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

作者:佚名
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

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当为宋元道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内叙伏魔辟邪,修身治病诸道法。上卷言以神印、符箓咒诀伏魔之道。内载六种神印、十种符箓咒诀,并介绍其用法。卷中叙驱邪治病之术,有布气法、咒水法、取劳虫法、移肿毒、治瘟病法、治鬼邪法、治心邪血邪草灵丹方、治颠邪行持及断鬼神秘法、识鬼邪法。人斗存身行持秘法、斩鬼法、遥治颠邪心法。附有多种符箓咒诀。下卷叙以投状之法辟除鬼邪,有勘灶经验状式、投状式、验状法。

猜你喜欢的书

文泉子集

文泉子集

一名《刘蜕集》。唐刘蜕撰。6卷,孙光宪《北梦琐言》载刘蜕为桐庐人,官至中书舍人。所叙爵里不同,或疑是别一刘蜕,尚不得而知。是集前有《自序》说:“自褐衣以后,辛卯(87)以前,收其微词属意古今上下之间者为内外篇,复收其怨抑颂记婴于仁义者杂为诸篇焉,物不可以终杂,故离为10卷。离则名之不绝,故授之以为文泉”。其书不传。明崇祯十三年(1640)闽人韩锡所编仅1卷,系从《文苑英华》等书采出,非其旧帙存本。在此之前,天启四年(1624)吴馡于携李僧寺得桑悦藏本,考索同异,重新编成6卷付梓。是集有序、书、论、铭等体50余篇。刘蜕在《献南海崔尚书书》中说他因时著书满10卷,还有旧役刺书1卷,杂歌诗2卷。可见散佚实多,此集仅十之三四。有《四库全书》本、《别下斋丛书》本、《湖南丛书》本和《丛书集成》本。

金石例

金石例

元代文章理论著作。10卷。潘昂霄著。《四库全书》曾据山东巡抚采进本,将其编入诗文评类。本书卷1—5记述志铭的源流,对于品级、茔墓、德政、神道、家庙、赐碑等有关制度,一一详考。卷6—8以唐代散文家韩愈所撰碑志为例,对于家世、宗族、职名、妻子、死葬日月等内容,都条列其文,标为程式。卷9专门评述金石文体。卷10为史院凡例。在本书中,潘昂霄强调文章“各有其体,不知其体,则喻人无容仪,虽有实行,识者几人哉”。对于具体写作技巧,他是十分重视的,起头、结尾、层次、波折都给予足够的关切,认为这些地方“要须自得于古人”。《四库全书总目》指出:“昂霄是书,以《金石例》为名,所述宜止于碑志,而泛及杂文之格与起居注之式,似乎不伦。”“其书叙述古制颇为典核,虽所载‘括例’但举韩愈之文,未免举一而废百,然明以来,金石之文往往不考古法,漫无矩度,得是书以为依据,亦可谓尚有典型。”本书是由潘昂霄之子潘诩刊刻于元至正五年(1345),元代曾刻过3版。本书自问世以来影响较大,曾编入《式训堂丛书》等多种丛书,并与明人王行的《墓铭举例》4卷、明末清初人黄宗羲的《金石要例》1卷,合刊为《金石三例》。近人缪荃孙还专为本书撰有札记1卷,与本书合刊于《随庵徐氏丛书》之中。

伤寒论十四讲

伤寒论十四讲

刘渡舟编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10月出版。全书共9.6万字。作者编著此书的目的在于使读者能从理论上获得启迪,并在临床上有所借鉴。全书分为十四讲,专题讲述了《伤寒论》里的十四个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其自身的系统性,而彼此之间也有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第一讲阐述了《伤寒论》的历史沿革和编著者对六经辨证的认识,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伤寒论》的内涵;第二讲论述了《伤寒论》条文排列的有机联系及其意义,剖析了《伤寒论》的辨证思想和方法;第三讲是讲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其与八纲辨证的关系;第四讲介绍《伤寒论》的气化学说,以传统的医理分析六经、六气阴阳变化的规律。以上四讲为本书的总论,它起到指导阅读各论的作用。各论即第五讲至第十三讲。各论采用以方带证的归类方法,把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和厥阴病的主要方证进行了归纳阐述,这包括桂枝汤类方证、麻黄汤类方证、苓桂剂类方证、白虎汤类方证、承气汤类方证、柴胡汤类方证、理中汤类方证、四逆汤类方证以及寒热并用类方证。其中还补充了不少后世医家所论述的方证及临床验案,以满足读者临床所需。最后一讲是作者使用经方的心得体会,也是对上述各论简明扼要的总结。该书是作者数十年精研《伤寒论》的成绩及体会的总结,是作者治《伤寒论》的代表著作,文字精炼,内容丰富。其中对《伤寒论》原文排列组合意义的阐发精采纷呈,填补了《伤寒论》学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在第十四讲里关于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主证问题的论述极有见地,对临床工作大有指导意义。在各论对各类方证的论述中介绍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验方,如第七讲对于苓桂剂的论述、对于作者用苓桂剂治疗心脏病经验的介绍,第十讲对于柴胡剂的论述、对于作者用柴胡剂治疗肝病经验以及柴胡解毒汤、柴胡三石解毒汤、柴胡鳖甲汤、柴胡茵陈蒿汤等验方的介绍,皆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伤寒论类方

伤寒论类方

《伤寒论》方著作。4卷。清徐大椿(灵胎)撰。刊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徐氏将《伤寒论》方剂,按方名归类、编次,先列方药组成及服用法,后论主治、间附按语。前3卷列述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等类方共91首;卷4为“杂法方类”,计22方。总合113方。此书在《伤寒论》方剂著作中,是“以方归类”之代表作,有便于检索、不失仲景原意等优点,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现有初刻本、《四库全书》本等多种刊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1984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校注本。

迷羊

迷羊

现代中篇上说。郁达夫著。上海北新书局1928年1月初版。作品描写青年画家王介成的一段爱情悲剧,反映当时知识青年因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变态心理。主人公王介成在长江北岸A城养病,偶然认识京剧女伶谢月英,频繁交往,两人产生了爱情。他听了谢月英诉说艺人生活的艰辛和戏班子里人事倾轧,气愤之下便带她出走,到南京过着同居生活。然而谢月英不久便对此感到厌倦,她在上海遇到一个过去合过班的女伶夏月仙,萌生重上舞台的念头。回到南京后,谢月英漂亮的打扮,越发丰腴的体姿,引起王介成的嫉妒和“日渐增高”的“肉体要求”,而这时她突然出走了,只拿走自己的衣物和一张王介成为她画而未画完的画像。王介成始终不明白谢月英为什么要离开他,因为刺激过度而病倒。后来一份英国的文艺刊物上登载一篇文章,赞扬巴黎沙龙画展入选的一幅中国留学生的画,画名是《失去的女人》。一位与王介成治病期间有过交往的美国宣教师,从外文署名上认出是王介成的作品。并交出他病中的一份忏悔录,即《迷羊》全文。

迦才净土论

迦才净土论

凡三卷。唐代迦才撰。又作净土论。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作者迦才与善导同为继承道绰之净土教而活跃于同一时代之高僧。本书乃整备道绰之安乐集,以问答之形式,叙说净土教之教法,更彰显安乐集之思想。内容系评定极乐净土之报化及往生机品等,举理证及实例论述凡夫往生之可能。全书总分九章。我国及日本净土教徒多沿用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