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九

宋通直郎辨验药材寇宗奭编撰

宋太医助教辨验药材许洪校正

兽部下品

豚卵

味甘、温,无毒。主惊痫癫疾,鬼疰蛊毒,除寒热,贲豚五癃,邪气挛缩。一名豚颠。阴干藏之,勿令败。悬蹄,主五痔,伏热在肠,肠痈内蚀。猪四足,小寒。主伤挞诸败疮,下乳汁。心,主惊邪,忧恚。肾冷。和理肾气,通利膀胱。胆,主伤寒热渴。肚,主补中益气,止渴利。齿,主小儿惊痫。五月五日取。鬐膏,生发。肪膏,主煎诸膏药,解斑猫、芫青毒。豭猪肉,味酸,冷。疗狂病。凡猪肉,味苦。主闭血脉,弱筋骨,虚人肌。不可久食,病人、金疮者尤甚。猪屎,主寒热,黄疸,湿痹。

《图经》曰:豚卵,《本经》不着所出州土,云一名豚颠,阴干藏之,勿令败。谨按杨雄《方言》云:猪,燕、朝鲜之间谓之豭,关东、西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狶音喜,其子谓之豯音奚,吴扬之间谓之猪子,其实一种也。今云豚卵,当是猪子也。猪之属,为用最多。惟肉不宜食,食之多暴肥,盖风虚所致也。

陶隐居云:猪,为用最多,惟肉不宜食,人有多食,皆能暴肥,此盖虚肥故也。其脂能悦皮肤,作手膏,不皴裂。肪膏煎药,无不用之。勿令中水。腊月者历年不坏。颈下膏谓之负革肪,入道家用。其屎汁极疗温毒,热食其肉饮酒,不可卧床稻穰中。又白猪,白蹄杂青者,不可食之。猪膏又忌乌梅。

禹锡云:按孟诜云:肾,主人肾虚,不可久食。肚,主暴痢虚弱。按《日华子》云:肾,补水脏,暖腰膝,补膀胱,治耳聋。虽补肾,又令人少子。肚,补虚损,杀劳虫,止痢。酿黄糯米蒸捣为末,甚治膀#1气并小儿疳蛔黄瘦病。

《外台秘要方》:疗毒热病攻手足肿,疼痛欲脱方。猪膏和羊屎,涂之亦佳。

《千金翼方》:治手足皴裂,血出疼痛,若冬月冒涉冻凌,面目手足瘃坏,及热疼痛皆治。取猪脑髓着热酒中以洗之,差。

《肘后方》:治卒肿痢#2,身面皆洪大。生猪肝一具,细切,顿食之,勿与盐,乃可用苦酒,妙。

《经验后方》:定喘化涎。猪蹄甲四十九个,洗净控干,每个指甲内半夏、白矾各一字,入罐子内封闭,勿令烟出,火煅通赤,去火细研,入麝香一钱匕。人有上喘咳嗽,用糯米饮下,小儿半钱,至妙。

《梅师方》:治产后虚劳,骨节疼痛,汗出不止。取猪肾造晞臛,以葱、豉、米,如法食之。

《伤寒类要方》:疗男子、女人黄疸病,医不愈,耳目悉黄,食饮不消,胃中胀热,生黄衣,在胃中有干屎使病尔。用煎猪脂一小升,温热顿服之,日三,燥屎下去乃愈。

《千金髓方》:治胎孕九个月,将产消息。用猪肚一个,依常法着葱、五味,煮熟食之,食不尽再食,不与别人食。

《姚和众方》:小儿初生。猪胆一枚,以水七升,煎取四升,澄清浴儿,令永无疮疥。

《子母秘录方》:疗吹奶,恶寒壮热。猪肪脂以冷水浸榻之,热即易,有效。

狐阴茎

味甘,有毒。主女子绝产,阴痒,小儿阴颓卵肿。五脏及肠,味苦,微寒,有毒。主蛊毒寒热,小儿惊痫。雄狐屎,烧之辟恶。在木、石上者是。

《图经》曰:狐,旧不着所出州郡。陶隐居注云:江东无狐,皆在北方及益州。今江南亦时有,京、洛尤多。形似黄狗,鼻尖尾大,北土作脍生食之,甚暖。去风,补虚劳,阴茎及五脏皆入药。肝烧灰以治风,今人作狐肝散用之。胆主暴亡。《续传信方》云:腊月收雄狐胆,若有人卒暴亡未移时者,温水微研,灌入喉即活。常须预备救人,移时即无及矣。

