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命溯源 [标点本]
作者:佚名![星命溯源 [标点本]](/d/file/books/807df9ed6d78891152d3fb8b25e5cb9d.jpg)
古代星命术书。不著撰者姓名。五卷。未着编者姓名。是书第一卷为《通玄遗书》。书云:“先生姓张名果,生尧之丙丁至唐犹存。玄宗召试其术,神之,因赐号通玄先生”。本卷即收张果之说;五星论、四时论、玉衡经。第二卷为《果憕问答》,称明李憕遇张果所口授。有:通玄先生评人生禀赋分金论、至宝论、五星先天口诀、后天口诀四篇。第三卷为《通玄玄妙经解》,称张果撰,元郑希诚注。第四卷为《观星要诀》。第五卷为《类次郑氏诸家观星心传口诀补遗》,有:论五星相生、论五星守命、论五命等。该书是托名于所谓仙人张果,以五星宫度等推卜人生吉凶祸祸之占卜书,称张果自尧至唐至明未死,已属神话,其卜法亦不足取。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猜你喜欢的书
克拉多克太太
“本书也可名为《爱情的胜利》”——我们的“故事圣手”毛姆在开篇便如此开门见山地宣称。然而,不要被这过分的坦诚所欺骗,因为仅凭毛姆对于人心的洞察,他就不可能满足于大团圆式的俗套。这个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世纪之交的英国。克拉多克太太是一位富有士绅的女儿,出于一颗渴望爱情与自由的心,义无反顾地嫁给了自己的管家——一个出身、地位远不如她的质朴青年。但这场婚姻带给她的远不是她当初期盼的幸福……当一切终于尘归尘,土归土之后,我们的女主人公如此盖棺论定自己的丈夫:“他唯一的缺点就是,我爱他——又不再爱他。”
典论
文论。三国魏曹丕(187—226)撰。一卷。丕有《魏文帝集》已著录。据《三国志·文帝纪》称:“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裴松之注曰:“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明帝四年(230)春二月戊子“诏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文选》六臣注吕向:“文帝《典论》二十篇,兼论古者经典文事。”全书至宋佚散。曹丕为太子时的著作汇集,内容包括政治、伦理、生活、文化等。原文凡五卷,二十篇,曾刊刻于都城洛阳太学内。后因石碑毁废,仅存《自叙》和《论文》两篇。其中《论文》分析文人相轻原因,评价“建安七子”之作,强调文章应以“气”为主,认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肯定文学作品的价值与功能。
龙虎还丹诀
龙虎还丹诀,原题「李真人述」。约出于五代或北宋。《通志‧艺文略》着录「李真人《还丹歌》一卷」,似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本篇包括《望江南龙虎诀》十首,《菩萨蛮还丹诀》十首,并附录《沁园春注解》。前两种歌词均言外丹,对金丹根蒂、药物、鼎器、水火、节行、秘诀、功用等,皆逐一点明其要。谓金丹之源是真铅,象先天一气,为北方水,即铅中丹砂。炼丹以金水为良媒,亦称龙虎、坎离。即真水火。金水交结,「火在水中求,水从火里流」。鼎器以中宫戊己土为城廓,火候法度依十二消息卦,春夏进火,秋冬退火。结成丹药,服之可长生飞仙。其说与《参同契》略同。又《沁园春》词相传为吕洞宾作,本篇加以注解。其注多以卦理解释,亦以先天一气为真铅,与外丹说相近。但注文称丹基在人身中,则实为内丹。注文中屡引「真人云」,盖为李真人门徒所注,而附录于师传丹诀之后。
天上人间
小说,张恨水著。大学教师周秀峰独自居住在寄宿舍里,因自己的朋友们都已成双入对,他非常着急。就在这一个春日,他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大家小姐黄丽华,黄丽华的美丽打动了周秀峰,可是他又同时感到她的富贵做派自己是不能接受的。与此同时,他倾心已久的邻居,贫家姑娘玉子也表示出了对他的好感。他一直在两个女子之前徘徊不定,但是黄丽华的优越条件已经在一点一点占据他的心……
性情集
元诗别集。6卷。周巽撰。原书久已亡佚,而且很少为人所知,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重辑出《性情集》6卷。卷1—2为《拟古乐府》,并有周巽写于明洪武九年(1376)的自序1篇。据自序,《拟古乐府》原有154首,今仅存60余首。卷2还收有《补古乐歌》5首,亦有周巽写的自序。卷3为五言古诗,卷4为七言古诗、五言律诗,卷5为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律诗,卷6为七言律诗、七言排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周巽诗比较直露,题材也不够广泛。他显然是爱梅成癖的人,集中咏梅之作比比皆是,如和林和靖咏梅14首,《溪梅》、《岭梅》等五律,《上苑梅》、《玉堂梅》等七律,《梅花十首》等七绝。这些诗多属应景之作,艺术成就不高。元人吴元德另有一部诗集名为《性情诗》,而周巽《性情集》卷5有五言排律1首,是陪吴元德等宴岳阳楼之作,周巽名集为《性情》,或许是受到吴元德的启发。然而,两部《性情集》都久已亡佚,1部靠《永乐大典》流传至今,另1部却借《诗渊》而免遭湮灭。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略称金刚顶发菩提心论、发菩提心论、菩提心论、瑜伽总持教门说菩提心观行修持义。乃密宗所依据之重要论部。立行愿、胜义、三摩地等三门,记述菩提心之行相。以行愿菩提心利益安乐无余有情界;胜义菩提心观一切法无自性;而以三摩地观‘行’之相,即指日月轮观及五相成身观等。此论依三摩地之法,故得悟诸佛之法身而证‘法界体性智’。一般皆谓本论系龙树菩萨所作,然文中多处引用大日经、大日经供养法及大日经疏等之文句,由此推测或系唐代密宗祖师一行以后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