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经秘诀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科学与假设
法国马赫主义者彭加勒的著作。1902年出版。全书除导言外,共分四部分14章。第一部分论“数与量”,包括第一章数学推理的性质,第2章数学量与实验;第二部分论“空间”,包括第3章非欧几里得几何学,第4章空间与几何,第5章经验与几何;第三部分论“力”,包括第6章经典力学,第7章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第8章能与热力学;第四部分论“自然界”,包括第9章物理学中的假设,第10章近代物理学之理论,第11章概率计算,第12章光学与电学,第13章电动力学,第14章物质的究竟。 在这部著作中,彭加勒从算术和几何学,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等科学,来论证公约、假设以及感觉关系是衡量科学客观性的标准。在导言中说,假设在科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数学及其相关的科学中,所谓假设就是指公约和定义。 彭加勒说,数和量并非存在于自然界中,它们是我们首创的;几何学的基本原理不是来自经验,而是一种公约;力学虽然比较直接依赖于经验,但还含有几何公设的公约性;物理学虽然同以上各门科学不同,但同样是假设在起作用。在这里彭加勒谈到概率计算,说明“在许多情况中,物理学家的地位有如赌博者,只盼望幸运”,就是说,“一切预见的事实只是大概的。一种预见无论如何稳固,我们决不能绝对确信它不致被实验所推翻”。而概率计算之有意义,在于它承认以一种假设或是常常略含任意性的公约为起点。
乐透
斯蒂芬·金的导师、尼尔·盖曼的偶像、哥特小说女王雪莉·杰克逊的心理悬疑怪诞故事集《乐透》究竟有何种魅力,自1948年至今仍令全球读者交口称赞?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编频率高到惊人的这部作品又为何被称作现代心理悬疑奠基之作?这部英语语言文学作品选集中出现率最高的作品究竟写了些什么?村子里古老的乐透仪式、惊慌失措的幸运儿、调皮捣蛋的查尔士、鸠占鹊巢的玛西亚……25个细思恐极的怪诞小故事,你能否泰然处之?在此不过多剧透,将由您亲自探索这诡秘的世界。
竹友集
宋代诗文别集。10卷。谢薖撰。本集所附绍兴二十二年(1152)苗昌言题跋称:作者与其兄谢逸“有文集合三十卷”。除去谢逸《溪堂集》20卷,则此集应为10卷。清人王士禛《居易录》称,他所见到的此书10卷中有诗7卷、杂文3卷,而《四库全书》辑入本,据提要说原只有诗4卷,实则仍录诗7卷、文3卷,末附苗昌言题跋。王士禛评谢薖的诗,认为在江西诗派中属清逸可喜,但与黄庭坚沈雄豪健之气则去之远矣。宋代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也说:“吕紫微(本中)评无逸诗似康乐,幼槃诗似玄晖。按康乐一字百炼乃出冶,玄晖尤丽密。无逸轻快有余而欠工致,幼槃差苦思,其合玄晖者亦少。”此书除《四库全书》本外,尚有《小万卷楼丛书》本、《续古逸丛书》本,但均题名为《谢幼槃文集》。其中《小万卷楼丛书》本除将苗昌言后跋移为前序外,集中内容及分卷则概同于《四库全书》辑入的《竹友集》。
画山水序
中国古代绘画美学论文。宗炳著。最早载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后收入明刊本《王氏画苑》、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中国画论类编》等版本中。宗炳(375—443)。南朝宋画家,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好游山水,信奉佛教,曾作《明佛论》。《画山水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关于山水画的美学论文,作者对佛学精神的体悟也体现在这篇论文的基本美学命题“畅神”说之中。所谓“神”,既是指与佛学之“道”相联系的“神明”,一种无限、绝对的精神本体,又是指已经掌握了这个“道”的超脱、自由的主体精神。在客观方面,“山水以形媚道”,“质有而趣灵”,即山水自然处处都亲附着,显现着这个精神本体,并因此而显得有“灵”有“趣”。山水画固然要“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但亦应象领会典籍那样“旨微于言象之外”,即超越“形”的有限性而去领会那无限的“神”。这是构成“畅神”说的一重含义。书中尽管论述了类似西方透视法的远近法,但最终仍归结为得“嵩、华之秀,玄牝之灵”,即为了得山水之“神”。在主观方面,已经“含道”的主体在“映物”、“味象”、“应目会心”中,感发着自身的自由无限的内在精神,使得“万趣融其神思”;在和山水之“趣”的这种两忘俱一中,主体精神也得到了无限的解脱、展发和怡悦。这是“畅神”说的又一重含义。《画山水序》的“畅神”说,既深化了顾恺之“以形写神”说,又突出了主体表现的意义,对中国古代的后期写意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士纬
一卷。三国时吴姚信(生卒年不详)撰。关于姚信的生平事迹,文献记载甚略,知其为名家,另有《周易注》一书。收录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经要部类中。据《隋书·经籍志》载:“梁有《士纬新书》十卷,又姚氏《新书》二卷,与《士纬》相似,亡。”新旧《唐书》则直作《士纬》十卷,可能所谓《新书》二卷,已编入《士纬》十卷之中,而又有单行本流布于世。该书早已佚失。今本系清人马国翰从众多类书中辑录而成。关于该书的内容,多以评论为主。其对严遵、杨雄、孟轲等人的评论,颇为中肯,可供研究者参考。现存的主要版本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等。
要行舍身经
全一卷。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经之大意谓,人于临终之际,若能以欢喜之心(心心相续)施舍自身皮肉筋骨于一切有情,则可不堕地狱,天曹地府之罪恶记录亦将随之消失。此经于唐代智升所撰开元释教录中受到严厉批判,被断定为伪经,而反对将之编入大藏经中,然民间普遍信仰流传此经。近代于敦煌发现十余种本经之手抄本,其中以英国学者史坦因(M.A. Stein 1862~1943)所发现者为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