陶隐居云:江东无狐,皆出北方及益州间。形似狸而黄,亦善能为魅。

《唐本》注云:狐肉及肠,作臛食之,主疥疮久不差者。肠主牛疫。烧灰和水灌之乃胜獭。鼻尖似小狗,惟大尾,全不似狸。

《日华子》云:狐,暖,无毒。补虚劳,治恶疮疥,随脏而补。头、尾灰治牛疫,以水饮之。心、肝生服治妖魅。雄狐尾烧辟恶。

孟诜云:狐补虚,煮炙食之。又主五脏邪气,患蛊毒寒热,宜多服之。

《食医心镜》云:治惊痫,神精恍惚,语言错谬,歌笑无度,兼五脏积冷,蛊毒寒热。狐肉一片及五脏,治如食法,豉汁中煮,五味和作羹,或作粥,炙食并得。京中以羊骨汁、鲫鱼替豉汁。

《千金方》:恶刺。取狐屎灰,腊月膏和封孔上。又方:治一切恶瘘中冷瘜肉。用正月狐屎,不限多少,干末,食前新汲水下一钱匕。

《衍义》曰:狐,今用肝治风,皮兼毛用为裘者是也。此兽多疑,极审听,人智出之,以多疑审听而捕取,捕者多用胸。

獭肝

味甘,有毒。主鬼疰蛊毒,却鱼鲠,止久嗽,烧服之。肉,疗疫气温病及牛、马时行病。煮屎灌之亦良。

《图经》曰:獭,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江湖间多有之。北土人亦驯养以为玩。《广雅》一名水狗。然有獱音宾,獱或作猵音频。獭,形大,头如马,身似蝙蝠。《淮南子》云:养池鱼者,不畜獱獭。许慎注云:猵,獭类也。入药当以取鱼祭天者,其肉性寒。主骨蒸劳,血脉不行,营卫虚满,及女子经络不通,血热,大小肠秘涩。然消阳气,不益男子,宜少食。五脏及肉皆性寒,惟肝温。主传尸劳极,四肢寒疟,虚汗客热,亦主产劳。诸畜肝皆叶数定。惟此肝一月一叶,十二月十二叶,其间又有退叶。用之须见形力,不尔多伪。

陶隐居云:獭有两种:有獱獭,形大,头如马,身似蝙蝠,不入药用;此当取以鱼祭天者。其骨亦疗食鱼骨烟,有牛、马家,可与取屎收之。多出溪岸边,其肉不可与#3兔肉杂食。

《唐本》注云:《别录》云:獭四足,主手足皮皴裂。

陈藏器云:獭主鱼骨鲠不可出者,取足于项下爬之,亦煮汁食。皮毛,主#4水癊病者,作褥及履屦着之并煮汁服。屎主鱼脐疮,研傅之。亦主驴马虫颡,细研灌鼻中。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獭肝,君,味咸,微热,无毒。能治上气咳嗽,劳损疾,尸疰,瘦病。其骨治呕哕不止。孟诜云:獭肝,主疰病。相染一门悉患者,以肝一具火炙末,以水和方寸匕服之,日再服。谨按,服之下水胀,但热毒风虚胀,服之即差。若是冷气虚胀,食益虚肿甚也。只治热不治冷,不可一概尔。按《日华子》云:獭肉,平,无毒。治水气胀满,热毒风。獭肝,治虚劳并传尸劳疾。

