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作者:佚名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无上秘要》已引此书。原为《太上玉佩金铛太极金书上经》之一部分,后分出单为一篇。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叙述五离解过移死度生之法。内称壬申、丙申、戊申、甲申、庚申之日为「五离之日」,上天诸神于此五日检校世人功过,「离别善恶生死之人」。修道者当于此五日「首罪于太阴,修生于太阳,落死籍于北帝,求仙于五星」。其修持方法,于此五日平旦、日中、夜半三时入室烧香,向高上玉皇君、玉晨太上君、太素三元君等神首过谢罪,存思五方五星君。据称行此道七年,即可移死度生。

猜你喜欢的书

小丑之花

小丑之花

太宰治“人生三部曲” (《小丑之花》《小说灯笼》《津轻》)《人间失格》前传,带你重新认识太宰治。读了这本书,才能读懂《人间失格》。太宰治二十一岁时,在银座咖啡馆认识一有夫之妇,同居三天后,他俩吞下安眠药,在鎌仓投水自杀。结果太宰治获救,年仅十八岁的女方死亡。太宰治因而被控“帮助自杀罪”,后虽被判不予起诉,但他基于相约殉情却让女人独自死亡的罪恶意识,创作了《小丑之花》。《小丑之花》主角大庭叶藏与《人间失格》主角同名,描写的是叶藏殉情失败后进疗养院的事,但不同于《人间失格》中叶藏的自卑、怯懦、颓废,《小丑之花》里的的叶藏,年轻、冲动又骄傲。太宰治在这篇作品里,剖析了他日后的巅峰之作《人间失格》里看似消极颓废,实际上却在绝境中求活的主角大庭叶藏的心路历程,还透露了许多关于写作的秘密。这本书不仅展现出了太宰治不为人知的侧面剪影,更为日后的《人间失格》留下了诸多余韵。另收录有太宰治记录镰仓自缢未遂经历的《狂言之神》;与《小丑之花》《狂言之神》同属“虛構的徬徨”三部曲的《虚构之春》;第一届芥川奖入围作品《逆行》;

康熙云南县志

康熙云南县志

康熙《云南县志》,不分卷,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县知事伍青莲主持编修。云南县即今祥云县。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民国抄本。

童歌养正

童歌养正

《童歌养正》是彭继先创作的蒙学读物。

救伤秘旨

救伤秘旨

赵廷海著。赵廷海,字兰亭,清朝道光、咸丰(公元1821~1861年)天台(今浙江天台县)人。收集了流传民间技击家跌打秘方编成该书,于咸丰2年(1852年)刊行。此书不分卷次,介绍拳击伤和骨折处理步骤及治疗方剂,载有“十二时气血流注歌”,36个大穴图说和救治方药。书内用药精炼,仅载方6首和“少林寺秘传内外损伤主方”。后有《救伤秘旨续刻》载“跌打损伤辨生死诀”、“破伤总论”和“整骨接骨夹缚手法”,记录了损伤重症鉴别诊断,开放创伤处理和近20个部位骨折整复固定方法,记录34大穴伤损的治疗方药,用药与前36穴相似,此书是少林寺派治伤经验的高度概括。韦以宗作校释,1988年与《跌损妙方》合刊,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近思录译文

近思录译文

南宋理学家朱熹与吕祖谦共辑周敦颐、张载、程顥、程颐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之言,取子夏“切问近思” 之义以名。凡14卷。成书于淳熙二年 (1175年) 。周、张二程之书,博大精深,初学者不知所择,无从入门。朱熹与祖谦从《太极图说》、《易通》、《西铭》、《正蒙》、《经学理窟》、《二程遗书》、《易传》中,摘录有关体用的论述,分类编排。分为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治、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教学、警戒、辨异端、观圣贤14门,共622条、道体论 “性之本原,道之体统,盖学问之纲领也”(《近思录》卷1) 。为学论述“为学之要,盖尊德性矣。必道问学,明乎道体,知所指归” (同书卷2) 。出处论 “出处之道,盖身既修,家既齐,则可以仕矣” (同书卷7) 。此书使学者致力于日用之实,而不使骛于高远,实为性理诸书之祖,为《五经》之阶梯,“入圣之基” (《近思录·原序》)。此本为《近思录》白话译文。

苏州竹庵衍禅师语录

苏州竹庵衍禅师语录

苏州竹庵衍禅师语录,此语录所由名也。然诸先生微言高论。互见群书。生平见于语录者十不一二。至于佛氏之教。其传授心法本不立文字之迹。故德山一棒。临济一喝。机锋应对。相视莫逆。即语录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