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畫

達原飲 溫疫初起。先憎寒。而後發熱。日後但熱而無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脈不浮不沉而數。晝夜發熱。日晡益甚。頭痛身痛。其時在挾脊之前。腸胃之後雖有頭疼身痛。此邪熱浮越於經。不可認為傷寒表證。輒用麻黃桂枝之類。強發其汗。此邪不在經。汗之徒傷表氣。熱亦不減。又不可下。此邪不在裡。下之徒傷胃氣。其渴愈甚。宜此方。(溫疫)qq4中华典藏网

檳榔(二錢) 草果仁(五分) 厚朴(一錢) 知母(一錢) 芍藥(一錢) 黃芩(二錢) 甘草(五分)qq4中华典藏网

上用水二鍾。煎八分。午後溫服。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建中湯 治婦人產後。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掣痛引腰背。不能食飲。產後一月。日得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宜此方。(金匱婦人)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四兩) 桂枝(三兩)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甘草(二兩)qq4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日令盡。若大虛加飴糖六兩。湯成內之。於火上暖令飴消。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合八味。湯成內阿膠。若無當歸以芎藭代之。若無生薑。以乾薑代之。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生薑羊肉湯 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裡急者。宜此方。(金匱寒疝) 產後腹㽲痛主之。並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同上產後)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三兩) 生薑(五兩) 羊肉(一斤)qq4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薑。成一斤。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二兩。白朮一兩。加生薑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芍藥散 婦人懷妊。腹中㽲痛主之。(同上)婦人腹中諸疾痛主之。(同上)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三兩) 芍藥(一斤) 白朮(四兩) 茯苓(四兩) 澤瀉(半斤) 芎藭(半斤)qq4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四逆湯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主之。(傷寒厥陰)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三兩)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細辛(三兩) 甘草(二兩炙) 通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擘)qq4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若其人內有久寒者。主之。(同上)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 芍藥(各三兩) 甘草(二兩炙) 通草(二兩) 桂枝(二兩去皮) 細辛(三兩) 生薑(半斤切) 吳茱萸(二斤) 大棗(二十五枚擘)qq4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散 婦人妊娠。宜常服之。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疾苦。產後百病。悉主之。(金匱妊娠)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 黃芩 芍藥 芎藭(各一斤) 白朮(半斤)qq4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再服。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鶴蝨散 九種心痛。蛔蟲冷氣。先從兩肋胸背撮痛。欲變吐方。(外臺)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八分) 鶴蝨(八分) 橘皮(六分) 人參(六分) 檳榔(十二分) 枳實(六分炙) 芍藥(六分) 桂心(五分)qq4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搗篩為散。空腹煮薑棗飲服。方寸匕。日二服。漸漸加之。一匕半。不利。忌生蔥。生冷物。油膩。黏食。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湯 療卒心腹痛。氣脹滿。不下食。欲得瀉三兩行佳。(同上)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 茯苓 橘皮 桔梗 高良薑 檳榔(各八分) 生薑(八分)qq4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細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服訖。利三兩行。宜停後服。忌豬肉。酢物。生冷。油膩。魚蒜。黏食。小豆。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湯 療心痛冷痛。腹滿如錐刺。及蟲齧心痛方。(同上)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三兩) 桔梗(二兩) 吳茱萸(三兩) 桂心(三兩) 芍藥(二兩) 大黃(二兩)qq4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三合。去滓內鶴蝨一兩。攪溫一沸。分三服。空腹服之。微利度。忌豬肉生蔥。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湯 冷氣脅下往來。胸膈痛引背脅悶。(同上)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 芍藥 吳茱萸 桂心 人參 大黃 甘草(各二兩) 茯苓 枳實(各一兩) 乾薑(三兩)qq4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細切。以水八升。煎取二升半。一服八合。日三服。治屍疰亦佳。忌海藻。菘菜。生蔥。酢物等。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湯 主心腹攪結痛不止。似有蛔蟲者。(同上)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 橘皮 細辛 甘草(炙) 生薑(各四分) 大黃(八分別漬) 鶴蝨(二分)qq4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不利未差。三日更服之。忌海藻。菘菜。生菜。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散 凡小兒夜啼者。藏寒而腹痛。面色青手冷。不吐乳是也。此方服之妙。(準繩)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去蘆頭) 芍藥 人參(各一錢) 甘草(炙) 桔梗 陳皮(各一錢)qq4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煎五合。時時少服愈。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湯 療妊娠五月。舉動驚愕。動胎不安。下在少腹。痛引腰胳。(腋下)小便瘀。下血安胎方。(外臺)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 阿膠(炙) 芎藭 人參(各一兩) 大棗(十二枚擘) 艾(一虎口)qq4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以酒水各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內膠令烊。分三服。腹中當小。便緩差也。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養血湯 年老之人。陰血枯槁。痰火氣結。升而不降。飲食不下者。及成膈噎之病也。(回春)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 白芍(煨) 熟地黃 茯苓(去皮各一錢) 貝母(去心) 瓜蔞(去殼) 枳實(麩炒) 陳皮 厚朴(薑汁炙) 香附 撫芎 蘇子(炒各七分) 沉香(五分) 黃連(用吳茱萸同炒。去萸不用。用連八分。)qq4中华典藏网