《肘后方》:尸疰鬼疰病者,葛云是五尸之一疰,又挟诸鬼邪为害。其病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使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然,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致于死。死后传以傍人,乃至灭门。觉如此候者,便宜急治。獭肝一具,阴干杵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未差再作。姚云神效。又方:治肠痔,大便常有血。烧獭肝,服一钱匕。

《衍义》曰:獭,四足俱短,头与身、尾皆匾,毛色若故紫帛。大者,身与尾长三尺余,食鱼,居水中,出水中亦不死;亦能休于大木上,世谓之水獭。尝縻置大水瓮中,于其间旋转如风,水谓之成旋,垄起,四面高,中心凹下,观者骇目。皮,西戎将以饰毳服领、袖。问之,云:垢不着,如风端霾目,即就袖口饰目中,即出。又毛端果不着尘,亦一异也。又《本草叔例》言:獭胆分杯,尝试之,不验;惟涂于盏唇,但使酒稍高于盏面。分杯之事,亦古今传误言也,不可不正之。肝,用之有验。

鼹鼹,音偃鼠

味咸,无毒。主痈,诸瘘蚀恶疮,阴?烂疮。在土中五月取令干,燔之。

陶隐居云:俗中一名隐鼠,鼢扶粉切鼠。形如鼠大而无尾,黑色,长鼻甚强,常穿凿地中行,讨掘即得。今诸山林中,有兽大如水牛,形似猪;灰赤色,下脚似象,胸前、尾上皆白,有力而纯,亦名鼹鼠。人长取食之,肉亦似牛肉,肉多以作脯。其膏亦云主瘘,乃云此是鼠王,其精溺一滴落地,辄成一鼠,谷有鼠灾年则多出。恐非虚尔。

陈藏器云:鼹鼠肉主风,久食主疮疥痔瘘。膏堪摩诸恶疮。《本经》所说即是小于鼠在地中行者。陶亦云形如鼠,尾黑,常穿于地中,讨掘即得。如《经》所言,乃是今之鼢鼠小口尖者,其鼹鼠是兽,非鼠之俦。大如牛,前脚短,皮入秋辔用。

《衍义》曰:鼹鼠,鼢鼠也。其毛色如鼠,今京畿田中甚多。脚绝短,但能行,尾长寸许,目极小,项尤短。兼易掘取,或安竹弓射之,用以饲鹰。陶不合更引:今诸山林中,大如水牛,形似猪,灰赤色者也。设使是鼠,则孰能见其溺精成鼠也。陶如此轻腻,但真醇之士,不以无稽之言为妄矣。今《经》云:在土中行。则鼢鼠无疑。

鼺鼺音羸鼠

主堕胎,令产易。生山都平谷。

陶隐居云:鼺是鼯鼠。一名飞生。状如蝙蝠,大如鸱鸢,毛紫色暗,夜行飞生。人取其皮毛以与产妇持之,令儿易生。又有水马,生海中,是鱼虾类,状如马形,亦主易产。

陈藏器云:陶云有水马,生海中。主产。按水马,妇人临产带之,不尔,临时烧末#5饮服,亦可手持之。出南海,形如马,长五六寸,虾类也。《南州异物志》云:妇人难产割裂而出者,手握此虫,如羊之产也。生物中羊产最易。

禹锡云:按难产通用药云:鼺鼠,微温。

《衍义》曰:鼺鼠,《经》中不言性味,惟是于难产通用药中云:鼺鼠,微温。毛赤黑色,长尾,人捕得,取皮为暖帽。但向下飞则可,亦不能致远。今关西山中甚有,毛极密,人谓之飞生者是也。《注》中又引水马,首如马,身如虾,背伛偻,身有竹节纹,长二三寸。今谓之海马。

