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整庵存稿
二十卷。明罗钦顺(1465—1547)撰。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江苏泰和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乞归养,刘瑾怒而夺职为民,刘瑾被诛后复起,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学者称整庵先生,谥文庄。著有 《整庵存稿》。是集共二十卷,为罗钦顺自定。罗钦顺之学以穷理格物为宗,力攻王守仁的良知之学。对于词章之事,罗钦顺并不感兴趣,谈艺家也很少论及他的诗作。其弟罗钦蔼作《仪训录》指出:“钦顺于应酬文字辞谢居多,下笔稿成,未尝自是。旧稿盈笥,晚年手自芟存,余悉焚去。谓二子曰,此等文字世间不少,慎勿出以示人,姑留自观可也。”其志趣由此可见。其文虽意境稍涉平衍,却典雅醇正,诗亦可观之。
刘涓子鬼遗方
五卷,南北朝时期医家龚庆宣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该书序文称此书是南北朝时的刘涓子从神仙那里得来的,故题名为《刘涓子鬼遗方》,其实可能是由刘涓子收集草创,经龚庆宣整理成书。全书共五卷,扼要地总结了治疗金疮、痈疽、疮疖及其他皮肤病的经验。第一卷总论痈疽的鉴别,诊断。其他四卷则论述外伤、痈疽、疮疖、湿疹、疥癣等外科及皮肤病的病证及治疗,收录各种处方一百四十馀篇。在外伤治疗方面,着重运用止血、收敛、止痛、镇静和解毒等方法。在治疗外痈疽方面,正确运用各种杀菌药物如黄连、黄芩、雄黄、水银、丹砂等,并配合使用软膏及膏药。该书所载用水银治疗皮肤病,在医学上是最早的记录,比国外使用水银软膏要早六百年。关于以白纸引流排脓办法,是中医用药捻的最早记载。书中论述内服大黄汤治疗肠痈时,指出:“脉数浓成不可服此方”,这对防止穿孔很有意义。该书的丰富内容,反映了在公元五世纪以前我国外科学所取得的成就,至今仍有研究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读画斋丛书》辛集本、《三三医书》第二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壬占汇选
《壬占汇选》成书于清乾嘉年间,为壬家程树勋编辑、誊抄,间有程氏夹注。主要是囊括集录了中国历代六壬名著中的所有全部经典占验案例,堪为古今壬书占案中的集大成之作。
六壬兵占
六壬非为用兵而作,而五行生克制化与夫王相死生之用理可相通,故兵家亦多取为占验。《唐志》有李靖《玉帐经》一卷,李筌《六壬大玉帐歌》十卷,彭门《玉帐歌》三卷,其馀若胡万顷《军鉴式》之类,不可胜数。然流传既久,大抵出自术士伪托,非其本真。《新唐书·李靖传》赞,谓世言靖精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故善用兵,是不然,特以临机果,料敌明,根於忠智而已。可谓知言。为将者苟能如靖之决策制胜,即一切游都、天目玉帐军占之说俱可存而不论,矧其出自后来之傅会者乎?是书为明人所刊,所采诸家,亦多未备。《兵占》末条称,太岁与太阴旺生大将年命,主后宫有暗助之力,其说尤为鄙谬矣。
双清
现代长篇小说。鸿蒙(王统照)著。初载1943年7月至1944年6月《万象》杂志。全书共20章。此为上集,计划中之下集未见续作。后收入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版《王统照文集》第3卷。小说以大革命后期的北方省城(济南)为背景,以沦入风尘的笑倩姑娘的遭遇为线索,描写她在地下革命者武卓之的启发和乡村老人高大先生的培养下,逐渐走上了“新人”的道路,在一所修道院里负责管理育婴堂。作品反映了十年内战初期的北方社会生活,表现了上层社会的醉生梦死,动乱时期的散兵乱匪的横行,以及北伐战争的势如破竹。本书与作者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春花》一样,只有上集而没有写出下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完整性。
翡冷翠的一夜
诗集。徐志摩著。1927年9月新月书店出版。共分2辑,收诗36篇,另有译作6首。集中多数作品是情诗,着力于捕捉情感的流动与刹那间的幻想与体悟,其中《翡冷翠的一夜》、《偶然》、《海韵》等都是优美细腻的上品。《翡冷翠的一夜》写爱情狂潮的汹涌,这汹涌的潮水漫过了现实的堤岸,托起迷幻中的爱情理想。感情热烈而执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偶然》是一首小诗,用云影与海波的相遇来体现爱情的虚幻迷离,它以轻盈、柔美而飘逸洒脱的笔调感染了许多读者。同时,这首诗的形式完美,易上口,更增添了它的艺术魅力:“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诗集中的另一类作品如《大帅》、《人变兽》、《梅雪争春》、《这年头活着不易》、《庐山石工歌》等,都是现实主义作品,指责现实的黑暗,控诉社会的不平,基本上保持了“三条积极的主线: 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但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斗争锋芒已经明显地减弱了,比起《志摩的诗》中的现实主义作品,抨击罪恶的热情与火力已经不是那么充沛,作者的兴趣和关注点更多地投入到对灵魂奥秘的探索、对灵魂战栗的捕捉上了。卞之琳在《徐志摩集·序》中写道:《翡冷翠的一夜》并非他全盛时期的高峰,而是开始走的下坡路……”但是,《翡冷翠的一夜》在艺术上仍然是有所成就的,就诗的技巧而言,显然比《志摩的诗》要圆熟通达。而诗中所体现的美,显然是趋向于通脱与空灵的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