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传
作者:佚名
明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一名《龙兴名世录皇明开运英武传》、《皇明英武传》、《皇明开运英武传》,又名《皇明开运辑略武功名世英烈传》、《皇明英烈传》、《皇明英烈志传》、《云合奇踪》、《英烈全传》、《京本云合奇踪玉茗英烈全传》、《大明志传》、《洪武全传》。八十回。不题撰人,或谓徐渭或郭勋所作,显系伪托。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该书系由明代民间流传故事改编而成,叙元朝末年顺帝失政,朱元璋率兵起义最终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政权。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如贩乌梅、取襄阳、战滁州等。至于那些英雄似的人物如常遇春、胡大海、花云、徐达、李文忠、沐英、朱文正、邓愈、汤和、郭英、朱亮祖 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元顺帝荒淫失政
- 第二回 开浚河拆民房
- 第三回 专朝政群奸致乱
- 第四回 真明主应濠梁
- 第五回 众牧童成群聚会
- 第六回 伽蓝殿暗卜行藏
- 第七回 贩乌梅风留龙驾
- 第八回 郭光卿起义滁阳
- 第九回 访徐达礼贤下士
- 第十回 定滁州神武威扬
- 第十一回 兴隆会吴祯保驾
- 第十二回 孙德崖计败身亡
- 第十三回 牛渚渡元兵大败
- 第十四回 常遇春采石擒王
- 第十五回 陈也先投降行刺
- 第十六回 定金陵黎庶安康
- 第十七回 古佛寺周颠指示
- 第十八回 刘伯温法伏猿降
- 第十九回 应征聘任人虚己
- 第二十回 栋梁材同佐贤良
- 第二十一回 王参军生擒士德
- 第二十二回 徐元帅被困牛塘
- 第二十三回 郭先锋活捉吴将
- 第二十四回 赵打虎险受灾殃
- 第二十五回 张德胜宁国大战
- 第二十六回 释亮祖望风归降
- 第二十七回 取樊岭招贤纳士
- 第二十八回 诛寿辉友谅称王
- 第二十九回 太平城花云死节
- 第三十回 康茂才夜换桥梁
- 第三十一回 不惹庵太祖留句
- 第三十二回 张金箔法显街坊
- 第三十三回 胡大海被刺殒命
- 第三十四回 花云亲义保儿郎
- 第三十五回 朱文正南昌固守
- 第三十六回 韩成将义死鄱阳
- 第三十七回 丁普郎假投友谅
- 第三十八回 遣四将埋伏禁江
- 第三十九回 陈友谅鄱阳大战
- 第四十回 归德侯草表投降
- 第四十一回 熊天瑞受降复叛
- 第四十二回 朱亮祖魂返天堂
- 第四十三回 损大将日现黑子
- 第四十四回 常遇春收伏荆襄
- 第四十五回 击登闻断明冤枉
- 第四十六回 幸濠州共沫恩光
- 第四十七回 薛将军生擒周将
- 第四十八回 杀巡哨假击锣梆
- 第四十九回 张士诚被围西脱
- 第五十回 弄妖法虎豹豺狼
- 第五十一回 朱亮祖连剿六叛
- 第五十二回 潘原明献策来降
- 第五十三回 连环敌徐达用计
- 第五十四回 俞通海削平太仓
- 第五十五回 张豹排八门阵法
- 第五十六回 二城隍梦告行藏
- 第五十七回 耿炳文杀贼祭父
- 第五十八回 熊参政捷奏封章
- 第五十九回 破姑苏士诚殒命
- 第六十回 哑钟鸣疯僧颠狂
- 第六十一回 顺天心位登大宝
- 第六十二回 方国珍遁入西洋
- 第六十三回 征福建友定受戮
- 第六十四回 破元兵顺取汴梁
- 第六十五回 攻河北大梁纳款
- 第六十六回 克广西剑戟辉煌
- 第六十七回 元宫中狐狸自献
- 第六十八回 燕京破顺帝出亡
- 第六十九回 豁鼻马里应外合
- 第七十回 追元兵直出咸阳
- 第七十一回 常遇春柳河弃世
- 第七十二回 高丽国进表颂扬
- 第七十三回 获细作将计就计
- 第七十四回 现铜桥天赐奇祥
- 第七十五回 赐铁券功臣受爵
- 第七十六回 取西川剑阁兵降
- 第七十七回 练猢狲成都大战
- 第七十八回 皇帝庙祭祀先皇
- 第七十九回 唐之淳便殿见驾
- 第八十回 定山河庆贺封王
猜你喜欢的书
燕石集
