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箓五老悼亡仪

作者:佚名
黄箓五老悼亡仪

黄箓五老悼亡仪,不署撰人。其法事节次多同于《黄箓十念仪》,盖亦出于宋代。收入《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称扬五方五老,以为亡灵忏罪荐度之仪。五方五老即东方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南方丹灵真老三炁天君、西方皓灵素老七炁天君、北方黑灵玄元五炁天君、中央黄灵皇老一炁天君。行仪时依次礼拜五方五老,宣读愿文。愿文结句称:「焚香仰启大慈尊,引领亡人生乐国」。

猜你喜欢的书

针灸节要

针灸节要

三卷。明高武(生卒年不详)撰。又名《针灸要旨》、《针灸素难要旨》。高武字梅孤,鄞县(今属浙江)人。著名的针灸医家,爱好读书,学识广博,通天文、律宫、兵法、骑射等。嘉靖年间中武举,曾北上历览关隘险要。晚年研究医学,精于针灸。尝慨当时针灸多误,而穴位在男、女、儿童身上各有差异,于是铸铜人三座,男、妇、童子各一,以试穴位,并推之人身,所验不爽毫厘,做为定穴标准,惜未传世。著有 《针灸聚英》、《痘疹正宗》等书。此书为高氏参阅《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部分的论述原文,重新编撰而成,共五万八千字,成于嘉靖八年(1529)。卷一首列九针图,其次为《难经》原文,分为补泻、针刺浅深、井荥俞经穴主病等十八节,并引滑氏之注;卷二分为上下篇,上篇引《内经》原文“九针、补泻、诸法、病刺、经腑空穴”等,分为用针方宜、平刺应五脏、九针应九变等三十六节,主要阐述针灸之基本理论;下篇录经文五十九节,以病证分目,如热、疟、腰疼、周痹等,并详述诸病证之治法,其末节专述灸法;卷三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主病及同身尺寸与经脉长短等十节。书中多高氏独特见解,论述既本于《内经》、《难经》,又对其有所发挥,是专门研究《内经》、《难经》在针灸方面运用的著作。对后世研究针灸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中医基础理论在针灸学上的运用亦有较大的贡献。有嘉靖十六年 (1537) 陶师文梓行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期。是与《金虎》、《神虎》二符合用之颂章。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上清神虎上符消魔智慧》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书末题:“在《太上八术智慧灭魔神
虎隐文》卷中”,盖即本经。述太上大道君授符予李山渊录众神所唱歌词。

政学录

政学录

五卷。清郑端撰。郑端,字司直,直隶枣强(今属河北)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江南巡抚。本书仿吕坤《明职》体例、内容而作。主要记述清代中央及地方各级机构的职掌、法规,以备各级官员参考采用。所列机构、官员,分成中央、地方两类。中央机构自内阁、六部,以至各寺、监、院,乃至科道;地方机构、官员,自督抚、司道,以至府州县守令。于各级机构、官员下述其职守,凡应行事宜、利弊得失均载无遗。本书对研究清代各机构的职掌,以及工作守则、办事章程,即行政法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时有直隶总督采进本。

般若心经讲义

般若心经讲义

般若心经讲义,圆瑛大师著。夫实相般若,即自心之理体;观照般若,乃自心之妙用。体用不离于一心,迷悟自隔乎千里。迷者,非失似失;悟之,无得为得。但能回光返照,何难即相成空。

正讹集

正讹集

全一卷。明代云栖袾宏撰。万历二年(1574)刊行。计列举六十六项,如千佛衣、五祖不养母、西方十万八千、高沙弥不受戒、盂兰盆、梁武帝、南无佛、三衣、剃发不剃须等,皆为当时道俗所不知而致讹传者,故袾宏详述出典,以释明佛教本来之意义。

法澜澄禅师语录

法澜澄禅师语录

清原澄说,清杲编。二卷。卷上收,住荆州天王禅寺、当阳度门禅寺语录。卷下收住荆州菩提场、报恩禅寺语录、机缘、入室、偈颂、佛事、塔记。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