上銼一劑。姜一片。棗二枚。水煎。竹瀝磨沉香調服。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飲子 治心血凝滯。內蘊風熱。發見皮膚。遍身瘡疥。或癢或膿水浸淫。或發赤疹㾦癗。(濟生方)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去蘆) 白芍 川芎 生地黃(洗) 白蒺藜(炒去尖) 防風(去蘆) 荊芥穗(各一兩) 何首烏(各一錢) 黃耆(去蘆) 甘草(半兩)qq4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六黃湯 主盜汗。聖藥也。(蘭室秘藏)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 黃耆(各一錢) 黃蘗 黃芩 黃連 生熟地黃(各七分)qq4中华典藏网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服。小兒減半服之。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連翹湯 治痔漏。(回春)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 連翹 防風 黃芩 荊芥 白芷 芍藥 生地黃 山梔 白朮 人參 阿膠 地榆(各等分) 甘草qq4中华典藏网

上銼一劑。烏梅一個。棗一枚。同煎。食前服。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郁李湯 治痔大便結燥。大腸下墜出血。苦痛不能忍者。(正宗)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 郁李仁 澤瀉 生地黃 大黃 枳實 蒼朮 秦艽(各一錢) 麻子仁(研一錢五分) 皂角(一錢)qq4中华典藏网

水二鍾。煎八分。空心服。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拈痛湯 治濕熱下注。腿腳生瘡。赤腫作痛。或腰腳痠痛。或四肢遍身腫痛。或下部頑麻作癢。或成血風。(正宗)qq4中华典藏网

羌活 當歸 防風 茵陳 蒼朮(各一錢) 苦參 升麻 白朮(各七分) 葛根 甘草 黃芩 知母 豬苓 人參(各五分) 黃蘗(三分準繩無) 澤瀉(五分)qq4中华典藏网

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導氣湯 治膿血痢無度。小便不通。腹中痛。(準繩)qq4中华典藏网

甘草(一錢半) 當歸 芍藥(各一錢) 木香 青皮 槐花(炒各七分) 澤瀉(五分) 生地黃(一錢半酒浸) 檳榔(三錢)qq4中华典藏网

上共為末。用水煎。食前溫服。如小便利。去澤瀉。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四逆湯 治十年患疝。形容枯槁。左脅有形。其大如臂。以熱手握之。瀝瀝有聲。甚至上攻於心。悶絕者久之。熱醋熏炙方蘇。(醫宗必讀)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七分) 附子(炮) 肉桂 茴香(炒各五分) 芍藥(四分) 延胡索 茯苓(三兩) 澤瀉(二分) 柴胡(五分) 川楝子(三分)qq4中华典藏网

上藥研為粗末。都作一服。水煎空心服。(宣明方有山楂子無茴香)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芍藥湯 治產後虛損。逆害飲食方。(千金方)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一兩半) 芍藥 人參 桂心 生薑 乾地黃 甘草(各一兩) 大棗(二十枚)qq4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qq4中华典藏网

