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绝尘
作者:佚名
四集四十回。题 “古吴金木散人编”,其真实姓氏不知。孙楷第据临海逸叟叙推断:“刻书者为书林龚某,撰小说者为吴某,当亦选家者流。”该书为小说集,分 “风、花、雪、月”四集,每集演一篇故事,共四篇。每集又分十回、回有偶句题目,回数又累记承接,如第二集(花集)第一回标“第十一回”,似长篇小说体例,实际各集独立。所谓“风花雪月”各集名,亦与内容不相关涉,任意附缀而已。其风集、雪集所叙为才子佳人恋爱故事;风集叙杜萼、康汝平两书生分别与韩相府歌妓韩玉姿、韩蕙姿恋爱故事;雪集叙姑苏书生文荆卿与李若兰恋爱故事。都是以诗词题咏唱和相慕,私订终身,约期幽会,终局是男主人公登第得官,有情人终成眷属,情节模式不出明清同类小说俗套。花集叙公子娄祝、俞祈为友,有几番意外得宝奇遇,穿插骗子夏方的故事,结局是奉旨征西,俞阵亡,娄封侯。月集叙浪荡子张秀一生事迹,结合叙述杨员外儿子、富商陈进及其子陈珍故事,涉及魏忠贤事。花、月二集人物较多,但线索凌乱,失去主脑。该书叙事追求传奇性,在当时有一定影响,但在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书有明崇祯间本衙藏板本,日本内阁文库和大连图书馆有藏。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 《明末清初小说选刊》出版校点本。199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亦有校点本出版。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小儿童题咏梅花观 老道士指引凤凰山
- 第二回 杨柳岸奇逢丽女 玉凫舟巧合新诗
- 第三回 两书生乘戏访娇姿 二姊妹观诗送纨扇
- 第四回 作良媒一股凤头钗 传幽谜半幅花笺纸
- 第五回 难遮掩识破巧机关 怎提防漏泄春消息
- 第六回 缔良盟私越百花轩 改乔妆夜奔巴陵道
- 第七回 宽洪相国衣饰赏姬 地理先生店房认子
- 第八回 泥塑周仓威灵传柬 情投朋友萍水相逢
- 第九回 老堪舆惊报状元郎 众乡绅喜建叔清院
- 第十回 夫共妇百年偕老 弟与兄一榜联登
- 第十一回 哈公子施恩收石蟹 小郎君结契赠青骢
- 第十二回 乔识帮闲脱空骗马 风流侠士一诺千金
- 第十三回 耍西湖喜掷泥菩萨 转荆州怒打假神仙
- 第十四回 察石佛惊分亲父子 掬湘江羞见旧东君
- 第十五回 凤坡湖龙舟斗会 杏花亭狐怪迷人
- 第十六回 假天师显术李家庄 走盘珠聚党杨公庙
- 第十七回 三少年会猎魁星阁 众猎户齐获火睛牛
- 第十八回 韦丞相东馆大开筵 盛总兵西厅小比射
- 第十九回 紫石滩夏方重诉苦 天官府陈亥错投书
- 第二十回 两同寮怒奏金銮殿 二总戎荣返汴京城
- 第二十一回 酒痴生醉后勘丝桐 梓童君梦中传喜讯
- 第二十二回 哑园公错卖美人图 老画师惊悟观音像
- 第二十三回 诉幽情两下传诗 偕伉俪一场欢梦
- 第二十四回 丑姑儿园内破花心 小牧童堂上遗春谱
- 第二十五回 闹街头媒婆争娶 捱鬼病小姐相思
- 第二十六回 假医生藏机探病 瞽卜士开口禳星
- 第二十七回 李二叔拿奸鸣枉法 高太守观句判联姻
- 第二十八回 文荆卿夜擒纸魍魉 李若兰滴泪赠骊词
- 第二十九回 赴临安捷报探花郎 返姑苏幸遂高车愿
- 第三十回 饰前非厅前双膝跪 续后韵而上两留题
- 第三十一回 嫖赌张大话下场头 仁慈杨员外大舍手
- 第三十二回 腐头巾拦路说人情 醉典史私衙通贿赂
- 第三十三回 乔小官大闹教坊司 俏姐儿夜走卑田院
- 第三十四回 邻老妪搬是挑非 瞎婆子捻酸剪发
- 第三十五回 假秀才马上剥衣巾 老童生当堂请题目
- 第三十六回 遭阉割监生命钝 贬凤阳奸宦权倾
- 第三十七回 求荐书蒙师争馆 避仇人县尹辞官
- 第三十八回 乘月夜水魂托梦 报深恩驿使遭诛
- 第三十九回 猛游僧力擒二贼 贤府主看演千金
- 第四十回 水陆道场超冤鬼 如轮长老悟终身
猜你喜欢的书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
