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8nm中华典藏网

銀翹散8nm中华典藏网

溫病解表平劑。(吳鞠通)8nm中华典藏网

銀翹薄桔甘草生,鼠黏荊豉竹蘆平,衄茅梔柏除荊豉,渴取蔞根咳杏仁,胸膈悶加藿香郁,咽疼項腫勃玄參,熱淫入里麥冬地,更合山梔知母芩。8nm中华典藏网

連翹(一兩) 薄荷(六錢) 銀花(一兩) 甘草(五錢) 桔梗(六錢) 荊芥(四錢) 淡豆豉(五錢) 牛蒡(六錢) 竹葉(四錢)8nm中华典藏网

上杵為散,每服六錢,鮮葦根煎湯代水。8nm中华典藏网

治溫病脈動數尺膚熱,頭痛微惡風寒,身熱自汗,或但熱不惡寒而渴,午後熱甚,肺氣鬱而火剋金也。遵《內經》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之訓,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穢之說,用東垣清心涼膈散。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黃芩,勿犯中焦,加銀花辛涼、芥穗芳香,散熱解毒,牛蒡子辛平,潤肺解熱散結,除風利咽,皆手太陰藥。胸膈悶者加藿香、鬱金護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項腫咽痛者加馬勃、玄參;衄者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側柏炭、梔子炭;咳者加杏仁利肺氣;肺熱入里加細生地、麥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黃芩、梔子之苦寒,與麥冬之甘寒合化陰氣而治熱淫所勝。8nm中华典藏网

桑菊飲8nm中华典藏网

風溫解表輕劑。8nm中华典藏网

桑菊翹荷甘桔杏,蘆根同煮渴花粉,熱芩喘入知母膏,舌絳玄參犀角穩,在血地黃玉竹丹,麥冬加入蘆荷省,辛涼解表並芳香,及上銀翹溫病診。8nm中华典藏网

杏仁(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薄荷(八分) 菊花(一錢) 苦桔梗(二錢) 甘草(八分) 桑葉(二錢五分) 葦根(二錢)8nm中华典藏网

治風溫咳嗽,熱傷肺絡也,身不甚熱微渴。桑葉善平肝風亦走肺絡而宣肺氣,菊花晚成甘芳能補金水二臟,氣粗似喘燥在氣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絳暮熱甚燥,邪初入榮,加玄參二錢,犀角一錢;在血分者去薄荷、葦根,加麥冬、細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錢;肺熱甚加黃芩,渴者加花粉。經曰冬不藏精必病溫,又曰病溫虛甚死,可見病溫者,精氣先虛。凡治風溫溫熱溫疫冬溫當預護其虛。此銀翹散、桑菊飲之所以為妙,為清解肺胃治溫主劑,至外寒搏內熱及非時傷風皆可少投辛溫。8nm中华典藏网

三仁宣痹湯8nm中华典藏网

濕溫。8nm中华典藏网

三仁宣痹濕溫宗,竹葉蔻仁厚朴通,半夏杏仁飛滑石,苡仁清利妙無窮,杏仁樸夏如刪去,加入苓翹白疹從。8nm中华典藏网

杏仁(五錢) 滑石(六錢) 通草(二錢) 白蔻(二錢) 厚朴(二錢) 苡仁(六錢) 半夏(五錢) 竹葉(二錢)8nm中华典藏网

甘瀾水煮。8nm中华典藏网

治伏暑濕溫,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身熱,狀若陰虛,病難速已,吾鄉俗名秋呆子。以三仁湯輕解上焦、宣通中焦,清熱利濕則諸證次第而愈。否則汗之則神昏耳聾,甚則目瞑不欲言,下之(則)洞泄,潤之則病深。如身出白㾦如疹,則去樸夏杏仁,加茯苓連翹清心。8nm中华典藏网

新加黃龍湯8nm中华典藏网

溫病陰陽俱憊。8nm中华典藏网

黃龍邪實下難通,正氣虛無運藥功,歸地硝黃薑汁草,玄參人海麥門冬。(可以蔞仁代硝黃,恐其鹼寒傷胃。軒)8nm中华典藏网

細生地(五錢) 生甘草(二錢) 人參(一錢五分,另煎) 生大黃(三錢) 芒硝(一錢) 玄參(五錢) 麥冬(五錢) 當歸(一錢五分) 海參(二條,洗) 薑汁(六匙)8nm中华典藏网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杯沖參汁五分,薑汁二匙頓服之,如腹中有響聲或轉矢氣者,為欲便也,不便候一二時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服第三杯即得便,止後服,酌服益胃湯,余參或可加入;證屬陽明溫病失下,正氣久耗,陰陽俱憊,下之不通為正虛不能運藥,危險難治。8nm中华典藏网

附方:益胃湯8nm中华典藏网

沙參(三錢) 麥冬(五錢) 細生地(五錢) 玉竹(一錢五分炒香) 冰糖(一錢)8nm中华典藏网

陽明溫病,下後汗出,當復其陰,否(則)恐將來液虧燥起,而成乾咳身熱之怯證也。8nm中华典藏网

甘露清毒丹8nm中华典藏网

溫疫。(葉天士)8nm中华典藏网

瘟疫流行消毒丹,熱淫濕勝木通干,荷翹蔻貝茵芩滑,廣藿菖蒲神麯含。8nm中华典藏网

飛滑石(十五兩) 綿茵陳(十兩) 淡黃芩(十兩) 石菖蒲(六兩) 川貝母 木通(各五兩) 藿香 射干 連翹 薄荷 白豆蔻(各四兩)8nm中华典藏网

上各藥曬燥生研細末,每服三錢,開水調服,日二次;或以神麯糊丸如彈子大,開水化服,亦可或連神麯生曬碾末,用鮮車前葶三十二兩煎湯泛丸。8nm中华典藏网

此治濕溫時疫之主方。邪從口鼻皮毛而入,病從濕化者,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胭,斑疹身黃,頤腫口渴,溺赤便閉,吐瀉腹痛,霍亂轉筋,痧閉瘧痢,淋濁瘡瘍,寒熱往來,重暑,重濕等證,並主水土不服。察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干黃,是暑濕熱疫之邪尚在氣分,悉於此丹,若壯熱旬日不解,神昏譫語,斑疹,舌絳,干光圓硬,津涸液枯,寒從火化是邪已入營矣,用神犀丹。8nm中华典藏网

