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演义
作者:甄伟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称《西汉通俗演义》,又名《西汉演义传》、《西汉演义评》、《西汉全传》。八卷一百零一则。题“钟山居士建邺甄伟演义,绣谷后学敬弦周世用订讹,金陵书林敬素周希旦校锓”。甄伟,号钟山居士,建邺(今江苏南京)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现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四十年(1612)金陵周氏大业堂刊本,藏日本宫内省图书寮;明末刊《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本,藏辽宁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清初拔茅居刊本,藏大连图书馆;清经纶堂刊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味经堂藏板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嘉庆二十年(1815)同文堂刊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光绪十八年(1892)上海广百宋斋铅印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善成堂刊本,藏吉林市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明末刊《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本,1995年华夏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东西汉演义》排印善成堂刊本。战国后期,赵国俘虏了秦国王孙异人,软禁于邯郸城。赵国阳翟大商人吕不韦,识见精明,善能相人,变卖家产结纳身为人质的秦王孙异人,并把已怀身孕的宠妾朱姬献给异人为妻。朱姬生下一子,取名政。异人得到吕不韦的帮助,逃出邯郸城,回到秦国。后来即位,做了秦王。吕不韦受封为丞相,总揽秦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胜秦师异人被虏
- 第二回 不韦风鉴识异人
- 第三回 安国君剖符立嗣
- 第四回 智异人窃通朱氏
- 第五回 不韦窃异人还国
- 第六回 吕政立暗绝秦嗣
-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
- 第八回 张良使力士击车
- 第九回 赵高矫诏立胡亥
- 第十回 芒砀山刘季斩蛇
- 第十一回 会稽城项梁起义
- 第十二回 范增献策立楚后
-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项梁
- 第十四回 项羽杀宋义救赵
- 第十五回 楚项羽九败章邯
- 第十六回 秦赵高权倾中外
- 第十七回 项羽听谏伏章邯
- 第十八回 收郦生智借张良
- 第十九回 望夷宫二世被害
- 第二十回 刘沛公还军灞上
- 第二十一回 范增观象识兴衰
- 第二十二回 项伯夜走救张良
- 第二十三回 贺亡秦鸿门设宴
- 第二十四回 项羽杀婴屠咸阳
- 第二十五回 项羽违约僭王号
- 第二十六回 霸王封天下诸侯
- 第二十七回 陈平定计救汉王
- 第二十八回 张子房烧绝栈道
- 第二十九回 张良复为韩报仇
- 第三十回 霸王拒谏烹韩生
- 第三十一回 说韩信张良卖剑
- 第三十二回 霸王江中弑义帝
- 第三十三回 韩信背楚走咸阳
- 第三十四回 韩信问路杀樵夫
- 第三十五回 韩信褒中见滕公
- 第三十六回 萧相国深奇韩信
- 第三十七回 韩信为治粟都尉
- 第三十八回 萧何月下追韩信
- 第三十九回 会角书筑坛拜将
- 第四十回 萧何议罪释樊哙
- 第四十一回 韩信执法斩殷盖
- 第四十二回 遣樊哙明修栈道
- 第四十三回 韩信暗计智章平
- 第四十四回 谕父老汉王布德
- 第四十五回 辛奇斩虎遇韩信
- 第四十六回 韩信火攻破章邯
- 第四十七回 淹废丘三秦悉定
- 第四十八回 韩信用计取咸阳
- 第四十九回 张良说魏豹归汉
- 第五十回 调陆贾智赚申阳
- 第五十一回 王陵迎太公入汉
- 第五十二回 樊哙擒伏司马卬
- 第五十三回 惧楚罪陈平归汉
- 第五十四回 董三老遮道说汉
- 第五十五回 楚霸王彭城大战
- 第五十六回 汉王收兵入荥阳
- 第五十七回 张良智韩信伐楚
- 第五十八回 用车战韩信胜楚
- 第五十九回 许负说魏豹反汉
- 第六十回 知汉兴陵母伏剑
- 第六十一回 韩信斩夏悦张仝
- 第六十二回 背水阵韩信破赵
- 第六十三回 行反间范增遭贬
- 第六十四回 出荥阳纪信诳楚
- 第六十五回 汉周苛枞公死节
- 第六十六回 汉王驰赵壁夺印
- 第六十七回 楚霸王复取外黄
- 第六十八回 郦食其说齐降汉
- 第六十九回 烹郦生韩信背约
- 第七十回 韩信囊沙斩龙且
- 第七十一回 蒯彻说韩信背汉
- 第七十二回 霸王伏弩射汉王
- 第七十三回 广武山楚汉会兵
- 第七十四回 置太公挟汉退兵
- 第七十五回 指鸿沟割地讲和
- 第七十六回 会固陵楚汉交兵
- 第七十七回 张良会诸侯伐楚
- 第七十八回 汉王大兵出成皋
- 第七十九回 周兰谏霸王出师
- 第八十回 九里山十面埋伏
- 第八十一回 楚霸王会垓大战
- 第八十二回 张子房悲歌散楚
- 第八十三回 霸王帐下别虞姬
- 第八十四回 楚霸王自刎乌江
- 第八十五回 汉王改韩信封楚
- 第八十六回 齐田横义士死节
- 第八十七回 娄敬议迁都咸阳
- 第八十八回 汉高帝伪游云梦
- 第八十九回 汉高帝兵困白登
- 第九十回 张良从赤松子游
- 第九十一回 陈豨监赵代谋叛
- 第九十二回 汉高帝邯郸驻马
- 第九十三回 吕后未央斩韩信
- 第九十四回 陆贾智调蒯文通
- 第九十五回 栾布洛阳哭彭越
- 第九十六回 淮南王英布反汉
- 第九十七回 四皓羽翼定太子
- 第九十八回 汉帝封赵王如意
- 第九十九回 长乐宫高帝拒医
- 第一百回 吕太后谋诛功臣
- 第一百一回 汉惠帝坐享太平
甄伟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挚友
《挚友》是发生在容貌相似的两个少女之间的故事。惠美和霞美出生在同一天,而且有着一模一样的可爱面容,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两人自然而然成为了好朋友。虽然面容和生日一样,家庭环境和性格却截然不同。惠美,家境优渥,是家里的长女,性格沉稳;霞美,父亲离世,她在母亲的宠溺中长大,敏感又任性。她们在一起发生了一件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这些生活的琐碎和必然,让两人更加亲密的同时也产生了分歧,最终迎来分别的时刻......