腽肭脐

味咸,无毒。主鬼气尸疰,梦与鬼交,鬼魅,狐魅,心腹痛,中恶邪气,宿血结块,痃癖羸瘦等。骨讷兽,似狐而大,长尾。生西戎。

《图经》曰:腽肭脐,出西戎,今东海傍亦有之,云是新罗国海狗肾。旧说是骨讷兽,似狐而大,长尾,其皮坐#6自有肉黄毛,三茎共一穴。今沧州所图,乃是鱼类,而豕首两足。其脐红紫色,上#7有紫斑点,全不相类,医家亦兼用此,云欲验其真,取置睡犬傍,其犬忽惊跳若犴#8者为佳。

《日华子》云:腽肭兽,热。补中益气,肾暖腰膝,助阳气,破症结,疗惊狂痫疾及心腹疼,破宿血。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腽肭脐,君,大热。此是新罗国海内狗外肾也。连而取之。主治男子宿症气块,积冷劳气,羸瘦,肾精衰损,多色成肾劳,瘦悴。

雷公云:凡使,先须细认,其伪者多。其海中有兽号曰水鸟龙,海人采得杀之,取肾将入诸处,在药中修合,恐有误,其物自殊。有一对,其有两重薄皮裹丸气肉核,皮上白#9有肉黄毛,三茎共一穴。年年癊湿,常如新。若用,须酒浸一日后,以纸裹,微微于火上炙令香,细剉单捣用也。

《衍义》曰:腽肭脐,今出登、莱州。《药性论》以谓是海内狗外肾。《日华子》又谓之兽。今观其状,非狗非兽,亦非鱼也。但前即似兽,尾即鱼,其身有短密淡青白毛,腹胁下全白,仍相间于淡青。白毛上有深青黑点,久则色复淡,皮厚且韧,如牛皮,边将多取以饰鞍鞯。其脐治脐腹积冷,精衰,脾肾劳极有功,不待别试也。似狐长尾之说,盖今人多不识。

麂音纪

味甘,平,无毒。主五痔病。炸出以姜、醋进之,大有效。又云:多食能动人痼疾。头骨,为灰饮下,主飞尸。生东南山谷。

《图经》曰:麂,出东南山谷,今有山林处皆有,而均、房、湘、汉间尤多,实獐类也。谨按《尔雅》:?与麂同,大?,旄毛狗足。释曰:麕亦獐也。旄毛,?音猱长毛也。大獐,毛长狗足者名?。南人往往食其肉,然坚韧,不及獐味美。多食之,则动痼疾。其皮作履舄,胜于众皮。头亦入药用。

禹锡云:按《日华子》云:麂,凉,有毒。能堕胎及发疮疖疥。

《衍义》曰:麂,獐之属,又小于獐,但口两边有长牙,好斗,则用其牙。皮为第一,无出其右者,然多牙伤痕。四方皆#10有,山深处则颇多,其声如击破钹。

野猪黄

味辛、甘,平,无毒。主金疮,止血生肉。疗癫痫。水研如枣核,日二服,效。

禹锡云:按孟诜云:野猪,主补肌肤,令人虚肥,胆中有黄。研如水服之,治疰病。其肉尚胜诸猪,雌者肉美。其冬月在林中食橡子,肉色赤,补五脏风气。其膏,炼令精细,以一#11匙和一盏酒服,日三服,令妇人多乳。服十日,可供三四孩子。齿,作灰服,主蛇毒。胆,治恶热气。

《日华子》云:野猪,主肠风泻血,炙食,不过十顿。胆中黄,治鬼疰,痫疾及恶毒风,小儿疳气,客忤,天吊。脂#12,悦色,并除风肿毒疮疥癣。腊月陈者佳。外肾和皮,烧作灰,不用绝过为末,饮下,治崩中带下,并肠风泻血及血痢。

《食医心镜方》:主久痔,野鸡下血不止,肛边痛。猪肉二斤,切,着五味炙,空心食。作羹亦得。

《衍义》曰:野猪黄在胆中,治小儿诸痫疾。京西界野猪甚多,形如家猪,但腹小脚长,毛色褐,作群行,猎人惟敢射最后者,射中前奔者,则群猪散走伤人。肉色赤如马肉,其味甘,肉复软,微动风。黄不常有,间得之,世亦少用,食之尚胜家猪。