補中益氣湯 治中氣不足。或誤服克伐藥。四肢倦怠。口乾發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失節。勞倦身熱。脈洪大而無力。或頭痛惡寒自汗。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脈微細軟弱。自汗體倦。或中氣虛弱。而不能攝血。或飲食勞倦而患瘧痢等症。(回春)經云。勞者溫之。損者益之。又云。甘溫能除大熱。大忌苦寒藥。損其脾胃之氣。始得則熱中。今立治始得之證。(脾胃論)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一錢) 陳皮(五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黃耆 白朮 人參 甘草(炙各一錢半)qq4中华典藏网

上件藥。㕮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量氣弱氣盛。臨病斟酌水盞大小。去楂。食遠稍熱服。如傷寒之重者。不過二服愈。若病久者。以權立加減法治之。正宗。有麥門冬六分。五味子五分。qq4中华典藏网

補肝湯 治肝氣不足。兩脅下滿。筋急不得大息。四肢厥冷。發搶心腹痛。目不明瞭。及婦人心痛。乳癰膝熱。渴。爪甲枯。口面青者方。(千金)qq4中华典藏网

山茱(翼作烏頭) 甘草 桂心(各三兩) 桃仁(翼作蕤人) 柏子仁 細辛 防風 茯苓(各二兩) 大棗(二十四枚)qq4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五升。去滓分三服。qq4中华典藏网

補肝散 治肝風內障。不痛不癢。眼見花。發黃白黑赤。或一物二形難辨方。(準繩)qq4中华典藏网

羚羊角 防風(各三兩) 人參 茯苓(各二兩) 玄參 細辛 車前 黃芩(炒) 羌活(各一兩)qq4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食後米飲調服一錢。qq4中华典藏网

補肺湯 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悶塞。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語失聲。甚者吐血方。(千金)qq4中华典藏网

五味子(三兩) 乾薑 桂心 款冬花(各二兩) 麥門冬(一升) 大棗(一百枚) 粳米(二合) 桑根白皮(一升)qq4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桑白皮五沸。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qq4中华典藏网

補肺湯 專治肺氣不足。咳嗽上氣。牽繩而坐。吐沫唾血。不能飲食方。(千金)qq4中华典藏网

蘇子(一升) 桑白皮(五兩) 半夏(六兩) 紫菀 人參 甘草 五味子 杏仁(各二兩) 款冬花 射干(各半兩) 麻黃 乾薑 桂心(各三兩) 細辛(一兩半)qq4中华典藏网

上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qq4中华典藏网

補肺人參湯 治肺藏氣虛。咳嗽少力。言語聲嘶。吃食減少。日漸羸瘦方。(聖濟)qq4中华典藏网

人參(一兩) 紫菀(去苗土半兩) 黃耆 鹿角膠(搗研炒黃) 桂皮(去粗皮各一兩) 白朮 紫蘇莖葉(各三分) 五味子 乾薑(炮各半兩) 乾地黃(一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qq4中华典藏网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棗三枚。擘破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服。qq4中华典藏网

葛根湯 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無汗。惡風者主之。(太陽中篇)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主之。(同上)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者主之。(金匱痙病)qq4中华典藏网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炙)qq4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諸湯皆仿此。qq4中华典藏网

葛根加半夏湯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主之。(傷寒太陽中篇)qq4中华典藏网

葛根(四兩) 麻黃(二兩去節) 甘草(二兩炙) 芍藥(二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生薑(二兩切) 半夏(半斤洗) 大棗(十二枚擘)qq4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黃。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qq4中华典藏网

葛根黃連黃芩湯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主之。(同上)qq4中华典藏网

葛根(半斤) 甘草(二兩炙) 黃芩(二兩) 黃連(三兩)qq4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qq4中华典藏网

葛根解肌湯 治麻疹初起。發熱咳嗽。或乍涼乍熱主之。(醫通)qq4中华典藏网

葛根 前胡 荊芥 鼠黏子 連翹 赤芍 蟬脫 木通(各等分) 生甘草(減半)qq4中华典藏网

水煎熱服。qq4中华典藏网

葛花解酲湯 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膈痞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辨惑論)qq4中华典藏网