附方:8nm中华典藏网

當變其分兩,加砂仁水泛為丸,以治溫熱濕毒等症,久著神效。(軒)8nm中华典藏网

黃芩(二兩) 廣藿香(二兩) 砂仁(六錢) 白蔻衣(八錢) 射干(八錢) 大貝母(一兩) 京菖(一兩二錢) 木通(一兩) 蘇荷(八錢) 茵陳(三兩) 飛滑石(三兩) 炒神麯(四兩) 連翹(二兩)8nm中华典藏网

研末水泛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鮮車前湯送下。8nm中华典藏网

神犀丹8nm中华典藏网

溫熱暑疫,逆傳內陷。8nm中华典藏网

神犀犀地板藍根,菖豉銀翹花粉芩,元參紫草同金汁,舌絳津干邪入營。8nm中华典藏网

烏犀角尖(磨汁) 石菖蒲 黃芩(各六兩) 真懷生地(絞汁) 鮮銀花(各一斤搗汁) 糞清 連翹(各十兩) 板藍根(九兩,無則以青黛代之) 香豉(八兩) 元參(七兩) 花粉 紫草(各四兩)8nm中华典藏网

上各生曬研細,以犀角地黃汁、糞清和搗為丸,切勿加蜜,如難丸,可將香豉煮爛,每重三錢,涼開水化服,日二次,小兒減半,如無糞清可加人中黃四兩研入。8nm中华典藏网

凡溫熱暑疫,諸病邪不即解,耗液傷營,逆傳內陷,痙厥昏狂,譫語發斑等證,但看病人舌色干光,或紫絳,或圓硬,或黑苔,皆以此丹救之。若初病即覺神情昏躁而舌赤口乾者,是溫暑直入營分,酷暑之時,陰虛之體,及新產婦人患此最多,急用此挽救,切勿拘泥日數,誤投別劑,兼治痘瘄毒重夾帶紫斑危證,暨痘疹後餘毒內熾,口糜咽腐,目赤神煩諸證。8nm中华典藏网

清瘟敗毒飲8nm中华典藏网

一切火熱,表裡俱盛。(王孟英)8nm中华典藏网

清瘟桔梗湯去蘇荷,丹芍玄參知母俱,生地石膏犀角入,川連竹葉也相需。8nm中华典藏网

生石膏(大劑六兩至八兩,中劑二兩至四兩,小劑八錢至一兩二錢) 小生地(大劑六錢至八錢,中劑三錢至五錢,小劑二錢至四錢) 烏犀角(大劑六錢至八錢,中劑三錢至五錢,小劑二錢至四錢) 真川連(大劑四錢至六錢,中劑二錢至四錢,小劑一錢至一錢五分) 梔子 桔梗 黃芩 知母 赤芍 玄參 連翹 甘草 丹皮 鮮竹葉8nm中华典藏网

先煮石膏數十沸後下諸藥,犀角磨汁和服。此十二經泄火之藥也,凡一切火熱表裡俱盛,狂躁煩心,口乾咽痛,大熱乾嘔,錯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甚發斑,不論始終,以此為主方,重用石膏直入胃經使其敷布於十二經,退其淫熱;佐以黃連、犀角、黃芩,泄心肺火於上焦,丹皮、梔子、赤芍泄肝經之火,連翹、玄參解散浮游之火;生地、知母抑陽扶陰泄其亢甚之火而救欲絕之水,桔梗、竹葉載藥上行;使以甘草和胃,此大寒解毒之劑。若疫症初起,惡寒發熱,頭痛如劈,煩躁譫妄,身熱肢冷,舌刺唇焦,上嘔下泄,六脈沉細而數,即用大劑,沉而數者即用中劑,浮大而數者用小劑。如斑一出,即加大青葉,並少佐升麻四五分,引毒外透,此內化外解,濁降清升之法。秦皇士治斑用生地、黃連、升麻、丹皮、木通、甘草名升麻清胃湯,輕清涼血,亦是透化斑疹之妙法。誤食葷腥者,加山楂、砂仁。8nm中华典藏网

附方:8nm中华典藏网

局方涼膈散去硝黃加桔梗名桔梗湯,此易老法,亦即東垣清心涼膈散。8nm中华典藏网

中風8nm中华典藏网

加味桂枝湯8nm中华典藏网

風中絡。(費晉卿)8nm中华典藏网

加味桂枝湯勿差,川懷牛膝歸蠶砂,艽防中絡風邪治,肌肉不仁手足麻。8nm中华典藏网

衛氣不能捍外,則風入於絡,故手指足趾麻木而肌肉不仁。8nm中华典藏网

桂枝(八分) 白芍(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懷牛膝(二錢) 川牛膝(一錢五分) 當歸(二錢) 蠶砂(四錢) 秦艽(一錢) 防風(一錢) 紅棗(五枚) 姜(三片)8nm中华典藏网

養血祛風湯8nm中华典藏网

中經。8nm中华典藏网

養血祛風虎脛獨,歸牛木地苓艽續,棗薑朮芍桑桂枝,體重賊邪入經脈。8nm中华典藏网

營血不能固內,則風入於經脈,故身體重著,步履艱難,治宜養血祛風。8nm中华典藏网

生地(五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酒炒) 桂枝(六分) 茯苓(三錢) 白朮(一錢) 虎脛骨(一錢五分炙) 續斷(二錢) 獨活(一錢酒炒) 秦艽(一錢) 牛膝(二錢) 木香(五分) 紅棗(十枚) 姜(三片) 桑枝(一尺)8nm中华典藏网

加味竹瀝湯8nm中华典藏网

中府。8nm中华典藏网

加味竹瀝風中府,痰塞靈竅胃津阻,斛麥天麻姜瀝沖,殭蠶羚角橘星數。8nm中华典藏网

胃為六府之長,職司出納,風入於胃,胃火熾盛,水穀之氣不生津液而化痰涎,痰隨火升,阻塞靈竅,故昏不知人。法宜清胃滌痰。8nm中华典藏网

麥冬(二錢) 石斛(三錢) 羚羊角(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膽星(五分) 殭蠶(一錢五分) 天麻(八分) 淡竹瀝(半杯) 薑汁(一滴,同沖服)8nm中华典藏网

