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仙直指语录
作者:玄全子玄全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延绥镇志
军事地理著作。清谭吉璁纂修。六卷。吉璁字舟石,号筑岩,浙江嘉兴人。监生,官延安府同知、登州知府。著有《肃松录》等。延绥,军镇名,明九边之一。旧有万历志,是志乃续前志而修,于康熙十二年(1673)成书。约二十八万字。冠有三幅地图。正文分天文、地理、建置、祠祀、兵、食、官师、人物、选举、纪事、艺文十一门。含岁时、沿革、河套、山川、水利、兵制、烽火、屯田、户口、物产、碑、文等七十九目。颇重军事地理,详载延绥城高、长及墩台数目。载三十六堡,皆详地理位置。山川目记山、岩、峰三十余座,并详考黄河等诸水源委。兵志详载明、清以来各堡守兵人数及马政军器等。食志记其屯田亩数、夏税秋粮、官兵俸饷等。纪事志载周至清历代政事兵事及灾害情况,其中对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有详细记载,颇具史料价值。是志对研究该地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皆有参考价值,而对研究古代军事地理尤为重要。有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光绪十七年(1891)增补本。
中国经典原境界
本书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国学大师顾随先生课堂讲授的实录,由顾随先生的弟子刘在昭女士记录,顾随先生的女儿顾之京等整理。其中,顾随先生是叶嘉莹先生的老师,刘在昭女士是叶嘉莹先生的同窗好友。讲授的内容共分三卷,第一卷讲《诗经》,第二卷讲《昭明文选》,第三卷讲唐宋诗。 顾随先生谈论经学与文学,杂用中西理论,探求经典原意,颇多破旧立新、出人意表的观点。他吸收外国文学的营养,重新解读中国经典名篇,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使学人从不同的视角诠释传统文本,甚至重新思考传统学问的面貌。 本书的语言通俗有趣,妙趣横生,却又意涵深刻,博大精深。本书将带您体验名师讲堂,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国学大师传习人文、培养人才的情怀,于文采飞扬里体会中国经典的原有境界。
医效秘传
综合类著作。原题清叶桂撰、吴金寿校。三卷。桂有《温热论》已著录。本书是为初学者而作,成书于乾隆七年(1742)。全书约五万四千字。卷一载六经图、伤寒纲领、伤寒标本、类伤寒四症及用药法则等内容,后结合温病介绍湿温、风温、冬温等十六种病证治法,简要说明病机变化的不同和诊断治疗要点,并附《温热论》。卷二仿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列伤寒八十八证。对伤寒治则归纳整理,详细比较伤寒之各个症状,突出辨证的重要性,其论宗成无己,参以己见,并增加疟、发斑、发颐等温热病独特的症状。卷三载阴虚论、肠澼下血、治脾肾要知、燥润得宜、经论要旨、妇人脉、辨胎脉等内容,本于经旨,述切脉审证之要,言简意赅,书末附方八十首。全书立论说理明确清晰,着墨不多,而与经旨无不吻合,示人以规矩准绳。特别是用八纲对比写法,突出辨证施治,言简而能切中肯綮,指出分析要点,体现出叶氏在理论和临床上的精辟见解与丰富经验。虽主要论述伤寒,但所涉猎颇广,外感热病已提纲挈领包括于内。可供研究伤寒及温病之参考。有道光十一年(1831)贮春仙馆吴氏刻本,一九六三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群仙要语纂集
群仙要语纂集,元末明初道士董漌醇编集。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节录部分道书中有关修炼之理论,重加纂集成编。所录道书有《日用诀》、《关尹子》、谭峭《化书》、吴筠《玄纲论》、张继先《大道歌》、《心说》、王嚞《论打坐》、《坐忘铭》、曹仙姑《大道歌》,王玠《还真集》、白玉蟾《玄关显秘论》、马钰《丹阳真人直言》等。全篇大旨以论述静心守一,养气全神,识心见性。归根覆命等理论为主。
宋词赏析
古代作品鉴赏著述。沈祖棻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月出版。全书由两部分组成:“北宋名家词浅释”是一部没有写完的讲课笔记;姜、张两家词札记是从作者手批的四印斋本《双白词》中辑录出来的。前者选出无名氏、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人的某些代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作者针对听课者对宋词婉约派的艺术表现手法不易理解的现象,摆脱了某些偏见的束缚,敢于侧重艺术技巧的分析,侧重婉约派的作品。并且各家入选作品的多寡,也主要是针对听课对象的实际学习需要而定的。因此大家如苏轼仅选2首,而柳永、周邦彦则各选7首,使得该书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姜夔词小札”和“张炎词小札”也是从艺术角度对姜、张词作的命意、用典、结构、意境等作了剖析。作者是填词的当行作家,对这些词的分析、鉴赏都融注着作者数十年读词、填词的心得与体验。其中张炎《山中白云》文字,曾用《疆村丛书》本江昱《疏证》校订过,批时择善而从,故与各本有不尽相同之处。
皖政辑要
《皖政辑要》原稿为手抄稿本,系清宣统末年冯煦主修,陈师礼总纂。由于清朝的覆灭,中途辍资,总纂陈师礼自费抄成百卷,将清末安徽大政要事囊收一册,堪称安徽近代史上极为珍贵的一笔文化遗产,为安徽乃至我国的近代史研究提供了清末安徽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官方史料。全书依照清末新官制分为十科,资料断限在清光绪初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少量资料上溯清初,下至宣统末年即清朝结束之年,内容丰富,资料珍贵。其中五科无旧志体例可循,从内容到形式属于当时新创。本书是一部研究清末安徽官吏政治的资料,该书详今略古,以“现行事宜为纲,历年例案为目”,专记政事,作者立意高远,编纂方法上吸收了“三通六典”体例,纪事空间上涵盖了安徽八府五州全境,资料断限在清光绪初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少量资料上溯清初,下至宣统末年即清朝结束之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