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太素经

作者:佚名
太上老君太素经

太上老君太素经,撰人不详。约出于汉末魏晋之际。《抱朴子•遐览篇》着录《太素经》一卷,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仅五百余字,概述道生天地万物之宇宙观,以及忍辱守雌、治心如水之人生观。其说与《道德经》和《易传》大旨相同,并受汉代纬书《周易干凿度》影响。篇内所谓「太素」,即化生天地万物之道。

猜你喜欢的书

夏草冬涛

夏草冬涛

青春总是让人怀念,那些青春期的迷茫、懵懂与感动、那些已成过往的点点滴滴,是否已经成为你生命中不灭的光芒?洪作升入中学后,便寄宿在姑姑家中。在这从少年向过度的青春时期,一起长大的旧伙伴慢慢在洪作眼里变得平庸,新结识的高年级的朋友却闪耀着一种令他向往的光芒。洪作慢慢对之前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不满足,开始迈向新的世界……《夏草冬涛》是日本文学家井上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本书是作者五十多岁的作品,以回望的视点进入其少年时代,以寄居在姑姑家的少年洪作为自己的替身,满怀温情地描述他在静冈沼津中学度过的日子,书中有对少年友情、青涩的初恋,以及少年井上靖对山川风物产生的浓厚情感,同时本书也是一部描绘昭和时代日本乡下风土人情的风景画。

古夫于亭杂录

古夫于亭杂录

笔记。清王士祯(1634—1711)撰。六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是书为作者罢官归田后所作,写于《香祖笔记》之后。因既无凡例,又无次第,故曰杂录,以所居鱼子山之“古夫于亭”名之。全书四万余字。内容颇杂,经史子集无不涉猎,遇有新奇可感之事亦录之。自序谓无凡例,无次第,故曰“杂”,以所居鱼子山有古夫于亭,因以为名。共收笔记三百余条。

胜朝彤史拾遗记

胜朝彤史拾遗记

笔记。清毛奇龄撰。六卷。奇龄有《西河全集》已著录。成书年代不详,三万余字。明代后妃传记。奇龄初得其父所藏《宫闱纪闻》一卷,载事不确,文不雅驯,后预修《明史》,分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四朝《后妃传》,乃取外史所纪,与实录参修,而掇其剩稿,合之《宫闱纪闻》,撰成是书,凡十六朝六十五传。其实所录者大都已入正史。有民国四年(1915)上海文明书局《说库》本。

化珠保命真经

化珠保命真经

《佛说化珠保命真经》所宣扬的药王菩萨信仰,应本自《法华经》卷六《药王菩萨本事品》,讲述药王菩萨本生故事。药王菩萨在过去为了“一切众生”,自念“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遂燃身以供佛。佛说若听闻《药王菩萨本事品》,“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又说此品“为阎浮人病之良药”,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法华经》在中国被翻译出来之后,迅速受到中国人的欢迎,六朝时不仅出家僧徒抄写此经,连贵族们也争相抄写,如南朝齐竞陵文宣王萧子良曾抄写《妙法莲华经》一部十四卷等。伴随着《法华经》的流传,效仿药王菩萨燃身供佛的药王信仰,在民众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佛说化珠保命真经》收录于《大藏新纂续藏》,宣扬药王菩萨以法力治愈痘患,极有可能是流传于贵阳周围的一部伪经。经前有王阳明所作的《药王菩萨化珠保命真经序》,失收于各版本的《王文成全书》、《王阳明全集》。序文应该是王阳明被贬贵阳、读到《佛说化珠保命真经》后所作,撰写时间应在正德五年(1510)初至赴三月庐陵县任之前。王阳明在序文中承认《佛说化珠保命真经》对于痘患的治疗作用,并刊刻此经和建立寺庙供奉药王菩萨,这些方面都直接证卖了王阳明与佛教之间的密切关系。

古今译经图纪

古今译经图纪

凡四卷。唐代靖迈撰。又称译经图纪。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虽依隋代费长房之历代三宝纪,但改定译经时代及译者顺序,并删除译经事实不详者。列记自汉明帝之迦叶摩腾以下,至唐代玄奘三藏为止,共一百一十七人所译之经论,其下一一附载译者之小传。本书原系靖迈题序‘古今译经图变’(画于大慈恩寺译经堂内壁上)之文。其后,开元十八年(730),智升撰续古今译经图纪一卷,增补自智通至金刚智等,共二十一人所传译之经论。

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

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

别名摩醯首罗顶生天女法。一卷,摩醯首罗天顶上生一伎艺天女,天女说陀罗尼,满一切之祈愿。并说念诵之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