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庭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相马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相马术著作。春秋战国时期孙阳(伯乐)撰。成书于公元前168年以前。该书总结了以往及当时相马家的经验以及作者自己在相马实践中的体会。介绍了关于马的外形学的知识和理论,揭示马体各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马体内外联系,阐述如何根据外形识别牲畜的优劣和选留种畜,指出相马中的一些关键。该书对后世相马术和良马培育颇有影响,奠定了我国相畜学的基础。
名义考
明人周祈撰。成书于万历十一年(1583)前。凡十二卷,天部、地部各二卷,人部、物部各四卷。条目浩博。主要阐述得名之由。如卷三“朝阳夕阳”条:“《尔雅》:‘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盖山东迎日,故曰朝,山西送日,故曰夕,非旦暮之谓也。张华有‘凤鸣朝阳’之说,始指为晓日,而谓夕阳为落日者,自昔诗人益纷纷矣。”卷五“稗官”条:“《汉艺文志》:‘小说出于稗官’。细米曰稗,王者欲知闾巷风俗细碎之语,故立稗官。”《四库提要》谓此书“订谬析疑,可取之处为多”。但时有讹误,如论星月而不知推步之术,论河源则多据《山海经》等传闻。引文亦往往不著出处。万历十二年刻,后多次重刻。《四库全书》入子部杂家类。清以后有《湖北先正遗书》本,较为易得。
八美图
描写宋代杭州人柳树春经历的悲欢离合故事,特别是书中的八位美女形象,叛逆反抗,不屈不挠,尤为感人至深。由于《玉楼春桃花扇八美图》所写多男女情事,且又写出女性的反叛之举,故被视为“大逆不道”,“有碍风化”,在清代遭到禁毁的厄运。
乐府诗选
乐府诗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诗歌类型之一,传说汉代置乐府专门采诗,它本是歌辞,可以配乐演唱,所以除郊庙歌辞之外,乐府诗一般有朗朗上口、清新自然的特点。本书由著名学者曹道衡先生编选注释,经余冠英先生审定,共选编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乐府诗600余首,基本涵盖了乐府诗的主要代表篇目,主要以时间顺序编排,朝代内又分为郊庙民歌和文人乐府诗,可相对参照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郊庙民歌则按照《乐府诗集》的体例编排,更能了解乐府诗的主要类型结构。全书编排得当,注释尤见功力,释义简洁准确,引用典故明晰易懂,是一本极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读物,亦可为专业研究提供参考。
乐府群玉
散曲总集。全名《类聚名贤乐府群玉》。元无名氏编,任讷考证为元胡存善编,未有确证。五卷。成书于《阳春白雪》之后,《太平乐府》之前。专收小令,不载套数。体例以作家为序,故称“类聚名贤”。收元刘时中、任昱等知名作者二十一家、失名者二家之小令共六百二十七首。其中三百二十五首为是集独具。又元乔吉《惺惺道人乐府》、张可久《今乐府》二书失传已久,而赖是集全录原书得存。但其中亦有少数以调系人,造成体例不一之处。有明抄本、罗振玉心井庵抄本、吴梅校新过录本、任讷《散曲丛刊》校订本(附录“诸家传略”并据《乐府群珠》补录三家八十七首)、隋树森校订本。
俱舍论记
凡三十卷。唐代普光(七世纪)撰,故本书又称俱舍论光记、光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神泰、普光、法宝同为俱舍论译者玄奘之门人,被并称为俱舍三大家。神泰作泰疏二十卷(一说三十卷),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三册,然现存者并非完本。法宝作宝疏三十卷,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三疏之中,以泰疏为最古,次为光记,最后为宝疏。泰疏之特色在于随文解释,恰到好处,为一难得之注疏,若与光记互相对照,则更能明了玄奘相传之释义。宝疏之特色,由于法宝原本研习涅槃,故将俱舍论之研究分为五门而论玄谈,每由大乘之观点来看俱舍论,因而对神泰、普光二师之说多所不满。三大家之态度虽然彼此歧异,然在俱舍论之研究上,则同为不可忽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