清心飲8nm中华典藏网

中藏。8nm中华典藏网

清心淡竹與黃連,菖遠丹星橘麥兼,琥珀牛黃風中藏,面紅舌硬口流涎。8nm中华典藏网

心體純陽,風性飈舉,風火上擾,神明散亂,故舌不能言而口流涎沫,甚或神昏鼾睡面色油紅,此為難治。姑擬此方以備救急之一法。8nm中华典藏网

牛黃(五分) 琥珀(五分) 黃連(五分) 丹參(三錢) 遠志(五分,甘草水炒) 菖蒲(八分) 橘紅(一錢) 膽星(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淡竹葉(二十張)8nm中华典藏网

消風返正湯8nm中华典藏网

口眼喎斜。8nm中华典藏网

消風返正筋牽制,口眼喎斜麥冬蠍,羚角殭蠶斛粉羌,天麻貝母黃荊葉。8nm中华典藏网

足陽明之脈夾口環唇,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胃有痰火,又風從太陽而來,兼擾陽明,故筋脈牽制而口眼歪斜,宜消風返正。8nm中华典藏网

羌活(一錢) 天麻(八分) 蠍尾(五支) 殭蠶(一錢五分炒) 貝母(二錢) 羚羊角(一錢五分) 石斛(三錢) 花粉(二錢) 麥冬(二錢) 黃荊葉(五張)8nm中华典藏网

黃耆九物湯8nm中华典藏网

半身不遂。8nm中华典藏网

黃耆九物氣虛餌,半身不遂手足弛,獨活防風薑棗煎,鹿膠牛膝四君子。8nm中华典藏网

半身不遂,手足縱弛,食少神疲,不能步履,證屬氣虛。8nm中华典藏网

黃耆(二錢) 防風(一錢) 黨參(五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鹿膠(一錢五分,角霜炒) 獨活(一錢,酒炒) 牛膝(二錢) 甘草(五分) 大棗(二枚) 姜(三片)8nm中华典藏网

舒筋通絡湯8nm中华典藏网

舒筋通絡血虛嘗,四物艽牛薑棗桑,枸瓜獨斷金毛楮,指屈能伸步履強。8nm中华典藏网

筋節拘攣,手指屈而不伸,不能步履,證屬血虛,宜舒筋通絡。8nm中华典藏网

生地(四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川芎(一錢) 枸杞(三錢) 木瓜(一錢,酒炒) 金毛脊(二錢,去毛切片) 楮實(二錢) 川斷(二錢) 獨活(一錢,酒炒) 牛膝(二錢) 秦艽(一錢) 紅棗(十枚) 姜(三片) 桑枝(一尺)8nm中华典藏网

地黃飲子(劉河間)8nm中华典藏网

治瘖厥風痱。8nm中华典藏网

地黃飲子山茱斛,麥味菖蒲遠志茯,蓯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薑棗服。瘖厥風痱能治之,火歸水中水生木。(歌仍汪氏)8nm中华典藏网

心火暴甚,腎水虛衰,卒倒無知,口噤身冷,四肢不收。治宜和藏府通經絡。8nm中华典藏网

熟地 山茱肉 石斛 麥冬 五味子 石菖蒲 遠志(甘草水炒) 茯苓 肉蓯蓉 官桂 附子(炮) 巴戟天(各等分) 姜(三片) 棗(一枚) 薄荷葉(六張)8nm中华典藏网

資壽解語湯(《沈氏尊生書》)8nm中华典藏网

治風中心脾。8nm中华典藏网

資壽解語治舌強,附子天麻甘草羌,酸棗防風羚角桂,衝來竹瀝與生薑。8nm中华典藏网

中風脾緩,舌強不語,半身不遂。8nm中华典藏网

防風(一錢) 附子(一錢) 天麻(一錢) 官桂(八分) 棗仁(一錢) 羌活(五分) 甘草(五分) 羚羊角(八分) 竹瀝(兩大匙) 薑汁(兩滴,同沖服)8nm中华典藏网

天麻丸(張潔古方)8nm中华典藏网

治腎藏虛熱生風,筋脈牽掣,遍身疼痛,手足麻木,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以及寒痰相搏等證。8nm中华典藏网

天麻地膝當歸附,羌獨玄參萆薢杜,因熱生風養血宜,酒丸通絡風兼去。8nm中华典藏网

風因熱而生,熱盛則動,宜以靜勝其燥,養血通絡,兼去腎風。8nm中华典藏网

天麻(四兩,酒浸) 牛膝(四兩,酒浸) 萆薢(四兩) 玄參(四兩) 杜仲(七兩) 附子(一兩) 羌活(三兩) 獨活(三兩) 當歸(十兩) 生地(一斤)8nm中华典藏网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下。8nm中华典藏网

涼膈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8nm中华典藏网

治溫病表裡實熱,心火膈熱,及中焦燥實,煩渴頭昏,目赤面毒,口瘡唇裂,舌腫喉閉,吐衄涎嗽稠黏,頷頰結硬,二便淋閉,胃熱發斑譫狂,諸風瘛瘲,手足搐逆,小兒急驚,痘瘡黑陷,一切藏府積熱等證。8nm中华典藏网

涼膈硝黃梔子翹,黃芩甘草薄荷饒,竹葉蜜煎療膈上,中焦燥實服之消。(歌仍汪氏)8nm中华典藏网

連翹(四錢) 大黃(二錢,酒洗) 芒硝(二錢) 甘草(二錢) 梔子(一錢,炒黑) 黃芩(一錢,酒炒) 蘇荷(一錢)8nm中华典藏网

上藥為末,加竹葉生蜜煎,若專治溫熱時行,則用竹葉;治感冒之證,則用蔥白、薑棗。張潔古於此方去硝黃,加桔梗,治上焦熱便不實者。8nm中华典藏网

滋生青陽湯8nm中华典藏网

肝風。(費氏)8nm中华典藏网

滋生青陽斛決明,丹麻地芍麥冬青,柴荷桑菊靈磁石,搖顫肝風眩暈平。8nm中华典藏网

頭目眩暈,肢節搖顫,如登雲霧,如坐舟中。8nm中华典藏网

生地(四錢) 白芍(一錢) 丹皮(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青黛拌) 石斛(二錢) 天麻(八分) 甘菊(二錢) 石決明(八錢) 柴胡(八分,醋炒) 桑葉(一錢) 薄荷(一錢) 靈磁石(五錢,整塊同煎)8nm中华典藏网