败鼓皮

平。主中蛊毒。

《图经》曰:败鼓皮,主蛊毒,古方亦单用,烧灰服之。用之者稀,故但附于其末。

陶隐居云:此用穿败者,烧作屑,水和服之。病人即唤蛊主姓名,仍往令其呼取蛊,仍差。白蘘荷亦然。自草部今移。

《外台秘要方》:治蛊。取败鼓皮广五寸,长一尺,蔷薇根五寸,如足拇指大本元云莨菪根,剉,以水一升,酒三升,煮取一升,服之。当下蛊虫,即愈。

《梅师方》:治卒中蛊毒,下血如鹅肝,昼夜不绝,脏腑坏败待死。知蛊姓名方,破鼓皮烧灰服,自呼名治之乃去。又欲知蛊毒主姓名,取败鼓皮少许,作#13末饮服,病人须臾自当呼蛊主姓名。

《衍义》曰:败鼓皮,黄牛皮为胜。今不言是何皮,盖亦以驴、马皮为之者。唐˙韩退之所谓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今用处亦少,尤好煎胶。专用牛皮,始可入药。

麋脂

味辛,温,无毒。主痈肿、恶疮、死肌,寒风湿痹,四肢拘缓不收,风头肿气,通腠理,柔皮肤。不可近阴,令痿。一名宫脂。畏大黄。角,味甘,无毒。主痹,止血,益气力。生南山山谷及淮海边。十月取。

陶隐居云:今海陵间最多,千百为群,多牝少牡。人言一牡辄交十余牝,交毕即死。其脂堕土中,经年,人得之方好,名曰遁脂,酒服至良。寻麋性乃尔淫快,不应痿人阴。一方言不可近阴,令阴不痿,此乃有理。麋肉不可合虾及生菜、梅、李、果实食之,皆病人。其角刮取屑熬香,酒服之大益人事。出《彭祖传》中。

禹锡云:按孟诜云:麋肉益气,补中,治腰脚,不与雉肉同食。谨按:肉多无功用,所食亦微补五脏不足气,多食令人弱房,发脚气。骨除虚劳至良。可煮骨作汁酿酒饮之,令人肥白美颜色。又云:其角补虚劳填髓。理角法:可五寸截之,中破,炙令黄香后末,和酒空腹服三钱匕。若卒心痛,一服立差。常服之,令人赤白如花,益阳道。不知何因?与肉功不同尔。亦可煎作胶,与鹿角胶同功。茸,甚胜鹿茸,仙方甚重。又丈夫冷气及风,筋骨疼痛,作粉长服。又于浆水中研为泥,涂面令不皱,光华可爱。又常俗人以皮作靴,熏脚气。

《经验方》:治老人骨髓虚竭,补益麋茸煎:麋茸五两,去毛,涂酥炙微黄为末,以清酒二升,于银锅中慢火熬成膏,盛瓷器中。每服半匙,温酒#14调下,空心食前服。

沈存中《笔谈》:麋茸利补阳,鹿茸利补阴,壮骨血,坚阳道,强骨髓。茄#15茸太嫩长数寸,破之如朽木。端如马脑红玉者最善。

驴屎

熬之,主熨风肿痪疮。屎汁,主心腹卒痛,诸疰忤。尿,主症癖,胃反吐不止,牙齿痛,水毒。

牝驴尿:主燥水。 驴尿主湿水,一服五合良。燥水者画体成字,湿水者不成字。乳,主小儿热,急黄等。多服使痢。尾下轴垢,主疟。水洗取汁,和面如弹丸二枚,作烧饼。疟未发前食一枚,至发时食一枚,疗疟无久新,发无期者。

