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真破妄章颂

作者:张继先
明真破妄章颂

题“虚靖张真君著”。虚靖即第三十代天师北宋张继先。“玄”字不避讳,疑为元人依托。七言绝句43首。述雷法。以心为玄关,述先天祖炁和真阴阳,批评其它雷法皆为妄。

张继先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闽县乡土志

闽县乡土志

奏定学堂章程所列初等小学堂学科,于历史则讲乡土之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名人之事实;于地理则讲乡土之道里、建置,及本地先贤之祠庙遗迹等类;于格致则讲乡土之动物、植物、矿物。凡关于日用所必需者,使知其作用及名称。盖以幼稚之知识,遽求高深之理想,势必凿枘难入。惟乡土之事为耳所习闻,目所常见,虽街谈巷论,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平时供儿童之嬉戏者,一经指点,皆成学问。

新定九域志

新定九域志

《九域志》有新志、旧志之分,旧志是指《元丰九域志》,成书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是王存、曾肇与李德刍等人奉敕纂修的;新志是指《新定九域志》,是哲宗绍圣四年经黄裳提议,对元丰旧志的续修增补。因而《九域志》即是以《元丰九域志》和《新定九域志》这两种版本在后世演变流传

伤寒补亡论

伤寒补亡论

又名《仲景伤寒补亡论》。伤寒类著作。宋郭雍撰。二十卷。雍字子和,号白云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年从父学儒,后专心医学,精于伤寒,著有《郭氏传家易说》。认为当时所见《伤寒论》已有残缺,于其修己治经之余,取仲景书精心研讨,并依《素问》、《灵枢》、《千金方》、《类证活人书》等古医籍中有关资料,及伤寒名家庞安时、常器之等人论述,参以己见,以补其阙略,故名。成书于淳熙八年(1181)。卷一,设为问答,以伤寒名例居前,附以叙论、治法大要、脉法及刺法等编。卷二至卷三,论仲景辨脉、平脉法。卷四至卷七,自叙内经统论及伤寒六经证治。皆系仲景原论,其间有论而无方者,即补以庞、常两家之说,并附郭氏校补于后。卷八至卷十二,叙汗、吐、下、温、灸、刺及用水、用火之法。卷十三至卷十五,论两感、阴阳易及百合、劳复等二十余证。卷十六缺。卷十七至卷十八,为痉湿暍、温疫等九证及伤寒相似诸证。卷十九至卷二十,为妇人、小儿疮疹、斑疮瘾疹诸证。本书编次与一般 《伤寒论》 传本不同,内容有所扩充,如对太阳病有汗、无汗二症及厥病的认识等。阐发、注释《伤寒论》、可补原书之阙略,对研究《伤寒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体例不清,仲景原文与后世注文相互混杂,为其不足。有万历二年 (1574) 刘芝田刊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雷公炮制药性解

雷公炮制药性解

六卷。明李中梓。此书为本草类著作,为李氏博采诸家本草之长,结合临床经验,于崇祯二年 (1629)撰成。全书共分金石、果、谷、草、木、菜、人、禽兽、虫鱼九部,载药三百二十三种。金石部为三十三种,果部十八种,禽兽部十八种,谷部十一种,草部九十六种,木部五十七种,人部十种,虫鱼部二十六种。每味药下各有论案,对药性、归经、功能、禁忌、服法均作介绍,论析详明,颇有见地。有人认为此书是托名之作,因李氏有医名,故托之名。有明天启二年(1622)翁氏刻本、清文盛堂刻本。

管子传

管子传

梁启超著。成书于宣统元年三月(1909),收录于《饮冰室合集》第7册。全书共分13章,近6万字。序论、时代背景、管仲简历,共5章,约7500字。其余8章论述其政治、经济、政务、军事、教育等思想、政策、活动。全书的重点,在于论述管仲的法治思想与经济政策,这两章约有3.7万字。梁启超在写《管子传》之前,写了《王荆公》,为王安石作传。他在《王荆公·自序》中说,他对王安石非常佩服,所以要为他写传。“欲考熙丰新法之真相,穷极其原因结果,鉴其利害得失,以为知来视往之资”。简单而言,就是要借鉴王安石变法革新之经验。在《管子传·自序》中,他说管仲、商鞅、王安石是中国古代之伟人,在西方同期历史上,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但是,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商君荆公,为世诟病,……管子亦毁誉参半”。所以他要在写《王荆公》之后,写《管子传》,并且“以发明管子政术为主”,“以法治主义及经济政策为两大纲领。”梁启超对管仲评价很高,他认为西方政治中讲的“国家思想”、“法治精神”、“地方制度”、“经济竞争”等,在西方也只是近二三百年的事,但在中国的春秋时代,管子就讲过这些东西。所以,他认为管子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家,而且“亦学术思想界一钜子也”。梁启超在写法上,不时以当时流行的东西新学的名词术语、理论观点,对管仲的学说加以疏通证明,以便于理解管子的思想。梁启超在书中对管仲的思想,有许多精辟论述,至今对人仍有启发。《管子传》是研究《管子》与研究管仲其人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莲华部心念诵仪轨

莲华部心念诵仪轨

莲华部心念诵仪轨,一卷,唐代失译,梵字,汉文标题,日本佚名题记,编号八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