潏水集
宋代诗文别集。李复撰。李复号“潏水先生”,因以名集。《直斋书录解题》卷17著录此书为40卷。钱端礼于乾道九年(1173)闰正月所作的《书〈潏水集〉后》谓“其孙龟年、龟朋出遗集四十卷”,钱端礼原欲刊行,但不久奉祠而归,竟未如愿。直到淳熙十年(1183)十月,其孙钱象祖才在上饶郡任所刊行其书。本集原本散佚无存,以至后世谈论宋文者,竟不知其名氏。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始由《永乐大典》中辑其佚作,重编为16卷。其前8卷辑入奏疏、表、启、书牍、记、赋、辞、序、跋、说、铭、墓志铭及杂著等各体文章;后8卷为诗。卷末附钱端礼、钱象祖跋语及徐衡仲题诗。钱象祖跋称“其文章尔雅,其议论醇正”,而徐衡仲题诗也说:“潏水先生道可宗,清诗华藻亦云工。欲知派别从何出,具载邦君大集中。”试观其集中,文如《华阴遇雨记》、《竹声赋》等,描写景物绘声绘色、穷形尽相,而且意境幽深。其诗多酬唱应和及记游之作,但如《过方山峄》等诗,绘景写情亦颇有新意。
卢升之集
七卷。唐卢照邻撰。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 (今北京大兴)人。自幼笃志于学,十岁从于文字学大师曹宪、王义方学 《埤苍》、《尔雅》。博学多才,善为辞章。曾调邓王府典签,转新都尉,后因病去官,居太白山。卢照邻文章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称为四杰。著有《卢照邻文集》、《幽忧子》,此集又名 《幽忧子集》,因其自号幽忧子,故以名集。共七卷。据张鷟 《朝野佥载》载,其著有《幽忧子》二十卷。新、旧 《唐书》所载亦同。然北宗 《崇文总目》则分别著录为 《卢照邻集》十卷、《幽忧子》三卷。但均已亡佚。明末张燮辑《唐初四子集》,始将其诗文合成一编,为《幽忧子集》,共七卷,附录一卷。集中所收均为当时可见的卢照邻诗文。附录则包括 《唐书》卢照邻本传,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及遗事等。卷首有张燮题词。于崇祯十三年 (1940)刊刻行世。此本后被收入清人项家达《初唐四杰集》,《四部丛刊》亦是据此本影印。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由徐明霞点校的 《卢照邻集》。以 《四部丛刊》影印的《幽忧子集》为底本,并据类书、总集加以点校补遗,与《杨炯集》合为一册。新注本有任国绪《卢照邻集编年笺注》(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东坡书传 [标点本]
《尚书》学著作。宋苏轼所作《尚书》注本。十三卷,一作二十卷。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宋神宗熙宁以后,专用王安石《新经尚书义》试士,而东坡此书驳异王说颇多。由于王氏之书不传,故难较其优劣异同。但就本书而论,作者注重经世之学,明于事势,又长于议论,对于治乱兴亡,剖析明畅,较他经独为擅长。如注解《胤征》,以为羲、和二于羿而忠于夏;注解《康王之诰》,引《左传》叔向之言证服冕为非礼;又言昭王南征不复,穆王初无愤耻之意、哀痛恻怛之语,平王当倾覆祸败之极,其书与平康之世无异,有以知周德之衰;而东周之不复兴也。注古而鉴今,所论颇为精彩,连与其如水火的洛闽诸儒也不得不承认该书有可取处。朱熹认为此书虽然“失之太简”,但是解释“最好”。有《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
乐想经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说外道计一切为乐,佛不计不乐。即中阿含想经。
地藏经
《地藏经》,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实叉难陀翻译的。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册。 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