滋腎息風湯8nm中华典藏网

腎風。8nm中华典藏网

滋腎息風巴戟天,天麻枸菟菊豨薟,地黃歸獨加薑棗,眩暈心驚恐怖痊。8nm中华典藏网

頭目眩暈,心中懸懸,驚恐畏人,常欲蒙被而臥。8nm中华典藏网

熟地(四錢) 當歸(二錢) 枸杞(三錢) 菟絲(四錢) 甘菊(二錢) 巴戟天(三錢) 豨薟(三錢) 天麻(八分) 獨活(一錢,酒炒) 紅棗(十枚) 姜(三片)8nm中华典藏网

馴龍湯8nm中华典藏网

心煩身顫,坐臥不安。8nm中华典藏网

馴龍齒決羚羊菊,地斷薄荷歸芍獨,鉤沉紅棗治心煩,坐臥不安身顫服。8nm中华典藏网

五心煩擾,自頭至腰,時時作顫,坐臥不安。8nm中华典藏网

龍齒(二錢) 真珠母(八錢) 羚羊角(一錢五分) 杭菊(二錢) 生地(六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 薄荷(一錢) 沉香(五分) 續斷(二錢) 獨活(一錢) 紅棗(十枚) 鉤藤鉤(四錢,後入)8nm中华典藏网

甲乙歸藏湯8nm中华典藏网

徹夜不寐。8nm中华典藏网

甲乙歸藏齒丹參,薄荷柴地芍歸沉,夜交夜合珠紅棗,柏子同安不寐人。8nm中华典藏网

飲食如常,惟徹夜不寐,間日輕重如發瘧,一載未愈,診其脈左關獨見弦數,系少陽與厥陰同病,互相膠結,故有起伏,而又延久難奏速效,連服數十劑乃愈。8nm中华典藏网

真珠母(八錢) 龍齒(二錢) 柴胡(一錢,醋炒) 薄荷(一錢) 生地(六錢) 歸身(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丹參(二錢) 柏子仁(二錢) 夜合花(二錢) 沉香(五分) 紅棗(十枚) 夜交藤(四錢切)8nm中华典藏网

中寒8nm中华典藏网

茯神四逆湯8nm中华典藏网

中寒。8nm中华典藏网

茯神四逆真心痛,參茯香砂軒加共,白朮四逆苓棗參,身冷汗出心包奉,茴香四逆杜棗苓,故紙便清寒下用,溫劑回陽猝發宜,不是傳經是直中。8nm中华典藏网

寒邪直犯君主,脘痛嘔吐身冷,手足青至節為真心痛,水來剋火,甚則旦發夕死,茯神四逆湯主之。8nm中华典藏网

茯神(二錢) 附子(三錢) 乾薑(一錢) 人參(二錢) 甘草(五分) 木香(六分) 砂仁(一錢)8nm中华典藏网

或加沉香五分,牛膝二錢,水三鍾至一鍾,漱溫服。8nm中华典藏网

白朮四逆湯8nm中华典藏网

中寒發厥而心痛,雖在包絡,然已是心之外府,故手足厥逆,身冷汗出,便溺清利,為厥心痛,甚亦朝發夕死,白朮四逆湯主之。8nm中华典藏网

白朮(三錢) 附子(三錢) 乾薑(一錢) 人參(二錢) 茯苓(二錢) 甘草(五分) 大棗(三枚)8nm中华典藏网

茴香四逆湯8nm中华典藏网

腹痛下利,手足厥冷,小便清利,為寒邪直中少陰,腎氣厥逆,茴香四逆湯主之。8nm中华典藏网

小茴香(二錢) 附子(三錢) 乾薑(一錢) 破故紙(二錢) 杜仲(五錢) 茯苓(二錢) 甘草(五分) 大棗(三枚)8nm中华典藏网

茱萸附桂湯8nm中华典藏网

直中厥陰。8nm中华典藏网

茱萸附桂芍歸香,白朮臺烏大棗姜,下利爪青手足冷,痛連腹脅厥陰傷。8nm中华典藏网

肝氣厥逆,脅下及腹中絞痛,下利,手足厥冷,指爪皆青。8nm中华典藏网

吳萸(七分) 附子(二錢) 肉桂(八分) 當歸(三錢) 白芍(一錢五分) 白朮(一錢) 木香(六分) 烏藥(一錢) 棗(二枚) 姜(三片)8nm中华典藏网

暑濕熱8nm中华典藏网

赤芍連翹散8nm中华典藏网

風熱剛痙。8nm中华典藏网

赤芍連翹葛豉防,蔞根獨活草荷桑,風邪無汗成剛痙,熱盛項強弓反張。8nm中华典藏网

剛痙,頭痛項強,手足搐逆,甚則角弓反張,發熱無汗,此風熱盛也。熱傷榮血,筋脈暴縮,風入經絡,肢節拘攣,風熱合而為病。8nm中华典藏网

赤芍(一錢五分) 連翹(二錢) 葛根(二錢) 花粉(三錢) 豆豉(三錢) 防風(一錢) 薄荷(一錢) 獨活(一錢) 甘草(四分) 經霜桑葉(二十張)8nm中华典藏网

白朮苡仁湯8nm中华典藏网

濕熱柔痙。8nm中华典藏网

白朮苡仁湯有汗,蒼歸薄芍苓翹辨,蔞根荷葉草同煎,柔痙能醫濕熱散。8nm中华典藏网

身體重著,肢節拘攣,有汗而熱是為柔痙。暑熱為天之氣,其來甚速,其去亦甚速,體熏筋攣乃熱邪為濕所留,故有汗而熱不退也。8nm中华典藏网

白朮(一錢) 茅朮(一錢) 苡仁(八錢) 茯苓(三錢) 當歸(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薄荷(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花粉(三錢) 甘草(四分) 鮮荷葉(一角)8nm中华典藏网

