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真人语录

作者:佚名
晋真人语录

包括语录、答问、诗词、颂并录王嚞《修仙了性秘诀》。阐述全真道性命双修之真功和济贫拔苦之真行。称王嚞为祖师并有《答马师父十四问》。蜂屋邦夫《金代道教研究》称晋真人为王重阳同时之前辈道士柳存仁《读蜂屋邦夫〈金代道教研究〉》仍疑晋真人为王重阳本人之异名,《答马师父十四问》为马钰所作。

猜你喜欢的书

坟墓的闯入者

坟墓的闯入者

本书是福克纳创作生涯晚期的一部侦探小说,首版于一九四八年。小说讲述镇上一个大户人家的儿子被杀,黑人路喀斯受到怀疑,被抓入狱中。曾得到路喀斯帮助的白人孩子契克不相信他是凶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一个小伙伴及一位白人老太太卷入案子中。他们从死者的坟墓里发现了另外一具尸体,为排除路喀斯的嫌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契克用事实说服了种族主义思想严重的律师舅舅,帮助路喀斯洗脱了罪名。小说通过这样一个案件揭露了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体现了作者在南方种族矛盾和种族融合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是反映福克纳对种族问题思考的一部重要著作。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一百八十卷。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与《大清会典》同时告成。《会典》原本,以则例散附各条下,盖沿历代之旧体。至是乃各为编录,使一具政令之大纲,一备沿革之细目,互相经纬,条理益明。考《周礼》为一代之典制,而六官所职,其文颇略。其见於诸书者,如都城之广狭,《左传》称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逸周书·作雒解》称大县城方王城三之一,小县城方王城九之一。其文相合,当为周之旧典,而《周礼》无之。又太子生之礼,《左传》称接以太牢,卜士负之,士妻食之。《礼记·内则》所载,文虽稍详其事并同。当亦为周之旧典,而《周礼》亦无之。知《周礼》举其要,而度数节次之详,则故府别有其记载,与六典相辅。又《左传》载王以巩伯宴而私贿之,使相告之曰:“非礼也,勿籍。”知当日王室之礼,或改於旧,必籍而记之,以为故事。其书虽不传,其文则旁见侧出,散在古籍者,尚灼然可考也。然则《会典》之外,别为《则例》,正三代之古义矣。其间随时损益之迹,悉出圣人之化裁。盖帝王创制显庸,有百世不变之大经,《诗》所谓“不愆不亡,率由旧章”是也;有因事制宜之大用,《记》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也。即政典之因革,以仰窥皇心之运量,精一执中,具昭於是。岂徒备掌故而已哉。

正体类要

正体类要

伤科著作。明薛己撰。二卷。已另有《内科摘要》已著录。薛氏承家学,结合其治验撰成此书。约二万字。刊于嘉靖八年(1529)。上卷记有正骨主治大法十九条,并载扑伤、坠跌、金伤以及汤火伤医案六十五则。下卷为伤科所用方剂。薛氏善取前贤治疗经验,不拘泥于成方、成法,对骨伤科治疗有其独到见解。在诊断上强调脉证合参,辨证之虚实;在治疗上则主张内外兼治,强调以调补气血,滋养肝肾为主,行气活血为次。论述简要,切于实用。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中国医学大成》评其书曰:“明薛氏作正骨科,清《金鉴》作正骨科,即今之所谓伤骨是也。明时不设专科,故无专书,有之自薛氏始。”《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一书,即以本书为蓝本编辑而成。有明刻本(顾凌霄校),《薛氏医案》本。

手

萧红著。发表于1936年《作家》创刊号。小说反映旧中国城市中一所学校里的生活。主人公王亚明是生于洗染店的姑娘,全家节衣缩食供她入学读书,但由于她有一双从事染衣劳动变黑了的手,受到校长的斥责和歧视,同学的厌恶和责难;由于她文化基础差,学习吃力,又不断受到人们的嘲笑和讽刺。尽管她学习刻苦,校长却不准她考试,让她提前离校。作品通过她一系列的不幸遭遇,有力地说明旧的教育制度对劳动人民子弟的歧视、摧残,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无限同情。小说在人物刻画上抓住主人公俭朴和勤奋的特征,进行反复渲染;在情节的设置上注意悬念,以“手”设谜,直到文尾解底,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写给谁的信

写给谁的信

本书是将他创造社时代的自述文字及回忆创造社时代生活的文章编成一本书。也可以说本书是一本自传。内容有:《写给谁的信》、《白滨的灯塔》、《澄清村》、《通信一则》、《我的创作经过》、《曙新期的创造社》、《新经A字自序》。除了创造社活动,张资平再也没有可圈可点的事业可供他作堂而皇之的自传文章了。

毗尼后集问辩

毗尼后集问辩

问。梵网云。于未受戒人前说七佛教戒者。犯轻垢罪。若谓但遮诵时。不遮讲时者。诵时仅宣文句。讲时备解义理。重筌轻鱼。有何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