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楚辞补注
宋洪兴祖注。在王逸《楚辞章句》的基础上,采撷宋人及前代诸说,对王氏章句进行“补注”。其体系是以“注曰”而列王逸注文于前,次以“补曰”阐发己意,评判王逸之说。原本还有《考异》 一卷,今分散而入“补注”之中。洪氏《补注》对王逸旧说进行补充,阐发其义理,并对不妥之处进行驳正,抒明己见,在章句训诂上,也对之进行了补疏查阙。吸收了其他诸家的观点和见解,在义理和训诂两方面对王逸之说进行更详细、准确的阐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5述其成书始末说:“兴祖少时从柳展如得东坡手校《楚辞》10卷,凡诸本异同,皆两出之,后又得洪玉父而下本十四五家参校,遂为定本。始补王逸《章句》之未备者,成书,又得姚廷辉本,作《考异》,附古本《释文》之后,其末,又得欧阳永叔、孙莘老、苏子容本于关子东、叶少协,校正以补《考异》之遗。洪于是书用力亦已勤矣。”
庄子内篇注
解析《庄子·内篇》的著作。清光绪十四年(1888)金陵刻经处刻本,4卷。明释德清注。各篇篇首有题解,然后分段释义,句下出注。题解及各段释义均深入细致,时有新意。《逍遥游》题解云:“此便是立言之宗本也。逍遥者,广大自在之意,即如佛经无碍解脱。”释德清是明末四大名僧之一,学通内外,主张三教一理,三圣同体,调和儒、佛、道思想,故往往以佛理注《庄子》。《序言》称:“全书三十三篇,只内七篇已尽其意。”将《内篇》视为《庄子》一书的主体,故注解限于七篇而已。《序言》又云:“《庄子》一书,乃《老子》之注疏。”虽间有援《庄》入佛处,但大体本于《老子》。大旨继承林希逸之说,且有进一步发明处。
所安遗集
元诗别集。1卷。陈泰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卷首是《天马赋》,陈泰以此赋得领乡荐。书后有陈泰后裔陈铨所书跋语及王士禛跋。《所安遗集》是陈泰曾孙陈朴编,陈泰所作诗生前向未刊行,所以名为“遗集”。后来由明华亭教谕陈章刊行于世。成化二十三年(1487),陈铨重刊于内江官邸。陈铨重刻时,原书就已有蠹蚀,并非原貌。本集所收主要是七言歌行,王士禛评其歌行:“驰骋笔力,有太平之风。在元人诸名家中,当居道园(虞集)之下,诸公之上。”其《朔方歌》、《梅花五友歌》、乐府古题《丁都护》,都是“才气纵横,颇多奇句”(《四库全书总目》)之作。《邯郸道上书所见》写路经邯郸的少数民族商旅:“丁丁零零西番经,轧轧刺刺单于曲。西番经,无人听。单于马上琵琶声,乌纱辫发双娉婷。不知是河西,不知是女真?”写得生动形象,具有时代气息。除《所安遗集》之外,陈泰尚有少数佚诗保存在《元诗体要》、《乾坤清气》等书中。本集主要版本除有数种清抄善本之外,尚有清光绪六年(1880)谭钟麟刻本行于世。
政学录
五卷。清郑端撰。郑端,字司直,直隶枣强(今属河北)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江南巡抚。本书仿吕坤《明职》体例、内容而作。主要记述清代中央及地方各级机构的职掌、法规,以备各级官员参考采用。所列机构、官员,分成中央、地方两类。中央机构自内阁、六部,以至各寺、监、院,乃至科道;地方机构、官员,自督抚、司道,以至府州县守令。于各级机构、官员下述其职守,凡应行事宜、利弊得失均载无遗。本书对研究清代各机构的职掌,以及工作守则、办事章程,即行政法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时有直隶总督采进本。
悔逸斋笔乘
清末民初李岳瑞撰。书中多记晚清名宦、文人轶闻杂事,其中对清代围棋名家及棋坛流变的记载,尤为他书所罕见。今据《满清野史五编》本标点整理。
观楞伽经记[十八卷本]
十八卷,补遗一卷,明释德清笔记。观楞伽宝经阁笔记曰:‘丙申春过吉州,遇大行王公性海于净土中,请益是经。因出前二章。公首肯。遂以正受注并三译本,稽首属余,请卒业焉,余携之,以是年三月十日抵戌所(憨山师以弘法罹难),于四月朔即命笔。(中略)至七月朔甫完卷半。(中略)又首事于十月朔,至明年佛成道日乃阁笔焉。’案此书憨山大师融会三译本而定其句读,显其义理,故枝词异说,刷洗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