黃連滌暑湯8nm中华典藏网

中暑。8nm中华典藏网

黃連滌暑山梔芩,粉葛甘翹夏茯苓,猝倒不知昏憒噤,熱邪內犯少陰經。8nm中华典藏网

熱邪內犯君主,猝然而倒昏不知人,身熱口噤。8nm中华典藏网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山梔(一錢五分) 連翹(一錢五分) 葛根(二錢) 茯苓(二錢) 半夏(一錢) 甘草(四分)8nm中华典藏网

三解湯8nm中华典藏网

傷熱。8nm中华典藏网

三解湯醫暑濕鬱,芩連梔粉通苓澤,大黃荷梗夏連翹,急下存陰痞渴釋。8nm中华典藏网

暑濕氣合郁為大熱,五心煩躁,坐臥不安,渴飲胸痞,此三氣迭乘已成燎原之勢,宜急下存陰。8nm中华典藏网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大黃(四錢) 梔子(一錢五分) 花粉(二錢) 連翹(一錢五分) 半夏(一錢) 茯苓(二錢) 木通(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青荷梗(一尺)8nm中华典藏网

加味神術湯8nm中华典藏网

傷濕。8nm中华典藏网

加味神術蒼兼白,樸夏歸牛砂苡茯,佩蘭荷葉與生薑,胸痞食微肢倦服。8nm中华典藏网

四肢倦怠,食少胸痞。8nm中华典藏网

白朮(一錢) 茅朮(一錢) 當歸(一錢五分) 茯苓(二錢) 苡仁(四錢) 厚朴(一錢) 砂仁(一錢,炒) 半夏曲(三錢) 佩蘭葉(一錢) 川牛膝(一錢五分) 荷葉(一角) 姜(兩片)8nm中华典藏网

四正散8nm中华典藏网

嘔吐。8nm中华典藏网

四正散用不換金,草除加入曲砂仁,茯苓竹茹生薑汁,外感食傷嘔吐寧。8nm中华典藏网

飲食不節,兼感不正之氣而為嘔吐。8nm中华典藏网

藿香(一錢五分) 茅朮(一錢) 厚朴(一錢) 砂仁(一錢) 茯苓(二錢) 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 神麯(三錢) 淡竹茹(八分) 薑汁(一兩,小匙沖服)8nm中华典藏网

和中化濁湯8nm中华典藏网

泄瀉。8nm中华典藏网

和中化濁枳香砂,蒼樸青苓烏曲楂,芣苡煨姜荷一角,貪涼泄瀉效堪誇。8nm中华典藏网

貪涼受寒,過食生冷,腸胃受傷,以致泄瀉。法宜和中化濁。8nm中华典藏网

茅朮(一錢) 厚朴(一錢) 茯苓(二錢) 枳殼(一錢) 青皮(一錢) 砂仁(一錢) 木香(五分) 烏藥(一錢) 楂炭(三錢) 神麯(三錢) 車前(二錢) 荷葉(一角) 煨姜(三片)8nm中华典藏网

化逆湯8nm中华典藏网

霍亂轉筋。8nm中华典藏网

化逆湯中用左金,木香藿樸蔻苓青,蒺藜瓜獨臺烏藥,肢冷筋抽吐瀉平。8nm中华典藏网

暑月受邪,鬱於中焦,上吐下瀉,手足厥冷,筋脈抽掣,急宜化逆。8nm中华典藏网

黃連(六分) 吳萸(三分) 厚朴(一錢) 青皮(一錢) 藿香(一錢五分) 木瓜(一錢) 木香(五分) 白蔻(六分) 獨活(一錢) 烏藥(一錢) 蒺藜(四錢) 茯苓(二錢)8nm中华典藏网

加味茵陳湯8nm中华典藏网

發黃。(晉卿)8nm中华典藏网

加味茵陳濕熱蒸,發黃通苡瀉苓青,薄荷茅朮車前樸,一尺荷葶仔細尋。8nm中华典藏网

脾經受濕,胃經受熱,鬱蒸發黃。8nm中华典藏网

茵陳(二錢) 木通(一錢五分) 赤芍(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苡仁(一兩) 茅朮(一錢) 厚朴(一錢) 薄荷(一錢) 青皮(一錢) 車前(二錢) 青荷梗(一尺)8nm中华典藏网

牡丹皮湯8nm中华典藏网

淋痛。8nm中华典藏网

牡丹皮治小便濁,濕熱內移淋痛卻,車瞿瀉草苡仁湯,萆薢蔞根木通芍。8nm中华典藏网

濕熱內蘊,移於下焦,小溲混濁作痛。8nm中华典藏网

丹皮(二錢) 赤芍(一錢) 木通(一錢) 萆薢(二錢) 花粉(二錢) 瞿麥(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車前(二錢) 甘草(四分) 苡仁(一兩,煎湯代水)8nm中华典藏网

加味三才湯8nm中华典藏网

淋濁。8nm中华典藏网

加味三才淋不疼,體虛夾濕沙丹參,天冬地澤車前草,柏子萆甘藕苡仁。8nm中华典藏网

體虛夾濕,淋濁不痛。8nm中华典藏网

天冬(二錢) 生地(四錢) 沙參(四錢) 丹參(二錢) 柏仁(二錢) 萆薢(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車前(二錢) 甘草(四分)8nm中华典藏网

藕三兩,苡仁一兩,同煎湯代水。8nm中华典藏网

三黃石膏湯(《六科準繩》)8nm中华典藏网

治三焦熱濕火熾盛,與陶氏用麻豉兼解肌表法不同。8nm中华典藏网

三黃石膏芩柏連,玄草梔知濕火然,不用麻黃及豆豉,名同實異水相煎。8nm中华典藏网

濕火熾盛。8nm中华典藏网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黃柏(一錢) 石膏(三錢) 元參(一錢) 山梔(一錢) 知母(一錢五分) 甘草(七分)8nm中华典藏网

水煎服。8nm中华典藏网

秋燥8nm中华典藏网

清金保肺湯8nm中华典藏网

肺燥。(晉卿)8nm中华典藏网

清金梨藕麥天冬,南北沙參斛玉充,杏貝茜蔞苓蛤粉,咳而熱甚喘遺紅。8nm中华典藏网

肺受燥熱,發熱咳嗽,甚則喘而失血,法宜清金保肺。8nm中华典藏网

天冬(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南沙參(三錢) 北沙參(三錢) 石斛(二錢) 玉竹(三錢) 貝母(二錢) 茜根(二錢) 杏仁(三錢) 蔞皮(三錢) 茯苓(二錢) 蛤粉(三錢) 梨(三片) 藕(五片)8nm中华典藏网

