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

作者:佚名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

道家气功著作。一作《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简称《服内元气诀》。作者及写作年代不详,一卷。《通志·艺文略》道家吐纳类著录五代时烟萝子《服内元气诀》一卷,不知是否本书。书首序文与《嵩山太无先生气经》之《序》大体相同。正文包括进取、淘气、调气、咽气、行气、练气、委气、闭气、布气、六气、调气液、食饮调护、休粮、守真、服气胎息等十五种诀法,内容亦与《嵩山太无先生气经》第二诀至第十七诀基本相同,其间仅个别字句、段落有所出入。如本书的《咽气诀第四》末段与《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上《咽气诀》的末段不同;本书的《食饮调护诀第十二》,在《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则分为《饮食诀》和《调护诀》; 本书的《守真诀第十四》,仅为《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上《慎真诀》的前半部分;本书的《服气胎息诀第十五》,首句见于《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上《慎真诀》,以下两段较《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下《修存诀》 的前半部分稍简,末段则为 《嵩山太无先生气经》所无。《嵩山太无先生气经》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称《太无先生气经》,二书谁先谁后,尚待考证。 载 《道藏》 第五百七十册。

猜你喜欢的书

黄华集

黄华集

金代诗文别集。8卷。王庭筠撰。王庭筠喜爱黄华山景物,居于此地10年之久,自号“黄华山主”。据《金史》本传,他有文集40卷,但原本久佚。近人金毓黻辑录王庭筠佚文,重新编次为《黄华集》,并将其刊入《辽海丛书》之中。本集卷首有《黄华集叙目》,目录之后有金毓黻写于甲戌(1934)十月的识语。卷1为文6篇,卷2为诗(包括断句4则),卷3为词,卷4为家集(收有王遵古、王万庆的诗文8篇),卷5为记事,收录有王庭筠及其祖父、父子等亲属的传记资料,卷6为题识,卷7为杂记,卷8为年谱。书后附有亡佚诗文篇目、引用书目。本集虽为8卷,但仅卷1—3为王庭筠作品,其余5卷均为附录。本集是现在传世的王庭筠诗文及有关研究资料的汇辑,内容颇为丰富完备。卷8的王庭筠年谱是金毓黻所撰,系年精确,考辨详明,比如元好问《中州集》说王庭筠享年47岁,《金史》从之;但元好问在《王黄华墓碑》中又说享年为52岁。对此,金氏取52岁之说,并就两说作了考证。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现代关于中国政治思想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规律的著作。萧公权著。194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再版。本书分上、下两册,共70万字,5篇24章。第5篇原稿丢失,只存其目。再版时又增印《中国政治思想史参考资料绪论》,增编《引用书目》和《索引》。精彩之处略有:1.上自有文献可征的晚周,下迄辛亥革命,对2500多年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作了极有系统的叙述和分析,并有通贯全局的认识。2.论及古代学者60余人,皆就其原著取精用宏,以政治学观点分类引证,叙议得体,注释详明。3.从整体上看,全书是在一演进的历史间架上发展,自创造时期,而因袭时期,而转变时期,而成熟时期,即用历史主义的方法,从各个时期去了解政治思想历史的发展。4.对异说的批驳及新见的提出甚为可观。如在对孔、墨的研究中,得出了“墨子乃一平民化之孔子,墨学乃平民化之孔学”的结论。5.在增印的《绪论》中,对中国和西洋的政治思想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中国政治思想“重实际而不尚玄理”,“多因袭,少创造”的重要观点。本书出版几十年来,重印再版多次,中外学子争相购阅引用,被奉为研究政治思想史的经典巨著。美国汉学家牟复礼(Fredericr Mote)穷十余年之力翻译此书,由普林斯顿大学印行,被购买一空。其影响历久不衰,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

食疗烹饪专著。二卷。宋·林洪著。撰年不详。本书以笔记形式撰写,书中列一百零四种馔之品,多数由作者亲自品尝和体验过,故颇有心得。本书与宋以前的食疗著作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过去的食方大部分以食配药,食药相混,本书则以食为主,重视食物的养生和治疗作用,多数由作者亲自品尝和经验过。种类有菜肴、羹、煎、粥、饭、馄饨、面、糕饼点心等,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制作简单,食用方便。既可防病疗疾,又能健体强身。本书重视食物的治疗作用,这与宋以前的食疗著作相比有明显不同。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长篇小说。萧红著。初 载于1940年9月至12月香港《星岛日报》副刊《星座》。1941年5月上海杂志图书公司(重庆)初版。列为范泉主编的《环星文学丛书》第一集。它是作者的代表作。小说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写了二十年代的北疆呼兰小城的风土人情和自己的童年生活。挖掘了我国农村在封建统治下的社会弊病,反映了他们在悲凉生活中寂寞而自慰的心情,展示出一幕幕悲剧性的生活图景:令人窒息的东二道街的大泥坑;胡家婆为“规矩出好人”而疯狂毒打童养媳;有二伯为同宗族人卖命而最后无一安身之处,充满怨恨而又无力反抗; “黑忽忽、笑呵呵”天真无邪的小团圆媳妇的惨死;冯磨倌和王姑娘在非人条件下的艰辛生活,以及小城的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会。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情节、故事和人物。是散文式的结构布局, 完全以“我”的视觉来摄取人生的色相,借“我”的内心感受来透视作家对生活对事件的评价。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产生了使写实著称的小说家都感到“诱人”、“眩目”的魅力,标志着作者艺术风格的成熟。正如茅盾所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呼兰河传》序)

从公录

从公录

清戴肇辰撰。一卷。戴肇辰,江苏丹徒人,咸丰末年任登州(今蓬莱)知府。是书即系集其1861年(咸丰十一年)秋登州知府任内守城御捻的有关公牍而成。包括“筹办郡城防堵”、“南捻窜入蓬莱边境经团勇击退”、“大股南捻窜逼郡城布置防剿情形”、“连日防剿捻匪及派兵勇出城剿办情形”,“登属一律肃清郡城酌撤募勇仍严密防守“等给山东巡抚谭廷襄的禀文多件,及“劝捐掩埋胔骼告示”一件。记载了当年捻军由莒州(今莒县)、平度、掖县(今莱州)攻入黄县(今龙口),直逼登州府城与官军相持及复由莱阳、海阳,经胶州、即墨退回的大致经过,所载史实与《东牟守城纪略》相符,详略互补。为研究捻军首入登州府地区的规模及其斗争、活动范围等情况,提供了较详尽的原始材料。有同治九年(1870年)刊本行世。后收入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捻军》(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年出版)第3册。

准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

准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

密教著述。元末明初夏道人集。一卷。属密教忏仪课诵类著述,说准提忏仪课诵行法。据准提经咒仪轨结合忏仪法编成。主要包括护身入坛、归命、忏悔三部分,而以归命部分为核心。所据准提经咒与唐代诸译不同,与法贤译本接近。卷首有项谦、谭贞默、道盛三人于清顺治年间所作序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