《方舆汇编》是《古今图书集成》有关地理内容的资料汇编,分为4典。其中,《坤舆典》分为土、泥、石、砂、 汞、矾、黄、灰尘、水、冰、泉、温泉、井、舆图、建都、留都、关隘、市肆、陵寝、冢墓等20部,共140卷。《职方典》分为京畿、盛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南、江西、浙江、福建、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省下分府,先汇考,次总论,有图志,然后按府逐一记述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山川、城池、关梁、公署、学校、赋役、风俗、祠庙、古迹、艺文、杂录、外编等项内容,共1544卷。《山川典》分为山部和水部,山部载大山、名山283座,水部载江河湖海等117个水体,共320卷。《边裔典》记载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它国家,共140卷。
英吉沙尔厅乡土志
英吉沙尔直隶厅,中国清代新疆省所辖的一直隶厅。原为英吉沙尔回城,附属于喀什噶尔城(今喀什市)。“英吉”,维吾尔语意为“新”;“沙尔”为城,英吉沙尔即新城之意,一作“英噶萨尔”。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又称《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道德经论兵要义》。唐代论述治国治兵之道的著作。王真撰。唐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刀兵不息,作者忧患于国家安危,惮思竭虑撰成此书,于元和四年(809)七月呈献朝廷。今有明正统《道藏》本、《宛委别藏》本多种存世。81章。该书从军事角度注释《老子》,强调治国治军要道、德、仁、义、礼兼用,统治者要戢兵去战,就要无为,不争。但要为止战而备兵,反对麻痹轻敌。在战略上,提倡以不欲求欲,以不为求为,应敌后起,常为客兵。该书基本上继承了《老子》的军事思想并有所发展,但其企图以文治而非武力消除战乱的迂腐思想,不仅无济于当时,对后世也有不良影响。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原不题撰人名。据卷首吴筠序文称,此经乃李谪仙所授。序作于元和戊戌年(818)。是年吴筠已死四十年。可知序文乃中唐道士伪托,李谪仙疑即孟谪仙之误。《通志•艺文略》着录此经一卷。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经文分九章,言内丹。所述丹法实为集神存想,谓「集神以为道,神集则内丹成,存其形。」修持者先须去乱声,绝淫意。扣天鼓,瞑目存想太阳,于三元三七日斋心朝斗,于庚申之夜存思身中诸神上朝太上道君,心仰七星之光而存想左龙右虎。又须积善以修阳德,导引以通血气,避雷电风雨之阴忌,则自然神集而灵,气清而轻。「神集气清,是谓守形,是谓全生。」书末附「吴筠」后序。谓此经乃茅山老叟所传茅君命术。从经中所述丹法看,确为唐代茅山上清派存神内修方术。
晋安帝纪
史书。又作《晋安帝阳秋》或《晋纪》。南朝宋王韶之撰。十卷。编年体。记载东晋安帝时史事,止于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初学记》等书曾引用过此书中有关资料。《隋书·经籍志》有著录。已佚。有清黄奭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梵名Abhidharma -dha^tu-ka^ya-pa^da 。凡三卷。印度世友造,唐玄奘译于龙朔三年(663)。又作说一切有部界身足论。略称界身足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为阿毗达磨六足论之一。本论分为二品,即:(一)本事品,叙说十大地法、十大烦恼地法、十小烦恼地法、五烦恼、五见、五触、五根、五法、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爱身等。(二)分别品,略分十六门,广立八十八门,分别心所与五受、六识、无惭无愧等之相应不相应,及蕴、处、界与心所之相应不相应。此外,有关本论之作者另有异说,称友之梵文俱舍释论及西藏传说均载为富楼那(梵Pu^run!a )所造。






