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门

气有余便是火。气从左边起者,肝火。从脐下起者,阴火也。热从脚下气起入腹者,虚之极也。阴虚火动难治,轻者可降,重则从其性而折之,实火可泻,虚火可补。Gt6中华典藏网

升阳散火汤Gt6中华典藏网

治男子妇人四肢发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虚而得。Gt6中华典藏网

或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并宜服此。Gt6中华典藏网

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 白芍 人参 甘草(半生半熟) 柴胡 防风(各等分)Gt6中华典藏网

上清水煎服。忌寒冷物。Gt6中华典藏网

黄连解毒汤Gt6中华典藏网

治实火燥乱,烦渴,搐热内甚等症,此所谓实火宜泻也。Gt6中华典藏网

黄芩 黄连 黄柏 栀子(各等分)Gt6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服。去栀子加大黄,名大黄金花丸。加大黄、栀子,名栀子金花丸。丹溪云:人壮气实,火盛颠狂,可用正治,或硝黄冰水与之。虚火盛狂者,以生姜汤与之,若投冰水正治,立死。Gt6中华典藏网

上清防风散Gt6中华典藏网

治上焦不利,风热攻冲,气血郁滞,牙齿闷痛,断肉虚肿,鼻塞声重,头目昏眩,并皆治之。Gt6中华典藏网

防风 细辛 薄荷(各二钱半) 川芎(一钱七分) 独活 天麻 荆芥穗 甘草(炙)白檀 分) 片脑(一分半)Gt6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入片脑再研,每服二钱,淡茶清调,稍热漱冷吐,不拘时。如觉头目昏疼,牙齿Gt6中华典藏网

清神散Gt6中华典藏网

羌活 枳壳 归身 白术 薄荷 甘草 龙胆草 桔梗 黄芩 半夏 防风 连翘 川芎 玄参 栀子仁Gt6中华典藏网

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Gt6中华典藏网

清气散Gt6中华典藏网

治热气壅盛,痰涎,胸膈烦热。Gt6中华典藏网

枳壳 川芎 柴胡 前胡 茯苓 甘草 独活 羌活 青皮 白术 人参Gt6中华典藏网

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钟加荆芥穗煎。Gt6中华典藏网

龙脑鸡苏丸Gt6中华典藏网

消烦渴,凉上膈,解酒毒,除邪热,治咳嗽,唾血吐血,诸淋下血,胃热口臭,肺热咳腥,脾热口甜,胆热口苦,并宜治之。Gt6中华典藏网

柴胡(一两) 麦门冬(四两) 阿胶(炒) 蒲黄(炒,各二两) 人参(一两) 生地(六两,另研) 甘草(炙,一两五) 木通(二两,同柴胡浸) 柴胡(二两和木通以汤半升浸一二宿,取汁后为膏) 薄荷(净叶,一斤)Gt6中华典藏网

上除别研药并为末,用蜜二斤,先炼一二沸,后下生地末,不住手搅匀,取木通柴胡汁漫火熬成膏后,将其余药末和为丸黄豆大。每服二十丸,嚼破热水下,看病调引用之。Gt6中华典藏网

加减四物汤Gt6中华典藏网

治阴虚火动,此火起于九泉穴,此乃补阴降火之妙剂也。Gt6中华典藏网

当归 白芍 川芎 生地 黄柏 黄芩 熟地(各等分)Gt6中华典藏网

上水一盏半煎。甚者加龟板,气虚者加人参、白术、黄 。Gt6中华典藏网

一法 用附子末津调涂涌泉穴,有以艾灸之者。Gt6中华典藏网

上清丸Gt6中华典藏网

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堵塞。Gt6中华典藏网

玄参(五钱) 乌梅(三个) 薄荷叶(一斤) 川芎 防风(各二两) 桔梗(五钱)砂仁(五钱)Gt6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炼蜜丸,噙化。一方 加硼砂(五钱。)Gt6中华典藏网

上清散Gt6中华典藏网

清头目上焦火邪,兼腮肿牙爪,合凉膈散,或合清胃散用,好。Gt6中华典藏网

薄荷 川芎 防风 桔梗 甘草 荆芥 菊花 玄参 黄芩Gt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煎服。Gt6中华典藏网

消风散Gt6中华典藏网

治丹毒属血风血热,亦治头面赤肿,或成疮疖。Gt6中华典藏网

荆芥穗 甘草(炙) 陈皮 浓朴(各五钱) 白僵蚕 蝉退 人参 茯苓 防风 川芎 藿香 羌活 白芷Gt6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荆芥茶清汤调服。Gt6中华典藏网

调中汤Gt6中华典藏网

治内伤外感而发阴斑,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熏于肺,传于皮肤,如蚊虫形状,而非锦纹也。Gt6中华典藏网

苍术(一钱五分) 陈皮 砂仁 藿香 白芍 甘草 桔梗 半夏 白芷 羌活 枳壳 川芎Gt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三片煎。Gt6中华典藏网

东垣升阳降火汤Gt6中华典藏网

治肌热烦闷,面赤食少,喘嗽有痰,右关脉或缓或数,湿热所致。Gt6中华典藏网

羌活 甘草 黄 苍术 升麻 柴胡 人参 黄芩 黄连 石膏Gt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煎。Gt6中华典藏网

滋阴降火汤Gt6中华典藏网

治脏腑积热,六经有余之火,方见虚损门。Gt6中华典藏网

桃仁承气汤Gt6中华典藏网

治邪热传里,热蓄膀胱,其人如狂,小水自利,大便黑,小腹满痛,身目Gt6中华典藏网

白术 茯苓 黄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各一两) 木香(五钱) 甘草(二钱半)Gt6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生姜五片,枣三枚,看上下食前后温服。
Gt6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