門匯方j3n中华典藏网

小柴胡湯 一j3n中华典藏网

柴胡(三錢) 黃芩(二錢) 半夏(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 人參(一錢) 生薑(三片) 大棗(一枚)。j3n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依本方加生地、當歸、丹皮尤妙。j3n中华典藏网

清熱行血湯 二j3n中华典藏网

桃仁(一錢) 紅花(一錢) 丹皮 五靈脂 生地(各二錢) 甘草(五分) 穿山甲 赤芍(各一錢)。j3n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服。j3n中华典藏网

半夏厚朴湯 三j3n中华典藏网

半夏 厚朴 蘇葉 茯苓(各二錢)。j3n中华典藏网

上生薑煎眼。j3n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