白蔻 砂仁 葛花(各五錢) 木香(五分) 青皮(三分)qq4中华典藏网

水煎溫服。或為極末。每服三錢匕。白湯調下。但微汗。酒病去。qq4中华典藏网

解肌湯 治傷寒溫病方。(千金)qq4中华典藏网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 黃芩 芍藥 甘草(各二兩) 大棗(十二枚)qq4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飲一升。日三服。三四日不解。脈浮者宜重服發汗。脈沉實者。宜以駃豉丸下之。按局方。葛根解肌湯從延年方。有桂心一兩。作七味。又活人書同。qq4中华典藏网

解毒湯 治下疳初起。(黴瘡秘錄)qq4中华典藏网

連翹 荊芥 木通 黃連 生地黃 牛膝 滑石 忍冬花 何首烏 甘草(各等分)qq4中华典藏网

用水二大鐘。煎八分服。渣再煎七分服。qq4中华典藏网

解毒瀉心湯 治心經火旺。酷暑時臨。致生天泡。發及遍身者。(正宗)qq4中华典藏网

黃連 防風 荊芥 山梔 黃芩 牛蒡子 滑石 玄參 知母 石膏(各一錢) 木通 甘草(各五分)qq4中华典藏网

水二鍾。燈心二十根。煎八分。食遠服。qq4中华典藏网

解急蜀椒湯 主寒疝氣。心痛如刺。繞臍腹中盡痛。白汗出。欲絕方。(外臺)qq4中华典藏网

蜀椒(二百枚汗) 附子(一枚炮) 粳米(半斤) 乾薑(半兩) 半夏(十二枚洗) 大棗(十二枚) 甘草(一兩炙)qq4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澄清熱服一升。不差更服一升。數用療心腹痛。囷結欲死。解結逐寒上下痛良。忌豬羊肉。餳。海藻。菘菜。(肘後。古今錄驗。範汪方。無甘草。余同。經心錄同。)qq4中华典藏网

滋腎明目湯 治勞神腎虛。血少眼痛。(回春)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生地黃 熟地黃 白芍(以上倍) 桔梗 人參 山梔 黃連 白芷 蔓荊子 菊花 甘草(以上減半)qq4中华典藏网

上銼劑。細茶一撮。燈心一團。水煎食後服。熱甚加草龍膽。柴胡。腎虛加黃蘗。知母。風熱壅甚。加防風。荊芥。風熱紅腫。加連翹。黃芩。qq4中华典藏网

滋陰降火湯 治陰虛火動。發熱咳嗽。吐痰喘急。盜汗口乾。此方與六味地黃丸。相兼服之。大補虛勞神效。(回春)qq4中华典藏网

當歸(酒洗一錢二分) 白芍(酒炒一錢三分) 生地黃(八分) 熟地黃(薑汁炒)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白朮(去蘆各一錢) 陳皮(七分) 黃蘗(去皮蜜水炒) 知母(各五分) 甘草(炙五分)qq4中华典藏网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臨服入竹瀝。童便。薑汁少許。同服。qq4中华典藏网

塌氣散 治腫。(幼幼新書)qq4中华典藏网

中庸(樟柳根) 赤小豆 橘皮紅 蘿蔔子 檳榔 甘草(各半兩) 木香(一分)qq4中华典藏网

上末二錢。水小盞。薑棗煎六分。通口服。量與。qq4中华典藏网

塌氣散 瀉利差後。遍身腫主之。(同上)凡冷利日久。失醫治。遍身浮腫。卻如吹。脈洪是氣化為水。沉實還因積有之。氣順腫消為上法。氣平兩日。定多尿。莫交食。飽還憂滯。此疾元因積損脾。(同上)qq4中华典藏网

茴香 白牽牛 甘草(炒) 木香(各一錢)qq4中华典藏网

上末半錢。紫蘇湯下。qq4中华典藏网

滑石代赭湯 百合病。下之後者主之。(金匱百合)qq4中华典藏网

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兩碎綿裹) 代赭石(彈丸一枚綿裹)qq4中华典藏网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沫出。去其水。更以泉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別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後和合重煎。取一升五合。溫服。qq4中华典藏网

滑石白魚散 小便不利主之。(同上消渴)qq4中华典藏网

滑石(二分) 亂髮(二分燒) 白魚(二分)qq4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杵為散。飲服半錢匕。日三服。qq4中华典藏网

