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庭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谈文学
论文集。朱光潜著。1946年开明书店出版。除《序》外,收文章18篇,“都是在抗战中最后几年陆续写成的”,多为作者“学习文艺的甘苦之言”。朱光潜认为,一切文艺的共同点是:“作者对于人生世相都必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观感,而这种观感都必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表现;这观感与表现即内容与形式,必须打成一片,融合无间,成为一种有生命的和谐的整体,能使观者由玩索而生欣喜。”(《文学与人生》)为了文学的健康发展,他反对文学上的种种低级趣味: 描写内容方面的侦探、色情、黑幕、风花雪月、口号教条;创作态度上的无病呻吟、油腔滑调、党同伐异、道学冬烘、涂脂抹粉(《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上、下)。作者提倡作家要有人品、学识、技巧三方面的修养,并对“作文与运思”、“选择与安排”、“情与辞”、“想象与写实”等写作上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社会斗争剧烈的年代,他倡导文艺与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说法虽不无偏颇,但他反对用“道德”的评价去代替“美感”的评价,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促织经
清代蟋蟀研究的专门著作。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乃郑振铎先生在抗战烽火劫难中搜求古书之记录,其间种种为之欢喜为之愁之行状,为灾难中的祖国保存文化薪火之情思,无不怦然动人。这是一幅真正的爱书人的绝美的自画像。抗战时期,郑振铎先生为保存民族文献,曾竭尽全力收购古籍善本,尤重小说、戏曲和有精美版画的稀见书籍。他每得一佳本,随作题记,叙述得书经过和对该书的评论。《劫中得书记》收录题记89则,《劫中得书续记》收录60则。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二十称东阳章灵民得东晋许翽所书「回元隐道经一卷」,当即此篇。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太上回元谢罪之道」,亦称隐元内观之法。其法以六甲之旬六丁之日,平旦入室,存思八星(太星、元星、真星、纽星、纲星、纪星、关星、帝星)之神及北斗七星之神,向诸星斗之神忏说七祖及自身罪过,求其消除罪愆,解脱死籍。据称行此道法可列名上真,得成仙道。
法华经说什么
《法华经》全称是《大乘妙法莲华经》,共七卷,二十八品,姚秦弘始八年(406)鸠摩罗什三藏所译,属于大乘实相法,是直指佛乘,开权显实,指示诸法实相的微妙法门。这是说明三乘、五乘都是方便,只有一乘即佛乘才是真实的经典,为天台宗立说的主要依据。 惟老通过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语言告诉我们,《法华经》是佛为了度众生,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因机施教,因病与药,并用了很多比喻,如火宅四车喻、穷子得宝喻、衣里藏珠喻、药草喻、凿井喻等来告诉我们,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是方便之说、权巧之说,惟有一个佛乘(十方国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才是实教,是究竟了义之说,即一切众生在菩萨行的引导下,终归都要成佛。
安养知足相对抄
一卷。珍海著。久安二年(一一四六)撰。关于平安末期盛行的弥陀信仰和弥勒信仰的优劣,表示了珍海见解的书。虽然受到了源信《往生要集》的强烈影响,但整理了怀感《群疑论》、迦才木《净土论》中所说的内容,向弥陀、弥勒信仰说明了一二的优劣。结论是,任何一种信仰都不应该谴责或辩驳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