禹锡云:按《蜀本》云:味甘,性冷利。疗消渴。驴色类多,以乌者为胜。萧炳云:驴乳主热黄,小儿热,惊邪,赤痢。《日华子》云:乳治小儿痫,客忤,天吊风。

孟诜云:肉主风狂,忧愁不乐,能安心气。又,头燖去毛,煮汁以渍曲酝酒,去大风。又,生脂和生椒熟捣,绵裹塞耳,治积年耳聋。狂癫不能语、不识人者,和酒服三升良。皮,覆患疟人良。又,和毛煎,令作胶,治一切风毒,骨节痛呻吟不止者,消和酒服良。又,骨煮作汤,浴渍身,治历节风。又,煮头汁,令服三二升,治多年消渴,无不差者。又,脂和乌梅为丸,治多年疟,未发时服三十丸。又,头中一切风,以毛一斤炒令黄,投一斗酒中,渍三日。空心细细饮,使醉,衣覆卧取汗。明日更依前服。忌陈仓米、麦面。

《外台秘要方》:治反胃。昔幼年经患此疾,每服食饼及羹粥等,须臾吐出。贞观中,许奉御兄弟及柴、蒋等家,时称名医,奉敕令治罄竭所患,竟不能疗,渐羸惫,候绝朝夕。忽有一术士云:服驴小便极验。日服二合,后食唯吐一半,哺时又服二合,人定时食粥,吐即便定。迄至今日午时奏知之。大内中五六人患反胃同服,一时俱差。此药稍有毒,服时不可过多。盛取尿及热服二合。病深,七日以来服之,良。后来疗人并差。

《衍义》曰:驴肉,食之动风,脂肥尤甚,屡试屡验。《日华子》以谓止风狂,治一切风,未可凭也。煎胶用皮者,取其发散皮肤之外也,仍须乌者。用乌之意,如用乌鸡子、乌蛇、乌鸦之类。其物虽治风,然更取其水色,盖以制其热则生风之义。

猯肉、胞、膏

味甘,平,无毒。主上气乏气,咳逆。酒和三合服之,日二。又主马肺病,虫颡等病。肉,主久水胀不差、垂死者,作羹臛食之,下水大效。胞,干之,汤摩如鸡卵许,空腹服,吐诸蛊毒。

陈藏器云:猯脂,主传尸鬼气疰忤。销于酒中服之。亦杀马漏脊虫疮,服丹石人食之良。一名獾豚,极肥也。唐本先附。

禹锡云:按孟诜云:猯,主服丹石,劳热,患赤白痢多时不差者,可煮肉,经宿露中,明日空腹和酱食之,一顿即差。又,瘦人可和五味煮食,令人长脂肉肥白。曾服丹石,可时时服之,丹石恶发热。

《衍义》曰:猯,肥矮,毛微灰色,头连脊毛一道黑,嘴尖黑,尾短阔,蒸食之极美。貉形如小狐,毛黄褐色,野兽中猯肉最甘美,仍益瘦人。

豺皮

性热。主冷痹,脚气,熟之以缠病上,即瘥。唐本先附。

禹锡云:按孟诜云:主疳痢,腹中诸疮,煮汁饮之,或烧灰和酒服之。其灰傅?齿疮。肉,酸,不可食,消人脂肉,损人神情。《日华子》云:有毒。炙裹软脚骨,食之能瘦人。

《圣惠方》:治噎病。用狼喉结曝干杵末,入半钱于饭内,食之妙。

《外台秘要方》:治瘰疬,狼屎灰傅上。

野驼脂

无毒。主顽痹风瘙,恶疮毒肿死肌,筋皮挛缩,捥损筋骨。火炙摩之,取热气入内,又和米粉作煎饼食之,疗痔。勿令病人知。脂在两峰内。生塞北、河西。家驼为用亦可。今附。

《图经》曰:野驼,出塞北、河西,今惟西北蕃界有之。此中尽人家畜养生息者,入药不及野驼耳。其脂在两峰肉间。其性温。治风下气,壮力,润皮肤。人亦鲜食之。又六畜毛蹄甲,主鬼蛊毒,寒热,惊痫,癫痓狂走。骆驼毛尤良。陶隐居云:六畜,谓马、牛、羊、猪、狗、鸡也。骡、驴亦其类,毛蹄各出其身之品类中,所主疗不必#16尽同此矣。苏恭云:骆驼毛蹄甲,主妇人赤白下最善。

