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金镜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元旦
《元旦》 这部小说中以美国社会转型时期为背景,揭示了伦理道德情境的特殊性以及伦理道德规范的时空性,表达了华顿伦理道德相对性的观点.虽然华顿的伦理道德相对论 观点对当时纽约上流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做出了批判,但华顿并未冲破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桎梏.华顿在伦理道德的理想之路上做出了努力,但最终还是回归到传 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范畴内,这就决定了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利奇只能成为传统伦理道德的牺牲品而不是掘墓人
准风月谈
兴中书局1934年12月出版。收入1933年6月至11月写作的杂文64篇。《前记》说明文集题名的来由,即因《申报·自由谈》刊出启事“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骚”,作者便借谈社会“风月”而寓写政治“风云”,展开广泛的社会、文化批评,深刻揭露文化“围剿”下形形色色的社会陋习与文坛怪象。《诗和豫言》、《晨凉散记》等,或取材于历史记载,或借用译文典故,影射喻写了对人民施行疯狂镇压的统治者日暮途穷的没落心理;《华德焚书异同论》、《后记》等,抨击法西斯主义者查禁进步报刊、封闭书店、逮捕作家、杀戮青年的种种暴行;《二丑艺术》、《帮闲法发隐》等,活画出反动统治者的“帮凶”、“帮闲”们的无耻嘴脸;《吃“白相饭”》、《揩油》、《我谈“堕民”》等,批判了奴才无赖自甘堕落的恶习与小市民阶层愚昧落后的心态;《序的解放》、《登龙术拾遗》、《“商定”文豪》等,则嘲讽了投机无行的无聊文人。另有一组关于《庄子》与《文选》之争的文章,也表现了作者反对复古倒退、不断变革现实的斗争精神。集内作品多具有强烈的论战性和鲜明的形象性,由小见大,寓意深远,体现了广泛而深入的思想斗争的特色。
读书分年日程
元程端礼撰。凡三卷,《纲领》一卷。程氏有感于时人教育子弟读书时不懂方法、不讲程序、不得要领而编撰。《纲领》一卷提纲挈领地标出为人、修身、读书治学、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正文三卷,前二卷有“读书工程”之称,从8岁入学前开始,依次叙述读书学习的步骤、程序,每个阶段应阅读的书目及具体教授方法、学习要求,对批点经书的方法,也做了详尽明了的介绍。后“国子监以示郡邑校官,为学者式”(《元史·程端礼传》)。并列举了大量他所推荐的参考阅读书目和导读要点。实际上,该“读书工程”是当时在学士子的课程表,犹似今日的教学计划。第三卷收录王柏《正始之音》、朱熹《学校贡举私议》、《调息箴》及程氏自撰的《集庆路江东书院讲义》。其中《正始之音》是王柏在贾昌朝《群经音辨》、郑樵《六书略》等小学著作基础上钞编而成的关于声韵和六书的著作。程氏的老师史蒙卿曾把朱熹的读书方法概括为“读书六法”,即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系用力。程氏《读书分年日程》以此为宗旨。王重民认为,程氏《工程》“在与课程进度表相适应的各门功课的参考阅读书目单之外,还有更广泛的总书目。这种更广泛的总书目,就是清代龙启瑞的《经籍举要》、张之洞《书目答问》的先声了”(《中国目录学史》第3章第7节)。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及《丛书集成》本等。
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
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撰人不详。书中引述《达摩胎息诀》,当出于唐代。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三卷概述如下:上卷以古代兵阴阳家孤虚王相之说,敷叙登仙之术。有阴阳顺逆、三奇合门、认识门户、指陈根元、出入去住、官私备用诸法,凡十余则,并附《太乙八门逆顺生死图》。 卷中叙六丁玉女法,其法乃书符念咒、持诵真名、醮祭六丁,以求消灾灭魔,预占未来。内载太阴玉女六丁神将符、六丁神诀印。 卷下综述古人行持六丁、八门法之功效,以及书符念咒、蹑步升天之术。内有步罡图。
御选唐宋诗醇
唐宋诗总集。四十七卷。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敕编。高宗性好诗文,常与沈德潜等谈论诗文,曾于乾隆三年(1738)编定《唐宋文醇》。后有感于“文有唐宋大家之目,而诗无称焉者”、“有文醇不可无诗醇”,因选唐宋诗成就突出者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苏轼、陆游六家,“以见二代盛衰之大凡,示千秋风雅之正则”。此书认为,李杜一时瑜、亮,千古稀有;乐天平易,最近乎情;奇创而不诡乎理者,莫过昌黎;录此四集,足以观有唐一代之诗。而宋诗不足以匹唐,仅选两集,因山谷多生涩,而选苏诗以示北宋诗坛之功;录放翁诗以见南渡以后诗之大成。谓六家为唐宋诗中之醇醪实不为过。全书有太白八卷,少陵十卷,乐天八卷,昌黎五卷,东坡十卷,放翁六卷。未作笺注,然每诗后皆有评点语,有引前贤之评,亦有时人所评,均极精炼中意,于理解体味诗作皆有点化作用。此书流传很广,多用于家塾学习之课本,故版本颇多。有乾隆十六年武英殿刻本(《四库全书》据以著录),此为初刊,台湾大学有藏。乾隆二十五年内府又刻有四色套印本,圈点品评则更为显目,台湾故宫博物院有藏。后世多次重刊,有乾隆二十五年书业堂重刻本,光绪七年(1881)浙江谭钟麟重刊本和江苏局本,等等。
诗话补遗
明代论诗著作。3卷。杨慎著。杨慎的论诗见解已见于《升庵诗话》。此书为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后所作,由门人曹命编辑而成。作者有感于传诗注诗者经常疏忽,或遗漏原作,或衍讹成错,欲予以纠正之;然而当时身边缺少书籍,仅凭记忆,故亦难免有误,《四库全书总目》曾正其疏舛,并称杨慎学识“赅博渊通,究在明人诸家之上”,认为本书“去瑕存瑜,可采者固不少也”。本书为作者平日读书笔记的汇编,其中多辑有佚诗。作者曾认为李白之诗是“仙翁剑客之语”,而杜甫诗则是“雅士骚人之词;比之文,太白则《史记》,少陵则《汉书》”,概括了2人的不同风格。又谓晚唐之诗,除韩、柳、元、白等人外,可分为学张籍、学贾岛两派,并批评其自诩写眼前景,却陷于苦吟,非诗之正道。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