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经
作者:佚名章节列表
升序↑- 甲部不分卷(卷一至十七)
- 乙部不分卷(一十八至三十四)
- 丙部之一(卷三十五)
- 丙部之二(卷三十六)
- 丙部之三(卷三十七)
- 丙部之四(卷三十八)
- 丙部之五(卷三十九)
- 丙部之六(卷四十)
- 丙部之七(卷四十一)
- 丙部之八(卷四十二)
- 丙部之九(卷四十三)
- 丙部之十(卷四十四)
- 丙部之十一(卷四十五)
- 丙部之十二(卷四十六)
- 丙部之十三(卷四十七)
- 丙部之十四(卷四十八)
- 丙部之十五(卷四十九)
- 丙部之十六(卷五十)
- 丙部之十七(卷五十一)
- 丁部之一(卷五十二)
- 丁部之二(卷五十三)
- 丁部之三(卷五十四)
- 丁部之四(卷五十五)
- 丁部五至十三(卷五十六至六十四)
- 丁部之十四(卷六十五)
- 丁部之十五(卷六十六)
- 丁部之十六(卷六十七)
- 丁部之十七(卷六十八)
- 戊部之一(卷六十九)
- 戊部之二(卷七十)
- 戊部之三(卷七十一)
- 戊部之四(卷七十二)
- 戊部之五(卷七十三至八十五)
- 己部之一(卷八十六)
- 己部之二(卷八十七)
- 己部之三(卷八十八)
- 己部之四(卷八十九)
- 己部之五(卷九十)
- 己部之六(卷九十一)
- 己部之七(卷九十二)
- 己部之八(卷九十三)
- 己部九至十(卷九十四至九十五)
- 己部之十一(卷九十六)
- 己部之十二(卷九十七)
- 己部之十三(卷九十八)
- 己部之十四(卷九十九)
- 己部之十五(卷一百)
- 己部之十六(卷一百一)
- 己部之十七(卷一百二)
- 庚部之一(卷一百三)
- 太平经·庚部之二(卷一百四)
- 庚部之三(卷一百五)
- 庚部之四(卷一百六)
- 庚部之五(卷一百七)
- 庚部之六(卷一百八)
- 庚部之七(卷一百九)
- 庚部之八(卷一百十)
- 庚部之九(卷一百十一)
- 庚部之十(卷一百十二)
- 庚部之十二(卷一百十四)
- 己部之十二(卷九十七)
- 庚部十三至十四(卷一百十五至一百十六)
- 庚部之十五(卷一百十七)
- 庚部之十六(卷一百十八)
- 庚部之十七(卷一百十九)
- 辛部不分卷(卷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六)
- 壬部不分卷(卷一百三十七至一百五十三)
- 癸部不分卷(卷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
- 附录·太平经佚文
- 简介
猜你喜欢的书
客观知识
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72年。 《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中波普尔提出了他的完整的知识论。波普尔把宇宙现象分为三个世界,其中世界1是物理世界;世界2是精神世界;世界3是客观知识世界。他认为这三个世界都是实在的,世界3与世界1、世界2一样,在对象和增长方面具有自主性,它只是在起源上是人造的,但它一旦产生后就开始了自己的生命。波普尔“三个世界”的理论曾引起西方哲学界和科学界的热烈争论。
氾胜之书
西汉农学家氾胜之所著,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后半期,《汉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均有提及。全书18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农学专著。唐人贾公彦认为:“汉时农书有数家,氾胜为上”。该书在宋元时期失传,今仅有辑自《太平御览》、《齐民要术》等书的片断,约有3700多字。该书总结了西汉后期我国北方特别是关中地区的农作技术。书中包括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有不少宝贵经验,并且大都符合科学原理。现存文字的内容涉及早禾、晚禾、麦、稻、稗、黍、大豆、小豆、麻、瓠、桑等农作物,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农作物栽培技术、区种法、整地技术、选种和留种技术、施肥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等项目。其中最突出的是区种法和溲种法,还有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都表现出了高度的技术水平。另外象穗选法、稻田中控制水流以调节水温的方法、桑苗截干法等,也很突出地标志着西汉关中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审视瑶函