潤肺降氣湯8nm中华典藏网

潤肺湯因受燥涼,功兼降氣咳無妨,沙參旋覆蘇蔞杏,歡郁姜皮共橘桑。8nm中华典藏网

肺受燥涼,咳而微喘,氣鬱不下。8nm中华典藏网

沙參(四錢) 蔞仁(四錢) 桑皮(二錢) 蘇子(二錢) 杏仁(三錢) 旋覆花(一錢,絹包) 橘紅(一錢) 鬱金(二錢) 合歡花(二錢) 鮮姜皮(五分)8nm中华典藏网

涵木養榮湯8nm中华典藏网

肝燥。8nm中华典藏网

涵木養榮生榮地,棗仁紅棗桑枝系,麥味參艽歸芍瓜,爪干筋縮肝枯治。8nm中华典藏网

肝受燥熱則血分枯槁,筋縮爪干,宜涵木養榮。8nm中华典藏网

生地(三錢) 熟地(三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 棗仁(一錢五分,炒研) 木瓜(一錢) 秦艽(一錢) 人參(一錢) 麥冬(一錢五分) 五味子(五分) 紅棗(一枚) 桑枝(一尺)8nm中华典藏网

女貞湯8nm中华典藏网

腎燥。8nm中华典藏网

女貞湯用膝草前,萆薢歸苓斛地龜,淡菜蔞根腰腳健,腎家燥熱痛淋痊。8nm中华典藏网

腎受燥熱,淋濁溺痛,腰腳無力,久則成為下消。8nm中华典藏网

女貞子(四錢) 生地(六錢) 龜板(六錢) 當歸(二錢) 茯苓(二錢) 石斛(二錢) 花粉(二錢) 萆薢(二錢) 牛膝(二錢) 車前子(二錢) 大淡菜(三枚)8nm中华典藏网

清燥潤腸湯8nm中华典藏网

大腸燥。8nm中华典藏网

清燥潤腸歸二地,麻蔞郁李三仁濟,斛枳青皮橘餅加,藏陰枯槁肛門秘。8nm中华典藏网

大腸受燥熱則藏陰枯槁,腸胃不通,大便秘結,宜清燥潤腸。8nm中华典藏网

生地(三錢) 熟地(三錢) 當歸(二錢) 麻仁(三錢) 蔞仁(四錢) 郁李仁(二錢) 石斛(三錢) 枳殼(一錢,蜜水炒) 青皮(一錢五分,蜜水炒) 金橘餅(一枚)8nm中华典藏网

清燥救肺湯(《醫宗金鑑》)8nm中华典藏网

治諸氣膹郁諸痰喘嘔。8nm中华典藏网

清燥救肺參草麻,石膏膠杏麥枇杷,經霜收下干桑葉,解鬱滋干效可誇。(歌本陳氏)8nm中华典藏网

桑葉(二錢) 石膏(二錢) 甘草(一錢) 人參(七分) 麻仁(一錢) 阿膠(八分) 麥冬(一錢五分) 杏仁(七分) 枇杷葉(一斤)8nm中华典藏网

痰多加貝母、瓜蔞;血枯加生地;熱甚加羚羊角。8nm中华典藏网

膹郁,音憤役,氣滿而奔迫也。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氣膹郁皆屬於肺。8nm中华典藏网

火症8nm中华典藏网

潤燥瀉肺湯8nm中华典藏网

肺火。(晉卿)8nm中华典藏网

潤燥瀉肺玉蔞桑,杏貝沙苓麥苡良,梨汁沖加喘滿治,肌膚燥癢渴煩忘。8nm中华典藏网

肺火自本經而發者,緣燥氣相逼,清肅之令不能下行,故肺氣焦滿微喘而咳,煩渴欲飲,鼻端微紅,肌膚作癢,宜潤燥瀉肺。8nm中华典藏网

玉竹(四錢) 蔞皮(三錢) 桑皮(三錢) 沙參(四錢) 麥冬(二錢) 黃芩(一錢) 貝母(二錢) 杏仁(三錢) 苡仁(四錢) 梨汁(半杯沖服)8nm中华典藏网

加味丹梔湯8nm中华典藏网

肝膽火。8nm中华典藏网

加味丹梔地夏枯,通歸龍膽芍柴胡,燈心芣苡平肝膽,脅痛耳聾淋濁驅。8nm中华典藏网

肝膽火盛,脅痛耳聾,口苦筋痿,陰痛或淋濁、溺血此湯主之。8nm中华典藏网

此即局方龍膽瀉肝湯去黃芩、澤瀉,加丹皮、夏枯也,引用燈心,赤實則瀉其子之意。8nm中华典藏网

丹皮(二錢) 山梔(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龍膽草(一錢) 夏枯草(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五分) 生地(四錢) 柴胡(一錢) 木通(一錢) 車前(二錢) 燈心(三尺)8nm中华典藏网

附方:龍膽瀉肝湯(李東垣治肝膽經實火,脅痛耳聾,膽溢口苦,陰腫陰痛,白濁溲血)8nm中华典藏网

龍膽瀉肝梔芩柴,生地車前澤瀉偕,木通甘草當歸合,肝經濕熱力能排。(歌本汪氏)8nm中华典藏网

龍膽草(一錢) 黃芩(一錢) 山梔仁(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木通(一錢五分) 當歸(二錢) 生地(三錢) 柴胡(一錢) 甘草(五分) 車前子(二錢)8nm中华典藏网

一方無柴胡、山梔;一方加赤苓或生薑。醫宗金鑑治纏腰火丹加連翹,便秘加生大黃。費晉卿曰肝膽火盛,濕熱鬱蒸者,此方為宜,下部發瘍者尤妙。8nm中华典藏网

加味瀉黃散8nm中华典藏网

脾火。8nm中华典藏网

加味瀉黃粳一撮,梔防膏斛苓甘葛,易飢荷葉脾火清,口燥唇乾肌熱脫。8nm中华典藏网

脾有伏火,口燥唇乾,煩渴易飢,熱在肌肉。8nm中华典藏网

防風(一錢) 葛根(二錢) 石膏(四錢) 石斛(三錢) 山梔(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甘草(四分)8nm中华典藏网

