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气诀解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火
叶紫著。作于1935年,是《丰收》的续篇。曹家垄的农民在云普叔“丰收成灾”的教训面前,逐渐觉醒起来,认清了阶级敌人的凶残面目,在党的领导下,捣毁地主庄园,解除反动武装,最后奔向革命根据地雪峰山,参加工农红军。作品中的云普叔经过血和泪的惨痛教训,对地主豪绅产生强烈的憎恨。随着抗租斗争的开展和儿子立秋被捕,他清算了过去的糊涂思想,认清了旧世界“吃人”本质,激发起强烈的反抗情绪。青年一代的农民代表立秋在抗租斗争中进一步成长。他机智老练,富有组织才能,成了农民反抗斗争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当他被何八爷逮捕时,坚强不屈,壮烈牺牲,表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作品以充沛的革命激情歌颂了农民的觉醒和反抗,赞颂了农民运动的伟大气魄和力量,生动地表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真理。
朱子晚年定论
明王守仁所编南宋学者朱熹信札摘录,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在死后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至王守仁时,“天下之人,童而习之。既己入人之深,有不容于论辩者”(《年谱》,《王文成公全书》(以下简称《全书》)卷三十二),“是朱(熹)非陆(九渊)天下论定久矣”。因此,王守仁要袭承陆九渊学说,建立自己的“心学”伦理思想体系,与朱熹学说相抗衡,就被视为“异端”,辄遭非议,“遂至多口攻之者环四面”。为摆脱困境,他便苦心积虑地从朱熹著作中,抽出与自己思想观点接近的34篇信札,冠以序文,名之为《朱子晚年定论》,认为此乃“其晚岁既悟之论”。意在说明朱熹晚年已向“心学”伦理思想转化,与自己学说一致。其实,这些信札,并非全是朱熹晚年所写,其中亦有早年和中年著作。正如他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所明确表白的:“其为《朱子晚年定论》,盖亦不得已而然。中间年岁早晚诚有未考,虽不必尽出于晚年,因多出于晚年者矣。然大意在委曲调停,以明此学为重。平生于朱子之说,如神明蓍龟,一旦与之背驰,心诚有未忍,故不得已而为此。”(《全书》卷二)收入《王文成公全书》卷三。
水东日记
《水东日记》40卷,明叶盛撰。本书内容主要是记述明代前期的典章制度,由于作者久居官场,见闻亦广,对于各项制度及其沿革利弊等言之甚详,《四库提要》说:“(叶)盛留心掌故,于朝廷旧典,考究最详。……是书记明代制度及一时遗文逸事,多可与史传相参”。本书也有不少篇幅是关于宋元文人学士的行事及其碑铭、墓志的记载,第15卷从山阴陆氏宗谱中抄录了一篇《陆放翁家训》,系陆游的一篇佚文,今人据以辑入《剑南文集》中。叶盛又是明代前期一个著名的藏书家,据其藏书编成《箓竹堂书目》,流传至今,其中颇多秘籍珍本。《水东日记》也有许多关于图书典籍的记述,如第2卷“编次文集”条记明代编印宋人文集的一些情况,第16卷“《宋名臣言行录》”、第19卷“《宋文鉴》编书始末”,第25卷“苏天爵《元文类》”等等,对宋元人一些著作的版本及流传情况都有记载,可供研究古籍文献者参考。此书的一个缺点,是作者好自叙居官事迹,致使某些地方看起来有如家传,后来明清的一些笔记多记作者本人言行事迹,即受此书影响。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贫士传
二卷。明黄姬水(1509—1574)撰。姬水字淳父,吴县 (今属江苏)人。黄省曾之侄。事迹不详。该书是一部记载历代贫士的专著。选录自周至明代初年的贫困士人,共计75人。除传记外,每人还各为赞。然千古以来,贫士实多,而作者只录75人,漏略殊甚。而且有些人物,只因一事即为收入,亦有不伦,如庄周向监河侯贷粟,即被作者目为贫士就是一显例。该书曾收入明陈继儒辑 《宝颜堂秘笈》之中,1922年上海文明书局有石印本影印发行。
八识规矩直解
八识规矩直解,一卷,明智旭解,相宗八要直解第七。
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
亦称《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华严经刊定记》、《华严刊定记》等。佛典注疏。唐慧苑撰。原为二十卷(一作十六卷),现存十三卷。是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的注释书。法藏在《八十华严》译出后即着手注释,但仅完成《妙严》、《十定》两品,慧苑续其作而成此书。全书分十门:(1)教起所因;(2)藏部所摄;(3)显教差别;(4)简所被机;(5)能诠教体;(6)所诠宗趣;(7)显义分齐;(8)部类传译;(9)具释题目;(10)依文正释。从第二卷开始解释各品经文,一般分“辨名”、“来意”、“宗趋”、“释文”等四项。本书提出“四种教”、“两重十玄门”等,与法藏的一贯思想不符。后慧苑之论被视为背离师说,不为华严宗人所承认。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