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溯源集
作者:钱潢
《伤寒论》注本。原名《重编张仲景伤寒论证治发明溯源集》。10卷,22篇。清钱潢(天来)撰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钱氏认为世传《伤寒论》刊本、注本的条文前后舛错,六经混乱,遂重予编订。书中将仲景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作为“阴阳发病六经统论”(全书的第一条原文)列于六经病之前。其于六经病,则各列纲领,并将各篇原文详予注释。释文选取成无己以来历代注家之精微,而有所补阐、辨正。每方均有方论、析义、辨误、论治,颇多独到的见解。书末“附录”,列述“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辨论”、“动气臆说”等六篇短文。作者此编力求“直溯源流,深究根柢,推求《灵(枢)》、《素(问)》,辨论阴阳,援古证今,分经辨证”(见“自序”)。体现了钱氏认真的治学态度。现存康熙年间虚白堂刻本、日本台寿堂刻本等,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据虚白堂本出版排印本。
章节列表
升序↑- 卷之一 阴阳发病六经统论
- 卷之一 太阳经纲领 太阳上中下三篇总脉总证
- 卷之一 太阳上编 中风证治第一
- 卷之二 太阳中篇 伤寒证治第二
- 卷之三 结胸心下痞(脏结附) 结胸心下痞发源总论
- 卷之三 结胸心下痞(脏结附) 结胸证治第三
- 卷之三 结胸心下痞(脏结附) 心下痞证治第四
- 卷之三 结胸心下痞(脏结附) 附脏结第五
- 卷之四 太阳下编 风寒两伤营卫证治第六
- 卷之五 温病风温痉湿
- 卷之五 温病风温痉湿 温病风温证治第七
- 卷之五 温病风温痉湿 病证治第八
- 卷之五 温病风温痉湿 湿病证治第九
- 卷之五 温病风温痉湿 中证治第十
- 卷之六 阳明篇纲领 阳明受病原始
- 卷之六 阳明篇纲领 阳明上中下三篇纲领
- 卷之六 阳明篇纲领 阳明风寒辨证
- 卷之六 阳明上编 太阳阳明证治第十一
- 卷之六 阳明中篇 正阳阳明证治第十二
- 卷之六 阳明下编 少阳阳明证治第十三
- 卷之七 少阳全篇(合病并病附) 少阳证治第十四
- 卷之七 附合病并病篇 合病并病总论
- 卷之七 附合病并病篇 合病证治第十五
- 卷之七 附合病并病篇 并病证治第十六
- 卷之八 太阴篇(霍乱附) 太阴证治第十七
- 卷之八 附霍乱篇 霍乱证治第十八
- 卷之九 少阴篇 少阴前篇证治第十九
- 卷之九 少阴篇 少阴后篇证治第二十
- 卷之十 厥阴篇 厥阴证治第二十一
- 卷之十 厥阴篇 瘥后诸证证治第二十二
- 附录 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辨论
- 附录 动气臆说
- 附录 铢两升合古今不同辨论
- 附录 权量考(见日知录)
- 附录 大斗大两
- 附录 长沙无朱雀汤说
钱潢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东原录
一卷,北宋龚鼎臣撰。龚博通经史百家之说,精心考证,一有心得,随笔录之,以成此书。此书多考论文字训诂,兼及杂事。许多考论,颇有见地。如解《易》之“鼎金铉”即《仪礼》之鼎扃;解《礼记》“升中于天”为《左传》民受天地之中以生之中;解《太玄》“如玉加莹”句,据唐类书证李轨注为误本;解《后汉书》注引《潜夫论》“化国之日”句,为章怀太子避高宗讳;解马融“轶越三家”句,为指三王;又引《说苑》子桑伯子事,证王肃注之漏;引《汉书·地理志》有煮枣,证颜师古注之漏;引王弼解子弓为朱张字,证杨倞《荀子注》之误;引殷仲堪《天圣论》解仁宗年号,证拆字为二人圣之非;引《汲冢记》证汤墓在河东,证刘向说之非等,都颇有见地。所记杂事,如太宗赐进士诗;太祖批答赵普论王仁赡札;太祖幸绫锦院警戒梁周翰事;《郑氏诗谱》别有全本,欧阳修所得乃残帙;文彦博家庙不作七间,乃用唐杜岐公家旧式等等,对研究者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艺海珠尘》本、《四库全书》本、《函海》本、《十万卷楼丛书初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宋人小说》本等。
两地书
鲁迅与许广平的通信集。时间自1925年3月至1929年9月,共135封(鲁迅的68封),1933年4月由上海青光书局出版。全书按年月编排,共分三集。第一集,北京(1925年3月至7月)35封;第二集,厦门一广州(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78封;第三集,北京—上海(1929年5月至6月)22封。鲁迅在序言中说,本书所收虽限两人之间的通信,“其中既没有死呀活呀的热情,也没有花呀月呀的佳句”,讲的是“学校风潮,本身情况,饭菜好坏,天气阴晴”,“推测天下大事”等,似乎是些“平凡的东西”,但平凡中显示出不平凡,自有“特色”。它使读者看到“工作的相需相助,压迫的共同感受”,从而“增加人们两心共鸣的急速进展”(许广平:《关于鲁迅的生活》)。
吕祖三尼医世说述管窥
谢按:读此管窥读者须知三元为何义,真一为何物,乾元者,天炁也,就人身而言,虚静中,自顶下降之清炁。坤元者,地炁也,就人身而言,虚静中,自足而升之和炁;人元者,中炁也,于人身内而言,虚静中,心肾二炁交和中宫所生真阳之炁也。混沌虚静中,于中主宰此三元之“物”者,是为真一。此不可拟议,不可摹想,功到自知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
全一卷。唐代智升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书为承继道宣之集古今佛道论衡,收集有关佛教、道教对立之资料。其内容引述汉法本内传之明帝求法品、请法师立寺品、兴道士比校度脱品等,述及佛教传来初期二教之论争,并附有孙权与康僧会、孙权与阚泽之问答。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十卷,唐义净译。尼陀那者,十二部中之因缘经,于前五卷说之。目得迦者十二部教中之本事经,于后五卷说之。是关于律之缘起本生也。梵M&umacronlasarv&amacronstiv&amacrondanid&amacronnam&amacront&rdotblwka。
金光明经文句记
凡十二卷。宋代知礼撰述。又作金光明文句记、光明文句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随文解释智顗之金光明经文句。其初,知礼之师义通宣讲金光明经文句时,门徒竞录所闻成卷,然旷远之旨羁绊不宣,经论援证谬误亦不少,以致知礼有所感慨,遂援举所领大义,又借智圆之金光明文句索隐中之俗书故实以为裨助,撰述此书。至十七品,未竟而入寂。最后之赞佛品由其门人广智追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