荷葉一角,粳米一撮。煎湯代水。8nm中华典藏网

玉液煎8nm中华典藏网

胃火。8nm中华典藏网

玉液煎中蔗白茅,地黃石斛麥冬膏,葛根玉竹蘇荷桔,胃熱牙宣面赤消。8nm中华典藏网

胃火熾盛,煩渴引飲,牙齦腐爛或牙宣出血,面赤發熱。8nm中华典藏网

石膏(五錢) 生地(五錢) 石斛(三錢) 麥冬(二錢) 玉竹(四錢) 葛根(二錢) 桔梗(一錢) 蘇荷(一錢) 白茅根(八錢) 甘蔗汁(半杯,沖服)8nm中华典藏网

槐子湯8nm中华典藏网

大腸火。8nm中华典藏网

槐子湯醫大腸火,二冬橘餅芝麻煮,蘇杏麻蔞甘枳葳,肛門腫痛人知否。8nm中华典藏网

肺經之火移於大腸,大便硬秘或肛門腫痛。8nm中华典藏网

槐米(三錢) 蔞仁(三錢) 枳殼(一錢,蜜水炒) 天冬(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玉竹(三錢) 麻仁(三錢) 蘇子(三錢) 杏仁(三錢) 甘草(四分) 金橘餅(一枚) 白芝麻(三錢)8nm中华典藏网

消風散火湯8nm中华典藏网

風火。8nm中华典藏网

消風散火清上焦,玄茯二冬桔薄翹,蟬蛻桑麻柴蒡子,蔞皮竹葉手陰澆。8nm中华典藏网

風助火勢,其性上升,面紅目赤,口燥咽疼。法當清潤上焦使陽邪不能侵犯,兼用輕揚解散之品,俾上升者一舉而熄。8nm中华典藏网

天冬(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元參(二錢) 茯苓(二錢) 桔梗(一錢) 柴胡(一錢) 薄荷(一錢) 蟬衣(一錢) 桑葉(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牛蒡子(三錢) 蔞皮(二錢) 竹葉(十張) 黑芝麻(三錢)8nm中华典藏网

清火滌痰湯8nm中华典藏网

痰火。8nm中华典藏网

清火滌痰柏杏仁,菊蠶麥茯貝丹參,橘紅膽瀝和薑汁,語亂躁狂頑濁行。8nm中华典藏网

痰為頑濁之物,一得火勢,其性愈劣,甚則陽狂煩躁,語言錯亂,宜清火滌痰。8nm中华典藏网

丹參(二錢) 麥冬(二錢) 茯神(二錢) 柏仁(二錢) 貝母(二錢) 化橘紅(一錢) 膽星(五分) 殭蠶(一錢五分炒) 菊花(二錢) 杏仁(三錢) 淡竹瀝(半杯) 薑汁(一滴,沖服)8nm中华典藏网

雪乳湯8nm中华典藏网

燥火。8nm中华典藏网

雪乳湯中乳一杯,二冬二地藕當歸,葳蕤芍味懷山藥,枯燥咽乾營血虧。8nm中华典藏网

血能養氣則氣不妄動,而陰陽得其平,營血一虧,則內失所養,而藏府皆燥火亦隨生,令人毛髮衰脫,肌膚枯槁,身熱咽乾。8nm中华典藏网

生熟地(各三錢) 天冬(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肥玉竹(四錢) 五味子(五分) 當歸(一錢五分) 白芍(一錢) 山藥(三錢) 人乳(一大杯) 藕汁(一大杯)8nm中华典藏网

水二鍾煎服。8nm中华典藏网

解鬱合歡湯8nm中华典藏网

鬱火。8nm中华典藏网

解鬱合歡鬱火平,沉香薄芍郁丹參,茯神柏子柴胡棗,橘餅當歸山梔仁。8nm中华典藏网

所欲不遂,鬱極火生,心煩慮亂,身熱而躁。8nm中华典藏网

合歡花(二錢) 鬱金(二錢) 沉香(五分)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 丹參(二錢) 柏子仁(二錢) 山梔(一錢五分) 柴胡(一錢) 薄荷(一錢) 茯神(二錢) 紅棗(五枚) 橘餅(四個)8nm中华典藏网

黃金化毒湯8nm中华典藏网

毒火。8nm中华典藏网

黃金化毒川連薄,粉貝銀翹甘菊芍,丹皮竹葉渴而煩,腫痛癰瘍初起作。8nm中华典藏网

癰瘍初起,腫痛大熱,煩渴引飲。8nm中华典藏网

黃連(五分) 金銀花(二錢) 赤芍(一錢) 丹皮(二錢) 連翹(一錢五分) 大貝母(二錢) 花粉(二錢) 菊花(二錢) 薄荷(一錢) 甘草(五分) 淡竹葉(二十片)8nm中华典藏网

甘露飲(《局方》)8nm中华典藏网

治胃中濕熱,口舌生瘡,吐衄齒血。8nm中华典藏网

甘露二冬二地均,枇杷芩枳斛茵倫,合和甘草平虛熱,口爛齦糜吐衄珍。(歌本陳氏。)8nm中华典藏网

生地 熟地 天冬 麥冬 石斛 茵陳 黃芩 枳殼 甘草 枇杷葉(等分)8nm中华典藏网

每服五錢。一方加桂苓名桂苓甘露飲。8nm中华典藏网

又本事方加犀角。8nm中华典藏网

導赤各半湯(《張氏醫通》名導赤瀉心湯)8nm中华典藏网

治熱傳手少陰神昏。8nm中华典藏网

導赤各半芩連犀,知梔滑麥草參齊,茯神薑棗燈心入,不飲不言如醉癡。8nm中华典藏网

傷寒後,心下不硬,腹中不滿,二便如常,身無寒熱,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目赤口乾,不飲水,與粥則咽,不與勿思,形如醉人,熱在上而不在下,病在氣而不在血也。8nm中华典藏网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犀角(五分) 知母(一錢) 山梔(一錢五分) 滑石(三錢) 麥冬(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 茯神(二錢) 甘草(五分)8nm中华典藏网

