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凌沧草
诗文集,明王应斗撰,该集子题材丰富多样,涵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如描绘了明朝末年战乱频仍下百姓的流离失所、社会的动荡不安,也有对政治腐败的批判;还饱含个人情感的抒发,既有对故乡山水的深情眷恋,借景抒情之作展现出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向往,也有对人生坎坷遭遇的感慨,在仕途不顺、历经磨难后发出的无奈与愤懑之叹,还有对亲友的思念牵挂等细腻情感;同时不乏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品评,以史为鉴,表达对历史的独特见解与思考,展现了作者的才学与思想深度,艺术风格上兼具慷慨激昂和清新自然之姿,语言简洁明快且用典精当,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徐孝穆集笺注
六卷。南朝陈徐陵 (507—583)撰。清吴兆宜 (约1672前后在世)笺注。徐陵字孝穆,东海郯 (今山东郯城)人,徐摛子。八岁能文,十三岁通老庄,其诗文与庾信齐名,号 “徐庾体”。入陈,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据《陈书·徐陵传》:“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指广泛流传于南、北朝),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三十卷。”新旧 《唐书》著录有《徐陵集》三十卷,但唐代已散佚不存。北宋《崇文总目》著录《徐陵文集》二卷。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徐孝穆集》一卷,并注:“本传称其文丧乱散失,存者三十卷,今唯诗五十余篇。”《宋史·艺文志》著录《徐陵诗》一卷。此本系后人据《艺文类聚》、《文苑英华》等书所辑,有明人屠隆评点本 《徐孝穆集》十卷 (与 《庾子山集》十六卷合刊),共赋、诗一卷,文九卷。又有明人张溥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徐仆射集》二卷,卷一赋、招、策文、玺书、表、移文、檄,卷二启、书、序、碑、颂、铭、哀策文、墓志、文、乐府、诗。清人吴兆宜笺注本即用屠隆本为底本,卷次略加合并。吴兆宜曾注《玉台新咏》、《才调集》,又注 《徐孝穆集》等。唯有徐、庚二集刊版行世,其余仅抄本流传。徐集六卷中吴兆宜只完成了前五卷,后徐文炳续笺第六卷,名曰《备考》,附载吴注本六卷之末。吴注是徐集迄今惟一的注本,虽捃拾字句,不甚考订史传。然笺释词藻、亦颇足备稽考,故至今与所笺庚集并传。有《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 (据吴注原刻本校刊)。
历验再寿编
《历验再寿编》,童月轩编著的一部方书类中医著作。刊于1924年。全书载方二百余首,内容涉及临床各科及禽兽方,其组方简单,具有简、便、验的特点。 人不能无病,病欲求愈,则赖于医。医之效否,则系乎方。吾国成方浩繁,有经方、时方、单 方之别,经方时方,非个中能手莫能施用。惟历验单方,人人能知。既便于马足船唇,复裨乎寒 家贫士。且其奏效,有胜于经方时方者,此世之慈善家所以汲汲焉以刊传单方为急务也。本书 为童月轩家藏抄本,方剂简单,药无贵品,历试亲友,活人甚众。承王理堂社友惠寄,爰亟寿诸梨枣。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为授度《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之仪法。所谓「二部」,指该经中「思微定志两半图局」及「十戒要诀」两节文字。本篇收录局文、戒文,并载传授、修习之仪法。
碧云集
五代诗别集。3卷。南唐李中撰。前有孟宾于序。为孟宾于任水部郎中时作。序中称李中“缘情入妙,丽则可知,出示全编,备多奇句”。后即举五七言六言奇句数十联,并加评论,如“‘乾坤一夜雨,草木万方春’,此乃王泽所均,春风广扇”。序又称,李中自信其诗“只俦方干处士、贾岛长江。”序末言,《碧云集》收李中诗“五七言兼六言二百篇”。作序时间为“癸酉年八月五日”。癸酉为宋太祖开宝六年(973),时为南唐后主李煜后期,是《碧云集》结集之后,开雕之前。此集为李中官新淦县令时所编,此由孟宾于序及集首目录下所署李中官职可知。卷上,始于《春日作》,终于《所思六言》,97首。卷中,始于《江馆秋思》,终于《晋陵夏日》,96首。卷下,始于《邮亭早起》,终于《献中书潘舍人》,97首。共290首。与孟宾于所言200篇不同,序中或者为举其成数。全集为近体诗,五七言六言杂错编排,末标明写作时日。《碧云集》见于清代席启寓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有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洞庭席氏琴川书屋刊本;清光绪八年(1882)刊本。
吴耿尚孔四王全传
本书(一册五○面三○、○○○字)不分卷,不着撰人。据「纪载汇编」本,题签署「吴耿尚孔四王全传」,书口则为「吴耿尚孔四王合传」;著述清平西王吴三桂(并及其孙世蕃)、靖南王耿仲明(并及其子继茂、孙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并及其子之信、之孝等)及定南王孔有德(并及其女四贞、婿孙延龄)四传为一书,因称「合传」 。各传初记诸人降清经过,终详诸人或其裔戚掀起或响应三藩之变始末。书末,今再就「纪载汇编」录附文献三种:一为计六奇「金坛献案」,二为章学诚「戴重事录」,三为不着撰人「董心葵事记」。计六奇撰有「明季北略」与「南略」,分见第一四八种「明季南略」及第二七五种「明季北略」篇。所撰「金坛狱案」,叙南明永历十三年郑成功攻取南京失败后金坛(镇江属邑)人士王重、段冠、袁大受等「通海」之狱;是役被斩者四十八人、绞者一人、流徙十四人:共六十三人。章学诚,字实斋;清仓稽人,乾隆进士。邃史学,以纂修方志重于时。尝修「和州府志」,为戴重作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