鼠黏子湯 治鬢疽初起。熱多寒少。頭眩作痛。口燥咽乾。渴當飲冷。二便秘澀。六脈沉實有力。煩悶疼痛者。(外科正宗)qq4中华典藏网

鼠黏子 桔梗 當歸 甘草梢 赤芍 連翹 玄參 地骨皮 防風 天花粉 木通(各一錢) 大黃(炒一錢)qq4中华典藏网

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渣再煎服。qq4中华典藏网

搜風解毒湯 治楊梅瘡。不犯輕粉。病深者月餘。淺者半月。即愈。服輕粉藥。筋骨攣痛。癱瘓不能動履者。服之亦效。(本草綱目入門名仙遺糧湯)qq4中华典藏网

土茯苓(一兩) 薏苡仁 金銀花 防風 木瓜 木通 白蘚皮(各五分) 皂莢子(四分) 人參(氣虛加七分) 當歸(血虛加七分)qq4中华典藏网

水二大碗。煎飲。一日三服。惟忌飲茶。及牛。羊。雞。鵝。魚肉。燒酒。麥面。房勞。蓋秘方也。qq4中华典藏网

傷寒。頭痛壯熱。百節疼痛方。(千金方)qq4中华典藏网

柴胡 梔子仁 芍藥 知母(各四兩) 升麻 黃芩 大青 杏仁(各三兩) 石膏(八兩) 香豉(一斤)qq4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溫三服。若熱甚。加大黃四兩。qq4中华典藏网

蜀漆散 瘧多寒者。名牡瘧主之。(金匱)qq4中华典藏网

蜀漆(燒去腥) 雲母(燒二日夜) 龍骨(等分)qq4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杵為散。未發前。以漿水半錢。溫瘧。加蜀漆半分。臨發時。服一錢匕。(一方。雲母作雲實。)qq4中华典藏网

痰澼。心腹痛。兼冷方。(同上)qq4中华典藏网

鱉甲(炙) 柴胡 赤芍藥(各八分) 甘草(炙) 枳實(炙) 生薑 白朮(各六分) 檳榔(七個)qq4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七味。取二升半。去滓內檳榔末。分服八合。當利。忌海藻。菘菜。莧菜。桃。李。雀肉等。qq4中华典藏网

飲酒房勞。虛受熱積。日不食。四體中虛熱。飲食不已。入百脈。心氣虛。令人錯謬失常方。(外臺)qq4中华典藏网

酸棗仁(半升) 人參 白薇 枳實(炙) 知母 栝蔞根 芍藥(各二兩) 茯苓(三兩一作茯神)甘草(炙一兩) 生地黃(八兩)qq4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qq4中华典藏网

葶藶大棗瀉肺湯 肺癰。喘不得臥。(金匱肺癰)療支飲不得息主之方。(千金)肺癰胸滿。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主之。(脈經)qq4中华典藏网

葶藶(熬令黃色搗丸如彈丸大) 大棗(十二枚)qq4中华典藏网

上先以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去棗內葶藶。煮取一升頓服。qq4中华典藏网

腰膝髀連腿腳疼酸者方。(外臺方)qq4中华典藏网

杜仲(八兩) 獨活(四兩) 乾地黃(四兩) 當歸 川芎(各四兩) 丹參(五兩)qq4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切。以絹袋盛。上清酒二斗。漬之五宿。初服二合。日再服。以知為度。忌蕪荑。qq4中华典藏网

瑞金散 治婦人血氣撮痛。月經不行。預先嘔吐疼痛。及月信不通。(婦人大全良方又名薑黃散)qq4中华典藏网

片子薑黃(四兩) 牡丹皮 莪朮 紅花 當歸 赤芍藥 川芎 桂心 延胡索(各兩半)qq4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酒三分。溫服日三。qq4中华典藏网

腹中痃氣連心引痛緊急方。(外臺)qq4中华典藏网

白朮(三兩) 枳實(三兩炙) 柴胡(四兩) 鱉甲(二兩炙)qq4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空肚分三服。相去七八里久。能連服三四劑。始知驗。禁生冷。豬肉。並毒魚。大須慎之。頻服有效。忌莧菜。生蔥。qq4中华典藏网

葵子茯苓丸 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者主之。(金匱)qq4中华典藏网

葵子(一斤) 茯苓(三兩)qq4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qq4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