加燈心薑棗煎。清包絡之熱,解肺胃之煩難,無導赤散中藥味而功效備。8nm中华典藏网

普濟消毒飲(東垣)8nm中华典藏网

治大頭天行。8nm中华典藏网

普濟消毒芩連鼠,玄參甘桔藍根侶,升柴馬勃連翹陳,殭蠶薄荷為末咀,或加人參及大黃,大頭天行力能御。(歌仍汪氏)8nm中华典藏网

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面為腫,目不能開,咽喉不利,口渴舌燥。8nm中华典藏网

黃芩(一錢) 黃連(五分) 廣皮(一錢) 甘草(五分) 元參(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馬勃(五分) 薄荷(一錢) 板藍根(三錢) 牛蒡(二錢) 殭蠶(一錢五分) 升麻(五分) 柴胡(一錢) 桔梗(一錢)8nm中华典藏网

水煎服,便秘加大黃。8nm中华典藏网

人參清肌散(《類證普濟本事方》人參散)8nm中华典藏网

治一切血熱虛勞,去黃芩名人參柴胡散即此方。治午前發熱,氣虛無汗,若入滑石、木通又可治汗出不止。8nm中华典藏网

清肌散治午前熱,氣虛無汗薑棗覓,四君夏葛芍歸柴,汗出不止軒加益。8nm中华典藏网

人參(一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炙草(四分) 半夏曲(二錢) 當歸(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柴胡(一錢) 葛根(二錢)8nm中华典藏网

加薑棗煎。8nm中华典藏网

消斑青黛飲(陶節庵)8nm中华典藏网

治胃熱發斑。8nm中华典藏网

消斑青黛梔連犀,知母玄參生地齊,石膏柴胡人參草,便實參去大黃躋,薑棗煎加一匙醋,陽邪裡實此方稽。(歌仍汪氏)8nm中华典藏网

熱邪傳裡,裡實表虛,陽毒發斑。8nm中华典藏网

青黛(五分) 黃連(五分) 犀角(五分) 石膏(四錢) 知母(一錢) 玄參(一錢五分) 梔子(一錢五分) 生地(四錢) 柴胡(一錢) 人參(一錢) 甘草(五分)8nm中华典藏网

薑棗煎加醋一匙和服。大便實者去人參加大黃。8nm中华典藏网

勞傷8nm中华典藏网

來蘇湯8nm中华典藏网

腎勞。(晉卿)8nm中华典藏网

來蘇茜貝杜牛充,二芍二沙二地冬,沙苑靈磁蓮杏子,腎勞咳血此方宗。8nm中华典藏网

真陰久虧,或房室太過,水竭於下,火炎於上,身熱腰疼,咽乾口燥,甚則咳嗽吐血是為腎勞。8nm中华典藏网

天冬(二錢) 麥冬(二錢) 生地(三錢) 熟地(三錢) 南沙參(三錢) 北沙參(三錢) 白芍(一錢) 赤芍(一錢) 沙苑(三錢) 貝母(二錢) 磁石(四錢) 杜仲(三錢) 茜草根(二錢) 牛膝(二錢) 杏仁(三錢) 蓮子(十粒,去心)8nm中华典藏网

沖和湯8nm中华典藏网

怒傷。8nm中华典藏网

沖和湯治鬱火生,脅痛心煩寐不成,酸棗山萸歸芍茯,苑藜橘餅棗甘參。8nm中华典藏网

怒甚則脅痛,鬱極則火生,心煩意躁,筋節不利,入夜不寐。8nm中华典藏网

山萸肉(二錢) 棗仁(二錢,炒研)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人參(二錢) 茯神(三錢) 甘草(五分) 沙苑(三錢) 蒺藜(三錢) 紅棗(五枚) 橘餅(四錢)8nm中华典藏网

萱草忘憂湯8nm中华典藏网

憂傷。8nm中华典藏网

萱草忘憂桂鬱金,芍甘夏貝合歡陳,茯神柏子憂愁過,瀝淅寒熱痰不清。8nm中华典藏网

憂愁太過,忽忽不樂,瀝淅寒熱,痰氣不清。8nm中华典藏网

桂枝(五分) 白芍(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鬱金(二錢) 合歡花(二錢) 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 貝母(二錢) 茯神(二錢) 柏仁(二錢) 金針菜(一兩)8nm中华典藏网

煎湯代水。8nm中华典藏网

大安湯8nm中华典藏网

驚傷。8nm中华典藏网

大安湯取治驚傷,心悸筋惕龍牡嘗,酸棗柏苓參芍味,地瓜金器壓浮陽。8nm中华典藏网

驚則氣浮,真陽外越,真陰不守,心悸筋惕。8nm中华典藏网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五味子(五分) 牡蠣(四錢,煅研) 龍齒(二錢) 木瓜(一錢,酒炒) 棗仁(二錢,炒研) 地黃(五錢) 人參(二錢) 茯苓(二錢) 柏仁(二錢)8nm中华典藏网

金器一具同煎。8nm中华典藏网

酸棗仁湯(《金匱》)8nm中华典藏网

治虛勞虛煩不得眠及盜汗。8nm中华典藏网

酸棗仁湯出玉函,川芎知母茯苓甘,陰虛腦熱難成寐,涼胃疏肝夜不煩。8nm中华典藏网

酸棗仁(二升) 甘草(一兩) 知母(二兩) 茯苓(二兩) 川芎(一兩)8nm中华典藏网

天真丸(《御藥院方》)8nm中华典藏网

治一切亡血過多,形體消瘦,飲食不進,腸胃滑泄,津液枯竭。8nm中华典藏网

天真丸用天門歸,山藥蓯蓉羊肉煨,白朮參耆糯米飯,噓枯澤槁奪春回。8nm中华典藏网

精羊肉(七斤,去筋膜脂皮) 肉蓯蓉(十兩) 當歸(十二兩) 山藥(十兩) 天冬(一斤,去心焙)8nm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為末,安羊肉內,用陳酒四瓶煨,令酒盡加水二升,煨候肉糜爛,再入黃耆末五兩,人參末二兩,白朮末二兩,糯米飯為丸如梧子大,每服早晚各服一百丸,溫酒送下。8nm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