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经

作者:佚名
灵台经

灵台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宋间。南宋《秘目》所算类、《通志‧艺文略》历数类,均着录「灵台编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众术类。经文原本为十二章,《正统道藏》本缺前八章,仅存后四章。即〈定三方主〉第九、〈飞配诸宫〉第十、〈称星历分〉第十一、〈行年灾福〉第十二。其书言算命术,属紫微斗数类。大略依人之生辰定其三方主,又以二十八宿加临十二月,配身官、命官、德宫、财帛宫、寿命宫等二十余宫,以推算人生之贫富寿天及流年吉凶。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通志堂集

通志堂集

诗文别集。二十卷,其中诗四卷。清纳兰性德撰。性德享寿虽短(仅三十一岁),但其生前已刊刻有《饮水诗集》二卷、《饮水词集》三卷,为顾贞观所选定。此本未标明刊刻年月,而贞观自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1684)离京返乡不复出,性德卒于康熙二十四年,是知此本必定于其生前。性德卒后,其师徐乾学受嘱编其全集,序云:“余里居杜门,检其诗、词、古文遗稿,太傅公所手授者,及友人秦对岩、顾梁汾所藏,并《经解小序》,合而梓之,以存梗概,为《通志堂集》。碑志哀挽之作,附于卷后。”此集按五七言、古今体顺序编排,共录五古一百一十首、七古九首、五律十八首、七律二十九首、五排三首、五绝八首、七绝一百二十六首,凡三百零三首,是纳兰所有诗集中录诗最多者。此编刊于康熙三十年。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此本影印出版。纳兰诗较平庸,故不如其词集屡有刊刻。合刻诗、词者有清宣宗道光(1821—1850)年间张祥正校刊本,收诗、词各一卷。另《粤雅堂丛书》、《万松山房丛书》中亦收有合刻纳兰诗词集。

荒政丛书

荒政丛书

清俞森编。系宋代董煟、明代林希元、屠隆、周孔教、钟化明、刘世教及清代魏禧七家著述及俞森所撰《常平仓考》、《义仓考》、《社仓考》的汇刊本,计五卷。末附俞森撰《郧襄赈济事宜》及《捕蝗集要》。其中俞森撰《三考》详细地论述了积储对救荒的重要作用及利用仓储进行救灾的办法。

何澹安医案

何澹安医案

医案。清何游撰。一卷。游号澹安,丹徒(今属江苏)人。先世皆以医道名著朝野,家藏医书甚富。幼承家学,通内、外、针灸等科,在当地颇有名望。另撰有《医学折衷论》、《何氏十三方注解》 等书,但未见刊行。此书初稿成于光绪元年 (1875),后经曹炳章整理编次后刊行。依病证分为类中、肝风、眩晕、头痛、咳嗽、吐血、失音、肺痿、虚劳、遗精、淋浊、尿血、小便闭癃等十三类,每类又分若干证治。每案只载脉症方药,不记患者姓氏、年龄、里贯等项,有按语颇简。其法崇尚叶派,辨证精确,用药善权变。有《中国医学大成》 本,一九三七年上海大东书局铅印本。

七剑十三侠

七剑十三侠

一名《七子十三生》。章回小说。近代唐芸洲著。三集一百八十回。叙明正德年间扬州府义士徐鸣皋拜欧阳子为师,学得一身武艺,能飞檐走壁。一日在岳阳楼与友饮酒,闻小霸王李文孝恃强欺弱,将其痛打一顿,以示惩罚。后到苏州,在玄妙观看打擂台,擂主是宁王府心腹严虎。徐见其手段毒辣,又上台将他打倒。至镇江,见宁王心腹、金山寺非非僧李龙等胡作非为,打抱不平,被众僧以计擒住,押往苏州,为结义弟兄救出。诸人为除非非僧,请出师尊傀儡生。并邀得漱石生等至江南,共破金山寺,斩非非僧。后徐鸣皋等人身陷宁王府,为傀儡生用剑术救出。明武宗召见徐鸣皋等人授与官职,随王守仁平定宁王宸濠之乱,捕宸濠凌迟处死。小说写明正德间平宁王乱,不重史实,主要描写几位剑仙以及徐鸣皋等英雄与宁王手下恶将、妖道的争斗,这些剑仙能升空飞行,吐剑杀人,知晓未来,起死回生,然形象浮泛苍白,失之荒诞。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书局石印本,有图十二幅。近有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公案侠义小说》本。

谈艺录

谈艺录

诗论专著。明徐祯卿撰。成书年代未详。书一卷,二十四则,专论汉魏古诗。其主要内容为创作论,基本观点是重情贵实。认为诗人受外界客观事物的触发而产生的感情活动是诗歌创作的源头,有了这个源头,才能由“情”而产生“气”,由“气”而生“声”,由“声”而生“词”,由“词”而生“韵”。这就把诗人的感情活动放到诗歌创作的中心地位。同时,“情”与“气”、“词”等表达得好不好,又需要借助“思”、“力”、“才”、“质”等因素来加以辅助和协调。《谈艺录》的许多观点与前七子的领袖李梦阳、何景明相同,如倡导复古,认为“魏诗,门户也;汉诗,堂奥也”,主张“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辞”。但是,《谈艺录》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该书论诗特别强调情:“情者,心之精也。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既动于中,必形于声。故喜则为笑哑,忧则为吁戏,怒则为叱咤。然引而成音,气实为佐;引音成词,文实与功。

筠溪乐府

筠溪乐府

一名《筠溪词》。词集。南宋李弥逊(1089—1153)撰。一卷。弥逊字似之,号筠溪翁,连江(今属福建)人,居于苏州吴县(今属江苏)。大观进士。调单州司户,累迁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被贬。后复迁起居郎,鲠切如初。不满秦桧,屡乞归。有《筠溪集》。此编旧本附于《筠溪集》末。《全宋词》录入其词82首。李弥逊的词,长调力学苏轼,格调高昂。《潜采堂竹垞行笈书目》作《筠溪乐府》一本。南京图书馆藏丁丙跋清抄本、《四部全书》本俱作《筠溪乐府》一卷。《四库全书》本《筠溪集》附词,题名卷数并同。上海图书馆藏明抄《竹溪先生文集》附词一卷,题《竹溪乐府》,“竹”实为“筠”字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