元代诗文别集。15卷。宋褧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的善本主要有数种清抄本,如宋宾王校本、徐时栋校本、方兰荪校本等。本集的宋宾王校本卷首有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中书省牒文,至顺元年(1330)欧阳玄序,至正六年苏天爵序,至正六年许有壬序,吕思诚序,至正七年危素后序。署宋(宋褧之侄)编次,危素校正。卷1为古赋、四言诗,卷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杂诗、古乐府,卷5为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卷6—7为七言律诗,卷8—9为七言绝句,卷10为六言绝句、词,卷11为表、上梁文、祝文,卷12为记、序,卷13为杂著、祭文,卷14为碑志,卷15为行状、传、跋。卷末有1卷附录,收有有关宋褧生平的资料:谥议、墓志、祭文、挽诗等。附录之后是明洪武四年(1371)何之权跋,洪武十一年吕荧跋。宋褧的诗长于讽谕,力学卢仝、李贺。《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宋褧“词藻焕发,时患才多,句或不检,韵成牵缀”。然而总目又说:“如斯之类,大抵富赡之过,贪多务得,遂不能刮垢磨光。然武库之兵,利钝互陈,论其大体,足为一家,固不以字句累之矣。”宋褧的文不如诗,以洁净温润为长。
关中胜迹图志
名胜志。清毕沅 (1730—1797)撰。三十二卷。沅有《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已著录。毕氏有感前人记陕西山川胜迹,多有牴牾,乃游行山原,访求旧迹,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撰成此书,约四十万字。卷一记陕西省地理、西安府地理;卷二至三十分叙西安、同州、凤翔、汉中、延安、榆林六府,商、乾、邠、兴安、绥德、鄜六州之地理、名山、大川、古迹四事;卷三十一至三十二载陕西省图、西安等府州区域图、华岳图、终南山图、太白山图、西镇吴山图、黄河图、渭水图、龙首永济二渠图、龙洞渠图等共十六幅。全书荟萃群言,援据考证,各附本条,始末了然。以府州为经,以地理、名山、大川、古迹为纬,诸图附后,纲领明晰,颇合志体,参考价值较大。如地理目指出,陕西地理特点为高原与平原、沙漠互为相接,高原由原、梁、峁、丘陵、沟壑所组成,对水土流失,气候特点、土地肥贫等等俱有详尽载述,为多学科研究、治理黄土高原提供了丰富资料。记山凡其位置、方圆、 海拔、 相接、走向、景观、古迹等皆有说明,又配以卷末舆图,详赅具体,足便考览,记川亦然。 龙首、 永济、龙洞渠三图,为研究古代西北地区水利设施有较大参考价值。汉唐宫殿图为考证其建筑特点、格局有重要参考意义。因关中无山不名、无地不古,故古迹目所载颇丰,自三皇五帝迄清,诸如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长城及断碑碎碣等无不收录,并详考其沿革、存废等,为文物考古、文物保护及开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史料。《三辅黄图》、《长安志》、 《雍录》诸书均不及此书详赡,是研究陕西自然演化、人文变迁的重要文献。有乾隆四十一年刻本。
法书通释
二卷。书论。明代张绅编。周履靖、陈继儒同校。绅生卒年未详。字士行,又字仲绅。自称云门山樵,登州 (今山东)人。洪武(1368—1398年)中。曾仕浙江布政史。绅有才略,谈辩纵横,能作篆书。善写墨竹,精于鉴赏。诗文亦自成一家。对法书名画多作品题。是书集前人之论,分上、下卷,对晋唐以来书家的论述,加以例释、说明、分析、归纳、阐述、类聚、寻法,属辞比事,以类相从,以期后学者众举旁通,提纲会要。分10篇,一、八法(附偏旁),二、结构(附形势),三、执使,四、篇段(附性情变化风神);五、从古;六、立式;七、辨体;八、名称;九、利器;十、总论。皆汇集晋、唐以来所论作书之法。间折衷己见,颇有卓识。有明刊《夷门广牍》本、《四库存目》本等
旌孝堂医案
医案,清赵履鳌撰,《旌孝堂医案》记载医案近二百。常先论病机,次述脉证,立法处方有当。所载医案包含内、外、妇、伤、五官等多种疾病,从目录上看,涉及四十余种病证。反映出医家学识广博,勤于实践,具有多方面的医疗经验。
幼科折衷
儿科著作。2卷。明秦昌遇(景明)编集。刊年不详。作者认为幼科诸书之治法非偏寒偏热之误,便有喜补、喜泻之殊,遂力求折衷,并以为书。卷首述小儿食物宜忌、初生护养、入门审候歌、三关脉纹主病歌;次论急慢惊风、疳积等常见病证治40余种,并载医学杂论数篇,叙述小儿初生诸疾、脉法、五脏相胜之邪、五脏虚实所主、五脏补泻、运气等内容。书中所论病证,每篇均分总括、脉法、方药、论述等内容,总括录前人四句歌诀概述本病,脉法以王叔和《脉经》之说为主,方药多取自古代名医名著,论述又以《内经》要旨为提纲,摘引历代名医学说,间附己意予以阐论。眉目清晰,述理简明。现存清抄本及其复印本。
灵素节注类编
《灵素节注类编》成书于清道光十四年,为章虚谷多年潜心研究《内经》所著。作为对《内经》进 行节取注解、分类编辑的重要著作之一,不拘泥于古人,注解详尽,启迪后学,备受后世推崇。通过与 《内经知要》对比得出章虚谷多以临床实践体会对经文进行注释论述,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