《审视瑶函》系眼科书。6卷。又名《眼科大全》、《傅氏眼科审视瑶函》。明·傅仁宇(字允科)撰,由其子傅国栋(字维藩)刊于1644年(崇祯17年)。卷首介绍五轮八廓、五运六气及前人医案23则; 卷一为总论,叙述五轮八廓所属论、目为至宝论、钩割针烙宜戒慎论、内外二障论等;卷2论病因病机,内容录自《原机启微》;卷3~6介绍眼病症侯,述其证因治法,兼论小儿目疾,眼科针灸等。此书将眼病分为19类、108症,收载三百余眼病方,论前附有歌括,便于记诵。书中又介绍金针拨障术,钩、割、针、烙、点、洗、敷、吹等眼病外治法以及用药宜忌。书中又绘图说明多种外科器械,更载有煮针法,对术前洗眼、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均有记载。最后附“眼科针灸要穴图象”,定针灸适应症为13症,介绍常用穴位30穴,又附各类眼药的配置方法。此书系综合各家名著编纂而成,内容录自《龙木论》、《证治准绳》、《原机启微》等,同时也参以作者家传眼科三十余年临床经验,故此书不失为一本综合性眼科专著。现有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排印本,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出新版本。
藏海居士集
宋诗别集。2卷。吴可撰。作者生平事迹无可考,“藏海居士”当为其别号,其《藏海居士集》未见著录,仅有诗作、诗话等散见于《永乐大典》,谓出自此集。清代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中辑其诗编为2卷。上卷录入五言古诗15首、七言古诗7首;下卷录入五言律诗6首、五言排律1首、七言律诗13首、五言绝句2首、七言绝句15首。凡古今体诗59首。此集中与作者酬答者有王安中、赵令畤、米友仁等南北宋间的文士,故《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元祐诸贤风流未沫,故所存篇什无多,而大致清警,与谢逸、谢薖兄弟气格相近”。由于其集久佚,故后世论宋诗者从未涉及吴可其人。
蒙古源流
蒙文名《额尔德尼脱卜赤》,汉文译名或题《珍宝史纲》、《宝史纲》等。记述元明两代蒙古族历史的著作。彻辰萨囊著。乾隆四十二年(1777)转译成汉文刊印,收入《四库全书》。后有沈曾植笺证、张尔田增补并校的孱守斋校补本及各种手抄本流传。在国外,1829年在圣彼得堡出版原文本和德译本。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出版蒙文本。另在日、美、德等国也有影抄本或译本出版。彻辰萨囊(1604—?),中国清初鄂尔多斯(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个蒙古贵族,喇嘛教徒。依据多种史书和佛教经籍,撰成本书,意在写一部蒙古通史。共8卷,依喇嘛教为纲、各汗传统世系为纬、按年纪事,著述体例颇近于《蒙古秘史》。第1卷首讲佛教的“运数”,作为本书的缘起。第2卷记额纳特(又作卫拉特)、土伯特(又作图伯特)蒙古汗传世次序及崇尚佛教事迹。第3卷以后,则记蒙古族的发源和发展,兼述蒙古各部的兴衰治乱和遗闻佚事。本书最有价值之处,是提供了14世纪后期至17世纪前期蒙古社会生活的多方面珍贵史料。对蒙古地区的行政区划,封建领地的分割,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以及喇嘛的传布等,也叙述的颇为清晰和详瞻。书中有许多韵文体记述,所记录下来的17世纪以前的蒙古语,有助于研究蒙古语言的历史。书末所附《红册》、《大黄册》等蒙文史料,亦颇珍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此,本书与《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被称为有关蒙古民族的3大历史著作。
普贤曼拏罗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鹫峰说金刚萨埵之秘密相应法,有种种之观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