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法国作家缪塞(1810——1857)的长篇自传体小说。作品以第一人称“我”的独白方式叙述了一个染上“世纪病”的“世纪儿”的生活遭遇。主人公沃达夫是一个涉世不深的贵族青年,在一次晚宴上发现他所热爱的女人欺骗了他,感情上受到强烈刺激。为摆脱痛苦,他在友人戴尚奈的怂恿下转向放荡无羁、醉生梦死的堕落生活。父亲去世后,他回到乡下,遇到一位温柔纯良的年轻寡妇比莉斯。他们相爱了,但沃达夫始终无力摆脱过去的阴影,一面狂热地爱恋比莉斯,一面却无端地猜忌和折磨她。最后俩人只得在痛苦中分手。作者通过刻画沃达夫迷惘、忧郁、颓废、苦闷和怀疑一切的性格特征,再现了他那个时代许许多多“世纪病”患者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以夹叙夹议的手法,相当深刻地概括分析了波旁王朝复辟时代法国的政治形势、思想动态和社会风习,试图揭示流行于这一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中间的“世纪病”的实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失败和拿破仑帝国的崩溃,意味着青年们可以建功立业的光荣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的理想和希望在充满庸俗、自私、丑恶和虚伪的社会现实面前完全幻灭,于是蔑视一切,怀疑一切,在纵欲狂饮中消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啤酒谋杀案
《啤酒谋杀案》,又名五只小猪,是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于1941刊载于美国报刊。故事讲述了侦探波洛受到委托调查一起十六年前的悬案的故事,最后通过出人意料的结局,揭示了人性当中的爱恨转变。
洞玄灵宝八节斋宿启仪
洞玄灵宝八节斋宿启仪,撰人不详。盖为唐宋道士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按八节斋乃道教灵宝六斋之一。南朝陆修静已提及此斋法,用于忏悔七玄及自身宿世今生罪愆,超度死者,自求多福消灾。本篇载八节斋宿启仪式。此斋于八节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设斋一日一夜,分早午晚三朝行道。其行仪节次与金箓、黄箓等斋法大同小异,但启奏文、戒文有所不同。
楚昭公疏者下船
元杂剧剧本。一作《楚昭王疏者下船》;简名《楚昭公》或《疏者下船》。郑廷玉撰。末本。叙春秋时吴王阖庐所藏湛庐宝剑,飞入楚国,屡索不与。遂命伍员、孙武攻楚。楚兵败,楚昭公与弟芈旋及夫人、儿子出奔。过江时,仅有一小船。因后有追兵,4人尽载而渡。船至中流,狂风骤起,波涛汹涌,船中进水,不堪重载。艄公让“不着亲的,快请一个下水去,才救得一船人性命。”即所谓“疏者下船。”芈旋认为自己疏,便要下水,为楚昭公所阻。夫人认为自己是别姓,乃是疏者,即主动投水。船仍不负载,还须下去一人。芈旋再次请死,又被昭公拦阻。儿子认为自己不亲,投水死。船济岸后,兄弟各投他国。后来申包胥从秦国请来救兵,得复楚国,兄弟相见。夫人及儿子均由龙王救起,合家团聚。此剧重在宣扬封建道德的“友悌”观念,再辅之以子孝妻贤的说教,由此才能感动上帝,差龙王救护昭公妻儿。本事出《左传》及《国语》,但所演关目不尽实据典籍。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元曲选》本。
名臣碑传琬琰集
107卷,南宋杜大珪编录。杜大珪生平履历无考,书前自署“眉州进士”,自序作于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则他大约为孝宗朝进士。“琬琰”意为美玉,意谓其所选皆系佳品。此书专门选录汇辑宋代名臣碑传,上起北宋太祖建隆年间,下至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全书分为3集:上集27卷,主要辑录神道碑,共收碑文49篇;中集55卷,主要辑录志铭行状,共收123篇;下集25卷,主要辑录诸家别传和实录的本传等,共收81篇,此书材料主要取自宋人别集,少数取自实录或国史,凡出自实录的传文,均在篇名下方标明“实录”二字。碑传文字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这些文字或出于门生故吏、亲朋子孙,或出于名公巨卿、文人学士,其中不乏谀词讳言,未可全信,但以当时人写当时事,究属第一手材料,其于传主生平履历,远较史传为详,如历官之次序,拜罢之年月,大都历历可考,因此此书是研究历史人物的最主要的资料。元人所修《宋史》杂乱无章,其中讹误触目皆是,列传主要取宋人所修国史作为蓝本,而国史中的列传则是主要根据碑铭志状写成的,用《宋史》列传与碑传文对照,常常可以发现许多错误,更可以弥补《宋史》记载的阙略和不足。此书中的一部分碑传见于今存的宋人文集,但还有一些碑传别处已见不到,这是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30年代,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将本书中不见它书的碑传辑出来,编为《琬琰集删存》3卷,由哈佛燕京学社排印出版。其全书今有1969年台湾文海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
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
一卷。宋岳珂(1183-1234)撰。珂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汤阴(今河南南阳)人。南宋着名爱国将领岳飞之孙。历官至权户部尚书、淮南江浙荆湖制置茶盐使。一生着述甚多,除此书外,尚有《金陀粹编》、《宝真斋书法赞》、《桯史》、《玉楮集》、《愧郯录》、《三命指迷赋》、《棠湖诗稿》、《吁天辨诬集》等。宋代九经刊本,以廖刚所刻为精审,珂取廖本九经,增以公、穀二传及《春秋年表》、《春秋名号归一图》,校刊于相台书塾,并述校刊之意,作《总例》一卷,即此书。内容包括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句读、脱简、考异七部分。各部分前有小引,述校刊缘由。其书久无刊本行世,至清乾隆年间田大椿始刻之,既而鲍廷博又刻桐花馆订本,嘉庆年间杨州汪氏以影宋本翻刻,璜川吴氏又据汪氏本重刻,此书才广泛流传于世,然而刻本既多,各本相校也互有出入。今存有清影元抄本二种,清抄本三种,清刻本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