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血

吐血,全是血出。是乃火载血上,错经妄行,其脉必芤。身热脉实者,难治;身凉脉微细者,易治。血证复下恶痢者,其邪易去。7XX中华典藏网

犀角地黄汤7XX中华典藏网

治吐呕血,衄血通治。7XX中华典藏网

犀角 生地黄 芍药 牡丹皮(各等)7XX中华典藏网

每服五钱,水煎,食远服。7XX中华典藏网

一方 加麦门冬、炒黑栀子,或加芩连。面色痿黄,大便黑,尤宜。7XX中华典藏网

又方 童便一茶钟,黄酒一小钟,擂侧柏叶投入。去渣温服,非酒不能行血。惟呕血、衄血不用酒,以水煎服。7XX中华典藏网

一方 诸见血,童便饮三两钟,甚好。7XX中华典藏网

加味四物汤7XX中华典藏网

治吐血。7XX中华典藏网

当归(一钱半) 川芎(一钱) 芍药(一钱半) 生地黄(一钱) 侧柏叶(一钱半)栀子(炒黑7XX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煎至八分。入京墨汁三茶匙,童便半酒钟,姜汁少许,食远温服。7XX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吐血不止。用干姜炒黑为末,童便调服。此从治之法。7XX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暴吐紫血成块,虽多不妨。用四物汤合解毒汤调服。7XX中华典藏网

一方 若吐血,觉胸中气塞,上吐紫血者,桃仁承气汤下。7XX中华典藏网

芒硝 桂(各三钱) 甘草(二钱五分) 大黄(一两) 桃仁(五钱,去皮尖)每服一两,入姜同煎,热服。7XX中华典藏网

四生丸7XX中华典藏网

治吐衄血,阳盛于阴,血热妄行。此大全良方,甚效。7XX中华典藏网

生荷叶 生艾叶 生柏叶 生地黄(各等)7XX中华典藏网

上研烂如鸡弹大。每服一丸,水三钟,煎至一钟服。7XX中华典藏网

一方 先吐血,后见痰嗽。此阴虚火动,痰不降下。7XX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芍药 生地黄(各二钱半) 山栀(炒) 贝母 天花粉(各一钱) 牡丹皮(八分)7XX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先痰嗽,后见血,是痰积热。7XX中华典藏网

知母(去毛) 贝母(去心) 栝蒌仁(炒) 生地 芍药(各一钱) 山栀(炒,一钱二分) 天花粉(二钱半) 麦冬(一钱)7XX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食远温服,渣再煎。7XX中华典藏网

芎汤7XX中华典藏网

治一切失血过多,眩晕不苏。7XX中华典藏网

芎 当归7XX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每服二钱,煎服。7XX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见血后脾胃虚弱,精神少,血不止者。7XX中华典藏网

人参(一钱) 黄 (二钱) 五味子(十三粒) 当归 麦冬(各五分) 郁金(五分) 水煎,温7XX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舌上无故出血如线不止。以槐花炒为末,敷之止。7XX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人下唇出血如线,时出一二碗。予以百草霜立止,后以四物解毒汤四贴,安。7XX中华典藏网

血余散7XX中华典藏网

治吐血,衄血。7XX中华典藏网

少年发烧存性,为末,米饮调下二钱。衄血,以少许吹入鼻中。7XX中华典藏网

一方 治牙齿缝出血,阴气郁。7XX中华典藏网

四物汤加牛膝、香附、生甘草、侧柏叶,煎服。7XX中华典藏网

补心汤7XX中华典藏网

治吐血发热,咳嗽,胸前作痛,头目昏眩。7XX中华典藏网

川芎 当归 生地 芍药(炒) 桔梗 干葛 陈皮 前胡 紫苏(各一钱) 半夏(一分) 枳7XX中华典藏网

一方 有人参,无木香,即茯苓补心汤。7XX中华典藏网

治吐血痨疾方7XX中华典藏网

当归(八分) 黄芩(一钱) 栀子(炒黑,一钱半) 甘草(五分) 藕节(一钱半)前胡(八分) 贝母(八分) 芍药(八分) 白术(五分) 知母(蜜炒,八分) 麦冬(去心,八分) 陈皮(八分) 生地(五分) 茯苓(五分) 阿胶(炒,一钱) 沙参(八分) 桑白皮(蜜炒,八分)7XX中华典藏网

三黄补血汤7XX中华典藏网

治初见及血去过多者。7XX中华典藏网

熟地(一钱) 生地 牡丹皮 黄连 柴胡(各五分) 归身 川芎(各七分半) 升麻白芍(各二钱) 水煎服。7XX中华典藏网

是齐白术散7XX中华典藏网

治积热,吐血,咳血。若因饮食过度,负重伤胃而吐血者,最宜服之。惟忌食热面、煎爆、一切发风之物,神效。7XX中华典藏网

白术(二两) 人参(去芦) 白茯(去皮) 黄 (蜜浸,炒,一两) 柴胡(二钱半) 山药 百7XX中华典藏网

上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7XX中华典藏网

加味理中汤7XX中华典藏网

治饮酒伤胃,遂成吐血。7XX中华典藏网

干姜(炮) 人参 白术(各二两) 干葛 甘草(炙。各半两)7XX中华典藏网

上每服三钱,水一钟,煎七分,食远温服。7XX中华典藏网

鸡苏散7XX中华典藏网

治劳伤肺经,唾内有血,咽喉不利。7XX中华典藏网

薄荷 黄 生地 阿胶 贝母(去心) 白茅根(各一两) 麦冬(去心) 桔梗 甘草(炙。各半两)
7XX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