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作者:佚名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云笈七签》卷119录。元始天尊劝人洞观无空。

猜你喜欢的书

伪币制造者

伪币制造者

纪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完成于1926年。 纪德在此之前写的作品,往往只涉及一个道德、心理、美学等问题,而《伪币制造者》则描绘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某种程度地反映了本世纪初法国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表现了当代青年的不安与苦闷,流露了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某些怀疑。 纹章工艺有一种手法,就是在一个纹章中心再放上一个缩小了的纹章,这种手法叫做“纹心”。文艺作品中,也有这种旨在烘托作品的意义或渲染场面的气氛的戏中有戏、故事套故事的手法,纪德也别致地称之为“纹心”,并且使之从此成为文学的一个术语。《伪币制造者》运用了“纹心”的手法。小说中安排了一个小说家爱德华,他跟纪德一样也在写一本名为“伪币制造者”的小说,并对小说理论和技巧进行着各种思考。 《伪币制造者》 的艺术气氛浓于故事气氛。通过爱德华,我们可以多少了解一些书中人物间的关系。但除个别人物在小说结束之前横死之外,这些故事没有开端,没有结局,人物的来踪去迹并无交代。小说最后一句话是“我很好奇地想认识卡鲁”。卡鲁是小说主人公之一裴奈尔·普罗费当的弟弟,一个只有名字而从未上场的人物。 纪德以“内容广博和艺术意味深长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和锐敏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人类的问题和处境”,荣获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

二程文集

二程文集

十三卷。《附录》二卷。宋程颢、程颐合撰。此集属名为明道程子、伊川程子。程颢字伯淳,自谓明道先生。程颐之兄。程颐字正叔,称伊川先生。程氏世居中山,后徙河南洛阳。二人曾就学于周敦颐,为北宋理学奠基者,世称 “二程”。其二人学说后为朱熹所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此集为颢、颐二人合撰。陈振孙《书录解题》载 《明道集》四卷、《遗文》一卷,《伊川集》一本二十卷,一本九卷。又 《河南程氏文集》十二卷,二程共为一集,为建宁刻本。是宋世所传已参错不同。此本出自胡安国家,刘珙、张栻尝刻于长沙。安国于原文颇有改削,如 《定性书》、《明道行述》、《上富公谢帅书》中,删落至数十字,又 《辞官表》颠倒次第,《易传序》改㳂为泝 《祭文》改侄为猶子。珙等所刻,一以安国为主。朱子深以为不可,尝以书汦珙及栻,盛气诟争,辩之甚力,具载《晦庵集》中。后又有临川谭善心重为校刊,始与蜀人虞槃商榷考订,悉从朱子所改。其定性书、富谢二书所删字,亦求得别本补足。又搜辑程子遗文十六篇,遗事十一条,并朱子论胡本错误诸书,别为二卷,附之于后。惟伊川诗仅有三章。《河南府志》载其《陆浑乐游诗》云:“东郊渐微绿,驱马欣独往。舟萦野渡时,水乐春山响。身间爱物处,趣逸谐心赏。归路逐樵歌,落日寒山上。集中无之。地志多假借名人以夸胜迹,或许是好事者所依托。收入 《四库全书》有目。

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

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

胡适著。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第5卷第4号。后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作者从文学进化观念出发,将中国戏剧与外国文学、戏剧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中国戏剧改良之必要性。作者将文学进化观念的意义,分四层进行论述,每一层都含有一个重要的教训。第一层总论文学的进化。第二层论述文学进化从极低微的起源,慢慢的进化到完全发达的过程。指出中国戏剧一千年来力求脱离乐曲的种种束缚,但因守旧性太大,终未能完全达到自由和自然的地位。第三层论述文学在进化过程中,每个时代往往留下许多无用的纪念品(“遗形物”)。传统戏剧中的脸谱、嗓子、台步、武把子等,都是这一类“遗形物”。而评剧家大多不懂文学进化的道理,往往把这些“遗形物”当作中国戏剧的精华。第四层论述中国戏剧应当取西洋的戏剧作参考材料,虚心研究,取人之长、补我之短,扫除旧日种种“遗形物”,采用西洋近百年来继续发达的新观念、新方法、新形式。如此方才可使中国戏剧有改良进步的希望。论文还从比较文学角度,指出中国文学一是缺乏悲剧观念,二是缺乏文学的经济方法。作者呼吁:现在的中国文学已经到了暮气攻心,奄奄断气的时候!应当赶快灌下西方的“少年血性汤”。胡适的这篇文章从中外文化的比较上,指出中国戏剧存在的弊端。对中国戏剧的批评切中要害,它和文学革命初期的文学改良思潮是一致的,在戏剧改革方面具有开拓性的积极意义。文中也存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倾向。

三天易髓

三天易髓

一卷。元莹蟾子李道纯撰,混然子校正。道教经书。内容由四部分构成:一、《儒曰太极·火符直指》。以《易经》中“潜龙勿用”等为四言十五颂,使合三五之数,并加以注解,以易理讲内丹。又称:释曰玄珠,儒曰太极,道曰金丹,名三体一。二、《金丹了然图》。图已佚,有五言绝句九首,讲内丹下手、安炉、采药、行功、持盈、温养、调神、脱胎、了当功夫。三、《释曰圆觉·心经直指》。解释佛教《心经》,认为其从头至尾不出一个“空”字,又援道释佛。四、《阴符经》。注释《阴符经》,认为其为阴阳符合之机,众所通行之义。其书宗旨在引儒释之理证道,使学者知三教本一,不生二见。为研究道教内丹学及三教三一思想的参考资料。收入《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谐噱录

谐噱录

古代民间笑话作品集。唐朱揆纂。书已佚,明刊《雪涛谐史》存43则。清顺治刊《说郛》则作“唐刘纳言撰”,《唐书·艺文志》载刘纳言另有《俳偕集》15卷,《说郛》有误。著名笑话《故是一凤》(记邓艾口吃)、《渐至佳境》(记顾长康吃甘蔗)

朝鲜王朝实录[景宗修正实录]

朝鲜王朝实录[景宗修正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景宗修正实录]。《景宗实录》经历了5年多的岁月,于英祖8年(1732)时编纂完毕。正祖初期,在编纂《英祖实录》的过程中,发现了《景宗实录》里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展开了修正作业。在位不过4年的《景宗实录》的编纂之所以拖了这么久,其原因在于英祖初期发生了戊申之乱(李麟佐之乱)等复杂的政治动乱。正因为《景宗实录》是在英祖初期复杂的政局之下编纂而成的,所以,正祖初期在编纂《英宗实录》时,《景宗实录》的问题开始暴露,最成问题的就是对景宗即位初期的所谓“辛壬狱事”(或“辛壬士祸”)所作的叙述。该事件指的是景宗即位后,少论派掌握政权。之前,金昌集、李颐命、李健命、赵泰采等老论四大臣曾促使延礽君(日后的英祖)被册封为世弟并代理听政。对此,少论派心怀不满,从而诬告并肃清老论四大臣。日后,英祖当上国王,就这一事件,站在老论派一边,制定了明确的评判基准。而关于英祖所下的这一处分,《景宗实录》中的记载却没有将其如实地反映出来。因此,正祖初期对“辛壬士祸”的记述部分进行了修正,之后印刷出来的便是《景宗大王修正实录》(5卷),该书同《英祖实录》一起共印刷了5件,分别收藏在春秋馆和地方的四大史库里。负责编纂《英祖实录》的黄景源、蔡龙臣、赵、李命植等人参与了《景宗大王修正实录》的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