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脉学
作者:李时珍
中国古代脉学著作。李时珍撰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明万历已来刊行数十次,多附于《本草纲目》之后。李时珍之父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曾撰《四诊发明》8卷,未刊行。李时珍撷取此书中的脉学精华,又参考了55种与脉学相关的著作,编成本书,以为初学之指南。本书1卷,约1.1万字。分2大部分,前一部分论27脉,后一部分为《四言举要》。27脉是作者从历代有关资料中归纳选定的。介绍各脉时首先简明扼要地指出其特点,并用小字注明脉理,辨析前人之误。其次为“体状诗”,将该脉特征、主病括为一首七言诗。再其次为“相类诗”,亦用七言诗说明相类似脉象的鉴别要点。如浮脉,“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最末为“主病诗”,介绍该脉在诊断病证中的意义,其后简注该脉主病的特点,如:“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四言举要》题为宋代崔嘉彦撰,后由李言闻删补。该篇用四言诗形式比较全面地叙述了脉诊中的问题(如脉诊部位、脉象特征及主病等)。全书论脉简要,方便记诵。《四库全书提要》认为,元代戴启宗虽然指出了世传《脉诀》(五代高阳生托名)之伪妄,但“未能详立”一法,明其何以是也。”至李时珍博考精研,于27脉“毫厘之别,精核无遗”,故刊行以后,“《脉诀》遂废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心血运动论
英国生理学家哈维著,1628年出版。原名为《动物的心血运动及解剖学研究》,中文本译名为《心血运动论》。哈维在书中总结了他的大量工作,用充实的实验材料论证了血液的循环运动。他特别强调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40种不同动物的解剖观察,他证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他把心脏比作水泵,并认为心脏在人体中的地位就象宇宙中的太阳,而太阳也就是宇宙的心脏。这个类比说明,哈维把自己的学说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血液循环的发现确实给生理学中的传统观念盖仑的三种灵气说以致命的打击,正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给天文学中的传统观念以致命的打击一样,从此,血液的运动不再需要灵气来帮忙,只要以心脏的机械运动(收缩和舒张)就足以使这个问题得到合理的说明。血液循环的发现使生理学发展成为科学,哈维也因这一成就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医学院院长,还在他在世时就为他树立了塑像。
华阳陶隐居内传
三卷。道教经书。唐贾嵩撰。前有贾嵩序,序称《梁书·陶弘景传》叙事颇删略,使其仙圣行业不得昭著,陶翊《本起录》亦事多遗阙等等,于是将《登真隐诀》、《真诰》、《泰清经》及先生文集揣摩事迹,作三卷内传。又称陶弘景“乃玄中之董狐,道家之尼父”。卷上述陶氏世系及在齐的事迹。卷中讲陶氏在茅山立华阳馆,陈梁武帝图谶应运王天下,炼丹药,直至仙逝等事,又录其所著之书。卷下收录《宋宣和封诰》、邵陵王萧纶撰《解真碑铭》及司马承祯述《碑阴记》、梁昭明太子撰《墓志铭》、沈约酬华阳先生诗、苏庠赞陶先生像等。为研究陶弘景生平事迹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收入《道藏》洞真部记传类。
亡友鲁迅印象记
许寿裳与鲁迅有长达三十五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许寿裳曾陆续撰写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
索法号义辩讽诵文
索法号义辩讽诵文,一卷,佚名,唐佚名题记,编号二八五七。
沩山古梅冽禅师语录
清定冽说,真谦记录。五卷。卷上一收住潭州大沩山密印禅寺语录;卷上二收住潭州芙蓉山广化禅寺语录;卷上三收举古;卷下一收住潭州大沩山密印禅寺首座寮秉拂语录;卷下二收住潭州芙蓉山广化禅寺首座寮秉拂语录。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药师三昧行法
全一卷。明代僧受登纂集。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九册。本书系根据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而作之忏法书。旨在说明依药师如来之誓愿而离苦得乐之行法。内容包括:(一)定名,叙述药师三昧名称之缘由。(二)劝修,劝诫修习本三昧,则所求长寿、富饶、官位、男女等,皆得顺遂。(三)方法,揭示供养药师如来之方法。(四)释疑,因当时西方往生之思想极为盛行,故作释疑,以肯定本书为致福消灾之要法及明心作佛之秘典。后世凡消灾延寿之法事,多礼拜此忏,即今所谓之‘药师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