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箓大斋补职说戒仪

作者:佚名
金箓大斋补职说戒仪

金箓大斋补职说戒仪属于金箓斋科仪的典籍。收于《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与《金箓大斋仪宿启仪》、《金箓大斋仪启盟仪》三仪同卷,不题撰人。从内容文辞看应出于宋代,疑即北宋杨杰、张商英等人改编删定金箓斋科仪之一。此仪用于设金箓大斋之先,分任行斋诸职官,并说上品十戒及违犯斋科威仪之处罚条例。内容为阐述金箓大斋之前的「补职说戒」仪式。按该书所述,补职说戒仪分「侍职立师宝前启白」、「高功说戒」和「众官平座宣禁戒科仪」三项:「侍职立师宝前启白」部分主要说明所补高功、都讲、监斋、侍经、侍香、侍灯执事的职责和职守。其中高功、都讲和监斋合称「三法师」,共同主持斋醮仪礼。在道教醮坛执事中,高功居于首位,一般均由德高望重的高道担任,能使天人归向、鬼神俱服。监斋法师之位仅次于高功法师,其职守是总握 *** ,监督斋醮仪式按科进行,以使从事仪式的道士严遵职守。都讲法师需通晓科仪的程式和唱赞,辅助高功,成为全班道士之首;同时,能演教弘道,沟通人神。侍经的职责是陈列、布置和收藏经卷并为诵经作好定音、调音和表仪的准备工作。侍香的职责是清洁香炉和香案,并在仪式中保持焚香不致中断。侍灯的职责是整理和清洁点灯用的器具,并在仪式中保持灯烛辉照不致中断。侍经、侍香、侍灯由参

猜你喜欢的书

周易今注今译

周易今注今译

《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被许多学者认定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本今注今译一书,由我国著名出版教育家王云五先生主编,由国学大师南怀瑾、易学大师徐芹庭为注译,出版至今深得学界赞誉,再版二十余次。全书体例为原文、今注、今译、今释依序排列,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典籍的优良读本。王先生编今注今译,所望读者能借由本书的启发,对周易全书寻言观象,而极深研精,领会周易全书之奥旨,弘扬中华文化,领略文字之美。

易纬略义

易纬略义

清张惠言撰。三卷。《张皋文笺易诠全集》本。惠言以为,《易纬》八种之中,《乾坤凿度》伪书不足论,《乾元序制记》乃宋人抄撮为之,《坤灵图》、《是类谋》、《辨终备》亡佚颇多而不可指说。唯《稽览图》、《乾凿度》、《通卦验》三书接近完整,《稽览图》讲“六日七分”,《通卦验》讲八卦晷气,乃孟喜、京房阴阳之学;《乾凿度》讲阴阳消息,统于一元,正于六位,《易》之大义存于其间,为汉初田何、杨何以来先儒所传习。辑者本于 “纬之出于圣门而不可废” 的观点,将汉代易纬《乾凿度》 《稽览图》 《通卦验》3种分类编次,略加阐述。

汇评忠义水浒传

汇评忠义水浒传

汇评忠义水浒传,正文前70回以金圣叹改评本为底本,后50回以全传本为底本。批语包含了70回本金圣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王望如评论出像水浒传,100回本容与堂李贽(叶昼)评本、芥子园李贽评本,120回全传本李贽(袁无涯)评本,104回简本余象斗评本。批语汇评参考陈曦钟等《水浒传汇评本》等书。

春秋传说例

春秋传说例

一卷。宋刘敞撰。此书与杜预《春秋释例》、陆淳《春秋纂言》相类,旨在发凡举要,阐明其《春秋传》褒贬之例,实为其《春秋传》一书之纲领。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原书凡四十九条,然无传本。今本是 《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只得二十五条,“且多零篇断句,不尽全文”。《春秋》一书之例(亦称义例》是历来治《春秋》者最为关切的热点。《公羊》、《榖梁》二传以阐发《春秋》大义为主,认为《春秋》大义主要在例中; 《左传》 以事说经,亦有所谓 “五十凡”。三传对《春秋》之例已是大不相同,而后儒之说《春秋》又例,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春秋》有例无例,是鲁史旧例或是孔子所创之例,可以说是涉及《春秋》一书性质的根本问题。此书之说例,虽是为其书而作,实则仍是说《春秋》之例。如《遇例》条云:“公与诸侯遇,志也,外遇不志也。其志者,以我有事接之也。所以谓外遇不志者,遇者小事,小事不志。”现在学者一般认为,所谓《春秋》之例,实际上是修史的一些用辞惯例,即使是这些例,《春秋》也未完全划一。因此,用例来阐明《春秋》大义,必然只能是臆度妄断。而刘氏之说例,即使不涉及所谓大义,也多臆说。如《弗不例》条云: “弗者,诡辞也; 不者,直辞也。”此书于宋哲宗时被旨刊行,现存有宋嘉定九年汪纲刻于新安本、宋邵氏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汪刻丛书本、聚珍本、闽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见如元谧禅师语录

见如元谧禅师语录

见如元谧禅师语录,一卷,明元谧说,道璞集,李长庚序,黄端伯序,有行实。

大乘方广曼殊室利菩萨华严本教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

大乘方广曼殊室利菩萨华严本教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

大乘方广曼殊室利菩萨华严本教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金刚手菩萨,赞说忿怒王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