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
作者:佚名
唐代变文。作者佚名。今存敦煌写本10种:S2614,前题“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及P2319、3107、3485、4988、S3704、盈字76、丽字85、霜字89,李木斋旧藏本。这篇变文讲唱的目连救母故事,源自《佛说盂兰盆经》,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生悭吝之心,欺诳凡圣,堕入地狱,这时证得阿罗汉果的目连,凭借佛力,上天入地,寻求其母,历经天宫圣境,冥路阎罗,阿鼻地狱,刀山剑树地狱、铜柱铁床地狱,后得佛赐12环锡杖,蒙佛威力,方得救母脱离苦海,诣彼西方佛国,“感得天龙奉行其前,亦得天女来迎接。”在佛法颂扬声中结束。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描绘出天界的神圣,地狱的凄惨,刑罚的酷烈,狱卒的凶横,无不令人叹绝。整理本见《敦煌变文汇录》(上海出版公司·1954年),《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猜你喜欢的书
萤窗异草
《萤窗异草》三编,12卷,共138篇。乾隆至光绪间以手抄本流传。最早在光绪初年由上海申报馆刊印。另有民国间上海进步书局刊印本。1985年齐鲁书社出版了以申报馆本为校本的刘连庾校点本。《萤窗异草》是在《聊斋志异》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其主要内容是写狐鬼精怪的故事,有的是从《聊斋志异》中敷衍来的,故事情节曲折委婉。但又绝非《聊斋志异》的机械的模仿,作者较为深刻地洞悉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种种黑暗,种种时弊。《毒饼》、《讼疫》、《智媪》是其中的佼佼者。《萤窗异草》还有不少取材于爱情题材的作品,如《秦吉了》、《宜织》、《桃叶仙》等,作者无情地批判了封建社会,表现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和审美追求。《萤窗异草》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语言简练。作品植根于民间文学的沃土之中,同《聊斋志异》一样直接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欧游心影录
近代梁启超著。发表于1920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收入《饮冰室合集》时,作了删削,改名《欧游心影录节录》。全文分八个部分。记述沿途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及世界影响,详述了游历经过和感想。认为当时欧洲资产阶级文明已经破产,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反对和抵制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认为社会主义是由欧洲的工业革命孕育出来的,“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悉数搬来应用,流弊有无,且不必管,却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主张用“东方文明”,即中国和印度的传统封建文化来救中国。但也认为在宣扬孔、孟、墨等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时,还“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把这个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的好处”。另有1936年中华书局单行本。
名家批注周易
《名家批注周易》以历代名家注疏为基础,配有注释、译文和解说,力图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流传千年的哲理,将《周易》逐卦精解,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可读性强、方便实用的《周易》文本。形象生动地为您解读《周易》。选字注音,并对生僻字重复注音,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阅读。译文和解说,用现代的语言和今人的视角重新解读国学经典。汇集王弼、李鼎祚、孔颖达、程颐、朱熹等历代名家对《周易》的研究成果。
类经
医经类著作。明张介宾(1563—1640)撰。三十二卷。介宾字景岳,又字会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幼好学,喜读经书兵法兼好医学,曾从金英学医,尽得其传。后因从军不得志,复志力医学,钻研《内经》。除撰本书外,尚有《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质疑录》及《景岳全书》等。在理论上,初从朱震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后又倡“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理论。主张补益真阳、元阳,慎用寒凉攻伐,临床常用温补之剂。对后世影响颇大。又本“发隐就明,转难为易”之意,将《素问》、《灵枢》原文,按摄生、阴阳、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十二类,三百六十余条,以类相从,编撰成书,故名。约八十万字。纲目清楚,条理井然,对《内经》注释详尽,结合临床实践多有发明,颇为后世推崇。有明天启四年(1624)初刻本,道光二十年(1840)宏道堂重刻本。
戊戌六君子传
晚清梁启超所撰。作于清光绪二十四年。 梁启超生平传记见于前篇。戊戌政变以后,清廷大肆缉捕维新派,并将谭嗣同、康广仁、杨锐、杨深秀、刘光第、林旭等六人残酷杀害,此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梁启超感于此六人的慷慨牺牲,满怀悲愤地写成此书。 此书共分六篇,包括《康广仁传》、《杨深秀传》、《杨锐传》、《林旭传》、《刘光第传》以及《谭嗣同传》。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
按阿弥陀经之注解,以莲池大师之疏钞,藕益大师之要解,为典型之作,阳春白雪,后人所为,无有逾于此者。余之讲话,亦不能例外。然下里巴音,或为普通初心学佛之士所易接受,多次再版,或以此也。阿弥陀经,为持名念佛之基本教育。因持名而生西方者,何止千万。所以持名之功德,印光大师文钞及嘉言录言之綦详,此不再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