《衍义》曰:野驼,生西北界等处,家生者峰、蹄最精,人多煮熟糟啖。粪为干末,搐鼻中,治鼻衄。此西番多用,尝进筑于彼,屡见之。

猕猴

味酸,平,无毒。肉,主诸风劳,酿酒弥佳。头角,主瘴疟。作汤,治小儿则辟惊,鬼魅寒热。手,主小儿惊痫口噤。屎,主蜘蛛咬。肉为脯,主久疟。皮,主马疫气。此物数种者都名寓#17属。取色黄、尾长、面赤者是。人家养者,肉及屎并不主病,为其食息杂,违其本真也。唐慎彻续添。

《圣惠方》:治鬼疟,进退不定。用猢狲头骨一枚,烧灰末。空心温酒调一钱匕,临发再服。

六奋毛蹄甲

味咸,平,有毒。主鬼疰蛊毒,寒热惊痫,窃痓狂走。骆驼毛尤良。

《图经》曰:文具野驼脂条下。

陶隐居云:六畜,谓马、牛、羊、猪、狗、鹅也。骡、驴亦其类、骆驼方家并少用。且马、牛、羊、鸡、猪、狗毛蹄,亦以各出其身之品类中,所主疗不必同此矣。

《唐本》注云:骆驼毛蹄甲,主妇人赤白带下最善。

诸血

味甘,平。主补人身血不足。或因患血枯,皮上肤起,面无颜色者,皆不足也。并生饮之。又解诸药毒、菌毒,止渴,除丹毒,去烦热,食筋令人多力。

果然肉

味咸,无毒。主疟瘴,寒热,煮食之,亦坐其皮为褥。似猴,人面,毛如苍鸭,肋边堪作褥。《南州异物志》云:交州有果然兽,其名自呼,如猿,白质黑文,尾长过其头,鼻孔向天,雨以尾塞鼻孔,毛温而细。《尔雅》:蜼,仰鼻而长尾。郭注与此相似也。

诸肉有毒

兽歧尾,杀人,鹿豹文,杀人。羊心有孔,杀人。马蹄夜目,五月已后食之,杀人。犬悬蹄肉,有毒,杀人,不可食。米瓮中肉,杀#18人。漏沾脯,杀人。肉中有星如米,杀人。羊脯三月已后,有虫如马尾,有毒,杀人。脯曝不燥,火烧不动,入腹不消,久置黍米瓮中,令人气闭。白马鞍下肉,食之损人五脏。马及鹿膳白不可食。奶酪及大酢和食,令人为血痢。驴、马、兔肉,妊娠不可食。奶酪煎鱼鲙爪和食,立患霍乱。猪、牛肉和食,令人患寸白虫。诸肉煮熟不饮#19水,食之成瘕。食兔肉食干姜,令人霍乱。市得野中脯,多有射罔毒,食诸肉过度,还饮肉汁即消,食脑立销。

图经衍义本草卷二十九  竟

#1膀:晦明轩本作『劳』。

#2痢:晦明轩本作『病』。

#3与: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4主:原作『上』,据晦明轩本改。

#5末:原作『米』,据晦明轩本改。

#6坐:晦明轩本作『上』。

#7上:原作『坐』,据晦明轩本改。

#8犴:晦明轩本作『狂』。

#9白:晦明轩本作『自』。

#10皆:原作『背』,据晦明轩本改。

#11一:晦明轩本作『二』。

#12脂:原作『指』,据晦明轩本改。

#13作:晦明轩本作『烧』。

#14酒:晦明轩本作『水』。

#15茄:晦明轩本作『茹』。

#16必:原作『及』,据晦明轩本改。

#17寓:晦明轩本作『禺』。

#18杀: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19饮:晦明轩本作『敛』。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

MBH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